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科学机器人的拼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89179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7 14: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于科学机器人的拼装结构,包括:插接件和拼装件;所述插接件包括中心部以及设置在其上的至少一个插接部;所述插接部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插接孔;所述拼装件为中部空心的柱体,其设置有拼装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拼装结构设计精巧,连接坚固,结构件呈多种变化形成系列产品,可实现多样化连接,可广泛用于科学机器人课程教育应用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科学机器人的拼装结构
本技术涉及科学机器人产品
,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科学机器人的拼装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的同类产品,例如用于幼儿乐高课程教育的拼插结构,此类结构件加工粗糙,连接方式单一且连接固定不坚固,易发生脱落、承重性能差等问题。又如工业应用大型设备装置中的紧固结构,需要M4以上螺钉与螺母相连,且型材孔径过大,无法应用于教育、益智启蒙、小型化教学、游戏等应用中,更无法适用于面对中小学的科学机器人课程教育实践中。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应用于科学机器人的拼装结构,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其包括插接件和拼装件;其中,所述插接件包括一体设置的中心部和插接部;所述中心部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插接部;所述插接部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插接孔;所述拼装件为空心的柱体,所述柱体的两端设置套接孔;所述柱体上设置有拼装孔;所述套接孔可套设在所述插接部之外。所述插接孔与所述拼装孔通过固定部件可拆卸连接。其中,所述中心部为立方体或立体扇形。所述柱体为中空长方体。其中,所述插接孔、拼装孔内设螺纹。其中,所述插接部上设有凸台;所述柱体内壁设有凹槽;所述凸台与所述凹槽相互卡合使插接件和拼装件固定连接。其中,所述插接部上等距间隔设有多个凸台;所述柱体内壁等距间隔设有多个凹槽。其中,所述插接孔内设有固定棒;所述固定棒的底部通过弹簧连接在所述插接孔的底部;所述固定棒的直径与所述拼装孔相匹配。其中,所述插接件与所述拼装件在连接处的间隙距离为0.05-0.2毫米。其中,所述中心部和插接部的阶梯差与所述柱体的壁厚相同。所述阶梯差的数值范围为0.98-1毫米。所述柱体的壁厚的数值范围为0.98-1毫米.本技术的结构件及连接件既更坚固又小巧,连接方式多样化,可应用于科学机器人课程教育的应用中,实践中实现多样化结构连接及产品搭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的插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的拼装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a为本技术中的插接件为立方体中心部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b为本技术中的插接件为立方体中心部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c为本技术中的插接件为立方体中心部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d为本技术中的插接件为立方体中心部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e为本技术中的插接件为立方体中心部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a为本技术中的插接件为立体扇形中心部的结构示意图。图4b为本技术中的插接件为立体扇形中心部的结构示意图。图4c为本技术中的插接件为立体扇形中心部的结构示意图。图4d为本技术中的插接件为立体扇形中心部的结构示意图。图5a为本技术中的拼装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b为本技术中的拼装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a为本技术中的拼装件与插接件组合的结构示意图。图6b为本技术中的拼装件与插接件组合的结构示意图。图7a为本技术中的凸台的结构示意图。图7b为本技术中的凹槽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中的弹簧及固定棒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结合以下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实施本技术的过程、条件、实验方法等,除以下专门提及的内容之外,均为本领域的普遍知识和公知常识,本技术没有特别限制内容。如图1、2所示,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拼装结构,包括:插接件1和拼装件2。如图1所示,插接件1包括中心部11和插接部12;中心部11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插接部12;插接部12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插接孔121。如图2所示,拼装件2为空心的柱体21,柱体21两端为套接孔22;套接孔22可套设在插接部12外,套接孔22的内周与插接部12的外周匹配设置。柱体21上设置有拼装孔23。本技术中,中心部11为方体,如图1、图3中a-e所示,还可以是立体扇形,如图4中a-d所示。