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束插件后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893593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7 14: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线束插件后盖,线束插件后盖包括第一盖和第二盖;第一盖的一侧和第二盖的一侧旋转连接,第一盖的另一侧和第二盖的另一侧能够相互扣合,并在内部形成防护空间;防护空间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定向孔和第二定向孔;防护空间的另一端设置有引导槽;第一定向孔用于供定向凸起插设,以使线束沿着第一方向穿出引导槽;第二定向孔用于供定向凸起插设,以使线束沿着第二方向穿出引导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线束插件后盖,一方面可以将从线束插件穿出的线束防护于防护空间中,另一方面还可以对线束的方向进行约束。避免了安全隐患,并且后续可以按照实际布置的空间等对线束进行约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线束插件后盖
本技术涉及汽车中的线束连接
,尤其涉及一种线束插件后盖。
技术介绍
汽车的线束插件是汽车线束中重要的零部件,而线束插件尾部的电线防护对汽车线束安全至关重要,在线束从线束插件引出之后,线束插件尾部的电线裸露在外,易受到外界尖锐物的损伤,也容易与其他钣金件干涉磨损,产生安全隐患。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线束插件尾部增加橡胶护套或者塑料壳,从而对线束插件尾部的电线进行简单防护。然而,上述橡胶护套或者塑料壳的防护效果极差。另外,目前的线束插件在线束从线束插件引出之后,没有对线束的走向进行引导,导致线束出现方向随意,使得后续进行不能按照实际布置进行约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束插件后盖,以解决上述问题,对线束插件尾部穿出的线束进行防护,并同时对穿出的线束的走向进行引导。本技术提供的线束插件后盖,所述线束插件上设置有定向凸起,所述线束插件后盖包括第一盖和第二盖;所述第一盖的一侧和所述第二盖的一侧旋转连接,所述第一盖的另一侧和所述第二盖的另一侧能够相互扣合,并在内部形成防护空间;所述防护空间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定向孔和第二定向孔;所述防护空间的另一端设置有引导槽;所述第一定向孔用于供所述定向凸起插设,以使线束沿着第一方向穿出所述引导槽;所述第二定向孔用于供所述定向凸起插设,以使线束沿着第二方向穿出所述引导槽。如上所述的线束插件后盖,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定向孔和所述第二定向孔在所述防护空间中的分布位置相互垂直。如上所述的线束插件后盖,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盖上设置有第一卡接弹片;所述第二盖上设置有第一卡接孔;所述第一卡接弹片固定卡合于所述第一卡接孔中。如上所述的线束插件后盖,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盖上设置有第二卡接孔,所述第二盖上设置有第二卡接弹片;所述第二卡接弹片固定卡合于所述第二卡接孔中。如上所述的线束插件后盖,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盖包括第一盖本体、第一半圆盖和两个第一弧形盖;所述第一半圆盖与所述第一盖本体的一端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一弧形盖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盖本体的另一端的两侧;所述第二盖包括第二盖本体、第二半圆盖和两个第二弧形盖;所述第二半圆盖与所述第二盖本体的一端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二弧形盖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盖本体的另一端的两侧;所述第一盖本体和所述第二盖本体相互扣合;所述第一半圆盖和所述第第二半圆盖相互扣合;所述第一弧形盖和所述第二弧形盖相互扣合。如上所述的线束插件后盖,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卡接弹片设置于所述第一半圆盖上;所述第一卡接孔设置于所述第二半圆盖上;所述第二卡接孔设置于所述第一盖本体远离所述第一半圆盖的一端;所述第二卡接弹片设置于所述第二盖本体远离所述第二半圆盖的一端。如上所述的线束插件后盖,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半圆盖和所述第二半圆盖相配合形成圆形容纳腔;所述第一定向孔和所述第二定向孔的数量均为两个,按照第一定向孔、第二定向孔、第一定向孔、第二定向孔的顺序间隔90度分布于所述圆形容纳腔的侧壁上。如上所述的线束插件后盖,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半圆盖上设置有两个第一半圆槽,所述第二半圆盖上设置有两个第二半圆槽;所述第一半圆槽和所述第二半圆槽相配合组成所述第二定向孔。如上所述的线束插件后盖,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盖本体和所述第二盖本体均为方形。本技术提供的线束插件后盖,线束插件后盖包括第一盖和第二盖;第一盖的一侧和第二盖的一侧旋转连接,第一盖的另一侧和第二盖的另一侧能够相互扣合,并在内部形成防护空间;防护空间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定向孔和第二定向孔;防护空间的另一端设置有引导槽;第一定向孔用于供定向凸起插设,以使线束沿着第一方向穿出引导槽;第二定向孔用于供定向凸起插设,以使线束沿着第二方向穿出引导槽。本技术提供的线束插件后盖一方面可以将从线束插件穿出的线束防护于防护空间中,另一方面,还可以对线束的方向进行约束。