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距离盾构隧道中开窗口的修复封堵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824010 阅读: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0 07: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隧道开窗口的修复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长距离盾构隧道中开窗口的修复封堵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位于开窗孔道底端和隧道管片顶壁的流通孔内的封堵块,设置在流通孔下方的密封板,以及贴合流通孔侧壁周向设置的环形止水条;封堵块内的钢筋骨架包括位于流通孔内的管片横跨筋,位于开窗孔道内的开窗横跨筋,以及竖向拉筋;密封板为弧面钢板,几何中心与流通孔的中心重合,密封板的四周边沿与隧道管片搭接设置,并与设置在隧道管片内的预埋板固定连接;环形止水条自流通孔的上边沿开始,沿隧道管片的管壁厚度方向向下间隔排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便于施工,防水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长距离盾构隧道中开窗口的修复封堵结构
本技术涉及隧道开窗口的修复
,特别是涉及一种长距离盾构隧道中开窗口的修复封堵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盾构法隧道已广泛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水、电、气输送管线等领域,盾构法隧道的工法优势在隧道长度大于750米的施工中,体现出的优势更加明显,因此,越来越多的长距离或超长距离盾构隧道工程涌现出来。施工方式也逐渐创新,盾构机单次掘进隧道距离越来越长,但长距离盾构隧道施工中的测量、通风、消防排烟、人员疏散等问题更加突出,给工程施工带来极大质量和安全隐患,也给工程人员带来不小的挑战,因此“开窗”施工技术在长距离盾构隧道施工中应运而生。“开窗”施工技术即为在隧道上方的土层中设置连通地面与隧道的开窗孔道,实现空气的流通,便于测量,有效控制隧道的测量误差。开窗孔道在隧道施工完成后,需要对开窗孔道与隧道管片连通的开窗口处进行封堵。目前的封堵结构防水性能较差,地层中的地下水会通过封堵缝隙伸入盾构隧道的管片内,形成严重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便于施工,防水效果好的长距离盾构隧道中开窗口的修复封堵结构。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开窗口封堵结构防水性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长距离盾构隧道中开窗口的修复封堵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开窗孔道(1)底端和隧道管片(2)顶壁的流通孔(3)内的封堵块(4),设置在流通孔(3)下方的密封板(5),以及贴合流通孔(3)侧壁周向设置的环形止水条(6);封堵块(4)内的钢筋骨架包括位于流通孔(3)内的管片横跨筋(41),位于开窗孔道(1)内的开窗横跨筋(42),以及竖向拉筋;密封板(5)为弧面钢板,几何中心与流通孔(3)的中心重合,密封板(5)的四周边沿与隧道管片(2)搭接设置,并与设置在隧道管片(2)内的预埋板(7)固定连接;环形止水条(6)的数量不少于2个,自流通孔(3)的上边沿开始,沿隧道管片(2)的管壁厚度方向向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长距离盾构隧道中开窗口的修复封堵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开窗孔道(1)底端和隧道管片(2)顶壁的流通孔(3)内的封堵块(4),设置在流通孔(3)下方的密封板(5),以及贴合流通孔(3)侧壁周向设置的环形止水条(6);封堵块(4)内的钢筋骨架包括位于流通孔(3)内的管片横跨筋(41),位于开窗孔道(1)内的开窗横跨筋(42),以及竖向拉筋;密封板(5)为弧面钢板,几何中心与流通孔(3)的中心重合,密封板(5)的四周边沿与隧道管片(2)搭接设置,并与设置在隧道管片(2)内的预埋板(7)固定连接;环形止水条(6)的数量不少于2个,自流通孔(3)的上边沿开始,沿隧道管片(2)的管壁厚度方向向下间隔排布,位于流通孔(3)上边沿的环形止水条(6)的上表面与隧道管片(2)的上表面平齐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距离盾构隧道中开窗口的修复封堵结构,其特征在于:位于开窗孔道(1)内的所述封堵块(4)的高度不小于300mm,与流通孔(3)内的封堵块(4)一体浇筑而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距离盾构隧道中开窗口的修复封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片横跨筋(41)为垂直于隧道延伸方向设置的植筋,植筋两端分别与流通孔(3)两侧的隧道管片(2)管壁固定连接;流通孔(3)内的管片横跨筋(41)数量至少有两层,沿隧道管片(2)的管壁厚度方向上下排布。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距离盾构隧道中开窗口的修复封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咏渠彭飞李涛李斌梁远钊巢维阮小赛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建工土木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