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连接器接触件压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800104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6 13: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电连接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可靠性的接触件压接结构。所述的结构包括衬套(1)、导体部件(2)、外壳体(3)、线夹(5)和电缆(6),所述的电缆(6)上包裹有屏蔽层,电缆(6)穿过衬套(1)与导体部件(2)连接,衬套(1)与外壳体(3)固定;所述的电缆(6)进入及穿过衬套(1)的部分未包裹屏蔽层,电缆(6)的部分屏蔽层(4)包裹在衬套(1)的外圆周面上;所述的线夹(5)开有通孔,线夹(5)套装在衬套(1)覆盖有屏蔽层(4)的区域。电缆屏蔽层不在外翻,直接通过线夹压接在衬套上,这样既实现固定,又可以在外壳体内径不变的情况下,使适配的电缆直径变大。

A Pressure Joint Structure for Contacts of Electric Connectors

The invention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electrical connectors, in particular to a high reliability contact pressing structure. The structure comprises a bushing (1), a conductor component (2), a housing (3), a clamp (5) and a cable (6). The cable (6) is wrapped with a shielding layer, and the cable (6) is connected with the conductor component (2) through the bushing (1), and the bushing (1) is fixed with the outer shell (3); the cable (6) enters and passes through a partial uncoated shielding layer of the bushing (1), and the partial shielding layer (4) of the cable (6) is wrapped around the outer circumference of the bushing (1). On the surface, the clamp (5) is provided with through holes, and the clamp (5) is sleeved in the area covered with a shielding layer (4) of the bushing (1). The shielding layer of the cable does not turn out, and is directly pressed on the bushing through the wire clamp. This not only realizes fixing, but also enlarges the diameter of the adapted cable under the condition that the inner diameter of the shell remains unchang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连接器接触件压接结构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连接器
,特别涉及一种高可靠性的接触件压接结构。
技术介绍
如图1所示,参照SAEAS39029《电连接器接触件总规范》,现有技术中的电连接器接触件包括衬套1、导体部件2和外壳体3,与导体部件2连接的电缆6穿过衬套1后将电缆的屏蔽层4外翻覆盖在衬套的外圆周面上,外壳体3为空腔结构。如图2所示,外壳体3套装在导电部件2和衬套1上,即衬套1和导电部件2位于外壳体3空腔内,与外壳体3实现间隙配合,外壳体3内壁的一部分贴合在电缆的屏蔽层上,在外壳体3与衬套1结合的部位进行压接。如图1所示,外壳体3的腔体分为两部分,直径分别为ΦA和φB,现有技术中所述的电连接器接触件结构,在ΦA和φB一定的情况下,限制了电缆的最大外径φC。并且,电缆屏蔽层外翻与外壳体压接的形式增大了电缆屏蔽层进入导体部件的风险。同时,由于装配或加工误差,导电部件2位于外壳体3内的间隙没有响应的消除手段。