一种充电口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021702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04 01: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充电口结构,包括充电口盖和充电口盒,充电口盖通过转轴可转动的安装于充电口盒上,并且,转轴上设有扭簧和传动齿轮,扭簧的第一端与转轴固定连接,扭簧的第二端插入设于充电口盒上的插孔内,充电口盒上设有与传动齿轮相啮合的阻尼齿轮。据此,转轴、扭簧以及阻尼齿轮组成了转接结构,基于该转接结构,阻尼齿轮能够均衡充电口盖受到的扭簧预紧力,使充电口盖缓慢且近似匀速地开启,消除充电口盖开启时与充电口盒产生的碰撞异响,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和感官品质。

A Charging Port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charging outlet structure, which includes a charging outlet cover and a charging outlet box. The charging outlet cover is rotatably mounted on the charging outlet box through a rotating shaft, and a torsion spring and a transmission gear are arranged on the rotating shaft. The first end of the torsion spring is fixed to the rotating shaft, and the second end of the torsion spring is inserted into a socket arranged on the charging outlet box, and the charging outlet box is provided with a damping meshing with the transmission gear. Gear. Accordingly, the rotating shaft, torsional spring and damping gear constitute a switching structure. Based on the switching structure, the damping gear can balance the pre-tightening force of the torsional spring on the charging cover, make the charging cover open slowly and approximately uniformly, eliminate the collision noise between the charging cover and the charging box when it is opened, and improve the user's experience and sensory qua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充电口结构
本技术涉及汽车车身结构
,尤其涉及一种充电口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的充电口通常在转轴的翻盖力臂与充电口盒的支撑杆之间设置扭簧,以实现充电口盖弹性预紧启闭的功能。然而,由于充电口盖形成的受力力臂过长,扭簧需要反馈较大的力才能保证充电口盖完全开启,而且,充电口盖在整个开启过程中受力不均,开启角度越大,充电口盖受力越大,以至于每次开启充电口盖时都会与充电口盒的限位结构发生碰撞,发出“啪”的一声碰撞异响,给用户带来不好的感官体验;除此之外,长久反复的上述操作还会导致充电口盖与侧围整体的间隙不均,影响充电口的密封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充电口结构,其充电口盖能够缓慢且近似匀速地开启,并且与充电口盒之间不会产生碰撞异响,从而具有上佳的使用体验和感官品质。基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充电口结构,包括充电口盖和充电口盒,所述充电口盖通过转轴可转动的安装于所述充电口盒上;所述转轴上设有垂直其轴线的传动齿轮,所述充电口盒上设有与所述传动齿轮相啮合的阻尼齿轮,所述阻尼齿轮的齿面为磨砂面,且所述磨砂面的摩擦力大小随着所述充电口盖的开启而逐渐增大;所述转轴上还套设有扭簧,所述扭簧的第一端与所述转轴固定连接,所述扭簧的第二端插入设于所述充电口盒上的插孔内。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充电口盖设有内轴孔,所述充电口盒设有与所述内轴孔同轴的外轴孔,所述转轴包括转接段,所述转接段穿过所述内轴孔与所述外轴孔实现所述充电口盖与所述充电口盒的转动连接。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内轴孔的侧面设有轴向延伸的键槽,所述转接段的侧面设有与所述键槽相适配的防转块。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内轴孔的侧面设有第一防脱挡块,所述转接段的侧面设有与所述第一防脱挡块相对应的第二防脱挡块。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转轴包括突出段,且所述突出段与所述转接段分居所述传动齿轮的两侧,所述扭簧套于所述突出段上,所述突出段远离所述转接段的端面设有供所述扭簧的第一端卡入的卡槽。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充电口盒的侧壁设有安装位,所述阻尼齿轮通过底盘安装于所述安装位内,且所述阻尼齿轮通过其轴心设置的中心轴与所述底盘转动连接。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安装位包括折壁以及设于所述折壁内的导向凸条,所述折壁与所述导向凸条形成固定槽,所述固定槽设为两组,且两组所述固定槽的开口相对设置,所述底盘通过其两侧设置的耳板卡接于所述固定槽内。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折壁设有与所述固定槽相连通的缺口,所述耳板通过所述缺口进入所述固定槽内。作为优选方案,两组所述固定槽之间设有与所述底盘底部相适配的固定位,所述固定位包括凹口相对的第一弧形凸条和第二弧形凸条,所述第一弧形凸条的两端分别与两条所述导向凸条相连接,所述第二弧形凸条两端分别与两条所述导向凸条相分离。