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新型定位装置的上料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97372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9 17: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瓶胚自动化送料的技术领域,特指一种应用新型定位装置的上料系统。包括机架和设置在机架上的动力源以及由动力源驱动的动力传动轴;所述动力传动轴上设置有第一凸轮,所述第一凸轮的一侧设置有推动轮,所述机架上设置有旋转杆,所述旋转杆上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凸轮相适配的旋转盘,旋转杆上还设置有托底转盘和夹持转盘,托底转盘和夹持转盘上设置有用于放置瓶胚且个数相同的缺口,所述动力源带动第一凸轮每旋转一周,第一凸轮推动旋转盘旋转一个角度。旋转盘带动旋转杆转动,旋转杆带动托底转盘和夹持转盘转动一个工位,控制精度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瓶胚上料结构可实现瓶胚的自动上料操作,自动化程度和上料效率高,降低了生产成本。

A feeding system using a new position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automatic feeding of bottle embryo, in particular to a feeding system applying a new positioning device. It includes a frame and a power source on the frame and a power transmission shaft driven by the power source; the power transmission shaft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cam, a driving wheel is arranged on one side of the first cam, a rotating rod is arranged on the frame, a rotating disc matching the first cam is also arranged on the rotating rod, and a bracket chassis turntable and a clamping turntable are arranged on the rotating rod. The chassis turntable and the clamping turntable are provided with notches for placing bottle embryos and having the same number of notches. The power source drives the first cam to rotate once, and the first cam drives the rotating disc to rotate at an angle. The rotating disc drives the rotating rod to rotate, and the rotating rod drives the bracket bottom turntable and the clamping turntable to rotate one position, which has high control precision. The feeding structure of the bottle embryo of the utility model can realize the automatic feeding operation of the bottle embryo, the degree of automation and the feeding efficiency are high, and the production cost is reduc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新型定位装置的上料系统
本技术属于瓶胚自动化送料的
