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摩托车发动机的摩托车进气空气引导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985158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9 19:48
用于将进气空气体积流(4)从摩托车的前部区域引导至摩托车内燃机的摩托车进气空气引导装置,包括:空气进口(10)、前部的空气引导通道(1)和后部的空气引导通道(2)以及转向头环流区域(3),所述前部的空气引导通道关于进气空气体积流(4)在下游连接在空气进口(10)上,所述后部的空气引导通道相对于前部的空气引导通道(1)设置在下游并且利用所述后部的空气引导通道能将进气空气体积流(4)输入给空气出口(13),所述转向头环流区域关于进气空气体积流(4)设置在前部的和后部的空气引导通道(1、2)之间并且所述转向头环流区域将这两个空气引导通道(1、2)相互连接,其中,前部的和后部的空气引导通道(1、2)分别在正交于进气空气体积流(4)的主流动方向的横截平面(21)内具有用于引导进气空气体积流(4)的封闭的轮廓,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头环流区域(3)在正交于进气空气体积流的主流动方向设置在转向头环流区域(7、8)内的转向头横截平面(14)内具有用于在该区域(7、8)内引导进气空气体积流的非封闭的轮廓,从而得到完全地延伸通过转向头环流区域(3)的转向头空隙(17)。

Motorcycle Intake Air Guide Device for Motorcycle Engine

A motorcycle intake air guide device for guiding air volume flow (4) from the front area of a motorcycle to the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of a motorcycle includes an air inlet (10), a front air guide passage (1) and a rear air guide passage (2) and a steering head circulation area (3). The front air guide passage is connected downstream to the air inlet (10). The rear air guide channel is set downstream relative to the front air guide channel (1) and can input the air volume flow (4) to the air outlet (13) using the rear air guide channel. The circumfluence area of the steering head is set between the front and rear air guide channels (1, 2) and the circumfluence area of the steering head is set between the front and the rear air guide channels (1, 2). The two air guide passages (1, 2) are interconnected, in which the front and rear air guide passages (1, 2) have closed contours for guiding the intake air volume flow (4) in the transverse plane (21) which is orthogonal to the main flow direction of the intake air volume flow (4), respectively, and are characterized by that the circumfluence area of the steering head (3) is in the main movable side orthogonal to the intake air volume flow. In the transverse plane (14) of the steering head set in the circulation area (7, 8) of the steering head, there is an unclosed contour for guiding the volume flow of intake air in the area (7, 8), thus obtaining the turning head gap (17) which extends completely through the circulation area (3) of the steering hea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用于摩托车发动机的摩托车进气空气引导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摩托车内燃机的摩托车进气空气引导装置。按照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所述的进气空气引导装置由DE102014116817A1已知。
