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南昌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分离式微通道散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838684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3 08: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散热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分离式微通道散热器。包括吸热器,散热器,所述吸热器,散热器结构相同,所述吸热器和散热器通过管道连接;所述吸热器包括吸热器外壳、吸热管芯插槽、吸热管芯、吸热风扇,所述吸热管芯插槽设置在吸热器外壳内,所述散热器包括散热器外壳、散热管芯插槽、散热管芯、散热风扇;所述吸热管芯和所述散热管芯两端部分别设置有倾斜连接管,所述吸热管芯倾斜连接管与所述散热管芯倾斜连接管通过管道连接,循环散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分离式微通道散热器结构简单,散热能力强,可以实现低能耗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分离式微通道散热器
本技术涉及散热器
,尤其涉及一种分离式微通道散热器。
技术介绍
移动通讯接入使用了成千上万的基站,基站能耗以电为主。随着电力成本的增加,移动网络的扩大,基站机房电费支出逐渐增大。据统计分析,平均每个基站空调的电费支出约占整个基站电费支出的54%左右,空调成为基站机房中的主要耗电设备。目前的移动通讯基站机房均为全封闭机房,机房内的电源设备、发射设备、传输设备等都是较大的发热体。要保持机房一定的工作环境温度(基站环境标准GB50174-93规定长年基站温度18°C-28°C),主要靠空调来实现。一年365天大部分时间空调均处于运行状态(制冷),即使是夏天,有时夜间温度在20°C左右(此温度也满足室内通讯设备工作环境要求),空调也是开启的。这样,冬、春、秋三季及夏早晚时段的室外低温可散热降温的有利条件被忽视,导致电能不必要的浪费,运营成本高居不下。微通道散热器,通道当量直径一般在10-1000μm,散热器扁平管内有数十条细微流道,在扁平管的两端与圆形集管相联。集管内设置隔板,将换热器流道分隔成多个流程。微通道散热器具有节能、散热性能好的优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适应现实需要,提供一种分离式微通道散热器。为了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分离式微通道散热器,包括吸热器,散热器,所述吸热器,散热器结构相同,所述吸热器和散热器通过管道连接;所述吸热器包括吸热器外壳、吸热管芯插槽、吸热管芯、吸热风扇,所述吸热管芯插槽设置在吸热器外壳内,所述散热器包括散热器外壳、散热管芯插槽、散热管芯、散热风扇;所述吸热管芯和所述散热管芯两端部分别设置有倾斜连接管,所述吸热管芯倾斜连接管与所述散热管芯倾斜连接管通过管道连接,循环散热。所述吸热管芯包括第一圆形集管、微通道吸热管,所述微通道吸热管水平设置有多根,所述微通道吸热管两端部分别与竖直设置的所述第一圆形集管连通;所述第一圆形集管通过多个水平设置的隔板隔成多个管腔,第一个所述微通道吸热管左侧与左侧的所述第一圆形集管第一个管腔连通,所述第一个所述微通道吸热管右侧和第二个所述微通道吸热管右侧与右侧第一圆形集管第一个管腔连通,第二个所述微通道吸热管左侧与第三个所述微通道吸热管左侧与左侧第一圆形集管第二个管腔连通,按照这样所有微通道吸热管与第一圆形集管对应连通,形成一个弯曲的散热管路,所述散热管路上下两端部的管腔分别设置有倾斜连接管;散热管芯包括第二圆形集管、微通道散热管,所述散热管芯与所述吸热管芯结构相同。所述吸热风扇风向两侧吸热器外壳壁为网状侧壁;所述散热风扇风向两侧的散热器外壳侧壁为网状侧壁。所述吸热管芯插槽和散热管芯插槽均设置有一个以上插槽。所述吸热管芯插槽和散热管芯插槽底部与所述倾斜连接管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连接阀,所述连通阀包括双通连接阀和三通连接阀,第一个所述吸热管芯、散热管芯底部和第二个吸热管芯、散热管芯底部的倾斜连接管通过三通连接阀连通,第二个吸热管芯、散热管芯上端的倾斜连接管与第三个所述吸热管芯、散热管芯上端的倾斜连接管通过三通连接阀连通,按照这样所有吸热管芯、散热管芯对应连通,第一个吸热管芯首端的倾斜连接管和最后一个吸热管末端的倾斜连接管分别通过管道与第一个散热管芯首端的倾斜连接管和最后一个散热管芯末端的倾斜连接管连通,循环散热。所述连接阀为可拆卸连接阀。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技术所述的分离式微通道散热器结构简单,散热能力强,可以实现低能耗的目的;(2)本技术管芯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安装数量,减少材料消耗。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案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吸热器内部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示意图;图3,图4为本技术的吸热管芯、散热管芯剖视图。其中,1吸热器外壳,101吸热管芯插槽。102吸热管芯,1021微通道吸热管,1022第一圆形集管,103吸热风扇,2散热器外壳,201散热管芯插槽,2011微通道散热管,2022第二圆形集管,202散热管芯,203散热风扇,3管道,4管腔,5网状侧壁,6倾斜连接管,7双通连接阀,8三通连接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参见图。