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永健专利>正文

抗脱落泄气的充气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993885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3 23: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脱落泄气的充气球。球壳开口与内束管相接处设有外小内大的阶梯环槽;充气内塞外径略大于内束管内径,其进气孔端设有一外凸环恰可崁置前述阶梯环槽的开口以防止向外脱落,另充气内塞中段外径设有一外凸环柱,可供崁入内束管内径形成内束管上下端锥缩内径束合外凸环柱,藉此上下端锥缩内径而将充气内塞外凸环柱定位于内束管的中段处防堵内外向滑动;撑珠为大于进气孔内径的球体或柱体,可塞入进气孔迫使相对应充气内塞外径外扩膨胀,而与内束管内径更加束紧密合,另撑珠又可对进气孔产生堵死防止泄气功能,确保充气内塞不会脱落泄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充气球防漏气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抗脱落泄气的充气球
技术介绍
:现有的空心的充气球,如图1所示,多采用在充气球壳表面设一直通且无阶梯环槽之气孔,其气孔内延伸有一略内缩锥状软管,可供一球塞迫入,该球塞上端外径上设有一外斜锥凸环(A),提供球塞容易藉外斜锥凸环面滑入软管内壁,并与软管内壁产生迫紧效果,而有防止球塞向外滑动脱落的功能。但在实际使用中存在以下问题:1、球体表面受力增压时,外斜锥凸环虽然向外不易滑动,但当球塞体巧遇受力时,会产生渐进式的向球中心一步一步内滑的移位,最后则脱落于球体内部;2、球塞进气孔靠球内气压反向迫紧密封,长时间放置后容易出现低压漏气;3、球塞上端的外斜锥凸环太靠近充气球壳表面,且其气孔处未设阶梯环槽以阻挡球塞向外滑脱,加上内缩锥状软管受力挤压下,容易瞬间发生高压变形造成球塞向外剥离喷射飞出的危险。公开于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脱落泄气的充气球,从而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抗脱落泄气的充气球,包括:球壳、内束管、充气内塞、撑珠;所述球壳,为一设有开口的中空球壳;所述内束管,为一中空弹性管,其内径大于球壳上的开口,而与该开口相接形成外小内大的阶梯环槽;所述充气内塞,r>其外径略大于内束管内径,所述充气内塞中心设有一进气孔,其进气孔端设有外凸环,崁置在构成前述阶梯环槽的开口上,所述充气内塞中段外径设有外凸环柱,所述外凸环柱迫入内束管内径;所述撑珠塞入进气孔中,所述撑珠直径大于充气内塞的进气孔内径。优选地,技术方案中,充气内塞中段外径设有至少一个以上的外凸环柱。优选地,技术方案中,外凸环柱的外径表面与外凸环柱上下两端环面间的角度≤90°。优选地,技术方案中,内束管上下端锥缩内径束合充气内塞中段外凸环柱,将充气内塞外凸环柱固定于内束管中段处。优选地,技术方案中,外凸环柱的直径至少≥内束管内径的1.25倍。优选地,技术方案中,撑珠为可塞入并堵塞进气孔内径的球体、柱体或可塞入的膨胀组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充气内塞崁入内束管内径后,以其外凸环崁置在阶梯环槽的开口,产生第一段防止向外脱落功能;外凸环柱的外径表面与外凸环柱上下两端环面间的角度≤90°,形成内束管上下端内径锥缩结构,而再次加强束合固定于内束管中段处,产生第二段防堵内外向滑动功能;充气内塞中段外凸环柱离球壳阶梯环槽保留一定程度上距离以增加阻距行程,产生第三段防堵向外脱落功能;撑珠塞入进气孔迫使相对应充气内塞外径外扩膨胀,而与内束管内径增大紧实面积更加束紧密合,产生第四段防堵内外向滑动;撑珠可对进气孔产生堵死防止泄气功能,确保充气球塞毫无脱落泄气的可能。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立体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组件分解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充气内塞崁入内束管定位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内束管上下端锥缩内径束合外凸环柱防堵上下滑动功能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撑珠塞入进气孔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撑珠密合防堵泄气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充气内塞中段外径设有二外凸环柱示意图;主要附图标记说明:A-外斜锥凸环、10-球壳、20-内束管、12-阶梯环槽、30-充气内塞、31-进气孔、312-外凸环、32-外凸环柱、40-撑珠。