本技术中,中心部11和插接部12为一体设置。本技术中,拼装件2的柱体为中空的长方体,如图2所示。还可以是中空的其他立体结构,如圆柱体、多边形立柱体等结构。柱体的中空结构以适于插接部12的插入为适宜。柱体的中空结构的形状与插接部12的外周形状为匹配设置即可。如,当插接部12的外周形状为四方体结构时,则柱体的内壁结构即柱体内中空结构的外周应相适应地为四方体结构。如,插接部12的外周形状为圆柱体时,则柱体的内壁结构即柱体内中空结构的外周应相适应地为圆柱体结构。插接部12可插入至柱体一端的套接孔22中,如图1、2、7所示,使插接件1和拼装件2实现固定连接。优选地,设置在柱体21两端处的至少一个拼装孔23与设置在插接部12上的靠近其外端上的至少一个插接孔121是匹配设置。插接件1和拼装件2固定连接时,至少一个拼装孔23和至少一个插接孔121对齐,可通过插入固定件如螺丝或插销等加以进一步固定。插接孔121是一通孔,如图1-4;插接孔121还可以是一单向开口的凹槽结构,如图8。优选地,插接孔121的内壁上、拼装孔23的内壁上设有螺纹结构,用于坚固插入其中的固定件如螺丝或插销。如图3中a-e所示,中心部11为正方体,其每一个外侧平面上均可以设置一个插接部12,例如,一个中心部11上可以设置1-6个数量不等的插接部12,成一多样化形态的数个插接件1系列结构件,如,形成一字型、T型、直角型、十字型、三维十字型等不同形状的中心部。可根据不同需要,用于拼装不同数量、不同连接角度的拼装件2。如图6中的b所示,将多个分别为一字型、T型、直角型、十字型的插接件1与多个拼装件2固定连接,形成拼接后的产品结构。如图4中的a-d所示,中心部11为立体扇形,中心部11的外侧壁111呈现弧状,中心部11的α角为45度。α角还可以是30度、45度、90度、135度等任何适宜角度。中心部11上的用于设置插接部12的侧面112是呈平面状,每一侧平面上可设置一个插接部12。根据实际需要不同,选择不同α角度的插接件1,实现一个或多个拼装件1从不同角度与插接件1实现拼装。如图6a所示,拼接形成一个转角处呈弧度形状的多边形,其中,所用的拼装件1的数量的多少与中心部11的α角度的大小呈相关性。如图5中的a-b所示,拼装件2的长度可以按需要做任意不同设置,可以设置一系列不同长度拼装件2,以形成一系列拼装件组合,以灵活地满足于不同的应用需要。拼装件2上至少设置一个拼装孔23,与插接件1上的插接孔121匹配,对齐后,通过螺丝穿过拼装孔23插入插接孔121的螺纹内使插接件1和拼装件2固定连接。还可以设置多个拼装孔23等距分布在柱体21上。拼装孔23之间的距离可按需要进行任意不同设置。进一步地,如图4中的b、图5中的a,中心部11和插接部12设置有一个高度上的阶梯差h,该阶梯差h与柱体21的壁厚H相同。当将插接部12插入至拼装件2中形成固定连接时,中心部11的外侧与柱体21的外侧形成高度上的匹配,呈现同一水平面上的光滑连接效果,避免发生高低不平的不良现象。所述阶梯差的数值范围为0.98-1毫米。所述柱体的壁厚的数值范围为0.98-1毫米.进一步地,本技术中的连接件采用镶嵌式内螺纹结构,可以更加精密地贴合型材及连接件等。进一步地,拼装件与插接件之间的连接处的间隙距离为0.05-0.2毫米,优选地为0.1毫米。利用数控加工设备CNC制作本技术产品,该间隙距离的间隙距离控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科学机器人的拼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插接件(1)和拼装件(2);其中,所述插接件(1)包括一体设置的中心部(11)和插接部(12);所述中心部(11)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插接部(12);所述插接部(12)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插接孔(121);所述拼装件(2)为空心的柱体(21),所述柱体(21)两端为套接孔(22);所述柱体(21)上设置有拼装孔(23);所述套接孔(22)可套设在所述插接部(12)外;所述插接孔(121)与所述拼装孔(23)通过固定部件可拆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科学机器人的拼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插接件(1)和拼装件(2);其中,所述插接件(1)包括一体设置的中心部(11)和插接部(12);所述中心部(11)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插接部(12);所述插接部(12)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插接孔(121);所述拼装件(2)为空心的柱体(21),所述柱体(21)两端为套接孔(22);所述柱体(21)上设置有拼装孔(23);所述套接孔(22)可套设在所述插接部(12)外;所述插接孔(121)与所述拼装孔(23)通过固定部件可拆卸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科学机器人的拼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部(11)为立方体或立体扇形。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科学机器人的拼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柱体(21)为中空长方体。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科学机器人的拼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孔(121)、拼装孔(23)内设螺纹。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科学机器人的拼装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付平陈祺欣李亮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思禅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上海一禅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