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机动车的减震器组件及其组装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98813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9 20: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机动车的减震器组件及其组装方法,包括油缸、活塞杆和支撑座,油缸设有向外突出的调节柱,调节柱套设有活动块,活动块由转动部和托盘部构成;活动块和支撑座之间设有第一弹簧组件,调节柱和支撑座之间设有第二弹簧组件,第二弹簧组件位于第一弹簧组件的内部;两个弹簧组件由弹簧、上限位套、下限位套和褶皱件构成,褶皱件被设置成在轴向力超过阈值时传递轴向力并塑性变形。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增设弹簧组件来取代现有的止动缓冲器,能够简化结构布局;两个弹簧组件分别设有一个褶皱件,从而能够实现二级阈值控制;活动块可在调节柱上的位移,能够控制外层弹簧的预载力,进而调整弹簧能够承受的轴向力阈值。

A shock absorber assembly for motor vehicles and its assembly method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shock absorber assembly for motor vehicles and its assembling method, including an oil cylinder, a piston rod and a support seat. The oil cylinder is provided with an outward protruding adjustment column, and the adjustment column sleeve is provided with a movable block, which is composed of a rotating part and a tray part. A first spring component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movable block and the support seat, a second spring component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adjustment column and the support seat, and a second spring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adjusting column and the support seat. The assembly is located in the inner part of the first spring assembly. The two spring components are composed of springs, upper limit sleeves, lower limit sleeves and folds. The folds are set to transfer the axial force and plastic deformation when the axial force exceeds the threshold value. The present invention can simplify the structure layout by adding spring components to replace the existing stop buffer; two spring components are provided with a fold component respectively, so as to realize the second-level threshold control; the movable block can be displaced on the adjusting column to control the preload force of the outer spring, and then adjust the axial force threshold that the spring can bea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机动车的减震器组件及其组装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动车减震器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的减震器组件及其组装方法。
技术介绍
