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线连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034563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04 05: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导线连接装置,包括:套管;和插针,插针沿套管的轴向固定于套管内部;其中,插针的两端均为尖端,并且尖端与套管的内壁面之间存在允许导线的胶皮进入的间隙。本申请中的导线连接装置使用时不需要对导线进行剥皮处理,省时省力,并且该装置结构简单,占用体积小,而且套管对插针进行保护,起防水的作用,并且导线的胶皮位于尖端与套管之间的间隙内,使得连接牢固,提高该连接装置使用的可靠性;尖端的存在使得导线与插针易于对中,并且尖端易于插入导线的胶皮内。

Wire Conne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导线连接装置
本技术涉及导线连接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导线连接装置。
技术介绍
改制线束时需要将两根导线相连,通常采用以下方式进行连接:1.人工直接将两根导线拧在一起,再进行包扎,但是这种连接方式使得连接不牢固,并且连接之前需要对导线进行剥皮,费时费力;2.通过压接端子将两根导线压接,再进行包扎,但压接之前需要对导线进行剥皮,并且需要特定压接工具;3.使用短接冒、短接螺丝帽、对接插头等对接连接器压接,但这些对接连接器不防水,并且体积较大,占用空间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导线连接装置,解决导线连接不防水、连接费时费力的技术问题。该导线连接装置包括:套管;和插针,插针沿套管的轴向固定于套管内部;其中,插针的两端均为尖端,并且尖端与套管的内壁面之间存在允许导线的胶皮进入的间隙。进一步地,插针包括:中间段,中间段的周向固定于套管的内壁面;连接段,两个连接段分别位于中间段的两侧;其中,尖端位于连接段的末端。进一步地,插针的中间段与套管的内壁面之间为过盈配合或者黏胶固定。进一步地,尖端为圆锥形。进一步地,套管材质为绝缘材料,所述插针材质为金属。进一步地,套管为热缩管。进一步地,套管为软管。根据上述的各实施例,本申请中的导线连接装置使用时不需要对导线进行剥皮处理,省时省力,并且该装置结构简单,占用体积小,而且套管对插针进行保护,起防水的作用,并且导线的胶皮位于尖端与套管之间的间隙内,使得连接牢固,提高该连接装置使用的可靠性;尖端的存在使得导线与插针易于对中,并且尖端易于插入导线的胶皮内。附图说明以下附图仅对本技术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导线连接装置剖面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插针结构示意图。标号说明1-套管、2-插针;201-尖端、202-中间段、203-连接段。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在各图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部分。在本文中,“示意性”表示“充当实例、例子或说明”,不应将在本文中被描述为“示意性”的任何图示、实施方式解释为一种更优选的或更具优点的技术方案。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的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部分,而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在本文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彼此的区分,而非表示重要程度及顺序、以及互为存在的前提等。请参见图1,在一个实施例中,导线连接装置包括:套管1;和插针2,插针2沿套管1的轴向固定于套管1内部;其中,插针2的两端均为尖端201,并且尖端201与套管1的内壁面之间存在允许导线的胶皮进入的间隙。插针2固定于套管1内,并且插针2的两端为尖端201,使用时将导线端部的胶皮中心对准插针2的尖端201,并手动操作将导线的端部推入套管1内,在推入的过程中,由于尖端201与套管1的内壁面之间存在间隙,插针2的尖端201伸入导线的胶皮内,而胶皮则进入尖端201与套管1之间,随着导线的推入,胶皮与导线内部的金属线接触,实现插针2将两端的导线导通。现有技术中,若人工直接将两根导线拧在一起,则连接之前需要对导线进行剥皮,费时费力;若通过压接端子将两根导线压接,则也要进行剥皮,并且需要特定压接工具;若使用短接冒、短接螺丝帽、对接插头等对接连接器压接,接连接器不防水,并且体积大,占用空间大。本申请中的导线连接装置使用时不需要对导线进行剥皮处理,省时省力,并且该装置结构简单,占用体积小,而且套管1对插针2进行保护,起防水的作用,并且导线的胶皮位于尖端201与套管1之间的间隙内,使得连接牢固,提高该连接装置使用的可靠性;尖端的存在使得导线与插针2易于对中,并且尖端易于插入导线的胶皮内。