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05526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08 04:16
差动装置。在差速器箱的箱主体上设置有作业窗,即使在外周部上焊接有环形齿轮的差速器箱的凸缘部上设置排气通路,也可避免通路周边部处的应力集中而提高耐久性。凸缘部包括:第一凸缘部,在与差速器箱的轴线正交的投影面上观察,第一凸缘部位于区域的外侧,所述区域被夹在一对假想直线之间,一对假想直线分别穿过轴线和作业窗的、箱周向上的一侧和另一侧的各内端;及第二凸缘部,其位于区域,排气通路仅被配置在第二凸缘部的规定区域和第一凸缘部中的至少一方,规定区域与第二凸缘部和第一凸缘部的边界部在周向上分离,规定区域是如下的区域:在推力载荷作用于凸缘部以产生倾倒应力时,能够避免存在于规定区域的排气通路的周边部处的应力集中。

Differential device

Differential device. A working window is arranged on the main body of the differential box. Even if an exhaust passage is arranged on the flange part of the differential box welded with ring gears on the peripheral part, the stress concentration at the peripheral part of the passage can be avoided and the durability can be improved. The flange part includes: the first flange part is observed on the projection plane orthogonal to the axis of the differential box; the first flange part is located on the outside of the area; the first flange part is clamped between a pair of imaginary straight lines, one pair of imaginary straight lines passing through the inner ends of the axis and the operation window, one side of the box circumference upward and the other side respectively; and the second flange part is located in the area, and the exhaust passage is only configured in the area. The prescribed area of the second flange and at least one of the first flange are separated from the boundary of the second flange and the first flange circumferentially. The prescribed area is the following area: when the thrust load acts on the flange to generate dumping stress, the stress concentration at the periphery of the exhaust passage in the prescribed area can be avoid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差动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差动装置,特别是涉及如下结构的差动装置,该差动装置具备:差速器箱,其具有中空的箱主体和一体地突出地设置在该箱主体外周面的环状的凸缘部,能够绕规定的轴线旋转;差速机构,其被容纳在箱主体内;作业窗,其被设置于箱主体,以便允许差速机构向箱主体内的装入;和环形齿轮,其与跟动力源连接的驱动齿轮啮合而将来自驱动齿轮的动力传递至差速器箱,环形齿轮具有齿部,所述齿部通过与驱动齿轮的啮合而受到沿着所述轴线的方向上的推力载荷。