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除非另有其它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组成部分。如图2-3所示,抗脱落泄气的充气球,包括:球壳10、内束管20、充气内塞30、撑珠40;所述球壳10,为一设有开口的中空球壳10;所述内束管20,为一中空弹性管,其内径大于球壳10上的开口,而与该开口相接形成外小内大的阶梯环槽12;所述充气内塞30,其外径略大于内束管20内径,所述充气内塞30中心设有一进气孔31,其进气孔31端设有外凸环312,崁置在构成前述阶梯环槽12的开口上,所述充气内塞30中段外径设有外凸环柱32,所述外凸环柱32迫入内束管20内径,外凸环柱32的外径表面与外凸环柱32上下两端环面间的角度≤90°;所述撑珠40为大于进气孔31内径的球体或柱体,所述撑珠40直径大于充气内塞30的进气孔31内径,撑珠40塞入进气孔31中。如图4-7所示,充气内塞30崁入内束管20内径后,以其外凸环312崁置在阶梯环槽12的开口,产生第一段防止向外脱落功能;外凸环柱32的外径表面与外凸环柱32上下两端环面间的角度≤90°,形成内束管20上下端锥缩内径结构,而再次加强束合固定于内束管20中段处,产生第二段防堵内外向滑动功能;充气内塞30中段外凸环柱32离球壳10阶梯环槽12保留一定程度上距离以增加阻距行程,产生第三段防堵向外脱落功能;撑珠40塞入进气孔31迫使相对应充气内塞30外径外扩膨胀,而与内束管20内径增大紧实面积更加束紧密合,产生第四段防堵内外向滑动;撑珠40可对进气孔31产生堵死防止泄气功能,确保充气球塞毫无脱落泄气的可能。如图5所示,充气内塞30中段外凸环柱32崁入内束管20内径后,形成内束管20上下端锥缩内径束合充气内塞30中段外凸环柱32,藉此上下端锥缩内径结构特征,而将充气内塞30外凸环柱32定位于内束管20中段处。当球体受外力或内部压力加压时则相对迫使充气内塞30中段及外凸环柱32又再次向外环膨胀外扩顶撑,驱使上述内束管20上下端锥缩内径相对缩小,使整体呈现如图更加明显的菱形上下阻力结构,同时也加大朝向外凸环柱32的环状束合力。前述对本技术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是为了说明和例证的目的。这些描述并非想将本技术限定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并且很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可以进行很多改变和变化。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选择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释本技术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技术的各种不同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以及各种不同的选择和改变。本技术的范围意在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形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抗脱落泄气的充气球,其特征在于:包括:球壳、内束管、充气内塞、撑珠;所述球壳,为一设有开口的中空球壳;所述内束管,为一中空弹性管,其内径大于球壳上的开口,而与该开口相接形成外小内大的阶梯环槽;所述充气内塞,其外径略大于内束管内径,所述充气内塞中心设有一进气孔,其进气孔端设有外凸环,崁置在构成前述阶梯环槽的开口上,所述充气内塞中段外径设有外凸环柱,所述外凸环柱迫入内束管内径;所述撑珠塞入进气孔中,所述撑珠直径大于充气内塞的进气孔内径。

【技术特征摘要】
2015.08.17 TW 1042132141.抗脱落泄气的充气球,其特征在于:包括:球壳、内束管、充气内塞、
撑珠;所述球壳,为一设有开口的中空球壳;所述内束管,为一中空弹性管,
其内径大于球壳上的开口,而与该开口相接形成外小内大的阶梯环槽;所述
充气内塞,其外径略大于内束管内径,所述充气内塞中心设有一进气孔,其
进气孔端设有外凸环,崁置在构成前述阶梯环槽的开口上,所述充气内塞中
段外径设有外凸环柱,所述外凸环柱迫入内束管内径;所述撑珠塞入进气孔
中,所述撑珠直径大于充气内塞的进气孔内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脱落泄气的充气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永健
申请(专利权)人:陈永健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