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活塞自动复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833662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3 08: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活塞自动复位装置,所述活塞自动复位装置包括缸体和活塞组件,所述活塞组件包括活塞、碟簧和导向杆,所述缸体内设置有油缸孔,所述活塞安装在油缸孔内,所述活塞底部设置有活塞孔,所述导向杆一端固定在活塞孔内;所述碟簧包括第一碟簧和第二碟簧,所述第一碟簧套在活塞孔内的导向杆上,第一碟簧一端与导向杆顶部固定,另一端顶在活塞孔内底面;所述第二碟簧套在导向杆上,第二碟簧的一端与导向杆中部固定,另一端与缸体底部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了一种活塞自动复位装置,结构简单合理,不仅提高风机运行的安全性,增加了摩擦片的使用寿命,同时还降低了维护成本,经济实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活塞自动复位装置
本技术涉及制动
,具体是一种活塞自动复位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能源缺乏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而风力正是我们最为常用的能源之一,当我们利用风力促使发电机组发电时,为了改善风机制动器使用状况和满足行业要求,使用过程中需要有效保证摩擦片的复位和正常使用,以便风机安全运行。目前市场上,已投入使用的制动器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活塞的阻力作用,导致摩擦片在复位过程中不能有效复位,容易造成摩擦材料异常磨损的情况,风机安全性得不到保障,同时缩短了摩擦片使用寿命,增加了维护成本。针对以上情况,我们需要设计一种活塞自动复位装置,解决摩擦片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磨损问题,本技术结构合理,利用碟簧组的弹力进行活塞的自动复位,可降低摩擦片复位过程中活塞的阻力,确保摩擦片的有效复位,提高了风机运行的安全性,增加了摩擦片的使用寿命,降低了维护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活塞自动复位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活塞自动复位装置,所述活塞自动复位装置包括缸体和活塞组件,所述活塞组件包括活塞、碟簧和导向杆,所述缸体内设置有油缸孔,所述活塞安装在油缸孔内,所述活塞底部设置有活塞孔,所述导向杆一端固定在活塞孔内;所述碟簧包括第一碟簧和第二碟簧,所述第一碟簧套在活塞孔内的导向杆上,第一碟簧一端与导向杆顶部固定,另一端顶在活塞孔内底面;所述第二碟簧套在导向杆上,第二碟簧的一端与导向杆中部固定,另一端与缸体底部固定。本技术中设计了第一碟簧和第二碟簧,第一碟簧和第二碟簧可保证在缸体无油压作用时,能够通过弹力作用将活塞拉回油缸孔内。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碟簧顶在活塞孔内底面的一端设置有压环,所述压环限定第一碟簧在活塞孔内运动。压环可使第一碟簧能在活塞孔内运动,并对其运动范围进行了限定,使得第一碟簧不至于在运动过程中脱离活塞孔,提高了装置操作的稳定性。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碟簧的两端分别通过锁紧螺母固定在导向杆和压环上,所述第二碟簧分别通过锁紧螺母固定在导向杆和凹槽内。技术通过锁紧螺母固定所述第一碟簧和第二碟簧,当碟簧损坏或失去弹力时,我们可将锁紧螺母卸下,便于我们更换活塞组件,方便实用。进一步的,所述缸体上端设置有摩擦片。进一步的,所述缸体内设置有3个活塞组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使用过程中,当缸体内通入液压油时,活塞受液压油推力作用往外运动,活塞运动的同时带动压环同向运动,活塞孔内的第一碟簧受到压环的压力进行压缩,此时压力通过导向杆传递到缸体底部凹槽内的第二碟簧,此时凹槽内的第二碟簧与活塞孔内的第一碟簧一同进行压缩。当缸体不受液压油压力作用时,缸体底部凹槽内的第二碟簧受弹力作用复原,同时推动导向杆沿第二碟簧复原方向运动,这时整个活塞组件一同往油缸孔底部运动,同时活塞孔内的第一碟簧也在进行弹力复原作用,将活塞推回油缸孔内,此时摩擦片复位不再受活塞阻力作用,可顺利进行复位操作。本技术设计了一种活塞自动复位装置,结构简单合理,不仅解决摩擦片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磨损问题,还可以利用碟簧的弹力进行活塞的自动复位,降低摩擦片复位过程中活塞的阻力,确保摩擦片的有效复位,提高风机运行的安全性,增加了摩擦片的使用寿命,同时降低了维护成本,经济实用。