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机及制冷循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81523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0 04: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在不过度提高加工精度或组装精度的情况下谋求压缩机构部中的滑动面的摩擦损失的降低和由密封性提高带来的工作流体的漏泄量的降低的压缩机、及使用了上述压缩机的制冷循环装置。实施方式的压缩机具有将工作流体吸入并排出的压缩机构部,且在压缩机构部的滑动面或密封面中的至少一者上设置有聚合物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压缩机及制冷循环装置本申请以日本专利申请2017-193085(申请日为2017年10月02日)作为基础,由该申请享受优先权。本申请通过参照该申请而包含该申请的全部内容。
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涉及压缩机及制冷循环装置。
技术介绍
例如在空气调节器等制冷循环装置中,使用了具有将作为工作流体的制冷剂吸入并排出的压缩机构部的制冷剂压缩机等压缩机。对于提高这样的压缩机的效率而言,降低滑动部的摩擦损失和降低工作流体从密封面的间隙的漏泄损失是重要的。若减小压缩机构部中的密封面彼此的间隙则能够降低工作流体的漏泄量。但是,对部件尺寸或组装尺寸要求高精度,压缩机的制造变得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是,提供一种压缩机、及使用了上述压缩机的制冷循环装置,所述压缩机在不过度提高加工精度或组装精度的情况下谋求压缩机构部中的滑动面的摩擦损失的降低和由密封性提高带来的工作流体的漏泄量的降低。实施方式的压缩机具有将工作流体吸入并排出的压缩机构部。在压缩机构部的滑动面或密封面中的至少一者上设置有聚合物刷。根据上述构成的压缩机,可在不过度提高加工精度或组装精度的情况下谋求压缩机构部中的滑动面的摩擦损失的降低和由密封性提高带来的工作流体的漏泄量的降低。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制冷循环装置的一个例子的概略构成图。图2是图1的制冷循环装置中的压缩机构部的II-II剖面图。图3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压缩机构部的叶片(blade)的立体图。图4是图3的叶片的III-III剖面图。图5是表示实施例1、2及比较例1中的转速与压缩效率的关系的图。图6是实验例1中的两层分离温度线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的用语表示以下的意思。所谓“滑动面”是指在构成压缩机构部的多个部件中以彼此接触的状态滑动的面。所谓“密封面”是指在构成压缩机构部的多个部件中按照抑制压缩机构部内的工作流体的漏泄的方式以彼此接触的状态、或者稍微分开的状态相对的面。彼此相对的密封面之间的距离优选为0.05mm以下,更优选为0.02mm以下。表示数值范围的“~”是指包含其前后记载的数值作为下限值及上限值。实施方式的压缩机具有将工作流体吸入并排出的压缩机构部。在上述压缩机构部的滑动面或密封面中的至少一者上设置有聚合物刷。即,在压缩机构部的滑动面和密封面这两者、或任一者上设置有聚合物刷。压缩机只要是具有将工作流体吸入并排出的压缩机构部即可,除了在压缩机构部的滑动面或密封面中的至少一者上设置聚合物刷以外,可以没有限制地采用公知的形态。另外,实施方式的制冷循环装置具备压缩机、散热器、膨胀装置和吸热器,除了具备具有上述特征的压缩机以外可以采用公知的形态。以下,示出实施方式的压缩机及制冷循环装置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制冷循环装置1如图1中所示的那样具备压缩机2、与压缩机2连接的散热器即冷凝器3、与冷凝器3连接的膨胀装置4和连接于膨胀装置4与压缩机2之间的作为吸热器的蒸发器5。压缩机2是所谓的旋转式的压缩机,是将作为工作流体的低压的气体制冷剂取入到内部进行压缩而成为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的装置。需要说明的是,压缩机并不限定于旋转式,也可以是涡旋式、往复式、斜板式等压缩机。关于压缩机2的具体的构成在后面叙述。冷凝器3是由从压缩机2送入的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放出热、成为高压的液体制冷剂的装置。膨胀装置4是将从冷凝器3送入的高压的液体制冷剂的压力降低、成为低温、低压的液体制冷剂的装置。蒸发器5是使从膨胀装置4送入的低温、低压的液体制冷剂气化、使低温、低压的液体制冷剂成为低压的气体制冷剂的装置。在蒸发器5中,在低压的液体制冷剂气化时从周围夺取气化热,从而周围被冷却。需要说明的是,经过蒸发器5后的低压的气体制冷剂被取入到压缩机2内。像这样,在本实施方式的制冷循环装置1中,作为工作流体的制冷剂一边相变为气体制冷剂和液体制冷剂一边进行循环。