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置仿液压缸结构的模具及其加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04767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08 00: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置仿液压缸结构的模具,包括动模板、滑块、活塞杆及连接板,动模板上设置有滑槽,滑块滑动设置在滑槽中,滑块、活塞杆的一端分别固定在连接板上;动模板内设置有第一流道、第二流道、第三流道、第四流道和第五流道,第一流道的一端封闭,第一流道的另一端与第五流道连通,第二流道的一端封闭,第二流道的另一端与第四流道的一端连通,第三流道的一端与第一流道连通,第三流道的中部与第二流道连通,第三流道的另一端开口于动模板的侧壁上,活塞杆滑动设置在第三流道中,且活塞杆的靠近第一流道的一端安装有第一密封件,第三流道的位于动模板侧壁的开口上安装有第二密封件,活塞杆滑动穿过第二密封件。

A Die with Built-in Hydraulic Cylinder Structure and Its Processing Method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die with built-in imitation hydraulic cylinder structure, which comprises a moving template, a slider, a piston rod and a connecting plate. A sliding groove is arranged on the moving template, and the slider slides in the sliding groove. One end of the slider and the piston rod is fixed on the connecting plate respectively. The first flow channel, the second flow channel, the third flow channel, the fourth flow channel and the fifth flow channel are arranged in the moving template, and the first end of the first flow channel is arranged. The other end of the first channel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fth channel, the other end of the second channel is closed, the other end of the second channel is connected with the one end of the fourth channel, the first end of the third channel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channel, the middle part of the third channel is connected with the second channel, the other end of the third channel is opened on the side wall of the moving template, and the piston rod slides in the third channel, and the piston rod is connected with the piston rod. A first seal is installed at one end near the first channel, and a second seal is installed at the opening of the third channel on the side wall of the moving template. The piston rod slides through the second sea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置仿液压缸结构的模具及其加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模具
,具体涉及一种内置仿液压缸结构的模具及其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在模具设计中,存在一种需要进行液压侧抽芯的注塑模具。在开模前,由控制系统发出指令,指示液压动力源向液压缸活塞杆缩回端增压,将侧型芯通过滑块带动经由导滑槽从模具中抽出,完成侧抽芯动作。在合模前,由控制系统发出指令,指示液压动力源向活塞杆伸出端增压,将侧型芯由滑块带动经由导滑槽进入到公模仁与母模仁中,由楔紧块压紧,进行注塑。对于大行程(行程超过50mm)的侧抽芯结构,一般使用液压缸进行侧抽芯,由于现代注塑机一般自带液压接口,因此昂贵的液压泵动力源已被省去,但仍需采购价格不菲的液压缸。液压缸在安装与拆卸时容易产生液压泄露,有污染环境和影响塑件成型的可能,因此对于生产有关于医疗器械及食品容器的塑件时,一般不使用液压缸进行侧抽芯,而是使用斜导柱或者人工抽芯。但斜导柱受限于模具体积限制,往往制造不能过大,因此抽芯距也受到了限制。而人工抽芯过于浪费人力资源,增加生产成本。综上所述,需要开发一种节省液压缸成本又可以进行液压侧抽芯的模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节省液压缸成本又可以进行液压侧抽芯的模具。