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山地车用气压式避震前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021880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04 01: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山地车用气压式避震前叉,包括叉冠、外管、活塞和气室,所述叉冠设置在内管的顶部,叉冠下方的内管上设置叉肩,叉冠和叉肩上设置头管,所述外管的底部设置爪钩,并在外管的底部设置肋板,所述活塞杆设置在外管的中心位置,并在外管的底部设置锁紧螺母,活塞杆上设置缓冲弹簧,所述活塞设置在内管的内部,活塞与活塞杆固定连接,所述气室设置在密封油的上方,气室的顶部设置气道转接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采用活塞进行气压减震,同时采用弹簧减缓气压冲击,并避免冲击打底,同时在内管上设置密封圈,实现内管和外管之间的负压气室,进行二次气压缓冲,增加骑乘舒适度,降低不平路面的冲击。

A pneumatic shock absorber fork for mountain bikes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pneumatic shock absorber front fork for mountain bikes, which comprises a fork crown, an outer tube, a piston and a gas chamber. The fork crown is arranged on the top of the inner tube, a fork shoulder is arranged on the inner tube under the fork crown, a head pipe is arranged on the fork crown and a fork shoulder, a claw hook is arranged on the bottom of the outer tube, a rib plate is arranged at the bottom of the outer tube, and the piston rod is arranged at the center position of the outer tube and A locking nut is arranged at the bottom of the pipe and a buffer spring is arranged on the piston rod. The piston is arranged inside the inner pipe and the piston rod is fixed connected with the piston rod. The air chamber is arranged above the sealing oil and the air passage adapter plate is arranged at the top of the air chamber. The utility model has simple structure. The piston is used for air pressure shock reduction, while the spring is used to alleviate air pressure shock and avoid impact undercutting. A sealing ring is arranged on the inner tube to realize the negative pressure air chamber between the inner tube and the outer tube, and the secondary air pressure buffer is carried out to increase riding comfort and reduce the impact of uneven road surfa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山地车用气压式避震前叉
本技术涉及一种山地车配件领域,具体是一种山地车用气压式避震前叉。
技术介绍
