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干燥机输送辊自动生产线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046894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07 23: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机电一体化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干燥机输送辊自动生产线设备,由输送辊钢管部件自动上料定位装置、输送辊轴头部件自动上料定位装置、输送辊部件自动装配装置、上下料机械手装置、输送辊自动焊接及自动校直装置、成品件存放装置组成。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完成输送辊的钢管部件与两个轴头部件的自动上料及定位、轴头与钢管的自动装配、轴头与钢管装配后的自动焊接、自动校直以及不同工位之间的自动上下料。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实际使用中效率高而且测量准确,校直精度高,减小了工人劳动强度,能够连续自动化大批量生产,操作方便灵活,提高了生产效率,有利于推广应用。

An Automatic Production Line Equipment for Conveyor Roller of Dryer

The invention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Mechatronics device, and specifically relates to an automatic production line equipment for conveyor roll of dryer. It consists of an automatic feeding positioning device for steel pipe parts of conveyor roll, an automatic feeding positioning device for head parts of conveyor roll, an automatic assembly device for conveyor roll parts, a loading and unloading manipulator device, an automatic welding and straightening device for conveyor roll, and a storage device for finished products. The invention can complete the automatic feeding and positioning of the steel tube parts of the conveyor roll and the two axle head parts, the automatic assembly of the axle head and the steel tube, the automatic welding of the axle head and the steel tube after assembly, the automatic alignment and the automatic feeding and unloading between different workstations. The invention has high efficiency, accurate measurement, high alignment accuracy, reduced labor intensity of workers, can continuously automate mass production, convenient and flexible operation, improved production efficiency, and is conducive to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干燥机输送辊自动生产线设备
本专利技术属于机电一体化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干燥机输送辊自动生产线设备。实现了干燥机输送辊制造整个过程的部件自动上料及定位、输送辊部件的自动装配、不同工位的自动上下料、输送辊装配后部件间的自动焊接及焊接后的输送辊自动校直,使得输送辊整个制作过程自动完成。
