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苏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核孔复合体结构模型教具及其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72768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30 18: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核孔复合体结构模型教具及其使用方法,包括具有空腔的基底层,基底层上均匀设置有多个本体;本体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环形体、第二环形体,第一环形体设置在第二环形体正上方,第一环形体与第二环形体之间均匀设置有连接杆;第一环形体由多个连接件首尾相连组成,连接件包括中间杆、设置在中间杆内侧的内球体、设置在中间杆外侧的球形卡扣、设置在中间杆上端部的针状体,中间杆上下端部膨大形成上突起及下突起。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三维立体拆装结构,不仅能够节省运输空间,降低运输成本,还能够增加使用者的动手能力,加深记忆,更加深入了解间核孔复合体结构的生物学结构特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核孔复合体结构模型教具及其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教学用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核孔复合体结构模型教具。
技术介绍
真核生物的细胞质和细胞核是功能不同的两个亚细胞部位,细胞核膜是二者分隔的重要屏障,核膜上分布的核孔复合体(nuclearporecomplex,NPC)是沟通细胞核内外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主要通道。核孔复合体的功能:核质交换的双向选择性亲水通道,是一种特殊的跨膜运输的蛋白质复合体,具有双功能和双向性。双功能表现在两种运输方式:被动扩散与主动运输;双向性表现在既介导蛋白质的入核运输,又介导RNA、核糖核蛋白颗粒(RNP)等的出核运输。生物大分子经NPC跨核膜转运(nucleocytoplasmictransport)是真核细胞基因复制、转录和翻译的必要环节,也是联系细胞内信号转递、参与细胞核反应(即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等核反应)调控的重要环节。核孔复合体镶嵌在内外核膜融合形成的核孔上,为核被膜上沟通核质和细胞质的复杂隧道结构,由多种核孔蛋白构成。隧道的内、外口和中央有由核糖核蛋白组成的颗粒,对进出核的物质有控制作用。核孔的直径约为80~100nm,通道的直径约为9~25nm,而核孔复合体稍大一些,直径为120~150nm,因为它有一部分结构嵌入核被膜内。在核膜表面上的核孔的密度,以及核孔的内径和外径,可因生物的种类和细胞时期的不同而异。通常核孔的密度与核的活性有关,凡核的合成活动越高,则核孔的密度也越大。具体来说:离子、水分子等小分子物质可通过被动运输通过核孔复合体,而大分子凭借自身的核定位信号和核孔复合体上的受体蛋白结合而实现“主动转运”的过程,而且核孔对大分子的进入是有选择的,如mRNA分子的嵌体在核内产生后,只有经过加工成为mRNA并与蛋白形成复合物后才能通过。不同生物的核膜孔具有相同结构,并以核孔复合体的形式存在。核膜孔内外口的周边均有对称排列的8个球状颗粒,其直径约15nm;中央尚有一个中心颗粒,直径约30nm。中心颗粒与球状颗粒之间有细丝相连。这些细丝具有核糖核蛋白的性质。核膜孔通道中还有一些无定形物质。核膜孔的数目、分布和密度与细胞代谢活性有关,核质与细胞质之间物质交换旺盛的部位核膜孔数目多。可见,核膜孔在调节核与细胞质的物质交换中有一定的作用。因此,核孔复合体结构在生物学方面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常规教学中一般都采用平面图模式讲解,但平面图不能很好的表达核孔复合体结构的细节,因此需要一个三维的模型进行辅助讲解。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拆装式的核孔复合体结构型教具。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核孔复合体结构模型教具,包括具有空腔的基底层,所述基底层上均匀设置有多个本体;所述本体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环形体、第二环形体,所述第一环形体设置在所述第二环形体正上方,所述第一环形体与所述第二环形体之间均匀设置有连接杆;所述第一环形体由多个连接件首尾相连组成,所述连接件包括中间杆、设置在所述中间杆内侧的内球体、设置在所述中间杆外侧的球形卡扣、设置在所述中间杆上端部的针状体,所述中间杆上下端部膨大形成上突起及下突起。上述技术方案中,连接件呈辐射状排列成环形形成第一环形体。所述第一环形体中心卡设有球状的内核体。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基底层还设置有网状层,所述网状层通过粘贴片固定于所述基底层下表面。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基底层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环形体相配合的通孔,所述通孔内壁上设置有与所述球形卡扣相配合的卡槽。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内球体固定设置在所述中间杆上,所述球形卡扣固定设置在所述中间杆上。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上突起上设置有与所述针状体下端部形状相配合的卡口。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下突起下表面设置有与所述连接杆上端部相配合的卡口,所述第二环形体上表面设置有与所述连接杆下端部相配合的卡口。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空腔内设置有电源,所述内球体、上突起、下突起、第二环形体内设置有LED灯,所述针状体内设置有LED灯带,所述内球体、上突起、下突起、第二环形体、针状体与所述电源电连接。