,特指一种应用新型定位装置的上料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采用塑料吹瓶机生产塑料中空容器,如矿泉水瓶、油瓶等,首先将塑料原料注制成瓶胚,然后将瓶胚送入加热器中加热,再将加热后的瓶胚送入拉吹机中拉吹成型。现有的自动化吹瓶设备采用人工将杯体进行加料,存在加料效率低、生产成本高等问题;且工人的劳动强度高,工人中断工作时对连续生产影响大,不利于自动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控制精度高,自动化程度高的一种应用新型定位装置的上料系统。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应用新型定位装置的上料系统包括机架和设置在机架上的动力源以及由动力源驱动的动力传动轴;所述动力传动轴上设置有第一凸轮,所述第一凸轮的一侧设置有推动轮,所述机架上设置有旋转杆,所述旋转杆上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凸轮相适配的旋转盘,旋转杆上还设置有托底转盘和夹持转盘,托底转盘和夹持转盘上设置有用于放置瓶胚且个数相同的缺口,所述动力源带动第一凸轮每旋转一周,第一凸轮推动旋转盘旋转一个角度。上述说明中,更加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一凸轮的一侧设置有外圆弧部;所述旋转盘上均布有若干与外圆弧部相适配的内圆弧部,相邻内圆弧部之间设置有与推动轮相适配的凹槽。上述说明中,更加优选的方案,动力输出轴一端连接所述动力源,动力输出轴的另一端与动力传动轴之间传动连接,所述传动连接为带传动。上述说明中,更加优选的方案,位于第一凸轮下方的检测装置穿过动力传动轴设置在机架上,所述检测装置检测第一凸轮的旋转状态以判断旋转盘的旋转角度。上述说明中,更加优选的方案,所述机架上设置有第三固定杆和第四固定杆,第三固定杆和第四固定杆之间架设有并行轨道,并行轨道上设置有滑动板,滑动板上设置有用于抓取瓶胚的吸盘头。上述说明中,更加优选的方案,所述机架上的设置有第一固定杆、第二固定杆和升降杆,所述第一固定杆、第二固定杆和升降杆之间架设有升降座;升降座上设置有瓶胚托块。上述说明中,更加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的上部架设有用于接收吸盘头抓取瓶胚的瓶胚输送平台。上述说明中,更加优选的方案,所述机架上设置有第五固定杆,第五固定杆和旋转杆之间设置有固定板,固定板上设置有可水平移动的压瓶胚杆。上述说明中,更加优选的方案,所述夹持转盘分别设置于旋转杆的上部、中部和下部,夹持转盘之间设置有若干支撑杆。上述说明中,更加优选的方案,所述旋转盘的下方设置有若干支柱,支柱的上端设置有滚珠。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1、本技术的瓶胚上料结构可实现瓶胚的自动上料操作,自动化程度和上料效率高,降低了生产成本。2、本技术的托底转盘和夹持转盘能根据实际情况均分为若干等份缺口放置瓶胚,提高工作效率。3、本技术的动力源带动第一凸轮每旋转一周,第一凸轮推动旋转盘旋转一个角度,旋转盘带动旋转杆转动,旋转杆带动托底转盘和夹持转盘转动一个工位,控制精度高。4、本技术的外圆弧部和内圆弧部,推动轮和凹槽的结构配合缓和,不会出现动力源直接带动旋转盘转动出现的急停急转的情况。5、本技术只需要人工对托底转盘和夹持转盘之间的瓶胚进行放置,并对上完料的托底转盘和夹持转盘之间进行补料,极大地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在连续生产过程中工人可中断工作,有利于自动化。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本技术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另一面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图4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图6是本技术控制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所表示的含义:1-机架;2-动力源;3-第一凸轮;4-动力传动轴;5-旋转盘;6-推动轮;7-外圆弧部;8-内圆弧部;9-凹槽;10-动力输出轴;11-检测装置;12-第一固定杆;13-第二固定杆;14-升降杆;15-升降座;16-瓶胚托块;17-第三固定杆;18-第四固定杆;19-并行轨道;20-滑动板;21-吸盘头;22-瓶胚输送平台;23-第五固定杆;24-旋转杆;25-固定板;26-压瓶胚杆;27-托底转盘;28-夹持转盘;29-支撑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参照图1-6。实施例一:一种应用新型定位装置的上料系统包括机架1和设置在机架1上的动力源2以及由动力源2驱动的动力传动轴4;所述动力传动轴4上设置有第一凸轮3,所述第一凸轮3的一侧设置有推动轮6,所述机架1上设置有旋转杆24,所述旋转杆24上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凸轮3相适配的旋转盘5,旋转杆24上还设置有托底转盘27和夹持转盘28,托底转盘27和夹持转盘28上设置有用于放置瓶胚且个数相同的缺口,所述动力源2带动第一凸轮3每旋转一周,第一凸轮3推动旋转盘5旋转一个角度。第一凸轮一侧的凸部与旋转盘的凹部能锁定,第一凸轮的推动轮能推动旋转盘旋转一个工位。托底转盘托住一摞瓶胚防止瓶胚从缺口处掉落,夹持转盘夹持住瓶胚防止一摞瓶胚倾斜倒地,瓶胚能通过夹持转盘的夹持缺口。所述动力源优选电机。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凸轮3的一侧设置有外圆弧部7;所述旋转盘5上均布有若干与外圆弧部7相适配的内圆弧部8,相邻内圆弧部8之间设置有与推动轮6相适配的凹槽9。