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浚杰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有机酸的抗氧化抑菌生物全降解新型食品包装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88102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7 12: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有机酸的抗氧化抑菌生物全降解新型食品包装膜,其原料包括有机酸功能成分和可生物全降解的环保基膜。所述基膜材料为不与有机酸起不良反应的环保基膜原料,所述有机酸为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4)的有机酸物质。实验成膜基材选取壳聚糖+淀粉,添加质量浓度为0.05mol/L包括水杨酸、乳酸、柠檬酸、DL‑苹果酸以及其中任两种质量浓度比为1∶1的混合溶液,添加质量体积比为90∶1。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新型食品包装膜利用有机酸功能机理,有效抑菌抗氧化、还可以保留风味,减少添加物质,保证食品安全。同时全生物降解成膜基材,解决了白色污染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有机酸的抗氧化抑菌生物全降解新型食品包装膜
本专利技术属于包装材料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有机酸功能物质的抗氧化抑菌生物全降解新型食品包装膜。
技术介绍
鲜肉类产品在从屠宰、包装、运输、售卖直到家庭存储的过程中,容易因温度变化、微生物污染或在与空气的长期接触下被氧化,诱发腐败变质等一系列问题,从而影响人体健康,其中最受人们关注是微生物污染引起的腐败。为了避免肉类食品在运输途中引起的鲜肉腐败问题,大型厂家通常使用封闭冷藏车运输,但由于封闭冷藏车运输成本过高,中小型厂家往往负担不起,并不能被广泛应用,仍保留使用塑料包装袋(膜)或包装盒的方式以减少细菌污染,超市销售到家庭保鲜最常见的是用塑料薄膜分包装。目前市面主要的肉类保鲜膜其成分为聚乙烯(简称PE),由于其成本低廉,在生产过程中不添加增塑剂,目前被认为是使用最安全的,因而占据了主要市场;少部分销售的保鲜膜是聚氯乙烯(简称PVC),因为PVC中的增塑剂和可能游离出来的氯乙烯单体为可疑致癌物,对人体产生危害。不论是PE或是PVC保鲜膜,都只是以简单的隔离接触的方式进行保鲜,没有抗氧化和抑菌功能,同时这些都是难以降解的塑料聚合物,会带来突出的白色污染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主要提供了一种新型食品包装膜,在可生物全降解的环保基膜中添加有机酸功能物质,可显著提高抗氧化、抑菌功能,使用安全,绿色环保。一种基于有机酸的抗氧化抑菌生物全降解新型食品包装膜,其原料包括有机酸功能成分和可生物全降解的环保基膜。所述有机酸为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4)添加目录的有机酸物质,所述基膜材料为不与有机酸起不良反应的环保基膜原料。本次实施例包括壳聚糖基膜和四种有机酸成分。其技术方案为:在壳聚糖+淀粉的混合液中分别加入聚乙二醇6000、40%丙三醇,成膜前分别添加的水杨酸、乳酸、柠檬酸、DL-苹果酸四种单种有机酸和前述四种有机酸中的任意两种的六种组合。有机酸质量浓度为0.05mol/L,其中任两种酸组合的质量浓度比为1∶1。水杨酸,对细菌类及真菌类有较明显抑制作用,且对植物生长有着抗氧化性效果。柠檬酸,安全无毒,易溶于水和乙醇,可用作食用抗氧化剂,有一定灭菌效果。DL-苹果酸,安全无毒的有机酸,同样具有一定抗氧化能力,能抑制酶促褐变。乳酸,有很强的防腐保鲜功效,可保持产品中微生物稳定,有较好的安全性。以上四种酸是从可食用或可添加的有机酸中选择的较为理想的功能性添加物原料,可配合不同成膜基材起到防腐保鲜等新效果。成膜基材混合液的制备,取4g壳聚糖在20℃-30℃下溶解于200ml2%乙酸溶液中得到壳聚糖溶液。取4g淀粉于500ml烧杯中,加入200ml蒸馏水,将烧杯置于磁力搅拌器上,逐渐升温并将磁子转速调至500r/min,搅拌至完全糊化,获得淀粉溶液。将壳聚糖溶液与淀粉溶液完全混合后摇匀,取50ml壳聚糖淀粉混合溶液。分别加入0.25g聚乙二醇6000、40%丙三醇及其二者共混物,制得成膜基材混合液。上述新型食品包装膜的制备方法,将上述成膜基材混合液分别添加四种不同有机酸或两种有机酸混合液,倒入烧杯底部待干燥后,揭膜风干,制得有机酸复合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基于有机酸的新型食品包装膜利用有机酸功能机理,有效抑菌抗氧化、还可以保留风味,减少添加物质,保证食品安全。同时,可以全生物降解成膜基材,解决了白色污染的问题。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进行更加明确地描述。