进一步技术方案,设置有控制模块、遥控模块,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LED灯、LED灯带的明灭,所述遥控模块遥控所述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电源电连接。上述技术方案中,遥控模块可在一定距离内控制内球体、上突起、下突起、第二环形体内的LED灯,针状体内的LED灯带分别亮起或者同时亮起。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本专利技术的各部件分别代表核孔复合体结构部件。基底层代表核被膜,基底层的上层代表外核膜,基底层的下层代表内核膜,空腔代表核间腔,第二环形体代表端环,内核体代表栓,连接杆代表核质丝,连接杆形成的环代表核篮,连接件代表辐,中间杆代表柱状亚单位,上突起、下突起代表环亚单位,上突起形成的环代表胞质环,下突起形成的环代表核质环,内球体代表环带亚单位,球形卡扣代表腔内亚单位,针状体代表胞质丝,网状层代表核纤层。本专利技术的使用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收纳在所述空腔内的已拆分的所述本体取出;步骤二,将已拆分的所述本体组装到所述基底层上;步骤三,启动电源及遥控模块解说所述核孔复合体结构模型教具。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1、本专利技术采用三维立体拆装结构,不仅能够节省运输空间,降低运输成本,还能够增加使用者的动手能力,加深记忆,更加深入了解间核孔复合体结构的生物学结构特征;2、本专利技术在多个部件上设置有LED灯,可通过遥控实现LED灯的变化来吸引使用者注意力,增强教师解说的生动性;3、本专利技术的空腔具有良好的收纳储存功能,在不使用时,可将各个部件拆分后收入空腔内,以减少储存空间以及防止丢失。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体剖视图;图4为连接件结构示意图。其中:1、基底层;2、空腔;3、第二环形体;4、连接杆;5、连接件;6、中间杆;7、上突起;8、下突起;9、内球体;10、球形卡扣;11、针状体;12、网状层;13、内核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如图1-3所示,一种核孔复合体结构模型教具,包括具有空腔2的基底层1,基底层1上均匀设置有多个本体;本体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环形体、第二环形体,第一环形体设置在第二环形体3正上方,第一环形体与第二环形体3之间均匀设置有连接杆4;第一环形体由多个连接件5首尾相连组成,连接件5包括中间杆6、设置在中间杆6内侧的内球体9、设置在中间杆6外侧的球形卡扣10、设置在中间杆6上端部的针状体11,中间杆6上下端部膨大形成上突起7及下突起8。第一环形体中心卡设有球状的内核体13。连接件5呈辐射状排列成环形形成第一环形体。第一环形体中心卡设有球状的内核体。基底层1还设置有网状层12,网状层12通过粘贴片固定于基底层1下表面。基底层1上设置有与第一环形体相配合的通孔,通孔内壁上设置有与球形卡扣10相配合的卡槽。内球体9固定设置在中间杆6上,球形卡扣10固定设置在中间杆6上。上突起7上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核孔复合体结构模型教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空腔的基底层,所述基底层上均匀设置有多个本体;所述本体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环形体、第二环形体,所述第一环形体设置在所述第二环形体正上方,所述第一环形体与所述第二环形体之间均匀设置有连接杆;所述第一环形体由多个连接件首尾相连组成,所述连接件包括中间杆、设置在所述中间杆内侧的内球体、设置在所述中间杆外侧的球形卡扣、设置在所述中间杆上端部的针状体,所述中间杆上下端部膨大形成上突起及下突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核孔复合体结构模型教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空腔的基底层,所述基底层上均匀设置有多个本体;所述本体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环形体、第二环形体,所述第一环形体设置在所述第二环形体正上方,所述第一环形体与所述第二环形体之间均匀设置有连接杆;所述第一环形体由多个连接件首尾相连组成,所述连接件包括中间杆、设置在所述中间杆内侧的内球体、设置在所述中间杆外侧的球形卡扣、设置在所述中间杆上端部的针状体,所述中间杆上下端部膨大形成上突起及下突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核孔复合体结构模型教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形体中心卡设有球状的内核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核孔复合体结构模型教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层还设置有网状层,所述网状层通过粘贴片固定于所述基底层下表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核孔复合体结构模型教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层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环形体相配合的通孔,所述通孔内壁上设置有与所述球形卡扣相配合的卡槽。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核孔复合体结构模型教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球体固定设置在所述中间杆上,所述球形卡扣固定设置在所述中间杆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小坚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