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下探索用机器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器人,具体是一种水下探索用机器人,属于机器人应用
技术介绍
水下机器人也称无人遥控潜水器,是一种工作于水下的极限作业机器人,水下环境恶劣危险,人的潜水深度有限,所以水下机器人已成为水下探索和救援的重要工具,水下机器人主要有:有缆机器人和无缆机器人两种,其中有缆机器人又分为水中自航式、拖航式和能在海底结构物上爬行式三种。但现有的水下探索用的机器人在进行水质采样时,每次大都仅能采集一个深度的水质,无法对不同深度的水质进行采样,如此便增加了机器人下水的次数,提高了作业的时间,同时现有的水下探索机器人在水底行走时,移速较为缓慢,不利于水底探索的进行,同时在机器人下潜和上升时速度均较慢,特别是下潜时,受浮力以及水压的影响,下潜速度较慢,不利于探索的进行。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水下探索用机器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水下探索用机器人。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水下探索用机器人,包括壳体、第一透明罩、第二透明罩、端盖、第一摄像头、第二摄像头、采样机构、第一照明灯、第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下探索用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第一透明罩(2)、第二透明罩(9)、端盖(19)、第一摄像头(27)、第二摄像头(28)、采样机构、第一照明灯(3)、第二照明灯(10)、下潜推进器(4)、转向推进器(6)、前进推进器(7)、隔板(23)和行走机构,所述壳体(1)由内而外依次由内钢板(20)、防水层(24)和外钢板(25)贴合构成,所述壳体(1)内的中部处安装有隔板(23),所述隔板(23)将壳体(1)内部分隔为控制区(26)和采样区(21),所述采样机构安装在壳体(1)内部的采样区(21)内,所述壳体(1)一端面安装有第一摄像头(27)和第一透明罩(2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下探索用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第一透明罩(2)、第二透明罩(9)、端盖(19)、第一摄像头(27)、第二摄像头(28)、采样机构、第一照明灯(3)、第二照明灯(10)、下潜推进器(4)、转向推进器(6)、前进推进器(7)、隔板(23)和行走机构,所述壳体(1)由内而外依次由内钢板(20)、防水层(24)和外钢板(25)贴合构成,所述壳体(1)内的中部处安装有隔板(23),所述隔板(23)将壳体(1)内部分隔为控制区(26)和采样区(21),所述采样机构安装在壳体(1)内部的采样区(21)内,所述壳体(1)一端面安装有第一摄像头(27)和第一透明罩(2),所述第一摄像头(27)位于第一透明罩(2)内,远离所述第一透明罩(2)的壳体(1)的一端安装有端盖(19),所述壳体(1)底部处的外壁安装有第二照明灯(10)、第二摄像头(28)和第二透明罩(9),所述第二摄像头(28)位于第二透明罩(9)内,靠近所述第一摄像头(27)的壳体(1)的外壁水平对称的安装有两个第一照明灯(3),所述壳体(1)两端处的外壁水平对称安装有下潜推进器(4),靠近所述端盖(19)的壳体(1)的一端对称安装有前进推进器(7)和转向推进器(6),所述前进推进器(7)与下潜推进器(4)相互垂直,所述壳体(1)外壁的底部安装有行走机构;所述行走机构包括连接筒(12)、电机安装筒(29)和齿形轮(11),靠近所述壳体(1)两端处的底部安装有连接筒(12),所述连接筒(12)的底端水平安装有电机安装筒(29),所述电机安装筒(29)的两端通过轴承安装有齿形轮(11);所述采样机构包括水泵(15)、采样筒(8)、采样管(13)、四通管(16)、样品管固定架(17)、第一电磁阀(14)和第二电磁阀(22),所述水泵(15)和样品管固定架(17)依次安装在壳体(1)内壁的底部处,所述样品管固定架(17)上放置有三根样品管(18),所述采样筒(8)安装在壳体(1)底部的外壁上,所述采样筒(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耀贵,王歌谣,孟科,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创客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