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本下拉压紧式夹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854331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3 10: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笔记本下拉压紧式夹具,包括底座板、支撑柱、定位板、上盖板、导向组件、第一气缸及第二气缸。支撑柱布置于底座板的四个角落处,支撑柱的下端还与底座板固定连接,定位板安装在支撑柱的上端处,第一气缸及第二气缸在底座板上呈相对的布置,第一气缸还安装于底座板上,第一气缸的输出端向上穿过定位板,第二气缸还安装于底座板上,第二气缸的输出端向上穿过定位板,上盖板位于定位板对应上方并呈空心结构,上盖板的一侧安装在第一气缸的输出端处,上盖板对应的另一侧安装在第二气缸的输出端处,导向组件设于定位板与上盖板之间并位于支撑柱的旁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笔记本下拉压紧式夹具能对工件进行可靠夹紧且具有结构简单的优点。

Laptop Pull-down and Compression Fixtur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notebook pull-down and compression clamp, which comprises a base plate, a support column, a positioning plate, an upper cover plate, a guide assembly, a first cylinder and a second cylinder. The support column is arranged at four corners of the base plate. The lower end of the support column is also fixed with the base plate. The positioning plate is installed at the upper end of the support column. The first cylinder and the second cylinder are arranged relative to each other on the base plate. The first cylinder is also installed on the base plate. The output end of the first cylinder passes upward through the positioning plate, the second cylinder is also installed on the base plate, and the output of the second cylinder is also installed on the base plate. The end passes through the positioning plate upwards. The upper cover plate is located above the corresponding positioning plate and has a hollow structure. One side of the upper cover plate is installed at the output end of the first cylinder, the other side corresponding to the upper cover plate is installed at the output end of the second cylinder, and the guiding component is located between the positioning plate and the upper cover plate and beside the supporting column. The notebook pull-down and press clamp of the utility model can clamp the workpiece reliably and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笔记本下拉压紧式夹具