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高可靠性的电连接器接触件压接结构,解决现有技术中外壳体对电缆外径严格限制、电缆屏蔽层进入导体内部、导电部件与外壳体间隙无法消除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连接器接触件压接结构,所述的结构包括衬套1、导体部件2、外壳体3、线夹5和电缆6,所述的电缆6上包裹有屏蔽层,电缆6穿过衬套1与导体部件2连接,衬套1与外壳体3固定;所述的电缆6进入及穿过衬套1的部分未包裹屏蔽层,电缆6的部分屏蔽层4包裹在衬套1的外圆周面上;所述的线夹5开有通孔,线夹5套装在衬套1覆盖有屏蔽层4的区域。优选地,所述衬套1的一端外径大于另一端,屏蔽层4包裹在外径较小端。优选地,线夹5的外径与外壳体3的外径相同。优选地,衬套1与外壳体3通过螺纹连接,衬套1一端深入至外壳体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电缆屏蔽层不在外翻,直接通过线夹压接在衬套上,这样既实现固定,又可以在外壳体内径不变的情况下,使适配的电缆直径变大;电缆屏蔽层不在外翻,就可直接避免对多余或未翻折的屏蔽丝进入导体部件的技术风险;衬套与外壳体通过螺纹旋合拧紧,这样既能保证导体部件被固定,又可消除其中的间隙;同时,本专利技术所述技术方案体积最小。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接触件压接状态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零件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压接状态示意图。图中:1为衬套,2为导体部件,3为外壳体,4为屏蔽层,5为线夹、6为电缆。具体实施方式如图3和4所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压接结构包括衬套1、导体部件2、外壳体3和线夹5,所述的外壳体3为空腔结构,导体部件2位于该空腔结构内。电缆6穿过衬套1与导电部件2连接,电缆6自进入衬套1后外部就不再包裹屏蔽层,电缆6的一分部屏蔽层4覆盖在衬套1的外圆周面上。覆盖在衬套1外圆周面上的屏蔽层4一端仍然与电缆6上覆盖的屏蔽层连接,即覆盖在衬套1外表面的屏蔽层并非独立状态,与电缆6未穿过衬套1一侧的屏蔽层为非断开状态。所述线夹5为筒状结构,套装在衬套1覆盖有屏蔽层的区域,通过压接、紧配合或其他任意手段形成线夹、电缆与衬套的固定关系,衬套1与外壳体3固定。该设计保证了电缆屏蔽层不在外翻,直接通过线夹压接在衬套上,这样既实现固定,减小屏蔽层屏蔽丝进入导体部件的风险,又可以在外壳体内径不变的情况下,使适配的电缆直径变大。如图4所示,衬套1是深入到外壳体3内与外壳体进行固定连接的,即外壳体3套装在衬套1上,并且衬套1与外壳体3通过螺纹连接进行固定。该设计实现了对导体部件位置的调整,即通过旋转衬套1调整衬套深入外壳体的深度,进而调整导体部件2的位置,消除因加工或装配误差导致的导体部件2在外壳体3空腔内的晃动。如图3所示,所述衬套1的外圆周面为台阶状,即衬套1至少包括两端段,一端的外径大于另一端的外径,其中屏蔽层4覆盖在外径较小的一端,线夹5套装在所述覆盖屏蔽层区域后通过台阶面限位。同时,由于屏蔽层4覆盖在外径较小的一端,在屏蔽层覆盖区域结束处设置有台阶面,无论是衬套1深入到外壳体3内固定还是外壳体3深入到衬套1内固定,都阻挡了屏蔽层上屏蔽丝向导电部件2延伸的路径,提高了电连接的安全可靠性。同时,为保证整个压接结构外形的一致性、增大电缆的外径,可使线夹5的外径等于外壳体3的外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连接器接触件压接结构,其特征为:所述的结构包括衬套(1)、导体部件(2)、外壳体(3)、线夹(5)和电缆(6),所述的电缆(6)上包裹有屏蔽层,电缆(6)穿过衬套(1)与导体部件(2)连接,衬套(1)与外壳体(3)固定;所述的电缆(6)进入及穿过衬套(1)的部分未包裹屏蔽层,电缆(6)的部分屏蔽层(4)包裹在衬套(1)的外圆周面上;所述的线夹(5)开有通孔,线夹(5)套装在衬套(1)覆盖有屏蔽层(4)的区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器接触件压接结构,其特征为:所述的结构包括衬套(1)、导体部件(2)、外壳体(3)、线夹(5)和电缆(6),所述的电缆(6)上包裹有屏蔽层,电缆(6)穿过衬套(1)与导体部件(2)连接,衬套(1)与外壳体(3)固定;所述的电缆(6)进入及穿过衬套(1)的部分未包裹屏蔽层,电缆(6)的部分屏蔽层(4)包裹在衬套(1)的外圆周面上;所述的线夹(5)开有通孔,线夹(5)套装在衬套(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春笛
申请(专利权)人: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