压缩机2具备压缩机主体11和储液器(accumulator)12。储液器12是所谓的气液分离器。储液器12被设置于蒸发器5与压缩机主体11之间。储液器12经由吸入管21而被连接于压缩机主体11上。储液器12将被蒸发器5气化的气体制冷剂、及没有被蒸发器5气化的液体制冷剂中的仅气体制冷剂供给到压缩机主体11中。压缩机主体11具备旋转轴31、电动机部32、压缩机构部33和收纳这些旋转轴31、电动机部32及压缩机构部33的密闭容器34。密闭容器34形成为筒状,并且其轴线O方向的两端部被闭塞。在密闭容器34内,容纳有润滑剂J。在润滑剂J内,浸渍有压缩机构部33的一部分。作为润滑剂J,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列举出矿物油、多元醇酯油、聚乙烯醚油、亚烷基二醇油、聚α-烯烃油等润滑油。需要说明的是,润滑剂J并不限定于润滑油,也可以是公知的离子液体等。作为润滑剂J,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将2种以上并用。旋转轴31沿着密闭容器34的轴线O被配置于同轴上。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将沿着轴线O的方向简称为轴向,将与轴向正交的方向称为径向,将围绕轴线O的方向称为周向。电动机部32被配置在密闭容器34内的轴向的第1侧。压缩机构部33被配置在密闭容器34内的轴向的第2侧。在以下的说明中,将沿着轴向的电动机部32侧(第1侧)设为上侧,将压缩机构部33侧(第2侧)设为下侧。电动机部32是所谓的内转子型的DC无刷发动机。具体而言,电动机部32具备定子35和转子36。定子35通过热套等而被固定于密闭容器34的内壁面上。转子36在定子35的内侧以在径向上空开间隔的状态被固定于旋转轴31的上部。压缩机构部33具备旋转轴31所贯通的筒状的汽缸41、和将汽缸41的轴向的两端开口部各自闭塞并且可旋转地支承旋转轴31的主轴承42及副轴承43。通过汽缸41、主轴承42及副轴承43形成的空间构成了汽缸室46(参照图2)。在旋转轴31中的位于汽缸室46内的部分上,形成有相对于轴线O向径向偏心的偏心部51。在偏心部51中外插有辊53。辊53伴随着旋转轴31的旋转,外周面53a介由润滑油膜与汽缸41的内周面41a滑动接触,同时可相对于轴线O偏心旋转而构成。如图1、图2中所示的那样,在汽缸41中的周向的一部分上,形成有朝向径向的外侧凹陷的叶片槽54。叶片槽54遍及汽缸41的轴向(高度方向)的整体而形成。叶片槽54在径向的外侧端部中与密闭容器34内连通。在叶片槽54内,设置有图3中所示的叶片55。叶片55可相对于汽缸41在径向上滑行移动而构成。如图1中所示的那样,叶片55的径向的外侧端面即背面55b通过加力机构57而朝向径向的内侧被加力。另一方面,如图2中所示的那样,叶片55的径向的内侧端面即前端面55a在汽缸室46内与辊53的外周面53a抵接。由此,叶片55可伴随着辊53的偏心旋转在汽缸室46内进退而构成。通过辊53及叶片55,汽缸室46被分割成吸入室46a和压缩室46b。需要说明的是,在从轴向观察的俯视图中,叶片55的前端面55a被制成朝向径向的内侧凸的圆弧状。在叶片55和叶片槽54的内表面54a、54b之间、叶片55与主轴承42的下表面42a之间、叶片55与副轴承43的上表面43a之间存在有润滑油J。在汽缸41中的位于辊53相对于叶片槽54的旋转方向(参照图2中的箭头)前方(图2中,叶片槽54的左侧)的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压缩机,其是具有将工作流体吸入并排出的压缩机构部的压缩机,其中,在所述压缩机构部的滑动面或密封面中的至少一者上设置有聚合物刷。

【技术特征摘要】
2017.10.02 JP 2017-1930851.一种压缩机,其是具有将工作流体吸入并排出的压缩机构部的压缩机,其中,在所述压缩机构部的滑动面或密封面中的至少一者上设置有聚合物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中,所述聚合物刷通过润滑所述压缩机构部的润滑剂而溶胀。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机,其中,所述润滑剂在按照所述润滑剂相对于所述工作流体与所述润滑剂的合计质量的比率达到60质量%以上的方式与所述工作流体混合时,在-10℃到60℃下与所述工作流体一直具有相容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缩机,其中,所述工作流体为选自由不含氯的烃系制冷剂、二氧化碳、饱和氟化烃系制冷剂、不饱和氟化烃系制冷剂及含氟醚系制冷剂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所述润滑剂为选自由矿物油、多元醇酯油、聚乙烯醚油、亚烷基二醇油及聚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渡边哲永平山卓也辻井敬亘榊原圭太
申请(专利权)人:东芝开利株式会社国立大学法人京都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