技术介绍
下面依据单车辙的摩托车描述本专利技术,这不应理解成本专利技术限于这样的实施方式。在单车辙的摩托车中,前轮被引导在摩托车叉中。该叉为了能实现转向运动而可转动地容纳在摩托车框架中、在所谓的转向头中。从转向头出发,摩托车框架关于向前的行驶方向向后延伸。在摩托车框架的该向后延伸的部分中、亦即在转向头之后容纳有用于驱动摩托车的内燃机。内燃机为了燃烧燃料并且因而为了提供驱动功率而需要来自周围环境的空气、所谓的进气空气。进气空气在摩托车的前部上、在所谓的背压区域中通过摩托车进气空气引导装置被接收,因为在该区域内在很高的车速时存在支持抽吸所述进气空气的空气压力(背压区域)。进气空气经由摩托车进气空气引导装置输入给内燃机。由现有技术已知用于这样的进气空气引导装置的不同的影响措施。DE102014116817A1提出一种进入通道装置,利用该进入通道装置能将增压空气从摩托车框架的转向头旁边输入给内燃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给出一种改进的摩托车进气空气引导装置,所述目的通过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进气空气引导装置以及通过一种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具有这种摩托车进气空气引导装置的摩托车框架实现,本专利技术的优选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从属权利要求的技术方案。在本专利技术的意义上,摩托车进气空气引导装置可理解成如下的装置,该装置设置用于将空气(进气空气体积流)从摩托车的周围环境朝向摩托车的摩托车内燃机引导。优选,摩托车进气空气引导装置构成管路或通道系统。优选地,摩托车进气空气引导装置从摩托车的前部区域、优选护板并且特别优选灯护板出发朝向摩托车内燃机延伸。特别是为了过滤进气空气体积流而设有空气过滤器,该空气过滤器可以设置在摩托车进气空气引导装置中或者该空气过滤器可以在流动技术上设置在该摩托车进气空气引导装置下游。优选地,摩托车进气空气引导装置在流动技术上在摩托车的前部区域和摩托车内燃机之间延伸,进气空气体积流被从所述前部区域接收,所述进气空气体积流能输入给所述摩托车内燃机;并且进一步优选地,摩托车进气空气引导装置顺流而下地设置在摩托车内燃机上游,并且特别优选地用于净化进气空气体积流的空气过滤器顺流而下地设置在摩托车进气空气引导装置下游。进气空气体积流尤其是设置用于在摩托车内燃机中、更确切地说在该内燃机的一个或多个燃烧室中有助于燃烧燃料,从而该摩托车内燃机输出用于驱动摩托车的功率。在本专利技术的意义上,空气进口可理解成在摩托车进气空气引导装置中的开口,空气能通过该开口从摩托车的周围环境按计划进入该摩托车进气空气引导装置中。在本专利技术的意义上,前部的空气引导通道可理解成摩托车进气空气引导装置的从空气进口出发顺流而下地朝向内燃机延伸的区域。优选地,前部的空气引导通道关于进气空气体积流的流动方向是第一个通道区段,通过该第一个通道区段引导进气空气体积流。优选地,前部的空气引导通道至少局部地和优选完全地具有封闭的横截面轮廓并且因此尤其是作为摩托车进气空气引导装置的软管状或管状的区域得到。在本专利技术的意义上,后部的空气引导通道可理解成摩托车进气空气引导装置的顺流而下地设置在前部的空气引导通道后面的区域。优选地,后部的空气引导通道关于进气空气体积流的流动方向是最后的通道区段,通过该最后的通道区段引导进气空气体积流,然后该进气空气体积流通过空气出口从摩托车进气空气引导装置流出。优选地,进气空气体积流通过空气出口从摩托车进气空气引导装置进入空气过滤箱中并且优选穿过空气过滤元件,然后该进气空气体积流作为净化后的进气空气体积流流向摩托车内燃机。优选地,后部的空气引导通道至少局部和优选完全地具有封闭的横截面轮廓,并且因而尤其是作为摩托车进气空气引导装置的软管状或管状的区域得到。在本专利技术的意义上,转向头环流区域可理解成摩托车进气空气引导装置的顺流而下地设置在前部的和后部的空气引导通道之间的区域。优选地,转向头环流区域直接连接在前部的空气引导通道上;进一步优选地,后部的空气引导通道直接连接在转向头环流区域上。优选地,转向头环流区域将前部的和后部的空气引导通道相互连接。优选地,转向头环流区域分成两个包围转向头空隙的部分区域。优选地,转向头环流区域具有转向头横截平面。优选地,转向头横截平面正交于在转向头环流区域内进气空气体积流的按计划的流动方向定向。优选地该流动方向可理解成主流动方向、亦即可理解成没有涡流的如在按计划运行时所出现的进气空气流动的方向。优选地,转向头环流区域在转向头横截平面内具有开放的、亦即非封闭的轮廓。优选地,转向头环流区域借助该开放的轮廓在转向头横截平面内构造成使得得到转向头空隙,该转向头空隙完全地穿过转向头环流区域延伸。转向头空隙尤其是这样构成,使得摩托车框架的转向头在该转向头空隙中找到位置,对于摩托车进气空气引导装置装配在该框架上的情况。尤其是借助这样的实施方案能实现:在转向头环流区域的区域内实现摩托车进气空气引导装置的特别大的横截面积并且因而实现一种改进的摩托车进气空气引导装置。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转向头环流区域在转向头横截平面内具有C形轮廓。优选地,该C形轮廓的支腿设置用于接触摩托车框架的转向头。尤其是C形的轮廓是一种能特别简单地制造的轮廓。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摩托车进气空气引导装置尤其是在转向头环流区域的区域内具有第一分支和第二分支用于引导进气空气体积流,不同地应用,优选地进气空气体积流在转向头环流区域内在该第一分支和该第二分支中能分成两个体积支流,在此,进气空气体积流这样分成两流尤其是在摩托车进气空气引导装置按计划运行时、亦即当该摩托车进气空气引导装置装配在摩托车框架上时出现。