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地铁火灾逃生的应急疏散通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987167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9 20: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地铁火灾逃生的应急疏散通道,站台层下面建造有地下避难空间,站台层设置有独立通道连通地下避难空间入口,地下避难空间出口通过紧急疏散逃生通道直接连通地面。本发明专利技术能使乘客在地铁火灾状况下能够躲避烟气伤害,快速、安全的逃生,可为地铁车站内的乘客快速逃生提供额外的安全通道,加快人员的疏散速度,提高疏散的效率。

An Emergency Evacuation Channel for Metro Fire Escap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emergency evacuation passage for subway fire escape. An underground shelter space is constructed under the platform layer, an independent passage is arranged at the platform layer to connect the entrance of underground shelter space, and the exit of underground shelter space directly connects the ground through the emergency evacuation escape passage. The invention can enable passengers to avoid smoke damage and escape quickly and safely under the condition of subway fire. It can provide additional safety passage for passengers to escape quickly in subway station, accelerate the evacuation speed of personnel and improve the evacuation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地铁火灾逃生的应急疏散通道
本专利技术属于安全
,涉及一种应急疏散通道,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地铁火灾逃生的应急疏散通道。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口涌进城市,随着而来的交通拥挤越来越严重,所以对于能够极大缓解交通压力的地铁的需求量与日俱增。随着地铁线路的增多,客运量也在逐年上升。人群越密集的地方就越要警惕突发性灾害,而地铁站由于乘客的随身物品,站内的设施等这些条件导致地铁站存在很多潜在导致火灾的因素。同时由于地铁的建筑、设备和运营生产活动都处于地下,并设有大量的机电设备和一定数量的易燃和可燃物质,运行过程中有较多的乘客和工作人员,而地铁站的构造不利于人员的逃生,所以地铁站一旦发生火灾会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而且地铁站一旦发生火灾,地下烟气会迅速蔓延,并由楼梯以及内部天井向上蔓延影响人员疏散。据调查,火灾烟气是火灾中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如何防止人员烟气中毒是地铁火灾人员疏散的一个关键内容。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开拓性地提供了一种可用于地铁车站火灾时的应急疏散通道,能够将火灾烟气蔓延路径和人员疏散路径区分开,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安全疏散的可靠性。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地铁火灾逃生的应急疏散通道,其特征在于:站台层下面建造有地下避难空间,站台层设置有独立通道连通地下避难空间入口,所述地下避难空间出口通过紧急疏散逃生通道直接连通地面。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该紧急疏散逃生通道可为地铁车站人员逃生提供便捷的通道,加快站内人员的疏散速度,从而提高了地铁车站的运营安全性及防火抗灾能力,加快人员的疏散速度,提高疏散的效率;(2)部分年迈、体弱或者受伤的弱势逃生人员在进入该紧急疏散逃生通道后可能无力继续通过疏散楼梯逃生至地面安全处,此时紧急疏散逃生通道即可作为紧急避难使用,并且紧急疏散逃生通道内所备的治疗箱可提供紧急医治的医疗设备和药品;(3)该紧急疏散逃生通道可作为消防队员进入火灾现场的快捷通道,方便他们迅速、便捷地进入车站内实施灭火救援工作;(4)该紧急疏散逃生通道还可作为处理紧急情况、运送物资的快捷通道。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和实施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实施示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请见图1和图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地铁火灾逃生的应急疏散通道,站台层13下面建造有地下避难空间7,站台层13设置有独立通道连通地下避难空间7入口,地下避难空间7出口通过紧急疏散逃生通道11直接连通地面。