避免了安全隐患,并且后续可以按照实际布置的空间等对线束进行约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线束插件后盖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线束插件后盖的打开状态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线束插件后盖的第一盖的立体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线束插件后盖的第二盖的立体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线束插件后盖的第一种使用状态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线束插件后盖的第二种使用状态示意图;图7为线束插件的立体图。附图标记说明:10-第一盖,11-第一盖本体,12-第一半圆盖,13-第一弧形盖,14-第一卡接弹片,15-第二卡接孔,20-第二盖,21-第二盖本体,22-第二半圆盖,23-第二弧形盖,24-第一卡接孔,25-第二卡接弹片,30-线束插件,31-定向凸起,40-第一定向孔,50-第二定向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解释为对本技术的限制。首先请参考图7,可见该线束插件30为圆形,其上设置有两个定向凸起31。请参考图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线束插件后盖,线束插件后盖包括第一盖10和第二盖20。请参考图2,第一盖10的一侧和第二盖20的一侧旋转连接,第一盖10的另一侧和第二盖20的另一侧能够相互扣合,并在内部形成防护空间。防护空间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定向孔40和第二定向孔50;防护空间的另一端设置有引导槽;第一定向孔40用于供定向凸起31插设,以使线束沿着第一方向穿出引导槽;第二定向孔50用于供定向凸起31插设,以使线束沿着第二方向穿出引导槽。优选地,第一定向孔40和第二定向孔50的分布位置相互垂直。本实施例提供的线束插件后盖一方面可以将从线束插件30穿出的线束防护于防护空间中,另一方面,还可以对线束的方向进行约束。避免了安全隐患,并且后续可以按照实际布置的空间等对线束进行约束。具体地,请参考图3,第一盖10包括第一盖本体11、第一半圆盖12和两个第一弧形盖13;第一半圆盖12与第一盖本体11的一端固定连接;两个第一弧形盖13固定连接于第一盖本体11的另一端的两侧。请参考图4,第二盖20包括第二盖本体21、第二半圆盖22和两个第二弧形盖23;第二半圆盖22与第二盖本体21的一端固定连接;两个第二弧形盖23固定连接于第二盖本体21的另一端的两侧。那么相对应地,第一盖本体11和第二盖本体21相互扣合;第一半圆盖12和第第二半圆盖22相互扣合;第一弧形盖13和第二弧形盖23相互扣合。上述第一弧形盖13和第二弧形盖23形成引导槽。优选地,上述第一盖本体11和第二盖本体21均为方形,方形结构便于加工,并且从图1中可见,第一盖本体11和第二盖本体21相互盖合之后,形成一个扁平状的盒状结构,在提供了防护空间的同时,还能够节省空间。请继续参考图3和图4,由于线束插件30为圆形,因此为了便于连接线束插件30,第一半圆盖12和第二半圆盖22组成一个圆形容纳腔,那么相对应地,第一定向孔40和第二定向孔50也需要设置在容纳腔的侧壁上。具体地,为了保证连接可靠性,定向凸起31的数量设置为两个,那么第一定向孔40和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线束插件后盖,所述线束插件上设置有定向凸起,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插件后盖包括第一盖和第二盖;所述第一盖的一侧和所述第二盖的一侧旋转连接,所述第一盖的另一侧和所述第二盖的另一侧能够相互扣合,并在内部形成防护空间;所述防护空间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定向孔和第二定向孔;所述防护空间的另一端设置有引导槽;所述第一定向孔用于供所述定向凸起插设,以使线束沿着第一方向穿出所述引导槽;所述第二定向孔用于供所述定向凸起插设,以使线束沿着第二方向穿出所述引导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束插件后盖,所述线束插件上设置有定向凸起,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插件后盖包括第一盖和第二盖;所述第一盖的一侧和所述第二盖的一侧旋转连接,所述第一盖的另一侧和所述第二盖的另一侧能够相互扣合,并在内部形成防护空间;所述防护空间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定向孔和第二定向孔;所述防护空间的另一端设置有引导槽;所述第一定向孔用于供所述定向凸起插设,以使线束沿着第一方向穿出所述引导槽;所述第二定向孔用于供所述定向凸起插设,以使线束沿着第二方向穿出所述引导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插件后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向孔和所述第二定向孔在所述防护空间中的分布位置相互垂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束插件后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上设置有第一卡接弹片;所述第二盖上设置有第一卡接孔;所述第一卡接弹片固定卡合于所述第一卡接孔中。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束插件后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上设置有第二卡接孔,所述第二盖上设置有第二卡接弹片;所述第二卡接弹片固定卡合于所述第二卡接孔中。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束插件后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包括第一盖本体、第一半圆盖和两个第一弧形盖;所述第一半圆盖与所述第一盖本体的一端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一弧形盖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丰超刘翠平张龙王学海陶莹张艳楠孟林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