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方面,提供一种内置仿液压缸结构的模具,包括动模板、滑块、活塞杆及连接板,所述动模板上设置有滑槽,所述滑块滑动设置在所述滑槽中,所述滑块的一端、所述活塞杆的一端分别固定在连接板上;所述动模板内设置有第一流道、第二流道、第三流道、第四流道和第五流道,所述第一流道的一端封闭,所述第一流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五流道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五流道的另一端连接第一进出油口,所述第二流道的一端封闭,所述第二流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流道的一端连通,所述第四流道的另一端连接第二进出油口,所述第三流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流道连通,所述第三流道的中部与所述第二流道连通,所述第三流道的另一端开口于所述动模板的侧壁上,所述活塞杆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三流道中,且所述活塞杆的靠近第一流道的一端安装有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三流道的位于动模板侧壁的开口上安装有第二密封件,所述活塞杆滑动穿过所述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第二密封件的直径均大于等于所述第三流道的直径。进一步地,所述滑块设置有限位块,所述滑槽旁的动模板侧壁上设置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上安装有限位螺钉,所述限位块滑动限位于所述限位槽的槽底和限位螺钉之间。进一步地,所述滑块的上端设置有带斜面的楔形块,所述楔形块的顶端露出于所述滑槽的外侧。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的封闭的一端分别过盈配合安装有钢球。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密封件为O型圈,所述第二密封件为星型圈。进一步地,所述滑槽的下方设置有导轨槽,所述滑块的下方设置有导轨块,所述导轨块滑动安装在所述导轨槽中。另一方面,该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内置仿液压缸结构的模具的加工方法,适用于加工制作上述模具,至少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提供一动模板,在所述动模板上依次加工第一流道、第二流道、第三流道、第四流道、第五流道,其中,所述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均从所述动模板一侧面开口延伸至动模板的内部,所述第一流道与第二流道保持间距,所述第三流道从所述动模板一侧面开口加工至依次贯穿第二流道、第一流道,所述第四流道从所述动模板一侧面上开口加工至所述第二流道下端的轴线处,所述第五流道从所述动模板一侧面上开口加工至所述第一流道下端的轴线处;步骤2:在所述动模板上加工滑槽,所述滑槽位于所述动模板的合模面上;步骤3:提供一端部带第一密封件的活塞杆,将活塞杆装入第三流道,所述活塞杆的带第一密封件的一端靠近第一流道,所述活塞杆的另一端外置,所述活塞杆与所述第三流道间隙配合,所述第一密封件与所述第三流道过盈配合;提供第二密封件,将所述第二密封件装入所述第三流道的开口处,使所述第二密封件与所述活塞杆间隙配合,所述第二密封件与所述第三流道过盈配合;将活塞杆外置的一端安装连接板,将滑块置于所述滑槽中并安装在连接板上。进一步地,该方法还包括:在所述动模板上加工第一流道钢球槽、第一流道钢球铆压槽,所述第一流道钢球槽加工于所述第一流道的上端开口处,所述第一流道钢球铆压槽加工于所述第一流道钢球槽上;在所述动模板上加工第二流道钢球槽、第二流道钢球铆压槽,所述第二流道钢球槽加工于所述第二流道的上端开口处,所述第二流道钢球铆压槽加工于所述第二流道钢球槽上;在所述动模板上加工星型圈挡圈槽、挡圈铆压槽,所述星型圈挡圈槽加工于所述第三流道的开口处,所述挡圈铆压槽加工于所述星型圈挡圈槽上;在第一流道钢球槽。第二流道钢球槽中分别压入钢球并进行铆压密封;提供一星型圈,将星型圈装入第三流道开口处使得星型圈分别与第三流道、活塞杆过盈配合。进一步地,该方法还包括,在滑槽上端开口的两侧分别加工限位槽,在限位槽上加工限位螺钉孔,在滑块上设置限位块,在限位螺钉孔中安装限位螺钉,将限位块滑动置于限位槽上并限位于限位槽的槽底和限位螺钉之间。进一步地,该方法还包括,在滑槽的底部加工导轨槽,在滑块的底部设置导轨块,将导轨块装入导轨槽中。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在合模前由第四流道处液压源增压,第五流道处液压源减压,液压油通过第四流道流经第二流道,进入第三流道推动活塞杆及滑块向型芯方向移动,至活塞杆完全重合至第三流道底面,完成侧型芯入芯动作。在开模后,由第五流道处液压源增压,第四流道处液压源减压,液压油通过第五流道流经第一流道,进入第三流道推动活塞杆及滑块向模具外侧移动直至完成抽芯动作。相较于传统外设液压缸进行侧抽芯的模具,在相同行程下,本申请模具因侧抽芯机构(仿液压缸油路流道、活塞杆、滑块)大部分内置在动模板内,模具及其附件整体所占空间更小、重量更轻,在搬运时无需像外设液压缸式抽芯模具一样需将抽芯机构拆除,可以直接进行整体搬运。通过流道及活塞杆设计将液压缸结构直接加工在模具内部,省去液压缸部件,生产成本降低。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一种内置仿液压缸结构的模具的立体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一种内置仿液压缸结构的模具的部分结构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滑块的结构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一种内置仿液压缸结构的模具的侧视图;图5是图4的A-A线剖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一种内置仿液压缸结构的模具的俯视图;图7是图6的B-B线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图7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内置仿液压缸结构的模具,包括动模板1、滑块2、活塞杆3及连接板4,其中,动模板1上设置有滑槽5,滑块2滑动设置在滑槽5中,滑块2的一端、活塞杆3