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隧道内环境照明优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054600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08 03: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公路隧道内环境照明优化方法,包括:在隧道出入口之间的内侧墙壁涂设蓄能反光层;所述蓄能反光层的高度曲线为正弦曲线;能够在不增加照明功率以及照明灯具的前提下能够有效补充隧道内的照明亮度,从而能够有效降低整个隧道照明系统的能耗,而且能够设立良好的视觉参考系,丰富隧道内的视觉环境,能够有效缓解驾驶疲劳。

Optimizing Method of Environmental Lighting in Highway Tunnel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n optimization method for environmental lighting in highway tunnels, which includes: laying an energy storage reflective layer on the inner wall between the entrance and exit of the tunnel; the height curve of the energy storage reflective layer is a sinusoidal curve; and it can effectively supplement the illumination brightness in the tunnel without increasing the illumination power and illumination lamps, thereby effectively reducing the whole tunnel illumination system. Energy consumption, and can set up a good visual reference system, enrich the visual environment in the tunnel, can effectively alleviate driving fatigu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公路隧道内环境照明优化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交通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公路隧道内环境照明优化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国家交通建设的发展,公路建设尤其是高速公路建设日益加快。在地形复杂的多山地区,公路隧道具有缩短公路里程、提高交通运输效率、节能用地和保持生态环境等优点。进入21世纪以来,公路隧道总里程的增长率为46.7%,远高于公路本身的增长率29%,表明公路隧道尤其是公路特长隧道、长隧道的修建和运营在交通运输事业的重要性日趋突出。但随着隧道工程的规模越来越大,隧道的运营电费和维护费用也越来越高。如何降低隧道照明费用,使公路隧道照明实现节能运营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公路隧道照明设置的规模和数量越来越大,除前期建设投资外,公路隧道照明养护也是隧道造价中重要的一部分。随着隧道的长期运营,隧道侧壁受汽车尾气、颗粒物的影响,常常出现隧道内环境污染严重的情况,由此引来原有的照明质量下降。而部分隧道运营为了降低运营费用,更是不顾行车安全,采用关掉部分灯具甚至不开灯等不规范操作来降低隧道照明运营成本。诸多原因都使隧道照明质量下降,给隧道行车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另一方面,现有的公路隧道内环境缺乏视觉参考系,视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公路隧道内环境照明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隧道出入口之间的内侧墙壁涂设蓄能反光层;所述蓄能反光层的高度曲线为正弦曲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公路隧道内环境照明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隧道出入口之间的内侧墙壁涂设蓄能反光层;所述蓄能反光层的高度曲线为正弦曲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公路隧道内环境照明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漫反射层和蓄能反光层的高度曲线通过如下公式确定:其中,Yi为入口段和过渡段的蓄能反光层的高度曲线,Y3为隧道的中间段的蓄能反光层的高度曲线,Y4为隧道的出口端的蓄能反光层高度曲线,L为隧道长度,W为隧道的路面宽度,Ei中i=1,2,当i=1时,E1为隧道的入口段的亮度,当i=2时,E2为隧道的过渡段的亮度,E3为隧道的中间段的亮度,E4为隧道的出口段的亮度,为亮度对比系数,θi为隧道的入口段和过渡段的蓄能反光层的漫反射率,i=1,2;θ3为隧道的中间段的蓄能反光层的漫反射率,θ4为隧道侧壁的蓄能反光层的漫反射率,H为隧道的高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公路隧道内环境照明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如下方法确定蓄能反光材料的漫反射率:其中,H为隧道高度,B为隧道的宽度,V为隧道设计车速,θi为隧道的入口段和过渡段的蓄能反光层的漫反射率,i=1,2;θ3为隧道的中间段的蓄能反光层的漫反射率,θ4为隧道侧壁的蓄能反光层的漫反射率;S为暗视觉光通量,P为明视觉光通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波郑顺航梁思农罗红梁加林蒲俊勇陈弘杨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