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边楔形复合消声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784313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6 04: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等边楔形复合消声器,它包括消声器壳体、弧形进风消声弯头、等边楔形吸声体、出风消声结构。消声器壳体包括支撑钢结构、壳体钢板、内吸声结构、外加强肋、外隔声装饰模块,顶部为双倒水顶棚;等边楔形吸声体外壳为复合针孔铝吸声板,顶部为圆弧形,底部为长方型钢板槽框,钢板槽框通过安装扣件与承力钢构连接,内部不设置吸声材料,等边楔形吸声体底部之间间距一致,钢板槽框的长边与两个短边及一个间距的长度一致,相邻的两个等边楔形吸声体形成一个底部为正方形的消声单元;出风消声结构包括工字型吸声体、十字型吸声体、支撑底板、防雨百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等边楔形复合消声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噪声控制的消声
,尤其是能有效消除大型高压离心风机的大风量、高噪声声级的等边楔形复合消声器。
技术介绍
高压风机的噪声声级高、噪声频谱是中低频为主的宽频带噪声。由于低频噪声的穿透力强,指向性差、绕射能力强。在各种场合的通风系统中,风机通常是最基本的噪声源,作为工业企业烟风系统的动力源,风机扮演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同时风机噪声也是工业企业噪声的一大组成部分。国际标准化组织推行85dB(A)作为听觉损失标准,我国规定,新建工业企业的噪声应控制在85dB(A)以下,老工业企业允许噪声值为90dB(A),并逐渐向85dB(A)过渡。而实际上许多高压离心风机的噪声值已经达到了120dB(A)左右,远远超出国家相关标准。大型高压离心风机的发展由于大型高压离心风机出风口具有风速高、风量大、声级高的特点,导致周围相当大的范围内环境受到影响。通风产品的发展趋向于更高风量、更高风压,同时,风口所辐射出的空气动力性噪声也更大。由于高压风机的风压已经平衡,如果因为消声而增大风阻,会对整个高压风机系统的使用功能造成影响。目前,由于高压风机的大风量、高噪声声级与空气动力性能的矛盾,现有技术生产的出风消声器仅能达到≤35dB(A)的消声量。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消声器难于满足大风量、高噪声声级的降噪要求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等边楔形复合消声器,该使用多种消声降噪复合措施,满足了对全频噪声的消声降噪效果,使工业企业内及周围敏感点均可获得良好的降噪效果。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等边楔形复合消声器,它包括消声器壳体、弧形进风消声弯头、等边楔形吸声体、出风消声结构;消声器壳体包括支撑钢结构、壳体钢板、内吸声结构、外加强肋、外隔声装饰模块,顶部为双倒水顶棚;等边楔形吸声体外壳为复合针孔铝吸声板,顶部为圆弧形,底部为长方型钢板槽框,钢板槽框通过安装扣件与承力钢构连接,内部不设置吸声材料,等边楔形吸声体底部之间间距一致,钢板槽框的长边与两个短边及一个间距的长度一致,相邻的两个等边楔形吸声体形成一个底部为正方形的消声单元;出风消声结构包括工字型吸声体、十字型吸声体、支撑底板、防雨百叶。等边楔形吸声体的正面、圆弧形及侧面均覆盖复合针孔铝吸声板。复合针孔铝吸声板对低频噪声的吸收能力较强,多孔吸声材料对中高频噪声的吸收能力较强。通过设置不同的吸声材料及结构,能够满足高压离心风机噪声的全频吸收。所述的工字型吸声体和十字型吸声体使用耐候塑料膜包裹多孔吸声材料,表面设护面穿孔板,十字型吸声体嵌入工字型吸声体的凹槽间,十字型吸声体与工字型吸声体之间气流通道宽度一致。工字型吸声体的凹槽间与十字型吸声体之间没有可视的直接出风通道,出风噪声需通过凹槽间与十字型吸声体之间多次反射、折射,大大增加了声波与吸声材料的接触,从而提高消声量,由于出风通道的有效面积大于常规的消声百叶,通道间的风速较慢,风阻也较小。所述的等边楔形吸声体均衡分布在进风气流的垂直平面上,等边楔形吸声体圆弧形面对进风方向,等边楔形吸声体多层设置,各层等边楔形吸声体之间留有间隔,设置承力钢构,等边楔形吸声体高度与每层等边楔形吸声体间隔的比例为8:2。