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压缩机的新型曲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791213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6 07: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压缩机的新型曲轴结构,包括主轴、从轴和设于主轴和从轴之间的连接件;所述从轴内设有供油通道,所述主轴远离连接件一侧的端部外表面上设有环形油槽,主轴内还设有进油通孔,所述进油通孔的与外界连通;所述供油通道贯穿连接件,从轴外表面上设有斜油槽,斜油槽通过垂直通孔与供油通道连通;主轴外侧面上设有螺旋油槽,所述螺旋油槽一端与供油通道连通,螺旋油槽另一端与进油通孔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包括加速吸油管,加速吸油管与主轴远离连接件一侧末端卡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能够提高上油效果和加强在转动过程中润滑效果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压缩机的新型曲轴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压缩机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能够提高上油效果和加强在转动过程中润滑效果的用于压缩机的新型曲轴结构。
技术介绍
压缩机一般由机体、电机、缸体、活塞、控制设备及冷却系统组成;其中,电机与活塞通常通过曲轴相连接。曲轴包括短轴和长轴,其中长轴与电机的转子相连接,短轴通过连杆与活塞连接。曲轴作为连接电机和活塞的重要部件,通过电机带动曲轴转动,进而带动活塞运动。曲轴在转动过程中,长轴将与其安装配合的曲轴孔壁之间产生相互摩擦;短轴将与其配合的连杆之间产生相互摩擦;而活塞在运动过程中将与缸体内壁之间产生相互摩擦。摩擦过多容易的提高压缩机功耗,降低压缩机寿命。因此,设计一种能够提高上油效果和加强在转动过程中润滑效果的用于压缩机的新型曲轴结构,就显得十分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曲轴在转动过程中,润滑效果差,容易发生摩擦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提高上油效果和加强在转动过程中润滑效果的用于压缩机的新型曲轴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压缩机的新型曲轴结构,包括主轴、从轴和设于主轴和从轴之间的连接件;所述从轴内设有供油通道,所述主轴远离连接件一侧的端部外表面上设有环形油槽,主轴内还设有进油通孔,所述进油通孔的与外界连通;所述供油通道贯穿连接件,从轴外表面上设有斜油槽,斜油槽通过垂直通孔与供油通道连通;主轴外侧面上设有螺旋油槽,所述螺旋油槽一端与供油通道连通,螺旋油槽另一端与进油通孔连通。本专利技术中,主轴远离连接件一侧的端部设计替代了传统的吸油嘴,使得在曲轴在转动过程中,无需连接吸油嘴便可实现润滑效果。从轴外表面上的斜油槽,破口设计,提高了上油效果。主轴端部外表面上设有的环形油槽用于加强润滑效果。本专利技术具有能够提高上油效果和加强在转动过程中润滑效果的特点。作为优选,从轴内的供油通道与从轴延伸方向平行。供油通道与从轴延伸方向平行,方便加工,节约成本。作为优选,主轴上还设有垂直与主轴外侧表面的排气孔,排气孔与进油通孔连通。气体通过排气孔往外排实现上油。作为优选,连接件表面边缘处设有漏油通孔。漏油通孔用于增加在曲轴转动时,润滑油在曲轴外的流动效果。作为优选,主轴远离连接件一侧的端部呈圆锥形。圆锥形的端部设计替代了传统的吸油嘴,使得曲轴无需连接吸油嘴便可达到吸油效果,操作方便,节约成本。作为优选,本专利技术还包括加速吸油管,加速吸油管与主轴远离连接件一侧末端卡接。加速吸油管与主轴末端卡接方便进行安装和拆卸。作为优选,加速吸油管内设有圆环状的凹槽轨道,所述凹槽轨道上设有若干个滚球,各个滚球上均设有扇叶,各片扇叶均通过圆环固定连接在一起。各个扇叶相对于加速吸油管管口,具有倾角。整个曲轴在转动过程中,带动各个滚球沿凹槽轨道进行滚动,进而带动各个滚球上的扇叶进行旋转,用于加强曲轴的吸油效果,从而加强曲轴在转动过程中的润滑效果。因此,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从轴外表面上的斜油槽,破口设计,提高了上油效果;(2)主轴端部外表面上设有的环形油槽,加强了曲轴在转动过程中的润滑效果;(3)结构简单,方便加工。