技术介绍
干燥机是一种利用热能降低物料水分的机械设备,用于对物体进行干燥。干燥的目的是为了物料使用或者进一步加工的需要。如木材在制作木模、木器前的干燥可以防止制品变形,陶瓷坯料在煅烧前的干燥可以防止成品龟裂。另外干燥后的物料也便于运输和贮存,如将收获的粮食干燥到一定湿度以下,可以防霉变。由于自然干燥远不能满足生产发展的需要,近年来干燥机越来越广泛地使用,而在干燥机中需要使用大量的输送辊实现物料输送。因此,提高输送辊生产线的自动化程度对于提高干燥机的产量具有重要意义。为了降低成本,减少重量,输送辊目前普遍是采用空心管、两端压轴头的方式组装而成。但目前压轴头工艺、轴头与钢管焊接工艺、校直工艺都是人工完成,且需要在多台设备上完成,自动化程度极低,而且需要的劳动力较多。特别是在校直方面,目前企业生产中大都是靠人工完成,凭借着工人的经验进行校直,不仅效率低,劳动强度大,而且校直精度不高且质量不稳定,目前已成为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瓶颈问题,急需解决。而输送辊作为干燥机生产线中重要的基础环节,其质量对最终产品的质量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例如,辊筒的圆柱度是辊筒性能的重要指标,该性能的优劣会直接影响货物输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如果圆柱度过大会导致输送物的颠簸,偏离正常的输送方向,影响输送动作的准确性,噪音变大,甚至造成部分输送物的损坏及整体输送设备寿命的缩短。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输送辊自动生产线设备,可以实现输送辊的连续自动生产,以解决目前输送辊生产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精度低,用工人数多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输送辊自动生产线设备,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的问题。第一:目前压轴头工艺、轴头与钢管焊接工艺、校直工艺都是人工完成,且需要在多台设备上完成,自动化程度极低而且需要的工人较多。第二:在校直方面,目前企业都是人工完成,凭借着工人的经验进行校直,不仅效率低,劳动强度大而且校直精度不高且质量不稳定。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一种干燥机输送辊自动生产线设备,包括输送辊钢管部件自动上料定位装置、输送辊轴头部件自动上料定位装置、输送辊部件自动装配装置、第一上下料机械手装置、自动焊接自动校直装置、第二上下料机械手装置、成品件存放装置;所述输送辊钢管部件自动上料定位装置位于整个设备的最前端,所述输送辊部件自动装配装置位于输送辊钢管部件自动上料定位装置后方,所述输送辊轴头部件自动上料定位装置分别水平固定连接到输送辊部件自动装配装置两端,所述第一上下料机械手装置位于输送辊部件自动装配装置后方,自动焊接自动校直装置设置在第一上下料机械手装置后方,所述第二上下料机械手装置设置在自动焊接自动校直装置的后方,成品件存放装置设置于第二上下料机械手装置后方;所述输送辊钢管部件自动上料定位装置包括储料架、推料架、第一连接件、第一液压缸、第一直线导轨、第一滑块;所述储料架由方钢焊接而成,且顶面与地平面呈一定夹角构成斜坡;所述推料架由方钢与四个分布均匀的呈“M”型的推块组成,且焊接在储料架顶端斜坡靠近输送辊部件自动装配装置的一端;所述第一液压缸与推料架位于同侧,经螺栓固定连接到储料架上;所述第一连接件一端与第一液压缸螺纹连接,另一端经螺栓固定连接到推料架上;所述第一直线导轨均匀设置于储料架上,并与储料架焊接固定;所述第一滑块与第一直线导轨对应配套设置,且通过螺栓固定在推料架上所述输送辊轴头部件自动上料定位装置,包括料仓、第一挡板、第一连接板、第二液压缸、第二滑块、第二连接板、第一支撑架、落料板、导轨、第二支撑架、第三支撑架;所述料仓位于第二支撑架与第三支撑架顶端,并且焊接连接;所述第一挡板、第一连接板位于料仓出料口处;所述落料板位于出料口的正下方,呈“U”型,并且第一挡板、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与落料板焊接在一起;所述第一支撑架位于落料板右侧,呈倒“L”形;所述第二液压缸位于第一支撑架的顶端,并且经过螺栓与