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细菌的虹吸导管补料摇床培养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786953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6 05:40
一种用于细菌的虹吸导管补料摇床培养方法,该方法是以补料摇床为基础,增设功能性虹吸导管固体培养连接器使多只摇瓶串连,从第一只培养瓶加入目标菌株开始,由虹吸导管连通构成固液交替发酵至最后一只摇瓶结束,进而获得有目的的快速多次培养。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可用于细菌淀粉糖化酶菌株的诱变以及样品中大肠杆菌的检测,其中功能性虹吸导管所用的材料、管径大小、导管的长度、导管内载体成分配制等对目标菌株培养有关键性影响,因此虹吸导管可根据不同使用专一设计;本发明专利技术为利用补料摇床从事微生物菌株驯化、分离、诱变与检测提供新的技术手段,适合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饲料和生物制品等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细菌的虹吸导管补料摇床培养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学研究的技术方法与摇床设备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细菌的虹吸导管补料摇床培养方法。
技术介绍
摇床是利用三角摇瓶振荡发酵研究微生物的重要工具,历史悠久应用广泛。补料摇床目的是通过及时向三角摇瓶内补加营养和调整瓶内发酵液PH改善发酵环境延长发酵时间,增加发酵产物;补料赋予传统摇床新的功能。菌种驯化、分离与诱变是微生物培养研究的重要技术手段,三者即独立又相互关联。驯化是第一位,运用达尔文生物进化理论“环境选择,适者生存”为基础,分为三个不同生态位调整过程,第一生态位调整是保持原始营养状态下(菌泥)室内先液体培养使菌株得到恢复,再固体培养用肉眼可以识别,使新环境下适应菌株得到二次恢复,不适应的菌株被淘汰。第二生态位调整是根据需要改变培养基环境,适应生存使更多菌株被分离淘汰;第三生态位调整是通过再次改变培养环境选择个体菌株并激发其工作能力用于生产。每一过程都是固体培养与液体摇床发酵分别交替进行并反复多次。本专利技术提供与一种全新的培养方法,在补料摇床的基础上增设多功能虹吸导管,是在导管里设置固体培养基再连接摇瓶,使目前固液分别交替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细菌的虹吸导管补料摇床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以补料摇床为基础,所述的补料摇床含有多只摇瓶,摇瓶内设置培养液,将相邻两只摇瓶用功能性虹吸导管固体培养连接器连接,最终使多只摇瓶依次串连,所述的功能性虹吸导管固体培养连接器包括虹吸导管,在虹吸导管的两端设置有针头,分别插入相邻两只摇瓶内且与培养液液面不接触,虹吸导管内设置有吸附载体和固态培养基,仅在第一只摇瓶内加入目标菌株,通过补料摇床振荡从而实现固液交替培养,在最后一只摇瓶中获得产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细菌的虹吸导管补料摇床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以补料摇床为基础,所述的补料摇床含有多只摇瓶,摇瓶内设置培养液,将相邻两只摇瓶用功能性虹吸导管固体培养连接器连接,最终使多只摇瓶依次串连,所述的功能性虹吸导管固体培养连接器包括虹吸导管,在虹吸导管的两端设置有针头,分别插入相邻两只摇瓶内且与培养液液面不接触,虹吸导管内设置有吸附载体和固态培养基,仅在第一只摇瓶内加入目标菌株,通过补料摇床振荡从而实现固液交替培养,在最后一只摇瓶中获得产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细菌的虹吸导管补料摇床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细菌淀粉糖化酶菌株的诱变,所述的虹吸导管采用内径2-3mm的玻璃管,长度60mm,在管内设置有琼脂,并在管内贯穿浸有碘液的棉线,针头选用内径0.35mm注射器针头,针柄长度50~60mm;各摇瓶内设置营养液,针头与液面距离2~3cm,从第二只摇瓶开始每隔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志强沈水兴沈昊刘政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智城分析仪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