减震器自身虽然产生缓冲力,但是不产生复位力,因为这个复位力由配属给阻尼器的弹簧产生。在装载弹簧的与未装载弹簧的质量之间的力非常强的情况中,可能出现减震器超出其设定的运动范围受到压缩。这可能导致例如紧固在连杆或轮架上的减震器缸的朝向底盘的端部在该底盘的区域内碰撞,进而导致减震器或接界的部件的损伤。为此,公开号为CN206522402U的专利说明书中公开了一种用于机动车的减震器组件,包括:减震器以及弹性的止动缓冲器,该止动缓冲器轴向地设置在减震器缸与用于减震器的活塞杆的支撑座之间,并且能够通过作用在减震器缸与支撑座之间的轴向力变形,为了在车轮过度压缩时保护机动车的高品质的部件免受损害,根据该技术规定褶皱件设置在减震器缸与支撑座之间并且被设置成在轴向力超过阈值时传递轴向力并塑性变形。这种减震器组件使用时仍存在不足之处,一是该减震器组件的止动缓冲器设置在弹簧的内部,导致弹簧的尺寸较大,进而减震器组件整体的规格较大,不利于简化组件;二是弹簧能够承受的轴向力阈值不能进行调整,规定褶皱件也不便于根据需求进行组装或更换。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用于机动车的减震器组件。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用于机动车的减震器组件,包括油缸、活塞杆和支撑座,所述油缸位于活塞杆出口处设有向外突出的调节柱,所述调节柱的内部开设有与活塞杆配合的穿孔,外壁设有螺纹部且螺纹部上套设有活动块,所述活动块由转动部和托盘部构成,所述转动部和托盘部中开设有与调节柱外侧螺纹部配合的螺纹孔;所述活动块和支撑座之间设有第一弹簧组件,所述调节柱和支撑座之间设有第二弹簧组件,所述第二弹簧组件位于第一弹簧组件的内部;所述第一弹簧组件由弹簧a、上限位套a、下限位套a和褶皱件a构成,所述第二弹簧组件由弹簧b、上限位套b、下限位套b和褶皱件b构成;所述上限位套a、上限位套b固定在支撑座的内侧,所述上限位套a和上限位套b之间放置有褶皱件a,所述上限位套b和活塞杆之间放置有褶皱件b;所述下限位套a与活动块的托盘部相抵,所述下限位套b与调节柱的外端面相抵;所述弹簧b套设在活塞杆的外侧,且限制在上限位套b、下限位套b之间,所述弹簧a套设在弹簧b的外侧,且限制在上限位套a、下限位套a之间;所述褶皱件a、褶皱件b均为开口环,且褶皱件a被设置成在轴向力超过第一阈值时传递轴向力并塑性变形,褶皱件b被设置成在轴向力超过第二阈值时传递轴向力并塑性变形,所述第一阈值大于第二阈值。进一步地,上述减震器组件中,所述上限位套a、下限位套a的内外径相等,所述上限位套b、下限位套b的内外径相等。进一步地,上述减震器组件中,所述弹簧a至少位于靠近上限位套a的一端固定有便于对开口环均匀施加的环形片,所述弹簧b至少位于靠近上限位套b的一端固定有便于对开口环均匀施加的环形片。进一步地,上述减震器组件中,所述弹簧a的线体直径略小于所述上限位套a、上限位套b之间空腔的宽度,所述弹簧b的线体直径略小于所述上限位套b、活塞杆之间空腔的宽度。进一步地,上述减震器组件中,所述活动块中托盘部的外径大于弹簧a的直径,所述调节柱的外端面直径大于下限位套b的外径。进一步地,上述减震器组件中,所述褶皱件a两侧分别与上限位套a、上限位套b之间设有中间空隙,所述褶皱件b两侧分别与上限位套b、活塞杆之间设有中间空隙。进一步地,上述减震器组件中,所述褶皱件a、褶皱件b由发泡的金属体制成。进一步地,上述减震器组件的组装方法为:将活动块通过螺接方式安装在调节柱上;将弹簧b、下限位套b套设在活塞杆的外侧,再将弹簧a、下限位套a套设在调节柱的外侧;在固定有上限位套a、下限位套b的支撑座中安装褶皱件a、褶皱件b,再将支撑座与活塞杆固定,且固定时将弹簧a套入上限位套a中并与褶皱件a相抵,弹簧b套入上限位套b中并与褶皱件b相抵。进一步地,上述减震器组件的组装方法中:当需要更换褶皱件a时,将弹簧a靠近上限位套a的一端向下移动,取出原先的褶皱件a,放入新的褶皱件a,再将弹簧a套入上限位套a中并与新的褶皱件a相抵。进一步地,上述减震器组件的组装方法中:当需要更换褶皱件b时,将弹簧a靠近上限位套a的一端以及弹簧b靠近上限位套b的一端向下移动,取出原先的褶皱件b,放入新的褶皱件b,将弹簧b套入上限位套b中并与新的褶皱件b相抵,再将弹簧a套入上限位套a中即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合理,一方面通过增设弹簧组件来取代现有的止动缓冲器,能够简化结构布局;两个弹簧组件分别设有一个褶皱件,从而能够实现二级阈值控制;另一方面通过活动块在调节柱上的位移,能够控制外层弹簧的预载力,进而调整弹簧能够承受的轴向力阈值。当然,实施本专利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的所有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用于机动车的减震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省略弹簧组件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活动块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第一弹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第二弹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油缸,2-活塞杆,3-支撑座,4-调节柱,5-活动块,501-转动部,502-托盘部,503-螺纹孔,6-第一弹簧组件,601-弹簧a,602-上限位套a,603-下限位套a,604-褶皱件a,7-第二弹簧组件,701-弹簧b,702-上限位套b,703-下限位套b,704-褶皱件b。