优选地,摩托车进气空气引导装置从前部的空气引导通道出发分成这两个分支,进一步优选地,这两个分支重新在后部的空气引导通道中彼此合并。尤其是借助两个分支能实现摩托车进气空气引导装置在转向头环流区域的区域内的对称构造并且特别大的进气空气体积流因此能输入给摩托车内燃机。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摩托车进气空气引导装置构成为多部分式的。优选地,摩托车进气空气引导装置在转向头环流区域的区域内可分成一个前部的进气空气引导装置和一个后部的进气空气引导装置,尤其是摩托车进气空气引导装置亦即构成为多部分式的。优选地,前部的进气空气引导装置和后部的进气空气引导装置能摩擦锁合地、形锁合地或材料锁合地相互连接或者优选能借助上述连接类型之中的至少两种连接类型相互连接。优选地,前部的进气空气引导装置具有前部的空气引导通道并且具有转向头环流区域的一部分;优选地,后部的进气空气引导装置具有转向头环流区域的一部分和后部的空气引导通道。优选地,前部的进气空气引导装置和后部的进气空气引导装置能借助卡锁连接形锁合地和优选流体密封地相互连接。尤其是,卡锁连接已表明是形锁合连接的可靠的类型并且因此能实现一种特别可靠的摩托车进气空气引导装置。尤其是,摩托车进气空气引导装置设置用于与摩托车框架一起使用,尤其是通过摩托车进气空气引导装置与摩托车框架一起使用在转向头空隙的区域内得到封闭的通道横截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用于将进气空气体积流(4)从摩托车的前部区域引导至摩托车内燃机的摩托车进气空气引导装置,包括:空气进口(10)、前部的空气引导通道(1)和后部的空气引导通道(2)以及转向头环流区域(3),所述前部的空气引导通道关于进气空气体积流(4)在下游连接在空气进口(10)上,所述后部的空气引导通道相对于前部的空气引导通道(1)设置在下游并且利用所述后部的空气引导通道能将进气空气体积流(4)输入给空气出口(13),所述转向头环流区域关于进气空气体积流(4)设置在前部的和后部的空气引导通道(1、2)之间并且所述转向头环流区域将这两个空气引导通道(1、2)相互连接,其中,前部的和后部的空气引导通道(1、2)分别在正交于进气空气体积流(4)的主流动方向的横截平面(21)内具有用于引导进气空气体积流(4)的封闭的轮廓,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头环流区域(3)在正交于进气空气体积流的主流动方向设置在转向头环流区域(7、8)内的转向头横截平面(14)内具有用于在该区域(7、8)内引导进气空气体积流的非封闭的轮廓,从而产生完全地延伸通过转向头环流区域(3)的转向头空隙(17)。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10.18 DE 102016220301.01.用于将进气空气体积流(4)从摩托车的前部区域引导至摩托车内燃机的摩托车进气空气引导装置,包括:空气进口(10)、前部的空气引导通道(1)和后部的空气引导通道(2)以及转向头环流区域(3),所述前部的空气引导通道关于进气空气体积流(4)在下游连接在空气进口(10)上,所述后部的空气引导通道相对于前部的空气引导通道(1)设置在下游并且利用所述后部的空气引导通道能将进气空气体积流(4)输入给空气出口(13),所述转向头环流区域关于进气空气体积流(4)设置在前部的和后部的空气引导通道(1、2)之间并且所述转向头环流区域将这两个空气引导通道(1、2)相互连接,其中,前部的和后部的空气引导通道(1、2)分别在正交于进气空气体积流(4)的主流动方向的横截平面(21)内具有用于引导进气空气体积流(4)的封闭的轮廓,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头环流区域(3)在正交于进气空气体积流的主流动方向设置在转向头环流区域(7、8)内的转向头横截平面(14)内具有用于在该区域(7、8)内引导进气空气体积流的非封闭的轮廓,从而产生完全地延伸通过转向头环流区域(3)的转向头空隙(1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进气空气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头环流区域(3)在转向头横截平面内具有C形的轮廓。3.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摩托车进气空气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头环流区域(3)具有第一分支和第二分支,这两分支从前部的空气引导通道(1)出发彼此分开并且在后部的空气引导通道(2)中重新彼此合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摩托车进气空气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分支在转向头横截平面(14)内具有C形的开放的轮廓,这两个彼此相对的分支的C轮廓的两条支腿相向定向。5.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摩托车进气空气引导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F·蒂迈尔
申请(专利权)人:宝马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