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插针2包括:中间段202,中间段202的周向固定于套管1的内壁面;中间段202的纵截面形状与套管1内部的纵截面形状相匹配,使得中间段202的周向可以紧贴套管1的内壁面,保证使用过程中插针2固定于套管1内,插针2不会从套管1内脱出;连接段203,两个连接段203分别位于中间段202的两侧;该连接段203起中间连接导线的作用,用于连接导线的两端;其中,尖端201位于连接段203的末端,尖端201用于插入导线的胶皮内,尖端201的形式使得对中和插入的过程更易实现。并且,插针2的中间段202与套管1的内壁面之间为过盈配合或者黏胶固定。可以理解的是,过盈配合使得中间段202不易从插针2中脱出,并且是机械式的连接,使得插针2与套筒1的安装简单,易于实现,而黏胶固定的方式使得插针2与套管1之间的连接牢靠,插针2与套管1固定连接,使得插入导线端头的过程中插针2不会从套管1中脱出。可选地,尖端201可以为圆锥形,易于理解的是,圆锥形不会损坏胶皮,并且周向与套管1之间的间隙是等厚的,这样可以均衡的容纳胶皮,使得导线插入时易于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套管1材质为绝缘材料,插针2材质为金属,插针2用于连接两导线,将两个导线进行导通,则插针2选择金属材料可降低电阻,降低能耗,减少插针2的产热,提高该装置的使用安全性,而套管1将插针2与外部隔绝,防止导线与外部其它电路导通,并且绝缘材料有助于防水。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中,套管1可以为热缩管,也就是套管1的材料为热缩材料,在受热后套管1的会收缩,使得其内径减小,这样,在导线插入套管1后,导线的胶皮位于套管1的内壁与插针2的尖端201之间的空隙内,这时候对套管1加热,套管1受热后收缩,其内径减小,这时候套管1会将导线的胶皮仅仅包裹于其内部,实现套管1与导线的紧固连接,保证使用过程中导线不会从套管1内脱出。优选地,套管1的内壁涂覆有黏胶,当套管1受热收缩时,一方面通过缩小内径将导线包裹,另一方面通过黏胶将导线进一步固定,增加了使用的安全性;并且安装完成后的套管1与导线之间没有间隙,提高了防水性能。本申请的另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套管1可以为软管,该软管的直径固定,当需要连接导线时,预先在导线的外表面涂覆胶液,在导线插入套管1后,胶液凝固,将导线与套管1进行固定,并且安装完成后套管1与导线之间没有间隙,提高了防水性能。上述的导线连接装置可以应用于汽车,众所周知,汽车线束装车时,涉及改制线束需要接线,这时候可以使用上述的导线连接装置将导线进行连接,该导线连接装置占用空间小,同时可有效防水,增加使用的可靠性。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技术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而并非用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技术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案或变更,如特征的组合、分割或重复,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导线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套管(1);和插针(2),所述插针(2)沿所述套管(1)的轴向固定于所述套管(1)内部;其中,所述插针(2)的两端均为尖端(201),并且所述尖端(201)与所述套管(1)的内壁面之间存在允许导线的胶皮进入的间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线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套管(1);和插针(2),所述插针(2)沿所述套管(1)的轴向固定于所述套管(1)内部;其中,所述插针(2)的两端均为尖端(201),并且所述尖端(201)与所述套管(1)的内壁面之间存在允许导线的胶皮进入的间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线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针(2)包括:中间段(202),所述中间段(202)的周向固定于所述套管(1)的内壁面;连接段(203),两个所述连接段(203)分别位于所述中间段(202)的两侧;其中,所述尖端(2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群高梦奇高富贵王刚辉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