第一支撑架连接;所述直线导轨通过螺栓安装在第一支撑架上;所述第二滑块位于落料板的右上方,通过螺栓与落料板连接;所述输送辊部件自动装配装置包括第一工作平台、第三液压缸安装架、第三液压缸、第二液压缸安装架、第一顶尖、第二挡板、第一V型块、第二液压缸、第三连接板、第二V型块、龙门架、第一伺服电机、第一伺服电机安装板、第一联轴器、第一BK座、第一BK座安装板、第一机械手臂、第一三杆气缸、第四连接板、第一气爪、第一传动轴、第一BF座、第一BF座安装板;所述第一工作平台位于底部四角支架的正上方,所述龙门架位于第一工作平台的顶部,呈“Π”形,所述第二液压缸位于龙门架顶端,并且第二液压缸的法兰与龙门架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板与第二V型块均位于液压缸的正下方,并且第二V型块与第三连接板通过螺栓连接;所述液压缸与第三连接板通过螺纹连接,所述第三液压缸安装架分别位于第一工作平台的两端,下端通过螺栓安装在第一工作平台的端面上,并且呈“L”形;所述第三液压缸位于所述第三液压缸安装和液压缸安装架之间,并且通过螺栓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顶尖位于第三液压缸杆的右侧,并且第一顶尖与第三液压缸的液压缸杆通过螺纹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V型块位于第二V型块的正下方,v形块呈“凹槽”形,并且焊接到第一工作平台端部;所述第一伺服电机安装板、第一BK座安装板、第一BF座安装板焊接在第一工作平台上;所述第一伺服电机通过螺栓安装在第一伺服电机安装板上,所述第一BK座通过螺栓安装在第一BK座安装板上,所述第一BF座通过螺栓安装在第一BF座安装板上,所述第一机械手臂安装在第一传动轴上;所述第一三杆气缸通过螺栓安装在第一机械手臂上,所述第四连接板安装在第一三杆气缸上,第一气爪安装在第四连接板上;所述第一上下料机械手装置与第二上下料机械手装置结构相同,包括第二伺服电机、第二伺服电机安装板、第二联轴器、第二BK座安装板、第二BK座、第二传动轴、第二机械手臂、第二三杆气缸、第五连接板、第二气爪、第二BF座安装板、第二BF座、第二工作平台;所述第二工作平台设置于输送辊部件自动装配装置与自动焊接及校直装置之间,所述第二伺服电机安装板、第二BK座安装板、第二BF座安装板焊接在第二工作平台上;所述第二机械手臂焊接在第二传动轴上,第二三杆气缸通过螺栓安装在第二机械手臂上;第五连接板通过螺栓安装在第二三杆气缸上,第二气爪通过螺栓安装在第五连接板上;所述自动焊接及校直装置包括第三伺服电机、焊接机身、电动卡盘、第一焊枪模块、第一焊枪安装板、固定支撑、第三气爪、第二连接件、气动滑台、传感器、传感器安装板、双杆气缸、双杆气缸安装板、支撑块、第五液压缸、第二直线导轨、第三滑块、第六连接板、横梁、第六液压缸、第四伺服电机、第六液压缸安装板、齿条、第四伺服电机安装架、减速器、齿轮、法兰、压头、输送辊、第二焊枪模块、第二焊枪模块安装板、第二顶尖、第一焊机及送丝机构、第二顶尖座、第七液压缸、校直机构机架、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干燥机输送辊自动生产线设备,其特征是:包括输送辊钢管部件自动上料定位装置(A1)、输送辊轴头部件自动上料定位装置(A2)、输送辊部件自动装配装置(A3)、第一上下料机械手装置(A4)、自动焊接自动校直装置(A5)、第二上下料机械手装置(A6)、成品件存放装置(A7);所述输送辊钢管部件自动上料定位装置(A1)位于整个设备的最前端,所述输送辊部件自动装配装置(A3)位于输送辊钢管部件自动上料定位装置(A1)后方,所述输送辊轴头部件自动上料定位装置(A2)分别水平固定连接到输送辊部件自动装配装置(A3)两端,所述第一上下料机械手装置(A4)位于输送辊部件自动装配装置(A3)后方,自动焊接自动校直装置(A5)设置在第一上下料机械手装置(A4)后方,所述第二上下料机械手装置(A6)设置在自动焊接自动校直装置(A5)的后方,成品件存放装置(A7)设置于第二上下料机械手装置(A6)后方;所述输送辊钢管部件自动上料定位装置(A1)包括储料架(1)、推料架(2)、第一连接件(3)、第一液压缸(4)、第一直线导轨(5)、第一滑块(6);所述储料架(1)由方钢焊接而成,且顶面与地平面呈一定夹角构成斜坡;所述推料架(2)由方钢与四个分布均匀的呈“M”型的推块组成,且焊接在储料架(1)顶端斜坡靠近输送辊部件自动装配装置(A3)的一端;所述第一液压缸(4)与推料架(2)位于同侧,经螺栓固定连接到储料架(1)上;所述第一连接件(3)一端与第一液压缸(4)螺纹连接,另一端经螺栓固定连接到