的一端分别固定在连接板4上;动模板1内设置有第一流道6、第二流道7、第三流道8、第四流道9和第五流道10,第一流道6的一端封闭,第一流道6的另一端与第五流道10的一端连通,第五流道10的另一端连接第一进出油口10a,第二流道7的一端封闭,第二流道7的另一端与第四流道9的一端连通,第四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置仿液压缸结构的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动模板、滑块、活塞杆及连接板,所述动模板上设置有滑槽,所述滑块滑动设置在所述滑槽中,所述滑块的一端、所述活塞杆的一端分别固定在连接板上;所述动模板内设置有第一流道、第二流道、第三流道、第四流道和第五流道,所述第一流道的一端封闭,所述第一流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五流道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五流道的另一端连接第一进出油口,所述第二流道的一端封闭,所述第二流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流道的一端连通,所述第四流道的另一端连接第二进出油口,所述第三流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流道连通,所述第三流道的中部与所述第二流道连通,所述第三流道的另一端开口于所述动模板的侧壁上,所述活塞杆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三流道中,且所述活塞杆的靠近第一流道的一端安装有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三流道的位于动模板侧壁的开口上安装有第二密封件,所述活塞杆滑动穿过所述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第二密封件的直径均大于等于所述第三流道的直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置仿液压缸结构的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动模板、滑块、活塞杆及连接板,所述动模板上设置有滑槽,所述滑块滑动设置在所述滑槽中,所述滑块的一端、所述活塞杆的一端分别固定在连接板上;所述动模板内设置有第一流道、第二流道、第三流道、第四流道和第五流道,所述第一流道的一端封闭,所述第一流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五流道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五流道的另一端连接第一进出油口,所述第二流道的一端封闭,所述第二流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流道的一端连通,所述第四流道的另一端连接第二进出油口,所述第三流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流道连通,所述第三流道的中部与所述第二流道连通,所述第三流道的另一端开口于所述动模板的侧壁上,所述活塞杆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三流道中,且所述活塞杆的靠近第一流道的一端安装有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三流道的位于动模板侧壁的开口上安装有第二密封件,所述活塞杆滑动穿过所述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第二密封件的直径均大于等于所述第三流道的直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置仿液压缸结构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设置有限位块,所述滑槽旁的动模板侧壁上设置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上安装有限位螺钉,所述限位块滑动限位于所述限位槽的槽底和限位螺钉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置仿液压缸结构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的上端设置有带斜面的楔形块,所述楔形块的顶端露出于所述滑槽的外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置仿液压缸结构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的封闭的一端分别过盈配合安装有钢球。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置仿液压缸结构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件为O型圈,所述第二密封件为星型圈。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置仿液压缸结构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的下方设置有导轨槽,所述滑块的下方设置有导轨块,所述导轨块滑动安装在所述导轨槽中。7.一种内置仿液压缸结构的模具的加工方法,适用于加工制作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提供一动模板,在所述动模板上依次加工第一流道、第二流道、第三流道、第四流道、第五流道,其中,所述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均从所述动模板一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单东升朱坡吴柳杰陶加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赛福汽车制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