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载机用模组化吸风式散热器安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05388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08 03: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布一种装载机用模组化吸风式散热器安装结构,属于装载机散热技术领域。包括散热器框架、散热器主体、芯体、冷凝器、燃油散热器;散热器框架为方形框,散热器框架包括底部的底板、中部的侧板和上部的连接梁;芯体包括多个,多个芯体排列固定在散热器框架内;在散热器框架的后方设有冷凝器支架,冷凝器支架一端铰接在散热器框架上;冷凝器固定在冷凝器支架上。本发明专利技术散热器中的芯体采用模组式安装方式,每个芯体可安装不同的厚度,满足不同的工况或整机配置时的极限散热能力;散热器中的芯体采用模组式安装方式,大大提高了散热器的维修方便性;散热器中的芯体为单排布置方式,冷凝器可以旋转,散热器堵塞时容易冲洗和清理。

Installation structure of modular suction radiator for loader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modular suction radiator installation structure for loaders, which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heat dissipation of loaders. Including radiator frame, radiator body, core, condenser, fuel radiator; radiator frame is square frame, radiator frame includes bottom plate, middle side plate and upper connecting beam; core body includes many, many cores are arranged and fixed in radiator frame; behind radiator frame, there is a condenser bracket, one end of the condenser bracket is articulated in radiator. The condenser is fixed on the condenser bracket. The core body of the radiator of the invention adopts modular installation mode, each core body can be installed with different thickness to meet the extreme heat dissipation capacity under different working conditions or configuration of the whole machine; the core body of the radiator adopts modular installation mode, which greatly improves the maintenance convenience of the radiator; the core body of the radiator is arranged in a single row, the condenser can rotate, and the capacity of the radiator is blocked. Easy to wash and clea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装载机用模组化吸风式散热器安装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装载机散热
,具体是一种装载机用模组化吸风式散热器安装结构,该散热器采用模组化的安装方式,便于拆卸和维修的。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装载机的散热器芯体多以不便拆卸的方式固定在散热器框架上,通常为固定的极限散热能力,这种安装方式存在以下不足:(1)无法灵活适应整机配置如发动机、变速箱、液压系统和使用环境多变的情况,(2)芯体拆卸时需要将散热器上方的发动机罩拆除,然后将散热器拆下来,再拆除芯体。这种芯体固定方式维修和更换非常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装载机用模组化吸风式散热器安装结构。将芯体设计为模组化的方便拆卸的安装方式,一方面通过更换不同的芯体达到适应不同整机配置,满足不同的极限散热能力,另一方面大大提高了散热器芯体的维修方便性。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装载机用模组化吸风式散热器安装结构,包括散热器框架和安装在散热器框架上的散热器主体、芯体、冷凝器、燃油散热器;所述散热器框架为方形框,散热器框架包括底部的底板、中部的侧板和上部的连接梁;所述芯体包括多个,多个芯体排列固定在散热器框架内;在所述散热器框架的后方设有冷凝器支架,冷凝器支架一端铰接在散热器框架上;所述冷凝器固定在冷凝器支架上。其进一步是:所述底板水平布置,底板的两端固定有底座;所述侧板以竖向布置的方式固定在底板的两端,侧板是开口朝外侧布置的U型板;所述连接梁水平布置,连接梁的两端与侧板上端固定连接。所述芯体呈水平布置的条形状,多个芯体单层竖向排列;芯体的右端通过减振器组连接有连接板,芯体的左端后侧面位置通过减振器组连接有另一个连接板;右端的所述连接板连接在右侧的侧板的内侧面上,左端的所述连接板连接在左侧的侧板的后侧面上。所述冷凝器支架右侧的上下端位置固定有铰接板;所述铰接板铰接连接有铰接座;所述铰接座固定在右侧的侧板上;左侧的所述侧板上固定有与所述冷凝器支架相对的锁板,所述冷凝器支架靠近锁板的一端安装有与锁板配合的旋钮。所述散热器框架的后侧固定有方框形的密封板,密封板周边固定连接有密封条。所述燃油散热器位于冷凝器的下方,燃油散热器一端通过螺栓Ⅴ固定连接在散热器框架右侧,燃油散热器另一端通过支板固定连接在散热器框架下端。本专利技术中芯体设计成多个,多个芯体采用并联横排的布置方式,各芯体安装方式相同。芯体一端通过减振器组、连接板连接在散热器框架内侧,芯体另一端通过减振器组、连接板连接在散热器框架后侧,便于拆卸安装。