推料架(2)上;所述第一直线导轨(5)均匀设置于储料架(1)上,并与储料架(1)焊接固定;所述第一滑块(6)与第一直线导轨(5)对应配套设置,且通过螺栓固定在推料架(2)上所述输送辊轴头部件自动上料定位装置(A2),包括料仓(7)、第一挡板(8)、第一连接板(9)、第二液压缸(10)、第二滑块(11)、第二连接板(12)、第一支撑架(13)、落料板(14)、导轨(15)、第二支撑架(16)、第三支撑架(17);所述料仓(7)位于第二支撑架(16)与第三支撑架(17)顶端,并且焊接连接;所述第一挡板(8)、第一连接板(9)位于料仓(7)出料口处;所述落料板(14)位于出料口的正下方,呈“U”型,并且第一挡板(8)、第一连接板(9)、第二连接板(12)与落料板(14)焊接在一起;所述第一支撑架(13)位于落料板(14)右侧,呈倒“L”形;所述第二液压缸(10)位于第一支撑架(13)的顶端,并且经过螺栓与第一支撑架(13)连接;所述直线导轨(15)通过螺栓安装在第一支撑架(13)上;所述第二滑块(11)位于落料板(14)的右上方,通过螺栓与落料板(14)连接;所述输送辊部件自动装配装置(A3)包括第一工作平台(18)、第三液压缸安装架(19)、第三液压缸(20)、第二液压缸安装架(21)、第一顶尖(22)、第二挡板(23)、第一V型块(24)、第二液压缸(25)、第三连接板(26)、第二V型块(27)、龙门架(28)、第一伺服电机(29)、第一伺服电机安装板(30)、第一联轴器(31)、第一BK座(32)、第一BK座安装板(33)、第一机械手臂(34)、第一三杆气缸(35)、第四连接板(36)、第一气爪(37)、第一传动轴(38)、第一BF座(39)、第一BF座安装板(40);所述第一工作平台(18)位于底部四角支架的正上方,所述龙门架(28)位于第一工作平台(18)的顶部,呈“Π”形,所述第二液压缸(25)位于龙门架(28)顶端,并且第二液压缸(25)的法兰与龙门架(28)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板(26)与第二V型块(27)均位于液压缸(25)的正下方,并且第二V型块(27)与第三连接板(26)通过螺栓连接;所述液压缸(25)与第三连接板(26)通过螺纹连接,所述第三液压缸安装架(19)分别位于第一工作平台(18)的两端,下端通过螺栓安装在第一工作平台(18)的端面上,并且呈“L”形;所述第三液压缸(20)位于所述第三液压缸安装架(19)和液压缸安装架(21)之间,并且通过螺栓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顶尖(22)位于第三液压缸(20)杆的右侧,并且第一顶尖(22)与第三液压缸(20)的液压缸杆通过螺纹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V型块(24)位于第二V型块(27)的正下方,V形块呈“凹槽”形,并且焊接到第一工作平台(18)端部;所述第一伺服电机安装板(30)、第一BK座安装板(33)、第一BF座安装板(40)焊接在第一工作平台(18)上;所述第一伺服电机(29)通过螺栓安装在第一伺服电机安装板(30)上,所述第一BK座(32)通过螺栓安装在第一BK座安装板(33)上,所述第一BF座(39)通过螺栓安装在第一BF座安装板(40)上,所述第一机械手臂(34)安装在第一传动轴(3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干燥机输送辊自动生产线设备,其特征是:包括输送辊钢管部件自动上料定位装置(A1)、输送辊轴头部件自动上料定位装置(A2)、输送辊部件自动装配装置(A3)、第一上下料机械手装置(A4)、自动焊接自动校直装置(A5)、第二上下料机械手装置(A6)、成品件存放装置(A7);所述输送辊钢管部件自动上料定位装置(A1)位于整个设备的最前端,所述输送辊部件自动装配装置(A3)位于输送辊钢管部件自动上料定位装置(A1)后方,所述输送辊轴头部件自动上料定位装置(A2)分别水平固定连接到输送辊部件自动装配装置(A3)两端,所述第一上下料机械手装置(A4)位于输送辊部件自动装配装置(A3)后方,自动焊接自动校直装置(A5)设置在第一上下料机械手装置(A4)后方,所述第二上下料机械手装置(A6)设置在自动焊接自动校直装置(A5)的后方,成品件存放装置(A7)设置于第二上下料机械手装置(A6)后方;所述输送辊钢管部件自动上料定位装置(A1)包括储料架(1)、推料架(2)、第一连接件(3)、第一液压缸(4)、第一直线导轨(5)、第一滑块(6);所述储料架(1)由方钢焊接而成,且顶面与地平面呈一定夹角构成斜坡;所述推料架(2)由方钢与四个分