技术介绍
如下面的专利文献1公开的那样,已知这样的差动装置。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67746号公报在上述专利文献1公开的差动装置的差速器箱中,凸缘部的外周面具有:接合部,其通过焊接被接合于环形齿轮的内周面;嵌合面部,其被压入地嵌合于环形齿轮的内周面;空间形成部,其位于接合部与嵌合面部之间,并且在与环形齿轮的内周面之间形成闭塞空间;和排气槽(排气通路),其使闭塞空间与差速器箱的外表面连通。根据该结构,由于能够通过排气槽顺利地排出在环形齿轮的上述焊接时产生的气体,因此,有效地防止焊接不良的产生。这里,将凸缘部中、在与差速器箱轴线正交的投影面上观察位于被夹在一对假想直线之间的区域的外侧(即,处于在周向上相对于作业窗偏置的区域)的部分作为第一凸缘部,并且将位于上述区域(即,在周向上与作业窗处于相同位置)的部分作为第二凸缘部的情况下,在箱主体对第一、第二凸缘部的支承刚性上,与作业窗关联地不小地存在高低差,其中,所述一对假想直线分别穿过该轴线和作业窗的、差速器箱周向上的一侧的内端及另一侧的内端。即,与处于相对于作业窗在周向上偏置的位置并被差速器箱主体牢固地支承的第一凸缘部的刚性相比,处于与作业窗对应的位置(即与作业窗在周向上相同的位置)并无法期待差速器箱主体的牢固的支承的第二凸缘部的刚性相当低。然而,当差动装置动作过程中、从驱动齿轮向环形齿轮传递的推力载荷作用于差速器箱的凸缘部时,该凸缘部产生抵抗由于推力载荷凸缘部向差速器箱轴线侧倾倒的应力。那时,特别是在第二凸缘部的、比较靠近与第一凸缘部的边界部的区域,与第二凸缘部的靠周向中央的区域相比,第一、第二凸缘部的与上述的刚性差关联地周向上的应力差(换言之,第二凸缘部要微小地倾倒时的倾倒量的、周向上的变化梯度)大。进而,在该倾倒量的变化梯度大的区域假如配置有排气槽的情况下,例如在图15中也示出那样,排气槽的周向一端与另一端处的倾倒量不少地产生差。因此,由于该倾倒量的差而在排气槽的周边部(特别是槽底部)容易产生应力集中,有可能降低差速器箱的耐久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差动装置,即使在差速器箱的凸缘部设置排气通路也能够避免该通路周边部处的应力集中。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为一种差动装置,该差动装置具备:差速器箱,其具有中空的箱主体和一体地突出设置于所述箱主体的外周面的环状的凸缘部,能够绕规定的轴线旋转;差速机构,其被容纳在所述箱主体内;作业窗,其在所述凸缘部的、沿着所述轴线的方向上的一侧被设置于所述箱主体,以便允许所述差速机构向所述箱主体内的装入;和环形齿轮,其与跟动力源连接的驱动齿轮啮合而将来自该驱动齿轮的动力传递至所述差速器箱,所述环形齿轮具有齿部,所述齿部通过所述环形齿轮与所述驱动齿轮的啮合而受到沿着所述轴线的方向上的推力载荷,所述凸缘部的外周部具有:接合部,其通过焊接被接合于所述环形齿轮的内周面;嵌合面部,其被嵌合于所述环形齿轮的内周面;和空间形成部,其位于所述接合部与所述嵌合面部之间,并且在与所述环形齿轮的内周面之间形成闭塞空间,在所述凸缘部设置有使所述闭塞空间与所述差速器箱的外表面连通的排气通路,所述差动装置的第一特征在于,所述凸缘部包括:第一凸缘部,在与所述轴线正交的投影面上观察,所述第一凸缘部位于区域的外侧,所述区域被夹在一对假想直线之间,所述一对假想直线分别穿过该轴线和所述作业窗的、所述差速器箱的周向上的一侧和另一侧的各内端;以及第二凸缘部,其位于所述区域,所述排气通路仅被配置在所述第二凸缘部的规定区域和所述第一凸缘部中的至少一方,所述规定区域与所述第二凸缘部和所述第一凸缘部的边界部在所述周向上分离,所述规定区域是如下的区域:在所述推力载荷作用于所述凸缘部以产生抵抗该凸缘部向所述轴线侧倾倒的应力时,能够避免存在于该规定区域的所述排气通路的周边部处的应力集中。