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971808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9 17: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换热器,属于工业装置技术领域。该换热器包括第一管板、第二管板和换热管,第一管板上设置有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第一穿孔与第二穿孔连通。第二管板上设置有第三穿孔和第四穿孔,第三穿孔与第四穿孔连通。第一穿孔的直径和第三穿孔的直径均小于换热管的外径,第二穿孔的直径和第四穿孔的直径均大于或等于换热管的外径。换热管的一端穿过第二穿孔抵接在第一穿孔上,且焊接在第一管板中,换热管的一端与第一穿孔连通。换热管的另一端穿过第四穿孔抵接在第三穿孔上,且焊接在第二管板中,换热管的另一端与第三穿孔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改善了现有技术的焊接熔合区易被撕裂,进而导致设备无法工作、产生巨大经济损失的问题。

Heat exchanger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heat exchanger, which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industrial devices. The heat exchanger comprises a first tube sheet, a second tube sheet and a heat exchange tube. The first tube sheet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perforation and a second perforation, and the first perforation is connected with the second perforation. A third and a fourth perforation are arranged on the second pipe plate, and the third perforation is connected with the fourth perforation. The diameter of the first perforation and the third perforation are smaller than the outside diameter of the heat exchanger tube. The diameter of the second perforation and the fourth perforation are greater than or equal to the outside diameter of the heat exchanger tube. One end of the heat exchange tube passes through the second perforation and is connected to the first perforation, and is welded in the first tube sheet. The first end of the heat exchange tube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perforation. The other end of the heat exchange tube passes through the fourth perforation and is connected to the third perforation, and is welded in the second tube sheet. The other end of the heat exchange tube is connected with the third perforation. The utility model improves the problem that the welding fusion zone of the prior art is easy to be torn, thereby causing the equipment to be unable to work and causing huge economic loss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换热器
本技术涉及工业装置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换热器。
技术介绍
换热器是一种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换热器在化工、石油、动力、食品及其它工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换热器的应用十分广泛。现有的一种换热器包括多根换热管和管板,多根换热管的管头均穿过管板,并与管板的侧面焊接在一起。在使用换热器的过程中,换热管受热膨胀时会产生轴向应力,且轴向应力可以传递至换热管管头处的焊接熔合区。换热管中的轴向应力可以导致换热管被拉伸,而拉伸的换热管会对管头处的焊接熔合区产生剪切应力,当剪切应力大于焊接熔合区的剪切强度时,焊接熔合区会产生剪切性撕裂。目前换热管管头的焊接设计多采用胀接加焊接的设计方式,但是现有的换热管的焊接设计未考虑到换热管受热膨胀时产生的轴向应力作用于换热管管头时,轴向应力大于换热管管头焊接熔合区的剪切强度问题。因此在使用该种换热器的过程中,换热管的管头处的焊接熔合区易被撕裂。而焊接熔合区撕裂易导致装有换热器的工业设备无法工作,进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换热器,以解决现有技术的焊接熔合区易被撕裂,进而导致设备无法工作、产生巨大经济损失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换热器,包括第一管板、第二管板和换热管;第一管板上设置有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第一穿孔与第二穿孔连通;第二管板上设置有第三穿孔和第四穿孔,第三穿孔与第四穿孔连通;第一穿孔、第二穿孔、第三穿孔和第四穿孔均为圆柱形,第一穿孔的直径和第三穿孔的直径均小于换热管的外径,第二穿孔的直径和第四穿孔的直径均大于或等于换热管的外径;换热管包括两端,换热管的一端穿过第二穿孔抵接在第一穿孔上,且焊接在第一管板中;换热管的一端与第一穿孔连通;换热管的另一端穿过第四穿孔抵接在第三穿孔上,且焊接在第二管板中;换热管的另一端与第三穿孔连通。进一步的,第一管板上还设置有第五穿孔,第二管板上还设置有第六穿孔,第五穿孔和第六穿孔的形状均为圆台状;第五穿孔位于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之间,且第一穿孔、第五穿孔和第二穿孔依次连通;第六穿孔位于第三穿孔和第四穿孔之间,且第三穿孔、第六穿孔和第四穿孔依次连通。