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震器、前叉及自行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041237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0 11: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减震器以及采用该减震器的前叉和自行车,所述减震器包括外管和内管,所述内管上滑动密封于所述外管中,所述外管远离内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活塞杆,所述内管中滑动连接有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所述第二活塞与第一活塞之间形成第一气室,所述第二活塞与内管端部之间形成第二气室,所述内管中还设置有用于阻挡第二活塞朝第一活塞方向移动的限位块,当第一气室的气压大于第二气室的气压时,第二活塞背离第一活塞方向移动使第二气室体积减小。本发明专利技术在第一气室初始气压不变的情况下,通过调整第二气室的初始气压,可以调节第一气室在压缩过程中的气室体积从而调整减震压缩曲线,进而调节自行车减震的软硬。进而调节自行车减震的软硬。进而调节自行车减震的软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减震器、前叉及自行车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自行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减震器、前叉及自行车。

技术介绍

[0002]为了使自行车能够在山地等不平整的地段保持舒适的骑行体验,同时避免自行车体结构在不平整地段运动时对结构造成的损害,需要在自行车上的适当位置安装减震器,可以减缓大部分骑行的冲击力。
[0003]目前对于前叉上安装的减震器,通常都是在前叉的双侧设置弹簧进行减震,虽然能够起到缓冲效果,但是这样的前叉减震器的减震压缩曲线不能调节,不能满足不同客户对自行车减震软硬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减震器、前叉及自行车,能够根据需要调节减震压缩曲线,从而满足不同客户对自行车减震软硬的需求,本专利技术的减震器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
[0005]本专利技术包括以下技术方案:
[0006]技术方案一:
[0007]包括外管和内管,所述内管上滑动密封于所述外管中,所述外管远离内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活塞杆,所述内管中滑动连接有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所述第一活塞与活塞杆抵接,所述第二活塞与第一活塞之间形成第一气室,所述第二活塞与内管端部之间形成第二气室,所述第一气室和第二气室均连接有供气气嘴,所述内管中还设置有用于阻挡第二活塞朝第一活塞方向移动的限位块,当所述第一气室的气压大于第二气室的气压时,第二活塞背离第一活塞方向移动使第二气室体积减小,所述第二气室减小的体积与第二气室的初始气压成反比。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管远离外管的一端通过一密封塞进行密封,所述密封塞上设置有与内管的轴线共轴并延伸至内管中的连接杆,所述第二活塞滑动套接于所述连接杆上。
[000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杆中设有与第一气室连通的第一注气口,所述密封塞上设有与第二气室连通的第二注气口,所述第一注气口与第二注气口均连接有一所述供气气嘴。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限位块固定连接在所述连接杆的端部。
[00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活塞杆的端部设置有弧形导向面,所述第一活塞上设置有与所述弧形导向面配合使用的弧形导向槽。
[00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管位于外管内的一端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上开设有供活塞杆活动的避让孔,所述活塞杆位于内管中的杆壁上设有弹簧固定座,所述弹簧固定座与挡板之间设有弹簧,所述减震器处于初始状态时所述弹簧处于压缩状
态。
[00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弹簧的两端均设有一消音垫,所述弹簧与活塞杆之间设置有一消音管,所述消音管套接在活塞杆上。
[00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活塞杆靠近外管端部的杆壁上固定连接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用于阻挡内管朝外管端部移动。
[0015]技术方案二:
[0016]一种前叉,包括加强梁、肩盖以及连接在肩盖及加强梁上的两条减震叉腿,两条所述减震叉腿均包括技术方案一中的减震器。
[0017]技术方案三:
[0018]一种自行车,包括技术方案二中的前叉。
[001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第一气室初始气压不变的情况下,通过调整第二气室的初始气压,可以调节第一气室在压缩过程中的气室体积从而调整减震压缩曲线(减震压缩曲线是指:减震器压缩时气室体积变化的曲线或者减震器压缩时受到阻力的变化曲线),从而调节自行车减震的软硬,从而满足不同客户对自行车减震软硬的需求,另外,本专利技术的减震器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
附图说明
[002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1]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减震器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减震器的剖视图;
[0023]图3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4]图4是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5]图5是图2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6]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减震器的状态变化示意图;
[0027]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第一气室与第二气室的体积变化图;
[0028]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前叉的结构示意图。
[0029]附图标记:11、外管;111、端盖;112、定位块;113、缓冲块;12、内管;121、挡板;122、避让孔;13、活塞杆;131、弧形导向面;132、弹簧固定座;133、弹簧;134、消音垫;135、消音管;14、第一活塞;141、弧形导向槽;15、限位块;151、螺钉;152、通孔;16、第二活塞;17、密封塞;171、第二注气口;18、连接杆;181、第一注气口;
[0030]V1、第一气室的体积;V2、第二气室的体积;
[0031]10、减震叉腿;20、加强梁;30、肩盖;40、竖管;50、车轮连接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另外,专利中涉及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
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本专利技术创造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
[0033]参照图1、图2及图6,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包括一种减震器,所述减震器包括外管11和内管12,所述内管12上滑动密封于所述外管11中,所述外管11远离内管12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端盖111,所述端盖111固定连接有活塞杆13且活塞杆13延伸至所述内管12中,所述内管12远离外管11的一端为封口端,所述内管12中滑动连接有第一活塞14和第二活塞16,所述第一活塞14与活塞杆13抵接,所述第二活塞16与第一活塞14之间形成第一气室,所述第二活塞16与内管12封口端之间形成第二气室,所述第一气室和第二气室均连接有供气气嘴,通过供气气嘴可接对第一气室和第二气室进行充放气,所述内管12中还设置有用于阻挡第二活塞16朝第一活塞14方向移动的限位块15,当所述第一气室的气压大于第二气室的气压时,第二活塞16背离第一活塞14方向移动使第二气室的体积V2减小,所述第二气室减小的体积与第二气室的初始气压成反比。
[0034]在本实施例中,向第一气室和第二气室中注入气体,且第二气室的初始气压大于第一气室的初始气压(如:注入气体后第一气室的初始气压为200兆帕),通过限位块15对第二活塞16进行限位,在第二气室气压大于第一气室的气压时组织第二活塞16的移动,使第二气室的体积V2不变,本实施例的减震器在使用时,受到外力之后减震器会被压缩,使外管11与内管12相对滑动,活塞杆13对第一活塞14进行限位,从而使第一气室被压缩,即第一气室的体积V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震器,包括外管和内管,所述内管上滑动密封于所述外管中,所述外管远离内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活塞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中滑动连接有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所述第一活塞与活塞杆抵接,所述第二活塞与第一活塞之间形成第一气室,所述第二活塞与内管端部之间形成第二气室,所述第一气室和第二气室均连接有供气气嘴,所述内管中还设置有用于阻挡第二活塞朝第一活塞方向移动的限位块,当所述第一气室的气压大于第二气室的气压时,第二活塞背离第一活塞方向移动使第二气室体积减小,所述第二气室减小的体积与第二气室的初始气压成反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远离外管的一端通过一密封塞进行密封,所述密封塞上设置有与内管的轴线共轴并延伸至内管中的连接杆,所述第二活塞滑动套接于所述连接杆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中设有与第一气室连通的第一注气口,所述密封塞上设有与第二气室连通的第二注气口,所述第一注气口与第二注气口均连接有一所述供气气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日刘林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永鼎宏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