此外,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为一种差动装置,该差动装置具备:差速器箱,其具有中空的箱主体和一体地突出设置于所述箱主体的外周面的环状的凸缘部,能够绕规定的轴线旋转;差速机构,其被容纳在所述箱主体内;作业窗,其在所述凸缘部的、沿着所述轴线的方向上的一侧被设置于所述箱主体,以便允许所述差速机构向所述箱主体内的装入;和环形齿轮,其与跟动力源连接的驱动齿轮啮合而将来自该驱动齿轮的动力传递至所述差速器箱,所述环形齿轮具有齿部,所述齿部通过所述环形齿轮与所述驱动齿轮的啮合而受到沿着所述轴线的方向上的推力载荷,所述凸缘部的外周部具有:接合部,其通过焊接被接合于所述环形齿轮的内周面上;嵌合面部,其被嵌合于所述环形齿轮的内周面;和空间形成部,其位于所述接合部与所述嵌合面部之间,并且在与所述环形齿轮的内周面之间形成闭塞空间,在所述凸缘部设置有使所述闭塞空间与所述差速器箱的外表面连通的排气通路,所述差动装置的第二特征在于,所述凸缘部包括:第一凸缘部,在与所述轴线正交的投影面上观察,所述第一凸缘部位于区域的外侧,所述区域被夹在一对假想直线之间,所述一对假想直线分别穿过该轴线和所述作业窗的、在所述差速器箱的周向上的一侧和另一侧的各内端;以及第二凸缘部,其位于所述区域,所述排气通路仅被配置在所述第二凸缘部的、在所述周向上的中央部和所述第一凸缘部中的至少一方。此外,本专利技术除了第一或第二特征以外,其第三特征在于,所述排气通路有多个,它们在所述周向上空开等间隔地配置。并且,本专利技术为一种差动装置,其具有第一至第三特征中的任一特征,所述差速器箱通过多个成型模具铸造而成,所述多个成型模具彼此之间能够划分形成该差速器箱的成型用腔室,所述差动装置的第四特征在于,多个槽成型部全部汇集地设置在所述多个成型模具中的任一个,所述多个槽成型部用于分别成型出被设置于所述凸缘部的外周部而作为所述排气通路发挥作用的多个排气槽。专利技术效果根据第一、第二的各特征,一种差速器箱,与处于相对于作业窗而在周向上偏置的位置并被差速器箱主体牢固地支承的第一凸缘部的刚性相比,处于与作业窗对应的位置而无法期待差速器箱主体的牢固的支承的第二凸缘部的刚性低,其中,在来自环形齿轮的推力载荷作用于凸缘部而产生抵抗倾倒的应力时,在凸缘部的、没有或几乎没有周向上的应力差(换言之,倾倒量的、周向上的变化梯度)的区域配置排气通路。由此,能够避免凸缘部的排气通路周边部处的应力集中,因此,能够有助于差速器箱的耐久性提高。根据第三特征,通过具有多个排气通路,从而能够确保所需的排气效果并能够尽量缩小各个排气通路的横截面积,能够进一步减少排气通路的周向一端与另一端周边部处的应力差(即上述倾倒量的差),因此,能够更可靠地避免排气通路周边部处的应力集中。并且,通过在差速器箱周向上等间隔地配置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差动装置,该差动装置具备:差速器箱(10),其具有中空的箱主体(11)和一体地突出设置于所述箱主体(11)的外周面的环状的凸缘部(F),能够绕规定的轴线(X1)旋转;差速机构(20),其被容纳在所述箱主体(11)内;作业窗(H),其在所述凸缘部(F)的、沿着所述轴线(X1)的方向的一侧被设置于所述箱主体(11),以便允许所述差速机构(20)向所述箱主体(11)内的装入;和环形齿轮(R),其与跟动力源连接的驱动齿轮(31)啮合而将来自该驱动齿轮(31)的动力传递至所述差速器箱(10),所述环形齿轮(R)具有齿部(Rag),所述齿部(Rag)由于所述环形齿轮(R)与所述驱动齿轮(31)的啮合而受到沿着所述轴线(X1)的方向上的推力载荷,所述凸缘部(F)的外周部具有:接合部(51),其通过焊接(w)被接合于所述环形齿轮(R)的内周面;嵌合面部(52),其被嵌合于所述环形齿轮(R)的内周面;和空间形成部(53),其位于所述接合部(51)与所述嵌合面部(52)之间,并且在与所述环形齿轮(R)的内周面之间形成闭塞空间(S),在所述凸缘部(F)设置有使所述闭塞空间(S)与所述差速器箱(10)的外表面连通的排气通路(55),所述差动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凸缘部(F)包括:第一凸缘部(F1),在与所述轴线(X1)正交的投影面上观察,所述第一凸缘部(F1)位于区域(A)的外侧,所述区域(A)被夹在一对假想直线(L1、L2)之间,所述一对假想直线(L1、L2)分别穿过该轴线(X1)和所述作业窗(H)的、在所述差速器箱(10)的周向上的一侧和另一侧的各内端(He1、He2);以及第二凸缘部(F2),其位于所述区域(A),所述排气通路(55)仅被配置在所述第二凸缘部(F2)的规定区域(Z)和所述第一凸缘部(F1)中的至少一方,所述规定区域(Z)与所述第二凸缘部(F2)和所述第一凸缘部(F1)的边界部在所述周向上分离,所述规定区域(Z)是如下的区域:在所述推力载荷作用于所述凸缘部(F)以产生抵抗该凸缘部(F)向所述轴线(X1)侧倾倒的应力时,能够避免存在于该规定区域(Z)的所述排气通路(55)的周边部处的应力集中。...

