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瘟病毒gI基因无痕缺失株CHv-BAC-G-ΔgI及其构建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812601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0 04: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鸭瘟病毒gI基因无痕缺失株CHv‑BAC‑G‑ΔgI及其构建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GS1783大肠杆菌及pEPkan‑S质粒,在细菌人工染色体重组鸭瘟病毒拯救系统平台上经同源重组缺失鸭瘟病毒gI基因,首次完成了无外源碱基残留的鸭瘟病毒gI基因无痕缺失株的构建。本发明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解决了缺失鸭瘟病毒基因时在缺失位点残留碱基的问题,为准确探究鸭瘟病毒基因功能及减毒活疫苗的构建提供了充分的技术支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鸭瘟病毒gI基因无痕缺失株CHv-BAC-G-ΔgI及其构建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基因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鸭瘟病毒gI基因无痕缺失株CHv-BAC-G-ΔgI及其构建方法。
技术介绍
细菌人工染色体(bacterialartificialchromosome,BAC)是一种新发展起来的DNA载体系统,它具有容量大、遗传特性稳定、易于操作等优点,在基因文库构建和基因功能分析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将完整病毒基因组DNA分子插入BAC载体,利用该载体编码的最小生育力因子复制子(Minimalfertilityfactorreplicon,Mini-F)获得分子克隆化病毒,并结合大肠杆菌中成熟的基因定位修饰技术,从而实现在原核系统中病毒基因的缺失及外源基因的插入。目前较为常用的大肠杆菌基因定位修饰技术主要包括Red/ET介导的同源重组技术、RecA蛋白介导的同源重组技术、Cre/loxP介导的同源重组技术以及Tn转座子介导的随机插入和突变技术。利用分子克隆化技术手段现已获得成熟的细菌人工染色体鸭瘟病毒拯救系统平台,同时利用大肠杆菌基因定位修饰Red/ET介导的同源重组技术可在细菌人工染色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鸭瘟病毒gI基因无痕缺失株CHv‑BAC‑G‑ΔgI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pBAC‑DPV质粒转化到GS1783大肠杆菌感受态中,获得GS1783‑pBAC‑DPV菌株,然后制备GS1783‑pBAC‑DPV感受态;(2)以pEPkan‑S为模板,以GS1783‑BAC‑ΔgI‑F和GS1783‑BAC‑ΔgI‑R作为引物,通过PCR方法扩增包含I_SceI酶切位点和Kana元件的碱基片段以及gI基因上游和下游各40bp同源臂的打靶片段I_SceI‑Kana‑gI,切胶回收获得I_SceI‑Kana‑gI片段;(3)将I_SceI‑Kana‑gI片段转化到GS178...

【技术特征摘要】
1.鸭瘟病毒gI基因无痕缺失株CHv-BAC-G-ΔgI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pBAC-DPV质粒转化到GS1783大肠杆菌感受态中,获得GS1783-pBAC-DPV菌株,然后制备GS1783-pBAC-DPV感受态;(2)以pEPkan-S为模板,以GS1783-BAC-ΔgI-F和GS1783-BAC-ΔgI-R作为引物,通过PCR方法扩增包含I_SceI酶切位点和Kana元件的碱基片段以及gI基因上游和下游各40bp同源臂的打靶片段I_SceI-Kana-gI,切胶回收获得I_SceI-Kana-gI片段;(3)将I_SceI-Kana-gI片段转化到GS1783-pBAC-DPV感受态中,筛选,获得阳性克隆子GS1783-pBAC-DPV-gI-Kana;(4)将阳性克隆子GS1783-pBAC-DPV-gI-Kana中的I_SceI-Kana片段去掉,经抗生素筛选和PCR鉴定,获得阳性克隆子GS1783-pBAC-DPV-ΔgI;(5)从阳性克隆子GS1783-pBAC-DPV-ΔgI中提取pBAC-DPV-ΔgI质粒,将pBAC-DPV-ΔgI质粒转染DEF细胞,通过克隆筛选,获得gI基因无痕缺失株CHv-BAC-G-ΔgI。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铭书刘田程安春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