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供热供汽深度热电解耦的增汽机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790915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6 06:57
一种用于供热供汽深度热电解耦的增汽机系统,包括主蒸汽管道、汽轮机高压缸、解耦分流管道、增汽机解耦系统、锅炉再热器、汽轮机中压缸;电厂主蒸汽管道与解耦分流管道相连接;解耦分流管道与增汽机A和增汽机B的动力蒸汽入口相连,高压缸排汽管道与增汽机A的抽吸汽口相连,增汽机A和增汽机B的排汽管道与再热器的冷端入口相连;再热器热端出口排出的再热蒸汽分成两路;其中一路与增汽机B的抽吸汽口相连;再热器热端出口排出的另一路蒸汽通过中压缸进汽管道与汽轮机中压缸相连接;系统和设备改动量小,改造周期短,风险小,投资少;供热系统各设备蒸汽运行参数匹配合理;适用于保证供热和工业供汽的前提下,深度热电解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供热供汽深度热电解耦的增汽机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火力发电厂深度热电解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供热供汽深度热电解耦的增汽机系统。
技术介绍
近年来,电力市场弃风弃光现象严重,尤其是承担着供暖、供汽的火电机组,导致弃风弃光问题更是严重。国家能源局对火电机组热电解耦、深度调峰以及灵活性改造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此背景下,应积极挖掘各种热电解耦技术,尤其是很多电厂承担着工业供汽、居民供暖,在调峰的同时必须满足供汽、供暖,即需要满足在低负荷的发电情况下,还能进行供热供汽,这就需要解决一直以来电力行业存在的以热定电的弊端。而本专利“深度热电解耦的增汽机系统技术”则可克服以上问题,同时存在投资低、效率高、布置简单、运行灵活等特点,可借鉴性较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发电厂机组且承担着供热、供汽任务,这样在日渐参与调峰的过程中,无法满足供热供汽需求。就上述矛盾而言,提出一种新型系统,提供一种适应深度热电解耦、灵活性改造的系统及方案,该系统及方案不仅能够做到参与深度调峰,达到热电解耦(机炉深度解耦)的目的,而且能大幅度提高机组的供热、供汽产能,同时还可以享受到国家调峰方面的政策补贴。一种用于供热供汽深度热电解耦的增汽机系统,包括主蒸汽管道、汽轮机高压缸、解耦分流管道、增汽机解耦系统、锅炉再热器、汽轮机中压缸;其特征在于:增汽机解耦系统包括双套并联增汽机,具有增汽机A和增汽机B,增汽机A用于为冷再蒸汽进行增压,增汽机B用于匹配过热器、再热器流量差;电厂主蒸汽管道与解耦分流管道相连接,电厂主蒸汽管道与汽轮机高压缸相连接;解耦分流管道与增汽机A和增汽机B的动力蒸汽入口相连,汽轮机高压缸排汽管道与增汽机A的抽吸汽口相连,增汽机A和增汽机B的排汽管道与再热器的冷端入口相连;再热器热端出口排出的再热蒸汽分成两路;其中一路与增汽机B的抽吸汽口相连;再热器热端排出的另一路蒸汽通过中压缸进汽管道与汽轮机中压缸相连接,用于驱动汽轮机中压缸做功。一种用于供热供汽深度热电解耦的增汽机系统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a1)来自电厂主蒸汽管道的主蒸汽,分成两路。一路与汽轮机高压缸相连接,部分主蒸汽进入汽轮机高压缸做功;另一路进入解耦分流管道,经过减温减压后,送往双套并联增汽机作为工作蒸汽;(a2)解耦分流管道来的蒸汽作为增汽机A的动力蒸汽;高压缸排汽管道来的高排蒸汽作为增汽机A吸入蒸汽;解耦分流管道来的蒸汽作为增汽机B的动力蒸汽;再热器热端排汽作为增汽机B吸入蒸汽;(a3)增汽机A和增汽机B排汽管道与再热器冷端相连接。