一种分离式微通道散热器,包括吸热器,散热器,所述吸热器,散热器结构相同,所述吸热器和散热器通过管道3连接;所述吸热器包括吸热器外壳1、吸热管芯插槽101、吸热管芯102、吸热风扇103,所述吸热管芯插槽101设置在吸热器外壳1内,所述散热器包括散热器外壳2、散热管芯插槽201、散热管芯202、散热风扇203;所述吸热管芯102和所述散热管芯202两端部分别设置有倾斜连接管6,所述吸热管芯102倾斜连接管6与所述散热管芯202倾斜连接管6通过管道3连接,循环散热。所述吸热管芯102包括第一圆形集管1022、微通道吸热管1021,所述微通道吸热管1021水平设置有多根,所述微通道吸热管1021两端部分别与竖直设置的所述第一圆形集管1022连通;所述第一圆形集管1022通过多个水平设置的隔板隔成多个管腔4,第一个所述微通道吸热管1021左侧与左侧的所述第一圆形集管1022第一个管腔4连通,所述第一个所述微通道吸热管1021右侧和第二个所述微通道吸热管1021右侧与右侧第一圆形集管1022第一个管腔4连通,第二个所述微通道吸热管1021左侧与第三个所述微通道吸热管1021左侧与左侧第一圆形集管1022第二个管腔4连通,按照这样所有微通道吸热管1021与第一圆形集管1022对应连通,形成一个弯曲的散热管路,所述散热管路上下两端部的管腔4分别设置有倾斜连接管6;散热管芯202包括第二圆形集管2022、微通道散热管2021,所述散热管芯202与所述吸热管芯102结构相同,这样设计使得在有限空间内更大限度的增加吸热面积。所述吸热风扇103风向两侧吸热器外壳1壁为网状侧壁5;所述散热风扇203风向两侧的散热器外壳2侧壁为网状侧壁5,使得两侧通风,同时不会碰坏内部管芯。所述吸热管芯插槽101和散热管芯插槽201均设置有一个以上插槽,使用者可以根据实际散热需求,选择插入吸热管芯102和热管芯202的数量。所述吸热管芯插槽101和散热管芯插槽201底部与所述倾斜连接管6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连接阀,所述连通阀包括双通连接阀7和三通连接阀8,第一个所述吸热管芯102、散热管芯202底部和第二个吸热管芯102、散热管芯202底部的倾斜连接管6通过三通连接阀8连通,第二个吸热管芯102、散热管芯202上端的倾斜连接管6与第三个所述吸热管芯102、散热管芯202上端的倾斜连接管6通过三通连接阀8连通,按照这样所有吸热管芯102、散热管芯202对应连通,第一个吸热管芯102首端的倾斜连接管6和最后一个吸热管末端102的倾斜连接管6分别通过管道3与第一个散热管芯202首端的倾斜连接管6和最后一个散热管芯202末端的倾斜连接管6连通,循环散热。所述连接阀为可拆卸连接阀,可以根据安装管芯的数量不同从而选择安装三通阀8的数量。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分离式微通道散热器,包括吸热器,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器,散热器结构相同,所述吸热器和散热器通过管道(3)连接;所述吸热器包括吸热器外壳(1)、吸热管芯插槽(101)、吸热管芯(102)、吸热风扇(103),所述吸热管芯插槽(101)设置在吸热器外壳(1)内,所述散热器包括散热器外壳(2)、散热管芯插槽(201)、散热管芯(202)、散热风扇(203);所述吸热管芯(102)和所述散热管芯(202)两端部分别设置有倾斜连接管(6),所述吸热管芯(102)倾斜连接管(6)与所述散热管芯(202)倾斜连接管(6)通过管道(3)连接,循环散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离式微通道散热器,包括吸热器,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器,散热器结构相同,所述吸热器和散热器通过管道(3)连接;所述吸热器包括吸热器外壳(1)、吸热管芯插槽(101)、吸热管芯(102)、吸热风扇(103),所述吸热管芯插槽(101)设置在吸热器外壳(1)内,所述散热器包括散热器外壳(2)、散热管芯插槽(201)、散热管芯(202)、散热风扇(203);所述吸热管芯(102)和所述散热管芯(202)两端部分别设置有倾斜连接管(6),所述吸热管芯(102)倾斜连接管(6)与所述散热管芯(202)倾斜连接管(6)通过管道(3)连接,循环散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离式微通道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管芯(102)包括第一圆形集管(1022)、微通道吸热管(1021),所述微通道吸热管(1021)水平设置有多根,所述微通道吸热管(1021)两端部分别与竖直设置的所述第一圆形集管(1022)连通;第一圆形集管(1022)通过多个水平设置的隔板隔成多个管腔(4),第一个所述微通道吸热管(1021)左侧与左侧的所述第一圆形集管(1022)第一个管腔(4)连通,所述第一个所述微通道吸热管(1021)右侧和第二个所述微通道吸热管(1021)右侧与右侧第一圆形集管(1022)第一个管腔(4)连通,第二个所述微通道吸热管(1021)左侧与第三个所述微通道吸热管(1021)左侧与左侧第一圆形集管(1022)第二个管腔(4)连通,按照这样所有微通道吸热管(1021)与第一圆形集管(1022)对应连通,形成一个弯曲的散热管路,所述散热管路上下两端部的管腔(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莹夏珍李培生马明段彧叶文林雷杰卢敏刘强杜鹏许术方连小龙黄杰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