低碳环保节约型社会的倡导政策下,自行车是人们健身、旅游踏青的最佳实用工具。其中山地车是专门为越野(丘陵,小径,原野及砂土碎石道等)行走而设计的自行车。自行车前叉部件的上端与车把部件相连,车架部件与前管配合,下端与前轴部件配合,组成自行车的导向系统,避震前叉起到一个减震的作用,能够使自行车在山地等路面骑行自如舒适,也提高了自行车的通过性。自行车使用的前叉的减震器多种多样,但是当在山地骑行时经常进行冲下坡,遇到前方的凸起、石头等,车轮与凸起或石头等物体正面碰撞时,普遍存在冲击大,骑乘舒适度低,甚至会发生车身断裂、车轮变形或者车身失衡等状况以致造成财产损失和人身安全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山地车用气压式避震前叉,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山地车用气压式避震前叉,包括头管、叉冠、内管、叉肩、叉桥、外管、肋板、爪钩、锁紧螺母、活塞杆、缓冲弹簧、密封圈、负压弹簧、金属挡板、密封垫、活塞、密封油、气室、气道转接板、固定块、气嘴和旋钮,所述叉冠设置在内管的顶部,叉冠下方的内管上设置叉肩,并且叉冠和叉肩固定设置在内管上,另在叉冠和叉肩上设置头管,所述外管的底部设置爪钩,并在外管的底部设置肋板,并且肋板设置在爪钩的外侧,所述活塞杆设置在外管的中心位置,并在外管的底部设置锁紧螺母,活塞杆连接锁紧螺母,同时在活塞杆上设置缓冲弹簧,缓冲弹簧连接内管和外管,所述内管设置在外管内,并在内管的底部设置密封圈,内管与外管之间形成负压气室,所述活塞设置在内管的内部空腔中,并且活塞设置在活塞杆的顶端,活塞与活塞杆固定连接,另在活塞上方的空腔内设置密封油,同时在活塞的下方设置密封垫,密封垫的下方设置金属挡板,金属挡板固定在活塞杆上,金属挡板的下方设置负压弹簧,所述气室设置在密封油的上方,同时在气室的顶部设置气道转接板,气道转接板的中心设置气嘴,同时在气道转接板的上方设置密封垫,密封垫上设置两个对置的固定块,并由设置固定块固定气嘴,另在固定块的上方设置密封垫,同时在气嘴设置旋钮。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肋板设置在爪钩的外侧,并且肋板为半圆锥结构。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密封圈共两个,设置在内管底部的外圆上;密封垫共四个,活塞底部的密封垫为两个贴合设置,内管顶部的密封垫设置在固定块的上下两侧。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密封油的厚度为4~8毫米。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内管通过锁紧螺母和活塞杆安装在外管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采用活塞进行气压减震,同时采用弹簧减缓气压冲击,并避免冲击打底,同时在内管上设置密封圈,实现内管和外管之间的负压气室,进行二次气压缓冲,增加骑乘舒适度,降低不平路面的冲击。附图说明图1为山地车用气压式避震前叉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山地车用气压式避震前叉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山地车用气压式避震前叉中气嘴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山地车用气压式避震前叉中活塞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为山地车用气压式避震前叉中气道转接板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山地车用气压式避震前叉中固定块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头管1、叉冠2、内管3、叉肩4、叉桥5、外管6、肋板7、爪钩8、锁紧螺母9、活塞杆10、缓冲弹簧11、密封圈12、负压弹簧13、金属挡板14、密封垫15、活塞16、密封油17、气室18、气道转接板19、固定块20、气嘴21和旋钮2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6,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山地车用气压式避震前叉,包括头管1、叉冠2、内管3、叉肩4、叉桥5、外管6、肋板7、爪钩8、锁紧螺母9、活塞杆10、缓冲弹簧11、密封圈12、负压弹簧13、金属挡板14、密封垫15、活塞16、密封油17、气室18、气道转接板19、固定块20、气嘴21和旋钮22,所述叉冠2设置在内管3的顶部,叉冠2下方的内管3上设置叉肩4,并且叉冠2和叉肩4固定连接内管3,另在叉冠2和叉肩4上设置头管1,所述外管6的底部设置爪钩8,并在外管6的底部设置肋板7,肋板7连接爪钩8,从而对爪钩8进行支撑,并加强爪钩8的支撑强度,所述活塞杆10设置在外管6的中心位置,并在外管6的底部设置锁紧螺母9,活塞杆10连接锁紧螺母9,如此通过锁紧螺母9将活塞杆10锁紧固定,同时在活塞杆10上设置缓冲弹簧11,缓冲弹簧11的底部