【技术特征摘要】
2017.10.30 JP 2017-2093501.一种差动装置,该差动装置具备:差速器箱(10),其具有中空的箱主体(11)和一体地突出设置于所述箱主体(11)的外周面的环状的凸缘部(F),能够绕规定的轴线(X1)旋转;差速机构(20),其被容纳在所述箱主体(11)内;作业窗(H),其在所述凸缘部(F)的、沿着所述轴线(X1)的方向的一侧被设置于所述箱主体(11),以便允许所述差速机构(20)向所述箱主体(11)内的装入;和环形齿轮(R),其与跟动力源连接的驱动齿轮(31)啮合而将来自该驱动齿轮(31)的动力传递至所述差速器箱(10),所述环形齿轮(R)具有齿部(Rag),所述齿部(Rag)由于所述环形齿轮(R)与所述驱动齿轮(31)的啮合而受到沿着所述轴线(X1)的方向上的推力载荷,所述凸缘部(F)的外周部具有:接合部(51),其通过焊接(w)被接合于所述环形齿轮(R)的内周面;嵌合面部(52),其被嵌合于所述环形齿轮(R)的内周面;和空间形成部(53),其位于所述接合部(51)与所述嵌合面部(52)之间,并且在与所述环形齿轮(R)的内周面之间形成闭塞空间(S),在所述凸缘部(F)设置有使所述闭塞空间(S)与所述差速器箱(10)的外表面连通的排气通路(55),所述差动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凸缘部(F)包括:第一凸缘部(F1),在与所述轴线(X1)正交的投影面上观察,所述第一凸缘部(F1)位于区域(A)的外侧,所述区域(A)被夹在一对假想直线(L1、L2)之间,所述一对假想直线(L1、L2)分别穿过该轴线(X1)和所述作业窗(H)的、在所述差速器箱(10)的周向上的一侧和另一侧的各内端(He1、He2);以及第二凸缘部(F2),其位于所述区域(A),所述排气通路(55)仅被配置在所述第二凸缘部(F2)的规定区域(Z)和所述第一凸缘部(F1)中的至少一方,所述规定区域(Z)与所述第二凸缘部(F2)和所述第一凸缘部(F1)的边界部在所述周向上分离,所述规定区域(Z)是如下的区域:在所述推力载荷作用于所述凸缘部(F)以产生抵抗该凸缘部(F)向所述轴线(X1)侧倾倒的应力时,能够避免存在于该规定区域(Z)的所述排气通路(55)的周边部处的应力集中。2.一种差动装置,该差动装置具备:差速器箱(10),其具有中空的箱主体(11)和一体地突出设置于所述箱主体(11)的外周面的环状的凸缘部(F),能够绕规定的轴线(X1)旋转;差速机构(20),其被容纳在所述箱主体(11)内;作业窗(H),其在所述凸缘部(F)的、沿着所述轴线(X1)的方向上的一侧被设置于所述箱主体(11),以便允许所述差速机构(20)向所述箱主体(11)内的装入;和环形齿轮(R),其与跟动力源连接的驱动齿轮(31)啮合而将来自该驱动齿轮(31)的动力传递至所述差速器箱(10),所述环形齿轮(R)具有齿部(Rag),所述齿部(Rag)由于所述环形齿轮(R)与所述驱动齿轮(31)的啮合而受到沿着所述轴线(X1)的方向上的推力载荷,所述凸缘部(F)的外周部具有:接合部(51),其通过焊接(w)被接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柳濑阳一
申请(专利权)人:武藏精密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