再热器热端排出的再热蒸汽管道分成两路;再热器热端排出的其中一路蒸汽通过增汽机B吸入蒸汽管接入增汽机B的吸入蒸汽口;再热器热端排出的另一路蒸汽通过中压缸进汽管道与汽轮机中压缸相连接,用于驱动汽轮机中压缸做功。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该系统,锅炉侧可以运行到很高负荷以及自由调整,汽机侧为了响应电网需求,处于调峰状态低负荷运行,实现了完全深度热电解耦,锅炉汽机完全解耦;如增汽机A可以利用主蒸汽压缩冷再蒸汽,使其压力等参数满足锅炉再热器设计状态,如THA工况下的压力,这样在锅炉汽机解耦的同时,且不影响各设备的运行。该系统同时可且根据客户需要来实现工况的自平衡。同时该系统就外界需要的压力、流量可以覆盖到各个等级的需求,可以视客户需求而定。其中增汽机A和增汽机B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来进行配合投运,如有时外供工业蒸汽后(或供热后)只需要投增汽机B满足过热器再热器流量的平衡,用于平衡外供的主蒸汽量。因此该系统较灵活。与现有其他技术比较,别的技术手段无法做到如此灵活的调整,且该系统无转机部分、投资小、维护量小。且在调峰过程中可以获得国家政策的调峰补贴。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用于供热供汽深度热电解耦的增汽机系统示意图。图中:锅炉给水管路(1)、主蒸汽管道(2)、高压缸进汽管道(3)、高压缸排汽管道(4)、解耦分流管道(5)、增汽机A动力蒸汽管(6)、增汽机B动力蒸汽管(7)、增汽机排汽管道(8、16)、再热器冷端进汽管道(9)、中压缸进汽管道(10)、增汽机B吸入蒸汽管(11、12、15)、低压供汽管路(13)、中压供汽管路(14)、高中压联络管(17)、高压供汽管路(18)。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不受电厂机组容量的限制。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不受电厂机组类型的限制(水冷机组、直接空冷机组、间接空冷机组、燃气机组等)。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不受电网调度对机组发电量的限制。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不受电厂机组参与深度热电解耦和供热台数的限制。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不受电厂机组蒸汽参数的限制。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不受电厂机组乏汽冷却方式的限制。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不受电厂供热热力系统的限制。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不受外界需求参数的影响(如工业供汽或供热所需压力、流量,通过该可以为工业供汽、供热提供不同的参数)。实施例一:某电厂装机为2台600MW级机组,每台锅炉和汽轮机作为独立单元参与深度热电解耦和工业供汽、供热运行。将一部分主蒸汽分流、喷水减温(可根据实际需求设置),然后作为增汽机A和增汽机B的动力蒸汽,增汽机A抽吸高压缸排汽(高排),增汽机排汽进入再热器冷端。再热器热端排汽分别用于供热、工业供汽和中压缸进汽。增汽机B抽吸再热器热端部分排汽,经升压混合后,增汽机排汽再接入再热器冷端。锅炉再热器热段连接外供低压用户支管,从增汽机B排汽管还连接中压用户支管。另外,如果解耦分流管道的主蒸汽量如果超出了增汽机驱动所需,可以直接对外工业供汽,从而实现了主蒸汽喷淋减温后直接工业供汽(或供热)功能,连接高压用户支管。如图1,锅炉本体和汽轮机本体不做改动设计,锅炉辅机和汽轮机回热系统不做改动设计,锅炉可以按照高负荷或者额定负荷运行,主蒸汽不需要减量。