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导磁体氦进管绝缘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037529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04 06: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超导磁体氦进管绝缘处理方法,磁体结构呈T形的变截面结构,在磁体不规则形状处填补G10,降低了因不规则形状带来的绝缘处理难度,为减小因形状不规则带来的绝缘处理缺陷而带来的绝缘电学性能下降,通过在金属导管周围设计并铺设裙摆形绝缘材料来弥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特点是,绝缘结构简单,适用于T形变截面结构的超导磁体在真空压力浸渍前的绝缘材料包裹处理,满足复杂结构超导磁体在低温、真空环境下的高压绝缘特殊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导磁体氦进管绝缘处理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核聚变装置中超导体绝缘处理方法领域,具体是一种超导磁体氦进管绝缘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热核聚变作为终极能源解决方案之一,将为人类提供取之不尽的清洁能源。正在建设中的国际热核聚变试验反应堆(ITER),超导磁体为其中最关键的部件之一。超导磁体工作在非常苛刻的环境中,磁体绝缘需满足在复杂机械、电磁和热应力载荷下的电气绝缘性能要求。在磁体绝缘的制造过程中,磁体形状不规则部位的绝缘处理,成为影响磁体绝缘性能的关键点。针对外形极不规则的超导磁体氦冷却进管,需要在绝缘树脂真空压力浸渍前,设计特殊的绝缘结构,以满足磁体在真空压力浸渍后的绝缘性能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超导磁体氦进管绝缘处理方法,满足超导磁体在不规则形状部位的绝缘在树脂真空压力浸渍后的绝缘性能要求,对不规则形状磁体的绝缘结构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工程意义。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超导磁体氦进管绝缘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有金属导管,金属导管一端焊接在导体外表面上,所述金属导管外表面包绕绝缘材料复合带,导体外表面上铺玻璃丝布;在金属导管与导体连接处周围空间填充G10,并用捆扎带固定G10在金属导管和导体上,以金属导管为中心,用裙摆形绝缘材料覆盖G10,并用捆扎带固定在金属导管和导体上,所述捆扎带为绝缘材料复合带。所述的一种超导磁体氦进管绝缘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导管外表面包绕的绝缘材料复合带,捆扎带和裙摆形绝缘材料结构相同,均是由玻璃丝布和聚酰亚胺薄膜复合而成;所述的G10是玻璃纤维与环氧树脂所合成的复合材料。本专利技术在磁体不规则形状处用G10填充,以降低磁体不规则形状带来的绝缘处理难度。为减小因形状不规则带来的绝缘处理缺陷而带来的绝缘电学性能下降,通过在金属导管周围设计“裙摆形”绝缘材料来弥补。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裙摆形”绝缘材料贴合示意图。图中标号:1-金属导管,2-超导导体,3-玻璃丝布,4-绝缘材料,5-G10,6-捆扎带,7-玻璃丝布,8-聚酰亚胺薄膜。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主要实施方法为:1)将金属导管1焊接到超导导体2上;2)用玻璃丝布3贴在磁体导体2的表面;3)用绝缘材料4对金属导管1进行包绕;4)金属导管1周围空间用G105填充;5)用捆扎带6包绕固定G105;6)围绕金属导管1,铺玻璃丝布7和聚酰亚胺薄膜8组成的“裙摆形”绝缘材料,并用捆扎带6包绕固定。7)根据所需绝缘耐压强度要求,重复步骤6);8)通过真空压力浸渍方式对样件进行绝缘固化处理;9)对样件进行耐压测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超导磁体氦进管绝缘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有金属导管,金属导管一端焊接在导体外表面上,所述金属导管外表面包绕绝缘材料复合带,导体外表面上铺玻璃丝布;在金属导管与导体连接处周围空间填充G10,并用捆扎带固定G10在金属导管和导体上,以金属导管为中心,用裙摆形绝缘材料覆盖G10,并用捆扎带固定在金属导管和导体上,所述捆扎带为绝缘材料复合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导磁体氦进管绝缘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有金属导管,金属导管一端焊接在导体外表面上,所述金属导管外表面包绕绝缘材料复合带,导体外表面上铺玻璃丝布;在金属导管与导体连接处周围空间填充G10,并用捆扎带固定G10在金属导管和导体上,以金属导管为中心,用裙摆形绝缘材料覆盖G10,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忠慧沈光宋云涛陆坤胡兵俞小伍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