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门扶手及具有其的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97597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9 18: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门扶手及具有其的车辆。该车门扶手包括:扶手盖板、扶手基座和调节装置,所述扶手盖板设置在所述扶手基座的上方,所述调节装置设置在所述扶手盖板与所述扶手基座之间且用于调节所述扶手盖板与所述扶手基座的相对位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车门扶手,通过设置扶手盖板,保证乘员的手肘部位可以放在扶手盖板上,以供乘员放松手部肌肉,提高了乘坐的舒适性,并且乘员可以通过控制调节装置,将扶手盖板的位置进行调节,从而可以保证乘员的身体不需要贴近车门便可将手肘放在扶手盖板上,进而进一步提高了乘员乘坐车辆的舒适性。

Door railings and vehicles with them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door armrest and a vehicle with the door armrest. The door armrest comprises an armrest cover plate, an armrest base and an adjusting device, the armrest cover plate is arranged above the armrest base, the adjusting device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armrest cover plate and the armrest base, and is used to adjust the relative position of the armrest cover plate and the armrest base. The door armrest of the utility model ensures that the elbow part of the passenger can be placed on the armrest cover plate by setting the armrest cover plate, so as to relax the muscle of the passenger's hand and improve the comfort of the passenger. The position of the armrest cover plate can be adjusted by controlling the adjustment device, thus ensuring that the passenger's body can put the elbow on the armrest cover without being close to the door. The board further improves the comfort of passenger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门扶手及具有其的车辆
本技术涉及汽车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车门扶手及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汽车已经不简简单单的只是代步工具,人们对其实用性方面有更高的要求,其中,车门扶手作为汽车的重要组成零件之一,其既是功能件又是外观件,车门扶手用以实现车内驾乘人员手肘安放,提高乘员的舒适度的功能。然而,乘员手肘搁在扶手上时,身体需紧贴门板,降低了乘车舒适性,造成客户体验差的后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车门扶手,该门护板扶手可以横向移动。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门扶手包括:扶手盖板、扶手基座和调节装置,所述扶手盖板设置在所述扶手基座的上方,所述调节装置设置在所述扶手盖板与所述扶手基座之间且用于调节所述扶手盖板与所述扶手基座的相对位置。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调节装置设置在所述扶手基座上,且所述调节装置包括:第一齿轮和连杆,所述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齿轮枢转连接,且所述连杆与所述第一齿轮的连接点位于所述第一齿轮的非中心轴线区域,所述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扶手盖板固定。进一步地,所述扶手基座上设置有滑槽,所述连杆的所述第二端可在所述滑槽内滑动。具体地,所述滑槽的延伸方向与车辆的宽度方向一致。进一步地,所述调节装置还包括:旋钮,所述旋钮用于带动所述第一齿轮转动。进一步地,所述调节装置还包括:过渡齿轮,所述过渡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所述旋钮与所述过渡齿轮同轴固定。进一步地,所述过渡齿轮的齿数小于所述第一齿轮的齿数。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齿轮上设置有档位调节槽,所述档位调节槽内具有多个档位点,所述扶手基座上设置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位于所述档位调节槽内,在所述第一齿轮转动时,所述固定柱可与所述档位调节槽相对运动,且所述固定柱可停在所述档位点。具体地,所述档位调节槽围绕所述第一齿轮的中心轴线布置,所述档位点构造为凸出所述档位调节槽槽壁的凸点。本技术的车门扶手,通过设置扶手盖板,保证乘员的手肘部位可以放在扶手盖板上,以供乘员放松手部肌肉,提高了乘坐的舒适性,并且设置了调节装置,乘员可以通过控制调节装置,将扶手盖板的位置进行调节,从而可以保证乘员的身体不需要贴近车门便可将手肘放在扶手盖板上,进而进一步提高了乘员乘坐车辆的舒适性。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车门扶手,所述扶手基座与所述车辆的车门内护板固定。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述的车辆具有以下优势:通过转动位于车门扶手外侧的旋钮,便可实现扶手盖板的横向移动,并且通过在档位调节槽内设置档位点,实现扶手盖板可在不同位置进行固定,该车门扶手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操作舒适,操作方法简单易行,且可以保证车门内护板的外观简洁美观,并提高了驾乘人员的舒适性。