芯体可采用相同的厚度,也可采用不同的厚度组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1,散热器中的芯体采用模组式安装方式,每个芯体可安装不同的厚度,满足不同的工况或整机配置时的极限散热能力;2,散热器中的芯体采用模组式安装方式,大大提高了散热器的维修方便性;3,散热器中的芯体为单排布置方式,冷凝器可以旋转,散热器堵塞时容易冲洗和清理;4,散热器中的芯体固定安装了减振器组,提高了芯体的可靠性,避免了装载机工作时的振动造成芯体开裂;5,散热器中设置了密封板、密封条,防止工作时散热器与机舱之间空隙处的热风回流造成散热器的效率下降。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整体的分解结构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散热器框架和芯体的分解结构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立体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使用结装配图;图中:1散热器主体、2散热器框架、2-1底板、2-2侧板、2-3连接梁、2-4底座、3减振器组、4密封板、5密封条、6芯体Ⅰ、7连接板、8螺栓Ⅰ、9冷凝器支架、10冷凝器、11锁板、12螺栓Ⅱ、13旋钮、14铰接座、15螺栓Ⅲ、16铰接板、17螺栓Ⅳ、18螺栓Ⅴ、19燃油散热器、20芯体Ⅱ、21芯体Ⅲ、22芯体Ⅳ。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现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装载机用模组化吸风式散热器安装结构,包括散热器框架2和安装在散热器框架2上的散热器主体1、芯体、冷凝器10、燃油散热器19。散热器框架2为方形框,包括底部的底板2-1、中部的侧板2-2和上部的连接梁2-3。底板2-1水平布置,底板2-1的两端固定有底座2-4,散热器框架2通过底座2-4连接在车架上。侧板2-2以竖向布置的方式固定在底板2-1的两端,侧板2-2是开口朝外侧布置的U型板。连接梁2-3水平布置,连接梁2-3的两端与侧板2-2上端固定连接。芯体呈水平布置的条形状,多个芯体单层竖向排列;芯体的右端通过减振器组3连接有连接板7,芯体的左端后侧面位置通过减振器组3(减震器组可以选用中国专利产品ZL201320411618.8)连接有另一个连接板7;右端的连接板7通过螺栓Ⅰ8连接在右侧的侧板2-2的内侧面上,左端的连接板7通过螺栓Ⅰ8连接在左侧的侧板2-2的后侧面上。由于芯体通过连接板、后面与侧面的减震器组安装到散热器框架上,其可以方便的拆卸,另外通过安装不同厚度的芯体,可以适应不同的工况或整机配置。冷凝器10通过螺栓Ⅳ14固定在冷凝器支架9上,冷凝器支架9位于散热器框架2的后方,冷凝器支架9右侧的上下端位置固定有铰接板16,铰接板16铰接连接有铰接座14;铰接座14通过螺栓Ⅲ15固定在右侧的侧板2-2上。左侧的侧板2-2上通过螺栓Ⅱ12固定与冷凝器支架9相对的锁板11,冷凝器支架9靠近锁板11的一端安装有与锁板11配合的旋钮13,通过旋转旋钮13实现冷凝器支架9与锁板11之间的锁定和解锁,旋钮13可以选用蝶形螺母或其他现有的锁定结构。当打开旋钮13时,冷凝器支架9可绕铰接座14旋转打开,方便冲洗清理冷凝器10和芯体Ⅰ6、芯体Ⅱ20、芯体Ⅲ21、芯体Ⅳ22。散热器框架2的后侧固定有方框形的密封板4,密封条5嵌套在密封板4上密封板4周边位置。密封板4和周边的密封条5起到密封作用,防止工作时散热器与机舱之间空隙处的热风回流造成散热器的效率下降。燃油散热器19位于冷凝器10的下方,燃油散热器19一端通过螺栓Ⅴ18固定连接在散热器框架2右侧,燃油散热器19另一端通过支板固定连接在散热器框架2下端。再结合附图4所示,工作时:当整机配置如发动机、变速箱、液压系统和使用环境变化时,可通过更换不同厚度的芯体满足不同的极限散热能力;芯体拆卸时只需将冷凝器支架9拆下,然后拆除减振器组3与连接板7就可将芯体拆下来,芯体拆除方法相同,维修或更换时相当方便;打开旋钮,冷凝器支架即可向外旋转,方便冲洗清理冷凝器和芯体;芯体固定时采用了减振器组的可靠性,避免了装载机工作时的振动造成芯体开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载机用模组化吸风式散热器安装结构,包括散热器框架(2)和安装在散热器框架(2)上的散热器主体(1)、芯体、冷凝器(10)、燃油散热器(19);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框架(2)为方形框,散热器框架(2)包括底部的底板(2‑1)、中部的侧板(2‑2)和上部的连接梁(2‑3);所述芯体包括多个,多个芯体排列固定在散热器框架(2)内;在所述散热器框架(2)的后方设有冷凝器支架(9),冷凝器支架(9)一端铰接在散热器框架(2)上;所述冷凝器(10)固定在冷凝器支架(9)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载机用模组化吸风式散热器安装结构,包括散热器框架(2)和安装在散热器框架(2)上的散热器主体(1)、芯体、冷凝器(10)、燃油散热器(19);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框架(2)为方形框,散热器框架(2)包括底部的底板(2-1)、中部的侧板(2-2)和上部的连接梁(2-3);所述芯体包括多个,多个芯体排列固定在散热器框架(2)内;在所述散热器框架(2)的后方设有冷凝器支架(9),冷凝器支架(9)一端铰接在散热器框架(2)上;所述冷凝器(10)固定在冷凝器支架(9)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载机用模组化吸风式散热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2-1)水平布置,底板(2-1)的两端固定有底座(2-4);所述侧板(2-2)以竖向布置的方式固定在底板(2-1)的两端,侧板(2-2)是开口朝外侧布置的U型板;所述连接梁(2-3)水平布置,连接梁(2-3)的两端与侧板(2-2)上端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载机用模组化吸风式散热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芯体呈水平布置的条形状,多个芯体单层竖向排列;芯体的右端通过减振器组(3)连接有连接板(7),芯体的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占胜丁平芳张里丽刘光录郭文明杨帅路发帅
申请(专利权)人: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分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