附图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活塞自动复位装置剖面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活塞自动复位装置斜剖图。图中:1-缸体、2-活塞、3-导向杆、4-油缸孔、5-活塞孔、6-第一碟簧、7-第二碟簧、8-压环、9-凹槽、10-锁紧螺母、11-摩擦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图2所示,一种活塞自动复位装置,所述活塞自动复位装置包括缸体1和活塞组件,所述活塞组件包括活塞2、碟簧和导向杆3,所述缸体1内设置有油缸孔4,所述活塞2安装在油缸孔4内,所述活塞2底部设置有活塞孔5,所述导向杆3一端固定在活塞孔5内;所述碟簧包括第一碟簧6和第二碟簧7,所述第一碟簧6套在活塞孔5内的导向杆3上,第一碟簧6一端与导向杆3顶部固定,另一端顶在活塞孔5内底面;所述第二碟簧7套在导向杆3上,第二碟簧7的一端与导向杆3中部固定,另一端与缸体1底部固定。本技术中设计了第一碟簧6和第二碟簧7,第一碟簧6和第二碟簧7可保证在缸体1无油压作用时,能够通过弹力作用将活塞2拉回油缸孔4内。所述第一碟簧6顶在活塞孔5内底面的一端设置有压环8,所述压环8限定第一碟簧6在活塞孔5内运动。压环8可使第一碟簧6能在活塞孔5内运动,并对其运动范围进行了限定,使得第一碟簧6不至于在运动过程中跑出活塞孔5,提高了装置操作的稳定性。所述第一碟簧6的两端分别通过锁紧螺母10固定在导向杆3和压环8上,所述第二碟簧7分别通过锁紧螺母10固定在导向杆3和凹槽9内。技术通过锁紧螺母10固定所述第一碟簧6和第二碟簧7,当碟簧损坏或失去弹力时,我们可将锁紧螺母10卸下,便于我们更换活塞组件,方便实用。所述缸体1上端设置有摩擦片11。所述缸体1内设置有3个活塞组件。本技术使用过程中,当缸体1内通入液压油时,活塞2受液压油推力作用往外运动,活塞2运动的同时带动压环8同向运动,活塞孔5内的第一碟簧6受到压环8的压力进行压缩,此时压力通过导向杆3传递到缸体1底部凹槽9内的第二碟簧7,此时凹槽9内的第二碟簧7与活塞孔5内的第一碟簧6一同进行压缩。当缸体1不受液压油压力作用时,缸体1底部凹槽9内的第二碟簧7受弹力作用复原,同时推动导向杆3沿第二碟簧7复原方向运动,这时整个活塞组件一同往油缸孔4底部运动,同时活塞孔5内的第一碟簧6也在进行弹力复原作用,将活塞2推回油缸孔4内,此时摩擦片11复位不再受活塞2阻力作用,可顺利进行复位操作。本技术设计了一种活塞自动复位装置,结构简单合理,不仅解决摩擦片11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磨损问题,还可以利用碟簧的弹力进行活塞2的自动复位,降低摩擦片11复位过程中活塞2的阻力,确保摩擦片11的有效复位,提高风机运行的安全性,增加了摩擦片11的使用寿命,同时降低了维护成本,经济实用。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活塞自动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自动复位装置包括缸体(1)和活塞组件,所述活塞组件包括活塞(2)、碟簧和导向杆(3),所述缸体(1)内设置有油缸孔(4),所述活塞(2)安装在油缸孔(4)内,所述活塞(2)底部设置有活塞孔(5),所述导向杆(3)一端固定在活塞孔(5)内;所述碟簧包括第一碟簧(6)和第二碟簧(7),所述第一碟簧(6)套在活塞孔(5)内的导向杆(3)上,第一碟簧(6)一端与导向杆(3)顶部固定,另一端顶在活塞孔(5)内底面;所述第二碟簧(7)套在导向杆(3)上,第二碟簧(7)的一端与导向杆(3)中部固定,另一端与缸体(1)底部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活塞自动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自动复位装置包括缸体(1)和活塞组件,所述活塞组件包括活塞(2)、碟簧和导向杆(3),所述缸体(1)内设置有油缸孔(4),所述活塞(2)安装在油缸孔(4)内,所述活塞(2)底部设置有活塞孔(5),所述导向杆(3)一端固定在活塞孔(5)内;所述碟簧包括第一碟簧(6)和第二碟簧(7),所述第一碟簧(6)套在活塞孔(5)内的导向杆(3)上,第一碟簧(6)一端与导向杆(3)顶部固定,另一端顶在活塞孔(5)内底面;所述第二碟簧(7)套在导向杆(3)上,第二碟簧(7)的一端与导向杆(3)中部固定,另一端与缸体(1)底部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活塞自动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碟簧(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海飞彭增光周小文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三斯风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