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车门扶手在车辆上的位置示意图;图2是车门扶手的扶手盖板紧贴车门时的示意图;图3是车门扶手的扶手盖板横向移动时的示意图;图4是扶手基座、调节装置以及旋钮的配合示意图;图5是调节装置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车门扶手100、扶手盖板10、扶手基座20、固定柱21、滑槽22、调节装置30、过渡齿轮31、第一齿轮32、档位调节槽321、档位点322、连杆33、第一端331、第二端332、旋钮40、车门内护板210。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图1-图5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参照图1、图4-图5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门扶手100可以包括:扶手盖板10、扶手基座20和调节装置30,扶手基座20与车辆的车门(例如下面所提到的车门内护板210)固定连接,扶手盖板10设置在扶手基座20的上方,调节装置30设置在扶手盖板10与扶手基座20之间,且调节装置30的一部分与扶手盖板10固定连接,调节装置30的另一部分与扶手基座20固定连接。调节装置30隐藏在扶手盖板10与扶手基座20之间,可以提高车门扶手100的美观性。在具体实施例中,乘员的手肘可以放在扶手盖板10上,以供乘员放松手部肌肉,提高乘坐的舒适性,调节装置30可用于调节扶手盖板10与扶手基座20的相对位置,也就是说,通过控制调节装置30,可以调节扶手盖板10与扶手基座20的相对位置,因此,乘员可以根据自身手肘对扶手盖板10位置的需求,来控制调节装置30,将扶手盖板10的横向位置进行调节,使扶手盖板10横向移动至靠近自己的位置,从而可以保证乘员的身体不需要贴近车门便可将手肘放在扶手盖板10上,进而进一步提高了乘员乘坐车辆的舒适性。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中所说的“横向”是指车辆的宽度方向。优选地,扶手盖板10可以从外到内由扶手蒙皮、发泡层、骨架依次组成,扶手蒙皮的材质柔软,当乘员的手肘放在扶手盖板10上与扶手蒙皮接触时,可以保证乘员手肘的舒适性,发泡层为弹性柔软材料,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乘员手肘的舒适性,骨架为硬性材料,其骨架的刚度较大,从而保证扶手盖板10不易发生变形,便于支撑乘员手肘,进而可以保证扶手盖板10的寿命较长。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门扶手100,通过设置扶手盖板10,保证乘员的手肘部位可以放在扶手盖板10上,以供乘员放松手部肌肉,提高了乘坐的舒适性,并且乘员可以通过控制调节装置30,将扶手盖板10的横向位置进行调节,从而可以保证乘员的身体不需要贴近车门便可将手肘放在扶手盖板10上,进而进一步提高了乘员乘坐车辆的舒适性。如图4-图5所示,调节装置30设置在扶手基座20上,且调节装置30可以包括:第一齿轮32和连杆33,具体地,第一齿轮32可转动地设置在扶手基座20上,连杆33的第一端331与第一齿轮32枢转连接,且连杆33与第一齿轮32的连接点位于第一齿轮32的非中心轴线区域,连杆33的第二端332与扶手盖板10固定。当第一齿轮32转动时,由于连杆33的第一端331与第一齿轮32枢转连接,且连接点不在第一齿轮32的中心轴线上,因此第一齿轮32的转动可以带动连杆33的第一端331发生圆周运动,又连杆33的第二端332与扶手盖板10固定,进而连杆33的第二端332可以拉动扶手盖板10,使扶手盖板10发生位置上的变化。如图4-图5所示,调节装置30还可以包括过渡齿轮31,过渡齿轮31可转动地设置在扶手基座20上,且过渡齿轮31与第一齿轮32啮合,因此,通过转动过渡齿轮31可以带动第一齿轮32的转动。优选地,过渡齿轮31与第一齿轮32可以均为直齿轮,过渡齿轮31与第一齿轮32的配合方式可以为外啮合,直齿轮的强度较好,价格便宜,有利于降低车门扶手100的制作成本。进一步地,如图4-图5所示,扶手基座20上设置有滑槽22,连杆33的第二端332可在滑槽22内滑动,当第一齿轮32转动时,连杆33开始运动,连杆33的第二端332在滑槽22中做横向运动,进而保证与连杆33的第二端332固定的扶手盖板10可以做横向运动,即向车门方向移动或向乘员方向移动。为了更好地说明调节装置30与扶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门扶手(100),其特征在于,包括:扶手盖板(10);扶手基座(20),所述扶手盖板(10)设置在所述扶手基座(20)的上方;调节装置(30),所述调节装置(30)设置在所述扶手盖板(10)与所述扶手基座(20)之间且用于调节所述扶手盖板(10)与所述扶手基座(20)的相对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门扶手(100),其特征在于,包括:扶手盖板(10);扶手基座(20),所述扶手盖板(10)设置在所述扶手基座(20)的上方;调节装置(30),所述调节装置(30)设置在所述扶手盖板(10)与所述扶手基座(20)之间且用于调节所述扶手盖板(10)与所述扶手基座(20)的相对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扶手(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装置(30)设置在所述扶手基座(20)上,且所述调节装置(30)包括:第一齿轮(32)和连杆,所述连杆的第一端(331)与所述第一齿轮(32)枢转连接,且所述连杆与所述第一齿轮(32)的连接点位于所述第一齿轮(32)的非中心轴线区域,所述连杆的第二端(332)与所述扶手盖板(10)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门扶手(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基座(20)上设置有滑槽(22),所述连杆的所述第二端(332)可在所述滑槽(22)内滑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门扶手(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22)的延伸方向与车辆的宽度方向一致。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门扶手(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装置(30)还包括:旋钮(40),所述旋钮(40)用于带动所述第一齿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盼勾玉成陈杰古静刘二敏王军号张志龙齐贺张润朝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