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044036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07 22: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蒸箱,旨在解决现有的蒸箱蒸架移进或是移出蒸箱内部时,需要先将折叠轨道展开,使用相对繁琐,使用不便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一种蒸箱,箱体、开设于箱体前侧的开口、横向铰接于开口处的箱门以及设置在箱体内部的蒸架,所述蒸架包括用于安置托盘的主架体以及设置在主架体下方的移动组件,所述主架体契合于箱体内腔,所述移动组件包括连接件以及设置在连接件下部的若干万向轮,所述连接件侧投影呈横置的U形结构,所述连接件两U形边沿之间间距大于所述开口下边沿到箱体底面之间间距。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蒸箱可以方便使用者将蒸架移进或是移出蒸箱内部。

Steame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teaming box, aiming at solving the problem that when the existing steaming box steaming frame moves into or out of the steaming box, the folding track needs to be unfolded first, the use is relatively cumbersome and the use is inconvenient. The main points of the technical scheme are: a steaming box, a box body, an opening on the front side of the box body, a box door horizontally articulated at the opening and a steaming frame arranged inside the box body. The steamer comprises a main frame body for placing a tray and a mobile component arranged below the main frame body, which fits into the inner cavity of the box body. The mobile component comprises a connector and several universal wheels arranged at the lower part of the connector. The lateral projection of the connector is a transverse U-shaped structure.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two U-shaped edges of the connector is greater than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lower edges of the opening and the bottom of the box body. Spacing. The steaming box of the utility model can facilitate users to move the steaming frame into or out of the steaming box.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蒸箱
本技术涉及烹饪设备,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蒸箱。
技术介绍
蒸箱是一种烹饪设备,利用动态平衡技术,烹饪过程能保留食物的原有营养成分。蒸箱通常包括温度显示、压力显示以及自动进出蒸气装置等。目前,常见的蒸箱存在这样一个问题:用于放置托盘或是物品的蒸架固定连接于蒸箱箱体内部,不可移动,使用者需要将放置在蒸架上的物品移出蒸箱时,只能单独对某个物品进行操作;当蒸箱内一次烹饪的数量较大时,只能将烹饪的物品先从蒸架上移下放置在其他移动装置,再利用移动装置对其搬运移动。上述方法在大批量对食物进行蒸熟时,相对使用不便。公开号为CN206109705U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长方体蒸箱,其技术要点是:包括蒸箱、蒸箱用可折叠轨道以及汽蒸支架,蒸箱用可折叠轨道包括固定导轨和转动导轨,转动导轨与固定导轨固定连接,固定导轨固定在蒸箱内部,转动导轨设为固定导轨向蒸箱外部的延伸,转动导轨与固定导轨连接部位设置为连接端,转动导轨远离固定导轨一端设为转动端,转动导轨位于第一工作位置,转动端紧贴地面,汽蒸支架的滚轮能够沿着导轨直接进入蒸箱中;转动导轨位于第二工作位置,转动端位于蒸箱内部。上述方案中解决了蒸架不可移动,对使用者造成不便的问题,但是因为蒸架移进或是移出蒸箱时,需要先对蒸箱用可折叠导轨进行的操作,使用起来还是相对比较繁琐,不方便使用者使用。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蒸箱,可以方便使用者将蒸架移进或是移出蒸箱,从而方便使用者使用。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蒸箱,包括呈中空结构的箱体、开设于箱体前侧的开口、横向铰接于开口处的箱门以及设置在箱体内部的蒸架,所述蒸架包括用于安置托盘的主架体以及设置在主架体下方的移动组件,所述主架体契合于箱体内腔,所述移动组件包括连接件以及设置在连接件下部的若干万向轮,所述连接件侧投影呈横置的U形结构,所述连接件两U形边沿之间间距大于所述开口下边沿到箱体底面之间间距,所述开口下边沿到箱体底面之间部分置于连接件的U形两边沿之间,所述连接件远离其U形开口一侧竖直设置有密封板,所述密封板贴近开口边沿,所述箱门下部朝向箱体内一侧开设有用于容纳密封板的封堵部,所述封堵部抵触密封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蒸架包括具有原本放置托盘功效的主架体以及用于移动的移动组件,由于移动组件包括呈横置U形结构的连接件以及万向轮,呈横置U形结构的连接件契合箱体开口下边沿到箱体底面之间间距,所以使用者可以依靠连接件方便的将主架体直接移出箱体,从而方便使用者使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开口上沿其外边沿设置有密封圈,所述箱门抵触密封圈,所述封堵部上部设置有密封条,所述密封条长度沿箱门宽度方向延伸,且所述密封条上开设有用于卡接密封板的卡槽,所述卡槽两侧以及下部均呈开口结构,所述密封条朝向箱体内一侧呈外凸的圆弧状结构,且具有弹性,所述密封板抵触密封圈,且所述密封上部置于卡槽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开口边沿设置有密封圈,以在箱门关闭时,配合箱门将开口密封,保证箱体密封性;连接件的存在,即便设置密封板,密封板一侧抵触密封圈,另一侧抵触封堵部,密封板上部依旧存在较大间隙,因此在封堵部内设置密封条,并开设契合密封板上边沿的卡槽,以将密封板卡接于卡槽内,利用密封条将密封板上部和箱门之间的间隙堵住;为了配合蒸架位于箱体内部时的情况,即密封板至于开口外侧,且抵触开口是的情况可以在将箱门关上的同时将密封板置于卡槽内,将密封条设置为朝向箱体内一侧呈外凸的圆弧状结构,且具有弹性,此时关闭箱门时,密封条靠近密封板移动,并利用弧形面和自身弹性,使得密封条靠近箱体内腔一侧从密封板上部滑过,直到密封板卡接于卡槽内;后续的由于密封条具有弹性,所以不会对箱门开启,或者说密封板离开卡槽存在阻碍。