本技术涉及一种夹具,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笔记本电脑生产场合中对笔记本电脑中的键盘框架进行夹紧的笔记本下拉压紧式夹具。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及社会的不断进步,为人们的生活提供各种各样的物质消费品,以丰富人们的生活水平,而笔记本电脑就是诸多的物质消费品中一种。众所周知,笔记本电脑是由众多的部件组装而成;其中,在笔记本电脑生产过程中,离不开对笔记本电脑的键盘框架进行攻牙及短边的铣边加工;且在对键盘框架的攻牙及短边的铣边加工前,需要将键盘框架进行夹紧固定,以防止键盘框架在攻牙及铣边加工过程中乱窜,因此,离不开夹具的使用。但是,由于现有的夹具设计不合理,使得现有的夹具对键盘框架的夹紧不可靠,存在乱窜的缺陷;同时,现有的夹具还存在结构相对复杂的缺陷。因此,亟需一种对键盘框架夹紧可靠且结构简单的笔记本下拉压紧式夹具来克服上述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键盘框架夹紧可靠且结构简单的笔记本下拉压紧式夹具。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笔记本下拉压紧式夹具包括底座板、支撑柱、定位板、上盖板、导向组件、第一气缸及第二气缸。所述支撑柱布置于所述底座板的四个角落处,所述支撑柱的下端还与所述底座板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板安装在所述支撑柱的上端处;所述第一气缸及第二气缸在所述底座板上呈相对的布置,所述第一气缸还安装于所述底座板上,所述第一气缸的输出端向上穿过所述定位板;所述第二气缸还安装于所述底座板上,所述第二气缸的输出端向上穿过所述定位板;所述上盖板位于所述定位板对应上方并呈空心结构,所述上盖板的一侧安装在所述第一气缸的输出端处,所述上盖板对应的另一侧安装在所述第二气缸的输出端处,所述导向组件设于所述定位板与所述上盖板之间并位于所述支撑柱的旁侧。较佳地,所述导向组件沿所述定位板的长度方向呈一左一右的间隔开布置,所述第一气缸位于所述定位板的左侧,所述第二气缸位于所述定位板的右侧。较佳地,左侧的所述导向组件还沿所述定位板的宽度方向呈一前一后的间隔开布置,右侧的所述导向组件还沿所述定位板的宽度方向呈一前一后的间隔开布置,所述第一气缸沿所述定位板的宽度方向位于同一侧的所述导向组件之间,所述第二气缸沿所述定位板的宽度方向位于同一侧的所述导向组件之间。较佳地,所述导向组件包含直线导柱及直线导套,所述直线导套穿置于所述定位板并与所述定位板固定连接,所述直线导柱的上端安装在所述上盖板上,所述直线导柱的下端呈滑动地穿置于所述直线导套内。较佳地,所述直线导套被过该直线导套之轴心线的平面所截得的截面之外轮廓呈T字形。较佳地,所述底座板的长为500毫米而宽为230毫米,所述定位板及上盖板二者的长为440毫米而宽为230毫米。较佳地,所述支撑柱为圆柱。较佳地,所述支撑柱的直径为20毫米,所述支撑柱的高为127毫米。较佳地,所述第一气缸及第二气缸在所述底座板上呈一左一右的对称布置。与现有技术相比,藉由底座板、支撑柱、定位板、上盖板、导向组件、第一气缸及第二气缸的配合,故在对键盘框架进行夹紧时,先将键盘框架放置于定位板处,并被导向组件包围和定位;然后,由第一气缸及第二气缸同时协调工作,将上盖板下拉并抵压于键盘框架上,从而使得键盘框架夹紧于定位板及上盖板之间,并配合导向组件沿定位板的长度方向及宽度方向的定位,有效地防止夹紧后的键盘框架于加工过程中乱窜以达到确保加工精度的目的;同时,本技术的笔记本下拉压紧式夹具藉由底座板、支撑柱、定位板、上盖板、导向组件、第一气缸及第二气缸的配合还具有结构简单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笔记本下拉压紧式夹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笔记本下拉压紧式夹具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给出的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作出描述。请参阅图1及图2,本技术的笔记本下拉压紧式夹具100包括底座板10、支撑柱20、定位板30、上盖板40、导向组件50、第一气缸60及第二气缸70。支撑柱20布置于底座板10的四个角落处,即底座板10的每个角落各具有一个支撑柱20;支撑柱20的下端还与底座板10固定连接,定位板30安装在支撑柱20的上端处,使得底座板10、支撑柱20及定位板30三者固成一体;举例而言,支撑柱20为圆柱,支撑柱20的直径为20毫米,支撑柱20的高为127毫米,以将支撑柱20做成标准结构,增加通用互换性,减少资源浪费,但不限于此。第一气缸60及第二气缸70在底座板10上呈相对的布置,第一气缸60还安装于底座板10上,由底座板10对第一气缸60提供支撑固定作用,第一气缸60的输出端61向上穿过定位板30。第二气缸70还安装于底座板10上,由底座板10对第二气缸70提供支撑固定作用,第二气缸70的输出端71向上穿过定位板30。上盖板40位于定位板30对应上方并呈空心结构41,以满足在下拉压紧键盘框架时将键盘框架待攻牙的部位露出,上盖板40的一侧安装在第一气缸60的输出端61处,上盖板40对应的另一侧安装在第二气缸70的输出端71处。