系统组成配置如下:锅炉给水管路(1)、主蒸汽管道(2)、高压缸进汽管道(3)、高压缸排汽管道(4)、解耦分流管道(5)、增汽机A动力蒸汽管(6)、增汽机B动力蒸汽管(7)、增汽机排汽管道(8、16)、再热器冷端进汽管道(9)、中压缸进汽管道(10)、增汽机B吸入蒸汽管(11、12、15)、低压供汽管路(13)、中压供汽管路(14)、高中压联络管(17)、高压供汽管路(18)。电厂主蒸汽管道与解耦分流管道相连接,电厂主蒸汽管道与汽轮机高压缸相连接。来自主蒸汽管道的高温高压主蒸汽,一部分进入汽轮机高压缸,另一部分进入解耦分流管道。增汽机解耦系统包括双套并联增汽机,具有增汽机A和增汽机B。增汽机A主要为冷再蒸汽进行增压,运行到锅炉高负荷时需要的压力,此时也可以进行中调门改造进行憋压与增汽机A配合;增汽机B主要用于匹配过热器、再热器流量差,同时克服流阻,使锅炉不超温;增汽机A增汽机B可以是单支数量,也可以是多支互相配合。解耦分流管道与增汽机A和增汽机B的动力蒸汽入口相连接,高压缸排汽管道分两路,其中一路与增汽机A的吸入蒸汽口相连接。解耦分流管道来的蒸汽作为增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供热供汽深度热电解耦的增汽机系统,包括主蒸汽管道、汽轮机高压缸、解耦分流管道、增汽机解耦系统、锅炉再热器、汽轮机中压缸;其特征在于:增汽机解耦系统包括双套并联增汽机,具有增汽机A和增汽机B,增汽机A用于为冷再蒸汽进行增压,增汽机B用于匹配过热器、再热器流量差;电厂主蒸汽管道与解耦分流管道相连接,电厂主蒸汽管道与汽轮机高压缸相连接;解耦分流管道与增汽机A和增汽机B的动力蒸汽入口相连,汽轮机高压缸排汽管道与增汽机A的抽吸汽口相连,增汽机A和增汽机B的排汽管道与再热器的冷端入口相连;再热器热端出口排出的再热蒸汽分成两路;其中一路与增汽机B的抽吸汽口相连;再热器热端排出的另一路蒸汽通过中压缸进汽管道与汽轮机中压缸相连接,用于驱动汽轮机中压缸做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供热供汽深度热电解耦的增汽机系统,包括主蒸汽管道、汽轮机高压缸、解耦分流管道、增汽机解耦系统、锅炉再热器、汽轮机中压缸;其特征在于:增汽机解耦系统包括双套并联增汽机,具有增汽机A和增汽机B,增汽机A用于为冷再蒸汽进行增压,增汽机B用于匹配过热器、再热器流量差;电厂主蒸汽管道与解耦分流管道相连接,电厂主蒸汽管道与汽轮机高压缸相连接;解耦分流管道与增汽机A和增汽机B的动力蒸汽入口相连,汽轮机高压缸排汽管道与增汽机A的抽吸汽口相连,增汽机A和增汽机B的排汽管道与再热器的冷端入口相连;再热器热端出口排出的再热蒸汽分成两路;其中一路与增汽机B的抽吸汽口相连;再热器热端排出的另一路蒸汽通过中压缸进汽管道与汽轮机中压缸相连接,用于驱动汽轮机中压缸做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供热供汽深度热电解耦的增汽机系统,其特征在于,增汽机B吸入蒸汽管还通过低压供汽管路与供热/工业供汽系统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供热供汽深度热电解耦的增汽机系统,其特征在于,增汽机B排汽管道还通过中压供汽管路与供热/工业供汽系统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供热供汽深度热电解耦的增汽机系统,其特征在于,增汽机动力蒸汽管路也引出一路高压供汽管路与工业供汽系统相连。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供热供汽深度热电解耦的增汽机系统,其特征在于,高压供汽管路和中压供汽管路之间连接有高中压联络管,中压供汽管路和低压供汽管路之间连接有管路,实现互供。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供热供汽深度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咸钗樊茂帅智凯龙
申请(专利权)人:联合瑞升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