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左半剖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右半剖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中的加速吸油管的一种结构剖视图;图5是图4中A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中:主轴1、从轴2、连接件3、供油通道4、环形油槽5、进油通孔6、斜油槽7、螺旋油槽8、排气孔9、漏油通孔10、加速吸油管11、凹槽轨道12、滚球13、扇叶14、圆环15、缺口16、卡扣17。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实施例:如图1至图3所示的一种用于压缩机的新型曲轴结构,包括主轴1、从轴2和设于主轴和从轴之间的连接件3;所述从轴内设有供油通道4,所述主轴远离连接件一侧的端部外表面上设有环形油槽5,主轴内还设有进油通孔6,所述进油通孔的与外界连通;所述供油通道贯穿连接件,从轴外表面上设有斜油槽7,斜油槽通过垂直通孔与供油通道连通;主轴外侧面上设有螺旋油槽8,所述螺旋油槽一端与供油通道连通,螺旋油槽另一端与进油通孔连通。其中,从轴内的供油通道与从轴延伸方向平行。供油通道与从轴延伸方向平行,方便加工,节约成本。另外,主轴上还设有垂直与主轴外侧表面的排气孔9,排气孔与进油通孔连通。气体通过排气孔往外排实现上油。连接件表面边缘处设有漏油通孔10。漏油通孔用于增加在曲轴转动时,润滑油在曲轴外的流动效果。如图2所示,主轴右端部呈圆锥形。圆锥形的端部设计替代了传统的吸油嘴,使得曲轴无需连接吸油嘴便可达到吸油效果,操作方便,节约成本。如图3所示,主轴内的进油通孔右部口径大于左部口径,且进油通孔的右部上下边缘均设有用于卡接的缺口16。如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还包括加速吸油管11,加速吸油管与主轴远离连接件一侧末端卡接。加速吸油管的左侧设有两个卡扣17,卡扣与进油通孔右部上下边缘处的缺口配合进行卡接,加速吸油管与主轴末端卡接方便进行安装和拆卸。如图5所示,加速吸油管内设有圆环状的凹槽轨道12,所述凹槽轨道上设有若干个滚球13,各个滚球上均设有扇叶14,各片扇叶均通过圆环15固定连接在一起。各个扇叶相对于加速吸油管管口,具有倾角。整个曲轴在转动过程中,带动各个滚球沿凹槽轨道进行滚动,进而带动各个滚球上的扇叶进行旋转,用于加强吸油管的吸油效果,从而加强曲轴在转动过程中的润滑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工作方式如下:在曲轴在转动过程中,润滑油首先进入进油通孔,而进油通孔内的气体通过排气孔往外排实现上油。润滑油再经过螺旋油槽进入供油通道内。供油通道内的润滑油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由供油通道端口处甩出,形成良好的润滑效果。应理解,本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专利技术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专利技术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压缩机的新型曲轴结构,其特征是,包括主轴(1)、从轴(2)和设于主轴和从轴之间的连接件(3);所述从轴内设有供油通道(4),所述主轴远离连接件一侧的端部外表面上设有环形油槽(5),主轴内还设有进油通孔(6),所述进油通孔的与外界连通;所述供油通道贯穿连接件,从轴外表面上设有斜油槽(7),斜油槽通过垂直通孔与供油通道连通;主轴外侧面上设有螺旋油槽(8),所述螺旋油槽一端与供油通道连通,螺旋油槽另一端与进油通孔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压缩机的新型曲轴结构,其特征是,包括主轴(1)、从轴(2)和设于主轴和从轴之间的连接件(3);所述从轴内设有供油通道(4),所述主轴远离连接件一侧的端部外表面上设有环形油槽(5),主轴内还设有进油通孔(6),所述进油通孔的与外界连通;所述供油通道贯穿连接件,从轴外表面上设有斜油槽(7),斜油槽通过垂直通孔与供油通道连通;主轴外侧面上设有螺旋油槽(8),所述螺旋油槽一端与供油通道连通,螺旋油槽另一端与进油通孔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压缩机的新型曲轴结构,其特征是,从轴内的供油通道与从轴延伸方向平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压缩机的新型曲轴结构,其特征是,主轴上还设有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云朱谷昌刘成军张斌钟建龙刘远锋巫竹平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钱江制冷压缩机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