进一步的,第一管板的厚度和第二管板的厚度均为15~40mm。进一步的,第二穿孔和第四穿孔的高度均为1~3mm。进一步的,第五穿孔的侧面与第五穿孔的底面之间的最小夹角为60度;第六穿孔的侧面与第六穿孔的底面之间的最小夹角为60度。进一步的,第一管板的厚度和第二管板的厚度均大于或等于100mm。进一步的,第一穿孔和第三穿孔的高度均为15~40mm。进一步的,第五穿孔的侧面与第五穿孔的底面之间的最小夹角为45~60度;第六穿孔的侧面与第六穿孔的底面之间的最小夹角为45~60度。进一步的,第一穿孔的直径和第三穿孔的直径均小于换热管的外径2~6mm。进一步的,第二穿孔的直径和第四穿孔的直径均大于换热管的外径1~3mm。本技术所提供的换热器能产生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换热器,包括第一管板、第二管板和换热管,第一管板上设置有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第一穿孔与第二穿孔连通,第二管板上设置有第三穿孔和第四穿孔,第三穿孔与第四穿孔连通。在使用本技术提供的换热器之前,可以将换热管的一端穿过第二穿孔,由于第一穿孔的直径小于换热管的外径,第二穿孔的直径大于或等于换热管的外径,因此穿过第二穿孔的换热管的一端可以抵接在第一穿孔上,换热管的一端可以与第一穿孔连通。此时,可以将换热管的一端焊接在第一管板中。固定好换热管的一端后,还可以将换热管的另一端穿过第四穿孔,由于第四穿孔的直径小于换热管的外径,第三穿孔的直径大于或等于换热管的外径,因此穿过第四穿孔的换热管的一端可以抵接在第三穿孔上,换热管的一端可以与第三穿孔连通。此时,可以将换热管的一端焊接在第二管板中。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换热管的一端焊接在第一管板中,换热管的另一端焊接在第二管板中,因此换热管的端部与第一管板之间,以及与第二管板之间的焊接熔合区分别位于第一管板和第二管板中。当换热管受热膨胀产生轴向应力时,换热管端部处受到的剪切应力可以被传递至换热管端部处的焊接熔合区,进而可以被传递至第一管板和第二管板上,第一管板和第二管板可以对换热管端部处的焊接熔合区起到支撑作用,进而可以避免换热管端部处的焊接熔合区被撕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换热器通过将换热管的端部分别焊接在第一管板和第二管板内部,以及在第一穿孔和第三穿孔的作用下,可以将换热管端部焊接熔合区受到的剪切应力传递至第一管板和第二管板,利用第一管板和第二管板的支撑作用可以使换热管端部焊接熔合区不易被撕裂。可以看出,本技术提供的换热器改善了现有技术的焊接熔合区易被撕裂,进而导致设备无法工作、产生巨大经济损失的技术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的第一管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中的第二管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2中的换热管和第一管板焊接在一起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中的第一管板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6中的第二管板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6中的换热管和第一管板焊接在一起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管板;2-第二管板;3-换热管;10-第一穿孔;11-第二穿孔;12-第五穿孔;20-第三穿孔;21-第四穿孔;22-第六穿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另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管板、第二管板和换热管;所述第一管板上设置有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所述第一穿孔与所述第二穿孔连通;所述第二管板上设置有第三穿孔和第四穿孔,所述第三穿孔与所述第四穿孔连通;所述第一穿孔、第二穿孔、第三穿孔和所述第四穿孔均为圆柱形,所述第一穿孔的直径和所述第三穿孔的直径均小于所述换热管的外径,所述第二穿孔的直径和所述第四穿孔的直径均大于或等于所述换热管的外径;所述换热管包括两端,所述换热管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二穿孔抵接在所述第一穿孔上,且焊接在所述第一管板中;所述换热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穿孔连通;所述换热管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四穿孔抵接在所述第三穿孔上,且焊接在所述第二管板中;所述换热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穿孔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管板、第二管板和换热管;所述第一管板上设置有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所述第一穿孔与所述第二穿孔连通;所述第二管板上设置有第三穿孔和第四穿孔,所述第三穿孔与所述第四穿孔连通;所述第一穿孔、第二穿孔、第三穿孔和所述第四穿孔均为圆柱形,所述第一穿孔的直径和所述第三穿孔的直径均小于所述换热管的外径,所述第二穿孔的直径和所述第四穿孔的直径均大于或等于所述换热管的外径;所述换热管包括两端,所述换热管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二穿孔抵接在所述第一穿孔上,且焊接在所述第一管板中;所述换热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穿孔连通;所述换热管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四穿孔抵接在所述第三穿孔上,且焊接在所述第二管板中;所述换热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穿孔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板上还设置有第五穿孔,所述第二管板上还设置有第六穿孔,所述第五穿孔和所述第六穿孔的形状均为圆台状;所述第五穿孔位于所述第一穿孔和所述第二穿孔之间,且所述第一穿孔、第五穿孔和所述第二穿孔依次连通;所述第六穿孔位于所述第三穿孔和所述第四穿孔之间,且所述第三穿孔、第六穿孔和所述第四穿孔依次连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束润涛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市润之达石化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