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融合基因的试剂、试剂盒及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857777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3 11: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检测融合基因的试剂、试剂盒及应用。其中,试剂包括针对如下至少一种融合基因的检测试剂:ARIDIB‑ZNF384、DDX3X‑MMLLT10、KMT2A‑AF17及PATZ1‑JAK2。通过首次发现的四个融合基因与白血病之间的关联性,因而基于这四个融合基因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而设计的相关检测试剂,不仅能用于检测相应融合基因的表达量,而且能够用于监测白血病患者中对应融合基因的表达量变化情况,从而能对相应的病情进行监测。而且在上述融合基因的基础上,根据实际监测需要,还可以与现有报道过的白血病相关标记基因共同使用,从而相对全面地预测白血病的病情进展状况或复发可能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检测融合基因的试剂、试剂盒及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基因检测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检测融合基因的试剂、试剂盒及应用。
技术介绍
随着急性白血病化疗方案的改善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进展,急性白血病的完全缓解(CR)率明显提高。然而仍有许多CR患者在数年内复发,其主要原因是血液学CR后体内仍残留106~109个白血病细胞,称为微小残留病(MRD)。有学者认为MRD是血液学CR乃至持续完全缓解(CRR)期间白血病复发的根源。如何早期准确地诊断MRD,是防治急性白血病复发的前提。现有资料表明,以融合基因为靶基因的MRD检测与无病存活期之间存在较高的相关性,有重要的临床应用前景。一是在血液学复发前早期提供用于提示复发倾向的分子诊断依据,对MRD持续阳性的患者给予早期治疗可能避免或推迟复发,延长无病存活期。二是在体外净化过程中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净化后的移植物中残留的微量白血病细胞是自体骨髓移植后复发率较高的主要原因,用分子学方法控制净化程度可能降低复发率。检测白血病MRD的靶标志之一---融合基因,是由于染色体结构改变导致的分子水平的异常,目前已发现超过50种与白血病有关的融合基因异常,这些异常已成为不同类型白血病的分子生物学特异性标志,可作为临床上对白血病进行分型、预后判断和残留病追踪的依据。目前用于检测MRD的方法主要有核型分析、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insituhybridization,FISH)、流式细胞术(flowcytometry,FCM)、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fluorescentquantitativePCR,qPCR)等。其中qPCR是在PCR基础上发展的核酸分子定量技术,该技术以Ig/TCR重排、染色体易位断裂融合区为标志,结合探针和引物的合理搭配,利用荧光信号的变化,实时检测PCR扩增反应中每一个循环扩增产物量的变化,通过循环阈值(cyclethreshold,Ct)和标准曲线的分析对起始模板进行定量分析,具有敏感度高、准确定量、简便快速,污染较少等优点,是目前最为理想的MRD定量检测方法。由欧洲10个国家26个实验室共同参与研究制定的“欧洲防癌计划”(EuropeAgainstCancerprogram,EAC),通过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9种主要的白血病特异融合基因,建立了一套标准化的MRD定量检测方法,并初步评价该方法的敏感度、特异性和重复性,为大规模的临床实验研究建立了方法学基础。也有利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对BCR-ABL融合基因表达量进行定量检测的报道。综合可知,尽管已经发现了诸多与白血病相关的融合基因,但对这些融合基因的检测仍难以全面预测白血病的复发,因此,如何寻找并检测新的融合基因便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检测融合基因的试剂、试剂盒及应用,以相对全面地预测白血病的复发可能性。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检测融合基因的试剂,该试剂包括针对如下至少一种融合基因的检测试剂:ARIDIB-ZNF384、DDX3X-MMLLT10、KMT2A-AF17及PATZ1-JAK2。进一步地,检测试剂包括扩增引物和探针;优选地,检测ARIDIB-ZNF384的上、下游扩增引物分别为:SEQIDNO:1和SEQIDNO:2,探针为SEQIDNO:3;优选地,检测DDX3X-MMLLT10的上、下游扩增引物分别为:SEQIDNO:4和SEQIDNO:5,探针为SEQIDNO:6;优选地,检测KMT2A-AF17的上、下游扩增引物分别为:SEQIDNO:7和SEQIDNO:8,探针为SEQIDNO:9;优选地,检测APATZ1-JAK2的上、下游扩增引物分别为:SEQIDNO:10和SEQIDNO:11,探针为SEQIDNO:12。