显然,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基于全降解基材的基础上添加有机酸的抗氧化抑菌食品包装膜,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已完成的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包括但不限于有机酸浓度和搭配、成膜基材、制作工艺),本领域其他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开展的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专利技术的重点:首先,通过1,1-二苯-2-苦基肼自由基(DPPH)自由基清除率的方法测定并选择抗氧化能力较优的有机酸溶液,以抑菌圈法测定上述溶液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菌溶液的抑菌性能,选取综合较优者作为功能性添加物。接着,选取壳聚糖、淀粉作为实验成膜基材,对比选用丙三醇、聚乙二醇6000以及丙三醇+聚乙二醇6000的混合物作为添加剂,实验室制膜,观察其外观、延展性等外在物理性质并测定透气和实际抑菌与抗氧化性,选择综合物理性状优良且抑菌与抗氧化性方面综合较优者中选定作为制备新型复合包装膜的材料。最后通过添加功能性物质制备复合新型包装膜。选取水杨酸、乳酸、柠檬酸、DL-苹果酸四种单种有机酸和前述四种有机酸中的任意两种的六种组合共十种类型作为功能性添加物质,有机酸质量浓度为0.05mol/L,其中任两种酸组合的质量比为1∶1。抗氧化性测定:水杨酸、乳酸、柠檬酸、DL-苹果酸四种单种有机酸和前述四种中的任意两种的六种组合的溶液均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率的方法来测定。实施例1:取10%无水乙醇配制0.05mol/l水杨酸溶液(S1)25ml,3次测定混合后的溶液DPPH自由基清除率。实施例2:取10%无水乙醇配制0.05mol/l乳酸溶液(S2)25ml,3次测定混合后的溶液DPPH自由基清除率。实施例3:取10%无水乙醇配制0.05mol/lDL-苹果酸溶液(S3)25ml,3次测定混合后的溶液DPPH自由基清除率。实施例4:取10%无水乙醇配制0.05mol/l柠檬酸溶液(S4)25ml,3次测定混合后的溶液DPPH自由基清除率。实施例5:取10%无水乙醇配制0.05mol/l乳酸+DL-苹果酸溶液(H1)25ml,3次测定混合后的溶液DPPH自由基清除率。实施例6:取10%无水乙醇配制0.05mol/l水杨酸+DL-苹果酸溶液(H2)25ml,3次测定混合后的溶液DPPH自由基清除率。实施例7:取10%无水乙醇配制0.05mol/l柠檬酸+DL-苹果酸溶液(H3)25ml,3次测定混合后的溶液DPPH自由基清除率。实施例8:取10%无水乙醇配制0.05mol/l水杨酸+柠檬酸溶液(H4)25ml,3次测定混合后的溶液DPPH自由基清除率。实施例9:取10%无水乙醇配制0.05mol/l水杨酸+乳酸溶液(H5)25ml,3次测定混合后的溶液DPPH自由基清除率。实施例10:取10%无水乙醇配制0.05mol/l乳酸+柠檬酸溶液(H6)25ml,3次测定混合后的溶液DPPH自由基清除率。实施例11:取10%无水乙醇配制0.05mol/lDPPH溶液(D1)25ml,3次测定混合后的溶液DPPH自由基清除率。实施例12:取10%无水乙醇配制0.5mg/ml的Vc溶液(D2)25ml,3次测定混合后的溶液DPPH自由基清除率。每组测量3组数据取平均值,通过公式计算每种溶液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表一:DPPH自由基清除率(%):数据推定:在0.05mol/L的单种酸性溶液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测试下,抗氧化能力排序为柠檬酸>DL-苹果酸>水杨酸>乳酸;在两种混合后的溶液中,抗氧化能力排序为乳酸+DL-苹果酸混合液>水杨酸+DL-苹果酸混合液>柠檬酸+DL-苹果酸混合液>柠檬酸+乳酸混合液>柠檬酸+水杨酸混合液>乳酸+水杨酸混合液。选取抗氧化较显著的柠檬酸(S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有机酸的抗氧化抑菌生物全降解新型食品包装膜,其特征在于:其原料包括有机酸功能成分和可生物全降解的环保基膜。所述有机酸为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4)添加目录的有机酸物质,所述基膜材料为不与有机酸起不良反应的环保基膜原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有机酸的抗氧化抑菌生物全降解新型食品包装膜,其特征在于:其原料包括有机酸功能成分和可生物全降解的环保基膜。所述有机酸为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4)添加目录的有机酸物质,所述基膜材料为不与有机酸起不良反应的环保基膜原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包装膜,实验成膜基材选取壳聚糖+淀粉,添加的有机酸包括水杨酸、乳酸、柠檬酸、DL-苹果酸以及其中任两种质量浓度比为1∶1的混合溶液。3.一种基于有机酸的抗氧化抑菌生物全降解新型食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浚杰
申请(专利权)人:王浚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