导向组件50设于定位板30与上盖板40之间并位于支撑柱20的旁侧,以对上盖板40的升降运动提供平稳可靠的导向;具体地,导向组件50沿定位板30的长度方向(即双箭头A所指)呈一左一右的间隔开布置,此时,第一气缸60位于定位板30的左侧,第二气缸70位于定位板30的右侧;对应地,上盖板40的左侧安装在第一气缸60的输出端61处,上盖板40的右侧安装在第二气缸70的输出端71上,以藉由一左一右间隔开布置的导向组件50确保上盖板40升降顺畅性;较优的是,左侧的导向组件50还沿定位板30的宽度方向(即双箭头B所指)呈一前一后的间隔开布置,右侧的导向组件50还沿定位板30的宽度方向呈一前一后的间隔开布置,第一气缸60沿定位板30的宽度方向位于同一侧的导向组件50之间,第二气缸70沿定位板30的宽度方向位于同一侧的导向组件50之间,因而能进一步地提高上盖板40升降的灵活性及平稳性的同时,还从左右方向及前后方向对置于定位板30上的键盘框架进行定位,防止置于定位板30上的键盘框架沿左右方向及前后方向乱窜;举例而言,第一气缸60及第二气缸70在底座板10上呈一左一右的对称布置,以使得本技术的笔记本下拉压紧式夹具100的结构更合理。更具体地,如下:如图1及图2所示,导向组件50包含直线导柱51及直线导套52,直线导套52穿置于定位板30并与定位板30固定连接,由定位板30对直线导套52提供支撑;直线导柱51的上端安装在上盖板40上,使上盖板40与直线导柱51固定在一起,直线导柱51的下端呈滑动地穿置于直线导套52内;较优的是,直线导套52被过该直线导套52之轴心线的平面所截得的截面之外轮廓呈T字形,以便于直线导套52在定位板30上的固定安装,但不限于此。如图1及图2所示,底座板10的长为500毫米而宽为230毫米,较优的是,底座板10的厚度为20毫米;定位板30及上盖板40二者的长为440毫米而宽为230毫米,较优的是,定位板30的厚度为25毫米,而上盖板40的厚度为20毫米,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使得底座板10、定位板30及上盖板40三者标准性,以确保通用性及互换性,减少资源浪费,并确保支撑强度,但不限于此。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笔记本下拉压紧式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板、支撑柱、定位板、上盖板、导向组件、第一气缸及第二气缸,所述支撑柱布置于所述底座板的四个角落处,所述支撑柱的下端还与所述底座板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板安装在所述支撑柱的上端处,所述第一气缸及第二气缸在所述底座板上呈相对的布置,所述第一气缸还安装于所述底座板上,所述第一气缸的输出端向上穿过所述定位板,所述第二气缸还安装于所述底座板上,所述第二气缸的输出端向上穿过所述定位板,所述上盖板位于所述定位板对应上方并呈空心结构,所述上盖板的一侧安装在所述第一气缸的输出端处,所述上盖板对应的另一侧安装在所述第二气缸的输出端处,所述导向组件设于所述定位板与所述上盖板之间并位于所述支撑柱的旁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笔记本下拉压紧式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板、支撑柱、定位板、上盖板、导向组件、第一气缸及第二气缸,所述支撑柱布置于所述底座板的四个角落处,所述支撑柱的下端还与所述底座板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板安装在所述支撑柱的上端处,所述第一气缸及第二气缸在所述底座板上呈相对的布置,所述第一气缸还安装于所述底座板上,所述第一气缸的输出端向上穿过所述定位板,所述第二气缸还安装于所述底座板上,所述第二气缸的输出端向上穿过所述定位板,所述上盖板位于所述定位板对应上方并呈空心结构,所述上盖板的一侧安装在所述第一气缸的输出端处,所述上盖板对应的另一侧安装在所述第二气缸的输出端处,所述导向组件设于所述定位板与所述上盖板之间并位于所述支撑柱的旁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笔记本下拉压紧式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组件沿所述定位板的长度方向呈一左一右的间隔开布置,所述第一气缸位于所述定位板的左侧,所述第二气缸位于所述定位板的右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笔记本下拉压紧式夹具,其特征在于,左侧的所述导向组件还沿所述定位板的宽度方向呈一前一后的间隔开布置,右侧的所述导向组件还沿所述定位板的宽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丽娟李红卫刘培玉庞栋唐冬娥谭淑芬杨潘卢永安段瑜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宜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东莞市镁安镁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