连接外管6,缓冲弹簧11的顶部连接内管3,如此山地车通过障碍时,内管3下移,并压缩缓冲弹簧11,从而降低路障对车轮的冲击,增加驾驶人员的舒适度,所述内管3设置在外管6内,并在内管3的底部设置密封圈12,内管3与外管6之间形成负压气室,从而内管3在外管6内上下滑动时,外管6内部气压对内管3的运动有一定缓冲作用,增加骑行过障的舒适性,所述活塞16设置在内管3的内部空腔中,并且活塞16设置在活塞杆10的顶端,同时活塞16与活塞杆10固定连接,另在活塞16上方的空腔内设置密封油17,同时在活塞16的下方设置密封垫15,密封垫15的下方设置金属挡板14,金属挡板14固定在活塞杆10上,如此能够保证内管3上下运动过程中,气室18的气密性完好,同时能够保证密封油17不会泄露,金属挡板14的下方设置负压弹簧13,如此内管3下移后,在缓冲弹簧11和气室18内的气压作用下回复上移,负压弹簧13提供负压,避免内管3冲击打底,所述气室18设置在密封油17的上方,同时在气室18的顶部设置气道转接板19,气道转接板19的中心设置气嘴21,同时在气道转接板19的上方设置密封垫15,密封垫15上设置两个对置的固定块20,并由设置固定块20固定气嘴21,另在固定块20的上方设置密封垫15,同时气嘴21连接旋钮22,如此通过旋钮22转动气嘴21,即可将气嘴21的气道与气道转接板19的气道连通,便于调节气室18内的气压,从而改变山地车的减震程度,以适应不同的路面。所述肋板7设置在爪钩8的外侧,并且肋板7为半圆锥结构。所述密封圈12共两个,设置在内管3底部的外圆上;密封垫15共四个,活塞16底部的密封垫15为两个贴合设置,内管3顶部的密封垫15设置在固定块20的上下两侧。所述密封油17的厚度为48毫米。所述内管3通过锁紧螺母9和活塞杆10安装在外管6内,如此通过锁紧螺母即可拆卸内管3,便于拆卸维修。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使用时,通过头管1连接车架和车把,通过爪钩8连接车轮,并利用外管6底部的肋板7对爪钩8进行支撑,增加爪钩8的支撑强度,山地车过障时,车轮将冲击转移到外管6上,从而内管3相对下移,内管3在外管6之间形成负压气室,初步减缓冲击,内管3压缩缓冲弹簧11进一步降低路障产生的冲击,同时活塞16压缩气室18内的空气抵消冲击,增加骑行过障的舒适性,通过障碍后,在缓冲弹簧11和气室18内的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山地车用气压式避震前叉,包括头管、叉冠、内管、叉肩、叉桥、外管、肋板、爪钩、锁紧螺母、活塞杆、缓冲弹簧、密封圈、负压弹簧、金属挡板、密封垫、活塞、密封油、气室、气道转接板、固定块、气嘴和旋钮,其特征在于,所述叉冠设置在内管的顶部,叉冠下方的内管上设置叉肩,并且叉冠和叉肩固定设置在内管上,另在叉冠和叉肩上设置头管,所述外管的底部设置爪钩,并在外管的底部设置肋板,并且肋板设置在爪钩的外侧,所述活塞杆设置在外管的中心位置,并在外管的底部设置锁紧螺母,活塞杆连接锁紧螺母,同时在活塞杆上设置缓冲弹簧,缓冲弹簧连接内管和外管,所述内管设置在外管内,并在内管的底部设置密封圈,内管与外管之间形成负压气室,所述活塞设置在内管的内部空腔中,并且活塞设置在活塞杆的顶端,活塞与活塞杆固定连接,另在活塞上方的空腔内设置密封油,同时在活塞的下方设置密封垫,密封垫的下方设置金属挡板,金属挡板固定在活塞杆上,金属挡板的下方设置负压弹簧,所述气室设置在密封油的上方,同时在气室的顶部设置气道转接板,气道转接板的中心设置气嘴,同时在气道转接板的上方设置密封垫,密封垫上设置两个对置的固定块,并由设置固定块固定气嘴,另在固定块的上方设置密封垫,同时在气嘴设置旋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山地车用气压式避震前叉,包括头管、叉冠、内管、叉肩、叉桥、外管、肋板、爪钩、锁紧螺母、活塞杆、缓冲弹簧、密封圈、负压弹簧、金属挡板、密封垫、活塞、密封油、气室、气道转接板、固定块、气嘴和旋钮,其特征在于,所述叉冠设置在内管的顶部,叉冠下方的内管上设置叉肩,并且叉冠和叉肩固定设置在内管上,另在叉冠和叉肩上设置头管,所述外管的底部设置爪钩,并在外管的底部设置肋板,并且肋板设置在爪钩的外侧,所述活塞杆设置在外管的中心位置,并在外管的底部设置锁紧螺母,活塞杆连接锁紧螺母,同时在活塞杆上设置缓冲弹簧,缓冲弹簧连接内管和外管,所述内管设置在外管内,并在内管的底部设置密封圈,内管与外管之间形成负压气室,所述活塞设置在内管的内部空腔中,并且活塞设置在活塞杆的顶端,活塞与活塞杆固定连接,另在活塞上方的空腔内设置密封油,同时在活塞的下方设置密封垫,密封垫的下方设置金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日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永鼎宏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