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掌子面后方初支渗漏水处理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831712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3 07: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掌子面后方初支渗漏水处理工艺,属于隧道施工技术领域,解决了隧道管棚施工完成后,带水作业进行开挖支护,初支及时封闭成环后,掌子面后方容易出现局部渗漏水的情况的问题;其技术特征是:步骤如下:对掌子面后方初支进行地质调查,在掌子面后方初支布置地表监测网,对掌子面后方初支进行实时监测,监测时间为30天,同时对掌子面后方初支进行水文现场测试,每隔3天进行测试一次,同时对测试所用的样品进行保存,并对长期测试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得到长期调查分析表,建立分析数据库;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实现对掌子面后方初支的密封处理,操作简单且成本低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掌子面后方初支渗漏水处理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隧道施工
,具体是一种掌子面后方初支渗漏水处理工艺。
技术介绍
隧道是修建在地下或水下或者在山体中,铺设铁路或修筑公路供机动车辆通行的建筑物。根据其所在位置可分为山岭隧道、水下隧道和城市隧道三大类,为缩短距离和避免大坡道而从山岭或丘陵下穿越的称为山岭隧道;为穿越河流或海峡而从河下或海底通过的称为水下隧道;为适应铁路通过大城市的需要而在城市地下穿越的称为城市隧道,掌子面地质为晚更新统洪积碎块石,下部为粉质黏土,碎石呈中棱角状,粉质黏土充填;块石呈圆棱状,粗砂及粉质黏土充填;下部为粉质黏土,呈黄灰色,韧性中等,硬塑状,含碎石15%,粒径2-8cm之间,碎石成分为砂岩、花岗岩,下伏基岩为凝灰质砂岩,岩体极破碎,围岩稳定性差,局部有渗水现象;隧道管棚施工完成后,带水作业进行开挖支护,初支及时封闭成环后,掌子面后方容易出现局部渗漏水的情况,若不能够对掌子面后支及时采取封堵措施,会造成严重的施工事故,影响工程进度,同时也会给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带来潜在的风险,因此我们提出一种掌子面后方初支渗漏水处理工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掌子面后方初支渗漏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S1、对掌子面后方初支进行地质调查,在掌子面后方初支布置地表监测网,对掌子面后方初支进行实时监测,监测时间为30天,同时对掌子面后方初支进行水文现场测试,每隔3天进行测试一次,同时对测试所用的样品进行保存,并对长期测试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得到长期调查分析表,建立分析数据库;S2、基于地质调查所建立的分析数据库对掌子面后方初支填漏所需注浆的浆液进行设计,选择不同配比方案的浆液进行配比试验,每例配比方案的浆液进行5次配比试验,选择最合适的配比试验,并记录最佳配比方案的注浆参数;S3、注浆现场试验,对最佳配比方案所配制的注浆进行现场试验,现场试...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掌子面后方初支渗漏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S1、对掌子面后方初支进行地质调查,在掌子面后方初支布置地表监测网,对掌子面后方初支进行实时监测,监测时间为30天,同时对掌子面后方初支进行水文现场测试,每隔3天进行测试一次,同时对测试所用的样品进行保存,并对长期测试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得到长期调查分析表,建立分析数据库;S2、基于地质调查所建立的分析数据库对掌子面后方初支填漏所需注浆的浆液进行设计,选择不同配比方案的浆液进行配比试验,每例配比方案的浆液进行5次配比试验,选择最合适的配比试验,并记录最佳配比方案的注浆参数;S3、注浆现场试验,对最佳配比方案所配制的注浆进行现场试验,现场试验过程中使用泥浆泵排出掌子面后方初支内部的泥浆,保证注浆的纯净度,配制浆液严格按照制浆要求按顺序投料,水泥在倒入搅拌桶前捡去其中的水泥纸及包装线杂物,要在倒入口安装过滤筛;S4、注浆试验结束后对掌子面后方初支防水效果进行效果检测,同时对掌子面后方初支进行监测,监测周期为60天;S5、制定注浆施工方案,根据施工方案所需要的设备和材料进行准备,准备过程包括设备准备、管材准备,材料准备和机具准备;S6、注浆施工,喷砼封闭掌子面,同时对掌子面后方初支进行钻孔安装小导管,钻孔、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福磊王国靖李健刘齐李珊王小兵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一公局桥隧工程有限公司中交一公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