作为优选方案,两条所述折壁的缺口之间设有悬离于所述充电口盒侧壁的弹性条,所述弹性条平行于所述导向凸条,所述弹性条远离所述固定位的一端与所述充电口盒的侧壁相连接,所述弹性条靠近所述固定位的一端设有与所述底盘边缘相适配的弧形凹部,当所述底盘滑至所述固定位时,所述弧形凹部与所述底盘的边缘相抵接。实施本技术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充电口结构,包括充电口盖和充电口盒,充电口盖通过转轴可转动的安装于充电口盒上,并且,转轴上设有扭簧和传动齿轮,扭簧的第一端与转轴固定连接,扭簧的第二端插入设于充电口盒上的插孔内,充电口盒上设有与传动齿轮相啮合的阻尼齿轮,阻尼齿轮的齿面为磨砂面,且磨砂面的摩擦力大小随着充电口盖的开启而逐渐增大。据此,转轴、扭簧以及阻尼齿轮组成了转接结构,基于该转接结构,一方面,扭簧产生的预紧力使得充电口盖的闭合更紧密,提高了充电口盖防尘、防水、抗颠簸的能力;另一方面,随着充电口盖的开启,扭簧发生弹性形变,其预紧力逐渐增大,与此同时,转轴带动传动齿轮与阻尼齿轮啮合转动,且阻尼齿轮对传动齿轮产生的作用力抵消扭簧的部分预紧力,从而在充电口盖的开启过程中,阻尼齿轮能够均衡充电口盖受到的扭簧预紧力,使充电口盖缓慢且近似匀速地开启,消除充电口盖开启时与充电口盒产生的碰撞异响,进而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和感官品质。此外,该充电口结构还具有简单可靠、开发成本低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充电口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转轴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阻尼齿轮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安装位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转轴,11、扇形齿轮,12、转接段,13、突出段,14、卡槽,15、防转块,16、第二防脱挡块,2、扭簧,3、阻尼齿轮,31、底盘,311、耳板,4、插孔,5、折壁,51、缺口,6、导向凸条,7、第一弧形凸条,8、第二弧形凸条,9、弹性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至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充电口结构,主要包括充电口盖和充电口盒,充电口盖通过转轴1可转动的安装于充电口盒上。转轴1上设有扭簧2和扇形的传动齿轮11,其中,扭簧2的第一端与转轴1固定连接,扭簧2的第二端插入设于充电口盒上的插孔4内;传动齿轮11与转轴1的轴线相垂直,充电口盒上设有与传动齿轮11相啮合的阻尼齿轮3。据此,转轴1、扭簧2以及阻尼齿轮3组成了转接结构,基于该转接结构,一方面,扭簧2产生的预紧力使得充电口盖的闭合更紧密,提高了充电口盖防尘、防水、抗颠簸的能力;另一方面,随着充电口盖的开启,扭簧2发生弹性形变,其预紧力逐渐增大,与此同时,转轴1带动传动齿轮11与阻尼齿轮3啮合转动,且阻尼齿轮3对传动齿轮11产生的作用力抵消扭簧2的部分预紧力,从而在充电口盖的开启过程中,阻尼齿轮3能够均衡充电口盖受到的扭簧2预紧力,使充电口盖缓慢且近似匀速地开启,消除充电口盖开启时与充电口盒产生的碰撞异响,进而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和感官品质。需要强调的是,阻尼齿轮3之所以能够对传动齿轮11产生用于抵消扭簧2预紧力的作用力,是因为阻尼齿轮3的齿面被加工为磨砂面,并且,根据充电口盖开启过程中受到的扭簧2预紧力不同,各齿磨砂面的摩擦力大小随着充电口盖的开启而逐渐增大。具体地,如图1至图2所示,转轴1包括转接段12和突出段13,且转接段12与突出段13分居传动齿轮11的两侧。扭簧2套于突出段13上,突出段13远离转接段12的端面设有供扭簧2的第一端卡入的卡槽14。充电口盖设有内轴孔,充电口盒设有与内轴孔同轴的外轴孔,转接段12穿过内轴孔和外轴孔实现充电口盖与充电口盒的转动连接,并且,内轴孔的侧面设有轴向延伸的键槽(图未示),转接段12的侧面设有与键槽相适配的防转块15,由此,充电口盖翻转启闭时,转轴1随着充电口盖相对于充电口盒的外轴孔转动。另外,为了防止转轴1的转接段12从充电口盖的内轴孔脱出,提高充电口盖与充电口盒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内轴孔的侧面设有第一防脱挡块(图未示),转接段12的侧面设有与第一防脱挡块相对应的第二防脱挡块16。参见图3至图4,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充电口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口盖和充电口盒,所述充电口盖通过转轴可转动的安装于所述充电口盒上;所述转轴上设有垂直其轴线的传动齿轮,所述充电口盒上设有与所述传动齿轮相啮合的阻尼齿轮,所述阻尼齿轮的齿面为磨砂面,且所述磨砂面的摩擦力大小随着所述充电口盖的开启而逐渐增大;所述转轴上还套设有扭簧,所述扭簧的第一端与所述转轴固定连接,所述扭簧的第二端插入设于所述充电口盒上的插孔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电口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口盖和充电口盒,所述充电口盖通过转轴可转动的安装于所述充电口盒上;所述转轴上设有垂直其轴线的传动齿轮,所述充电口盒上设有与所述传动齿轮相啮合的阻尼齿轮,所述阻尼齿轮的齿面为磨砂面,且所述磨砂面的摩擦力大小随着所述充电口盖的开启而逐渐增大;所述转轴上还套设有扭簧,所述扭簧的第一端与所述转轴固定连接,所述扭簧的第二端插入设于所述充电口盒上的插孔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口盖设有内轴孔,所述充电口盒设有与所述内轴孔同轴的外轴孔,所述转轴包括转接段,所述转接段穿过所述内轴孔与所述外轴孔实现所述充电口盖与所述充电口盒的转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轴孔的侧面设有轴向延伸的键槽,所述转接段的侧面设有与所述键槽相适配的防转块。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轴孔的侧面设有第一防脱挡块,所述转接段的侧面设有与所述第一防脱挡块相对应的第二防脱挡块。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包括突出段,且所述突出段与所述转接段分居所述传动齿轮的两侧,所述扭簧套于所述突出段上,所述突出段远离所述转接段的端面设有供所述扭簧的第一端卡入的卡槽。6.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莫丽彬罗培锋闫亮梁才文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