布均匀的呈“M”型的推块组成,且焊接在储料架(1)顶端斜坡靠近输送辊部件自动装配装置(A3)的一端;所述第一液压缸(4)与推料架(2)位于同侧,经螺栓固定连接到储料架(1)上;所述第一连接件(3)一端与第一液压缸(4)螺纹连接,另一端经螺栓固定连接到推料架(2)上;所述第一直线导轨(5)均匀设置于储料架(1)上,并与储料架(1)焊接固定;所述第一滑块(6)与第一直线导轨(5)对应配套设置,且通过螺栓固定在推料架(2)上所述输送辊轴头部件自动上料定位装置(A2),包括料仓(7)、第一挡板(8)、第一连接板(9)、第二液压缸(10)、第二滑块(11)、第二连接板(12)、第一支撑架(13)、落料板(14)、导轨(15)、第二支撑架(16)、第三支撑架(17);所述料仓(7)位于第二支撑架(16)与第三支撑架(17)顶端,并且焊接连接;所述第一挡板(8)、第一连接板(9)位于料仓(7)出料口处;所述落料板(14)位于出料口的正下方,呈“U”型,并且第一挡板(8)、第一连接板(9)、第二连接板(12)与落料板(14)焊接在一起;所述第一支撑架(13)位于落料板(14)右侧,呈倒“L”形;所述第二液压缸(10)位于第一支撑架(13)的顶端,并且经过螺栓与第一支撑架(13)连接;所述直线导轨(15)通过螺栓安装在第一支撑架(13)上;所述第二滑块(11)位于落料板(14)的右上方,通过螺栓与落料板(14)连接;所述输送辊部件自动装配装置(A3)包括第一工作平台(18)、第三液压缸安装架(19)、第三液压缸(20)、第二液压缸安装架(21)、第一顶尖(22)、第二挡板(23)、第一V型块(24)、第二液压缸(25)、第三连接板(26)、第二V型块(27)、龙门架(28)、第一伺服电机(29)、第一伺服电机安装板(30)、第一联轴器(31)、第一BK座(32)、第一BK座安装板(33)、第一机械手臂(34)、第一三杆气缸(35)、第四连接板(36)、第一气爪(37)、第一传动轴(38)、第一BF座(39)、第一BF座安装板(40);所述第一工作平台(18)位于底部四角支架的正上方,所述龙门架(28)位于第一工作平台(18)的顶部,呈“Π”形,所述第二液压缸(25)位于龙门架(28)顶端,并且第二液压缸(25)的法兰与龙门架(28)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板(26)与第二V型块(27)均位于液压缸(25)的正下方,并且第二V型块(27)与第三连接板(26)通过螺栓连接;所述液压缸(25)与第三连接板(26)通过螺纹连接,所述第三液压缸安装架(19)分别位于第一工作平台(18)的两端,下端通过螺栓安装在第一工作平台(18)的端面上,并且呈“L”形;所述第三液压缸(20)位于所述第三液压缸安装架(19)和液压缸安装架(21)之间,并且通过螺栓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顶尖(22)位于第三液压缸(20)杆的右侧,并且第一顶尖(22)与第三液压缸(20)的液压缸杆通过螺纹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V型块(24)位于第二V型块(27)的正下方,V形块呈“凹槽”形,并且焊接到第一工作平台(18)端部;所述第一伺服电机安装板(30)、第一BK座安装板(33)、第一BF座安装板(40)焊接在第一工作平台(18)上;所述第一伺服电机(29)通过螺栓安装在第一伺服电机安装板(30)上,所述第一BK座(32)通过螺栓安装在第一BK座安装板(33)上,所述第一BF座(39)通过螺栓安装在第一BF座安装板(40)上,所述第一机械手臂(34)安装在第一传动轴(38)上;所述第一三杆气缸(35)通过螺栓安装在第一机械手臂(34)上,所述第四连接板(36)安装在第一三杆气缸(35)上,第一气爪(37)安装在第四连接板(36)上;所述第一上下料机械手装置(A4)与第二上下料机械手装置(A6)结构相同,包括第二伺服电机(41)、第二伺服电机安装板(42)、第二联轴器(43)、第二BK座安装板(44)、第二BK座(45)、第二传动轴(46)、第二机械手臂(47)、第二三杆气缸(48)、第五连接板(49)、第二气爪(50)、第二BF座安装板(51)、第二BF座(52)、第二工作平台(53);所述第二工作平台(53)设置于输送辊部件自动装配装置(A3)与自动焊接及校直装置(A5)之间,所述第二伺服电机安装板(42)、第二BK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文学徐洋洋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