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点接触角接触球轴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883341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7 13: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兼顾了负载能力和寿命的三点接触角接触球轴承。在轴承(100)中,球(106)与内圈(104)两点接触,球(106)与外圈(102)一点接触。轴承(100)使球(106)抵接于内圈(104),使内圈(104)和外圈(102)的中心轴线对准并互相相对移动,将球(106)接触到外圈(102),将此时的三个点设为各接触点。在内圈(104)的两个接触点中,接触点(P1)的接触角(αL)较大,接触点(P2)的接触角(αs)较小。外圈(102)的接触点(P3)相对于球的径向方向的中心线(L1)与接触点形成为对角。在将径向内部间隙设为ΔPd时,接触点的接触角αo=cos‑1(1‑ΔPd/2/Ae)(Ae=轨道面(110)的曲率半径‑球的半径),调整径向内部间隙ΔPd,以使各接触角成为α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三点接触角接触球轴承
本技术涉及一种三点接触角接触球轴承。
技术介绍
角接触球轴承是球在径向方向上保持某种程度的角度(接触角)地相对于内圈和外圈接触的轴承。角接触球轴承能够同时支承径向载荷和轴向载荷,此外,由于球的数量设定得比一般的深槽球轴承多,因此负载能力较大、刚性也较高。在角接触球轴承成为球在多个点与内圈和外圈相接触的多点接触型时,该角接触球轴承的负载能力进一步提高。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四点接触型和三点接触型的角接触球轴承。在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在内圈侧和外圈侧,各接触点以经过球的中心的径向方向的中心线为分界设定于轴向方向的彼此相反的侧的偏倚的位置。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20129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要解决的问题关于上述的多点接触型的角接触球轴承,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们谋求兼顾负载能力和寿命而进行了锐意研究,结果是,在专利文献1的四点接触的结构中,存在负载能力较高但发热量变大的担忧。球的自转轴和公转轴的角度由内圈和外圈中的、接触点的球的旋转摩擦较大的一者的轨道圈来决定。并且,在接触点的旋转摩擦较小的一者的轨道圈中,旋转摩擦变为轴承的摩擦而出现,导致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三点接触角接触球轴承,在该三点接触角接触球轴承中,球与内圈或外圈的一者的轨道面两点接触,球与另一者的轨道面一点接触,该三点接触角接触球轴承的特征在于,在使球抵接于两点接触的轨道面的状态下,使内圈和外圈的中心轴线对准并互相向轴向方向进行相对移动,将球接触到一点接触的轨道面,将此时的三个点设为各接触点,将所述两点接触侧的两个接触角中较小的一者设为接触角αs,将较大的一者设为接触角αL,这时,所述一点接触侧的接触点与该接触角αL的接触点相对于球的径向方向的中心线形成为对角,在将径向内部间隙设为ΔPd时,所述一点接触侧的接触角αo=cos‑1[1‑(ΔPd/2)/Ae]其中,Ae=一点接触侧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点接触角接触球轴承,在该三点接触角接触球轴承中,球与内圈或外圈的一者的轨道面两点接触,球与另一者的轨道面一点接触,该三点接触角接触球轴承的特征在于,在使球抵接于两点接触的轨道面的状态下,使内圈和外圈的中心轴线对准并互相向轴向方向进行相对移动,将球接触到一点接触的轨道面,将此时的三个点设为各接触点,将所述两点接触侧的两个接触角中较小的一者设为接触角αs,将较大的一者设为接触角αL,这时,所述一点接触侧的接触点与该接触角αL的接触点相对于球的径向方向的中心线形成为对角,在将径向内部间隙设为ΔPd时,所述一点接触侧的接触角αo=cos-1[1-(ΔPd/2)/Ae]其中,Ae=...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渡边孝一河合敏宏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不二越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