外圆弧部和内圆弧部能相互锁定,推动轮转动到凹槽位置时,推动轮能推动旋转盘旋转一个工位;旋转盘能实际情况均分为若干个内圆弧部加凹槽结构。作为优选,动力输出轴10一端连接所述动力源2,动力输出轴10的另一端与动力传动轴4之间传动连接,所述传动连接为带传动。避免因动力源急停急转带来的影响。采用带传动机构传动平稳,缓冲吸振,结构简单,成本低,使用维护方便有良好的挠性和弹性,过载打滑。作为优选,位于第一凸轮3下方的检测装置11穿过动力传动轴4设置在机架1上,所述检测装置11检测第一凸轮3的旋转状态以判断旋转盘5的旋转角度。如果检测装置检测到异常情况,动力源会暂停工作,此时就可以进行检修,避免更多的损失。作为优选,所述机架1上设置有第三固定杆17和第四固定杆18,第三固定杆17和第四固定杆18之间架设有并行轨道19,并行轨道19上设置有滑动板20,滑动板20上设置有用于抓取瓶胚的吸盘头21。所述吸盘头能上下移动,所述吸盘头内设有一个容纳瓶胚的容腔,所述容腔内壁上设有两个由橡胶制成的密封圈,所述吸盘头内还设有与容腔连通的进气管、出气管,所述进气管、出气管均与外界气泵连接,所述出气管与容腔的连通点均位于两个密封圈之间,所述进气管与容腔的连通点位于两个密封圈的上方,所述密封圈为波纹管形状。作为优选,所述机架1上的设置有第一固定杆12、第二固定杆13和升降杆14,所述第一固定杆12、第二固定杆13和升降杆14之间架设有升降座15;升降座15上设置有瓶胚托块16。动力源驱动升降杆带动升降座沿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上下移动,升降座上的瓶胚托块能带动瓶胚向上移动。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固定杆12和第二固定杆13的上部架设有用于接收吸盘头21抓取瓶胚的瓶胚输送平台22。升降座上升的速度与吸盘头抓取瓶胚并运送到瓶胚输送平台的速度一致。作为优选,所述机架1上设置有第五固定杆23,第五固定杆23和旋转杆24之间设置有固定板25,固定板25上设置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新型定位装置的上料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和设置在机架(1)上的动力源(2)以及由动力源(2)驱动的动力传动轴(4);所述动力传动轴(4)上设置有第一凸轮(3),所述第一凸轮(3)的一侧设置有推动轮(6),所述机架(1)上设置有旋转杆(24),所述旋转杆(24)上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凸轮(3)相适配的旋转盘(5),旋转杆(24)上还设置有托底转盘(27)和夹持转盘(28),托底转盘(27)和夹持转盘(28)上设置有用于放置瓶胚且个数相同的缺口,所述动力源(2)带动第一凸轮(3)每旋转一周,第一凸轮(3)推动旋转盘(5)旋转一个角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新型定位装置的上料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和设置在机架(1)上的动力源(2)以及由动力源(2)驱动的动力传动轴(4);所述动力传动轴(4)上设置有第一凸轮(3),所述第一凸轮(3)的一侧设置有推动轮(6),所述机架(1)上设置有旋转杆(24),所述旋转杆(24)上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凸轮(3)相适配的旋转盘(5),旋转杆(24)上还设置有托底转盘(27)和夹持转盘(28),托底转盘(27)和夹持转盘(28)上设置有用于放置瓶胚且个数相同的缺口,所述动力源(2)带动第一凸轮(3)每旋转一周,第一凸轮(3)推动旋转盘(5)旋转一个角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新型定位装置的上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轮(3)的一侧设置有外圆弧部(7);所述旋转盘(5)上均布有若干与外圆弧部(7)相适配的内圆弧部(8),相邻内圆弧部(8)之间设置有与推动轮(6)相适配的凹槽(9)。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新型定位装置的上料系统,其特征在于:动力输出轴(10)一端连接所述动力源(2),动力输出轴(10)的另一端与动力传动轴(4)之间传动连接,所述传动连接为带传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新型定位装置的上料系统,其特征在于:位于第一凸轮(3)下方的检测装置(11)穿过动力传动轴(4)设置在机架(1)上,所述检测装置(11)检测第一凸轮(3)的旋转状态以判断旋转盘(5)的旋转角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岳帅
申请(专利权)人:台州市典雅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