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所示,本实施例为一种用于机动车的减震器组件,包括油缸1、活塞杆2和支撑座3,油缸1位于活塞杆出口处设有向外突出的调节柱4,调节柱4的内部开设有与活塞杆2配合的穿孔,外壁设有螺纹部且螺纹部上套设有活动块5。活动块5由转动部501和托盘部502构成,转动部501和托盘部502中开设有与调节柱4外侧螺纹部配合的螺纹孔503。活动块5和支撑座3之间设有第一弹簧组件6,调节柱4和支撑座3之间设有第二弹簧组件7,第二弹簧组件7位于第一弹簧组件6的内部。第一弹簧组件6由弹簧a601、上限位套a602、下限位套a603和褶皱件a604构成,第二弹簧组件7由弹簧b701、上限位套b702、下限位套b703和褶皱件b704构成。上限位套a602、上限位套b702固定在支撑座3的内侧,上限位套a602和上限位套b702之间放置有褶皱件a604,上限位套b702和活塞杆2之间放置有褶皱件b704;下限位套a603与活动块5的托盘部502相抵,下限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机动车的减震器组件,包括油缸、活塞杆和支撑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缸位于活塞杆出口处设有向外突出的调节柱,所述调节柱的内部开设有与活塞杆配合的穿孔,外壁设有螺纹部且螺纹部上套设有活动块,所述活动块由转动部和托盘部构成,所述转动部和托盘部中开设有与调节柱外侧螺纹部配合的螺纹孔;所述活动块和支撑座之间设有第一弹簧组件,所述调节柱和支撑座之间设有第二弹簧组件,所述第二弹簧组件位于第一弹簧组件的内部;所述第一弹簧组件由弹簧a、上限位套a、下限位套a和褶皱件a构成,所述第二弹簧组件由弹簧b、上限位套b、下限位套b和褶皱件b构成;所述上限位套a、上限位套b固定在支撑座的内侧,所述上限位套a和上限位套b之间放置有褶皱件a,所述上限位套b和活塞杆之间放置有褶皱件b;所述下限位套a与活动块的托盘部相抵,所述下限位套b与调节柱的外端面相抵;所述弹簧b套设在活塞杆的外侧,且限制在上限位套b、下限位套b之间,所述弹簧a套设在弹簧b的外侧,且限制在上限位套a、下限位套a之间;所述褶皱件a、褶皱件b均为开口环,且褶皱件a被设置成在轴向力超过第一阈值时传递轴向力并塑性变形,褶皱件b被设置成在轴向力超过第二阈值时传递轴向力并塑性变形,所述第一阈值大于第二阈值。...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机动车的减震器组件,包括油缸、活塞杆和支撑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缸位于活塞杆出口处设有向外突出的调节柱,所述调节柱的内部开设有与活塞杆配合的穿孔,外壁设有螺纹部且螺纹部上套设有活动块,所述活动块由转动部和托盘部构成,所述转动部和托盘部中开设有与调节柱外侧螺纹部配合的螺纹孔;所述活动块和支撑座之间设有第一弹簧组件,所述调节柱和支撑座之间设有第二弹簧组件,所述第二弹簧组件位于第一弹簧组件的内部;所述第一弹簧组件由弹簧a、上限位套a、下限位套a和褶皱件a构成,所述第二弹簧组件由弹簧b、上限位套b、下限位套b和褶皱件b构成;所述上限位套a、上限位套b固定在支撑座的内侧,所述上限位套a和上限位套b之间放置有褶皱件a,所述上限位套b和活塞杆之间放置有褶皱件b;所述下限位套a与活动块的托盘部相抵,所述下限位套b与调节柱的外端面相抵;所述弹簧b套设在活塞杆的外侧,且限制在上限位套b、下限位套b之间,所述弹簧a套设在弹簧b的外侧,且限制在上限位套a、下限位套a之间;所述褶皱件a、褶皱件b均为开口环,且褶皱件a被设置成在轴向力超过第一阈值时传递轴向力并塑性变形,褶皱件b被设置成在轴向力超过第二阈值时传递轴向力并塑性变形,所述第一阈值大于第二阈值。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机动车的减震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限位套a、下限位套a的内外径相等,所述上限位套b、下限位套b的内外径相等。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机动车的减震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a至少位于靠近上限位套a的一端固定有便于对开口环均匀施加的环形片,所述弹簧b至少位于靠近上限位套b的一端固定有便于对开口环均匀施加的环形片。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机动车的减震器组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人定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