进一步地,试剂还包括针对如下至少一种融合基因的检测试剂:CREBBP-ZNF384、EP300-ZNF384及RUNX1-MECOM;优选地,检测CREBBP-ZNF384的上、下游扩增引物分别为:SEQIDNO:13和SEQIDNO:14,探针为SEQIDNO:·15;优选地,检测EP300-ZNF384的上、下游扩增引物分别为:SEQIDNO:16和SEQIDNO:17,探针为SEQIDNO:18;优选地,检测RUNX1-MECOM的上、下游扩增引物分别为:SEQIDNO:19和SEQIDNO:20,探针为SEQIDNO:21。进一步地,试剂还包括内参基因ABL1,优选地,检测内参基因ABL1的上、下游扩增引物分别为:SEQIDNO:22和SEQIDNO:23,探针为SEQIDNO:24。根据本申请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检测融合基因的试剂盒,该试剂盒包括检测融合基因的试剂,试剂为上述任一种试剂。根据本申请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了上述任一种试剂在制备用于跟踪检测白血病病情变化的试剂盒中的应用。进一步地,试剂盒为qPCR检测试剂盒。根据本申请的第四个方面,提供了上述任一种的试剂在自体骨髓移植物的体外净化过程中的应用。进一步地,应用包括利用试剂对一个或多个融合基因的表达量进行检测。进一步地,应用包括采用qPCR的方法对一个或多个融合基因的表达量进行检测;优选地,采用一步法的qPCR的方法对一个或多个融合基因的表达量进行检测。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本申请首次发现了四个融合基因与白血病之间的关联性,因而基于这四个融合基因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而设计的相关检测试剂,不仅能用于检测相应融合基因的表达量,而且能够用于监测白血病患者中对应融合基因的表达量变化情况,从而能对相应的病情进行监测。而且在上述融合基因的基础上,根据实际监测需要,还可以与现有报道过的白血病相关标记基因共同使用,从而相对全面地预测白血病的病情进展状况或复发可能性。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2提供的内参基因ABL1的qPCR的标准曲线图。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针对目前因融合基因数量有限而难以通过检测准确预测白血病的缺陷,本申请通过深入研究,从大量的白血病患者中发现了如下新的融合基因:ARIDIB-ZNF384、DDX3X-MMLLT10、KMT2A-AF17及PATZ1-JAK2。此外,也还筛选到了如下融合基因:CREBBP-ZNF384、EP300-ZNF384及RUNX1-MECOM。通过对这些融合基因的融合情况进行检测发现了相关融合基因发生融合的物理位置,并设计和优化了这些融合基因的qPCR检测引物和探针,有助于对这些融合基因的表达量变化进行定量检测。因而可应用于跟踪检测白血病相关病情变化,从而相对全面地指导白血病的复发可能性。在上述研究结果的基础上,申请人提出了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在本申请一种典型的实施方式中,提供了一种检测融合基因的试剂,该试剂包括针对如下至少一种融合基因的检测试剂:ARIDIB-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检测融合基因的试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试剂包括针对如下至少一种融合基因的检测试剂:ARIDIB‑ZNF384、DDX3X‑MMLLT10、KMT2A‑AF17及PATZ1‑JAK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检测融合基因的试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试剂包括针对如下至少一种融合基因的检测试剂:ARIDIB-ZNF384、DDX3X-MMLLT10、KMT2A-AF17及PATZ1-JAK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试剂包括扩增引物和探针;优选地,检测ARIDIB-ZNF384的上、下游扩增引物分别为:SEQIDNO:1和SEQIDNO:2,探针为SEQIDNO:3;优选地,检测DDX3X-MMLLT10的上、下游扩增引物分别为:SEQIDNO:4和SEQIDNO:5,探针为SEQIDNO:6;优选地,检测KMT2A-AF17的上、下游扩增引物分别为:SEQIDNO:7和SEQIDNO:8,探针为SEQIDNO:9;优选地,检测APATZ1-JAK2的上、下游扩增引物分别为:SEQIDNO:10和SEQIDNO:11,探针为SEQIDNO:12。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试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试剂还包括针对如下至少一种融合基因的检测试剂:CREBBP-ZNF384、EP300-ZNF384及RUNX1-MECOM;优选地,检测CREBBP-ZNF384的上、下游扩增引物分别为:SEQIDNO:13和SEQIDNO:14,探针为SEQIDNO:·15;优选地,检测EP3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淑丽李富威方楠王建伟伍启熹刘倩刘珂弟唐宇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优迅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