本实施例的站台12位于上下行列车中间,站台12中间设置紧急疏散通达防火门2,由防火门2进入地下避难空间7。紧急疏散逃生通道11的内外侧壁均为防火墙,将紧急疏散逃生通道11与车站的站台12隔开。本实施例的站台层13与地下避难空间7连通的独立通道入口设置有与消防控制系统联动的防火门2,其平时常闭,由消防控制系统控制打开。一旦火灾发生,人员需要疏散时,开启防火门2,车站内人员可以进入地下避难空间7内进行避难、治疗,并通过疏散楼梯1直接逃生至地面。本实施例的紧急疏散逃生通道11出口设置有逃生门3,其平时常闭。消防人员也可以通过逃生门3直接从地面进入车站内进行灭火救援工作。本实施例的地下避难空间7、紧急疏散逃生通道11内设置有双向通风机4;双向通风机4在车站内火灾发生时开启进行工作,使得地下避难空间7、紧急疏散逃生通道11内的气压大于外部气压,从而能有效防止高温烟气蔓延至紧急疏散逃生通道内威胁通道内人员的生命安全。本实施例的地下避难空间7、紧急疏散逃生通道11内设置有若干应急照明装置5,可提供临时照明。本实施例的站台层13、站厅层14、地下避难空间7、紧急疏散逃生通道11内设置有应急广播6。本实施例的地下避难空间7、紧急疏散逃生通道11内设置有若干应急医疗箱8。行动不便的老弱病残及在事故中出现的伤者进入地下避难空间7内后,可用应急医疗箱8内的医疗设备和药品先进行紧急治疗,并且医疗人员可由紧急疏散逃生通道11进入,给与救援。本实施例的地下避难空间7、紧急疏散逃生通道11内设置有消防电话9。本实施例的站台层13、站厅层14、地下避难空间7、紧急疏散逃生通道11内设置有若干灭火器10,灭火器10在起火时可用来进行快速灭火,保证人员生命安全。本实施例的站台层13与地下避难空间7连通的独立通道内设置有疏散楼梯1,紧急疏散逃生通道11内也设置有疏散楼梯1连通地面。为验证本专利技术的实用性,使用Pathfinder软件对某地铁站有无紧急疏散逃生通道的两种情况进行了疏散模拟。有紧急疏散逃生通道的情况如下:在站厅层和站台层设有紧急疏散逃生通道的通道入口,为两侧各1个,共2个;该地铁站为岛式车站,考虑两侧的通道皆可用,即此时上下行线均有列车停在站内;两侧紧急疏散逃生通道内各设1个疏散楼梯通至地面,共2个。在有无紧急疏散逃生通道的两种情况下,车站内人员的疏散时间如下表1所示。表1在有无紧急疏散逃生通道的两种情况下车站内人员的疏散时间由表1可以看出,在设置紧急疏散逃生通道后,车站内人员的疏散时间从原来的965s大幅度减少至352s,减少了613s,疏散时间小于了6min。其中,有1320人是通过紧急疏散逃生通道疏散的。因为在该例中只在站台层设有通道的入口,所以这部分人(1320人)全部来自站台层,占到了站台层总人数(1500人)的88%左右。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到,地铁车站内紧急疏散逃生通道的设置能够有效的提高车站内人员的疏散效率,减少人员疏散时间,比较好的解决疏散时人员过度拥挤的问题,从而极大的提高了地铁车站应付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和运营安全性。应当理解的是,本说明书未详细阐述的部分均属于现有技术。应当理解的是,上述针对较佳实施例的描述较为详细,并不能因此而认为是对本专利技术专利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以做出替换或变形,均落入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专利技术的请求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地铁火灾逃生的应急疏散通道,其特征在于:站台层(13)下面建造有地下避难空间(7),站台层(13)设置有独立通道连通地下避难空间(7)入口,所述地下避难空间(7)出口通过紧急疏散逃生通道(11)直接连通地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地铁火灾逃生的应急疏散通道,其特征在于:站台层(13)下面建造有地下避难空间(7),站台层(13)设置有独立通道连通地下避难空间(7)入口,所述地下避难空间(7)出口通过紧急疏散逃生通道(11)直接连通地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地铁火灾逃生的应急疏散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站台层(13)与所述地下避难空间(7)连通的独立通道入口设置有与消防控制系统联动的防火门(2),其平时常闭,由消防控制系统控制打开。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地铁火灾逃生的应急疏散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紧急疏散逃生通道(11)出口设置有逃生门(3),其平时常闭。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地铁火灾逃生的应急疏散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避难空间(7)、紧急疏散逃生通道(11)内设置有双向通风机(4)。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地铁火灾逃生的应急疏散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避难空间(7)、紧急疏散逃生通道(11)内设置有若干应急照明装置(5)。6.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池秀文周睿莉陈和燕嵇舒瀚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