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件置于箱体外一侧开设有若干把手卡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者可以在需要移动架体时将准备好的把手卡接在把手卡槽内,以方便对蒸架进行移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主架体包括若干竖直设置于移动组件上的固定杆以及若干横向设置于固定杆的托持件,若干所述固定杆对称的设立于移动组件两侧,若干所述托持件沿固定杆长度方向排列设置,且沿着移动组件长度延伸,位于所述移动组件两侧的若干托持件呈横向对称设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者可以将托盘横置于任意对称的两个托持件上,以方便后续放置物品,从而方便使用者使用;同时因为是采用设置托持件的方式用于后续放置物品,所以使用者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放置合适数量的托持件,以避免不必要时,托盘过多,蒸架重量过大,不方便使用者使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托持件呈L状,且其L状下端朝向主架体中心一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者将托盘至于对称的两个托持件中间时,托盘的两侧面抵触于托持件L状侧边,从而利用托持件的L状侧边对托盘进行限位,避免托盘在蒸架的移动过程中不慎滑落,影响使用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横向对称的固定杆之间设置有加强杆。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利用加强杆将若干固定杆连接在一起,避免托盘过多时,固定杆由于重力作用而向内或是向外倾斜,影响使用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移动组件上竖直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位于靠近连接件U形开口一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时,可以利用限位杆对托盘进行限位,避免托盘在蒸架移动时从蒸架后侧,即靠近连接件开口一侧滑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箱体内底面开设有呈上开口结构的容纳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箱门打开时,蒸汽冷凝成的水会先留到到箱体内底部,再流动到箱体内底面开设的容纳槽内,以避免冷凝水乱流方便后续使用者对箱体内进行清理,进一步的方便使用者使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箱体内底面呈倾斜设置,且靠近容纳槽一侧位置低于远离容纳槽一侧位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保证落在箱体内底面的多余冷凝水会朝向容纳槽汇聚,以保证容纳槽的使用效果。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蒸架包括至于箱体内的主架体和用于移动的移动组件,移动组件包括呈横置U形结构的连接件以及万向轮,呈横置U形结构的连接件契合箱体开口下边沿到箱体底面之间间距,所以使用者可以依靠连接件方便的将主架体直接移出箱体,从而方便使用者使用;在箱体内底面开设呈上开口结构的容纳槽,使得冷凝水可以汇聚到容纳槽内,方便使用者后续清理。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一,用以展示整体结构;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二,用以展示箱体内部和蒸架的结构;图3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三,用以展示蒸架的结构;图4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四,用以为后续附图做基础;图5为图4的A部放大示意图,主要用以展示密封条和卡槽的结构。图中:1、箱体;11、开口;12、容纳槽;2、箱门;21、封堵部;211、密封条;212、卡槽;3、蒸架;4、主架体;41、固定杆;42、托持件;5、移动组件;51、连接件;511、把手卡槽;52、万向轮;53、密封板;6、密封圈;71、加强杆;72、限位杆;8、锁紧装置;81、蒸汽管;9、泄压阀安装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蒸箱,参照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蒸箱,包括呈中空结构的箱体(1)、开设于箱体(1)前侧的开口(11)、横向铰接于开口(11)处的箱门(2)以及设置在箱体(1)内部的蒸架(3),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架(3)包括用于安置托盘的主架体(4)以及设置在主架体(4)下方的移动组件(5),所述主架体(4)契合于箱体(1)内腔,所述移动组件(5)包括连接件(51)以及设置在连接件(51)下部的若干万向轮(52),所述连接件(51)侧投影呈横置的U形结构,所述连接件(51)两U形边沿之间间距大于所述开口(11)下边沿到箱体(1)底面之间间距,所述开口(11)下边沿到箱体(1)底面之间部分置于连接件(51)的U形两边沿之间,所述连接件(51)远离其U形开口一侧竖直设置有密封板(53),所述密封板(53)贴近开口(11)边沿,所述箱门(2)下部朝向箱体(1)内一侧开设有用于容纳密封板(53)的封堵部(21),所述封堵部(21)抵触密封板(5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蒸箱,包括呈中空结构的箱体(1)、开设于箱体(1)前侧的开口(11)、横向铰接于开口(11)处的箱门(2)以及设置在箱体(1)内部的蒸架(3),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架(3)包括用于安置托盘的主架体(4)以及设置在主架体(4)下方的移动组件(5),所述主架体(4)契合于箱体(1)内腔,所述移动组件(5)包括连接件(51)以及设置在连接件(51)下部的若干万向轮(52),所述连接件(51)侧投影呈横置的U形结构,所述连接件(51)两U形边沿之间间距大于所述开口(11)下边沿到箱体(1)底面之间间距,所述开口(11)下边沿到箱体(1)底面之间部分置于连接件(51)的U形两边沿之间,所述连接件(51)远离其U形开口一侧竖直设置有密封板(53),所述密封板(53)贴近开口(11)边沿,所述箱门(2)下部朝向箱体(1)内一侧开设有用于容纳密封板(53)的封堵部(21),所述封堵部(21)抵触密封板(5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11)上沿其外边沿设置有密封圈(6),所述箱门(2)抵触密封圈(6),所述封堵部(21)上部设置有密封条(211),所述密封条(211)长度沿箱门(2)宽度方向延伸,且所述密封条(211)上开设有用于卡接密封板(53)的卡槽(212),所述卡槽(212)两侧以及下部均呈开口结构,所述密封条(211)朝向箱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希顺沈保巍孟凡强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西餐食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