所述的出风消声结构的支撑底板水平设置于工字型吸声体和十字型吸声体底部,支撑底板下部设置吸声结构,防雨百叶设置在工字型吸声体和十字型吸声体外双倒水顶棚边缘以下,防雨百叶与工字型吸声体和十字型吸声体的间隔为防雨百叶等效出风长度的1/2。环形结构板中间留有气流通道,将阻抗消声结构与消声膨胀室分隔成二个消声单元。环形结构板中间较小的气流通道与消声膨胀室较大空间形成消声膨胀室效应,能减少进入出风消声百叶的声能。常规的做法,出风消声结构是采用水平设置的出风消声百叶,而为了达到有效的消声而形成的折角消声片,消声百叶与出风口上下均要有一定的裕量,消声百叶的长度受到一定的制约,需要增设消声百叶支撑安装构件,导致有效出风面积不足,同时制作安装成本较高。在出风消声结构外设置防雨百叶,有利于保持消声器外观的完整性,同时,可使用竖式的出风消声结构,出风消声结构直接安装在出风口上下结构上,充分利用出风口的有效空间,制作安装成本也较低。所述的进风消声结构包括进风口、圆弧形吸声导流板,在消声器壳体底部的钢板上铺设阻尼隔声板,圆弧形吸声导流板与底部直角处之间的空腔内填充散装吸声材料。消声器底部与地面之间的距离较小,难以设置隔声装饰模块,导致形成隔声的薄弱环节,在消声器底部铺设阻尼隔声板既可满足隔声量的要求,设置成本低。消声器的进风导流段外观如果设置成圆弧形,可以满足降低进风阻力的设计要求,而将消声器外形设置成直角方形,外观整体完整,有利于设置隔声装饰模块,通过导流段底部直角设置圆弧形吸声导流板,圆弧形吸声导流板与直角之间形成的空腔内填充多孔吸声材料有利于对低频噪声的吸收。所述的隔声装饰模块系由镀锌方管内框,外彩钢板折板包框,彩钢板内侧设置阻尼隔声毡、吸声板制成的规格统一的隔声装饰模块,隔声装饰模块的镀锌方管内框点焊外在加强肋上,隔声装饰模块之间的间隙,使用耐候结构胶填堵。由于隔声装饰模块与消声器壳体钢板之间留有空腔及吸声材料,能够有效地提高消声器壳体的隔声量。相对于通过提高钢板的厚度而提高隔声量而言,有效地降低设置成本,外观形成类似铝塑板的装饰效果,有利于提高景观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弧形进风消声弯头、等边楔形吸声体、出风消声结构等综合技术措施,等边楔形复合消声器可以实现插入损失≥50dB(A),满足《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_12348-2008的噪声排放标准。同时,等边楔形吸声体之间的气流通道、及出风消声百叶之间的气流通道有效面积均一致,优化了消声器的空气动力结构降低了阻力损失,保证了排气管气体的排放。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等边楔形复合消声器的侧视构造图。图2是A-A向构造视图。图3是吸声体俯视图。图4是吸声体正视图。图中1.消声器壳体,11.支撑钢结构,12.钢板,13.吸声结构,14.隔声装饰模块,15.顶棚,2.进风消声结构,21.进风口,22.圆弧形吸声导流板,23.阻尼隔声板,24.散装吸声材料,3.等边楔形吸声体,31.复合针孔铝吸声板,32.圆弧形,33.钢板槽框,34.安装扣件,35.承力钢构,4.出风消声结构,41.工字型吸声体,42.十字型吸声体,43.支撑底板,44.防雨百叶,45.多孔吸声材料,46.护面穿孔板,47.气流通道。具体实施方式在图1、2、3、4所示的实施例中,一种等边楔形复合消声器,它包括消声器壳体(1)、进风消声结构(2)、等边楔形吸声体(3)、出风消声结构(4)。消声器壳体(1)包括支撑钢结构(11)、壳体钢板(12)、内吸声结构(13)、外加强肋、外隔声装饰模块(14),顶部为双倒水顶棚(15);等边楔形吸声体(3)外壳为复合针孔铝吸声板(31),顶部为圆弧形(32),底部为长方型钢板槽框(33),钢板槽框(33)通过安装扣件(34)与承力钢构(35)连接,内部不设置吸声材料,等边楔形吸声体(3)底部之间间距一致,钢板槽框(33)的长边与两个短边及一个间距的长度一致,相邻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等边楔形复合消声器,它包括消声器壳体、进风消声结构、等边楔形吸声体、出风消声结构,其特征是:消声器壳体包括支撑钢结构、壳体钢板、内吸声结构、外加强肋、外隔声装饰模块,顶部为双倒水顶棚;等边楔形吸声体外壳为复合针孔铝吸声板,顶部为圆弧形,底部为长方型钢板槽框,钢板槽框通过安装扣件与承力钢构连接,内部不设置吸声材料,等边楔形吸声体底部之间间距一致,钢板槽框的长边与两个短边及一个间距的长度一致,相邻的两个等边楔形吸声体形成一个底部为正方形的消声单元;出风消声结构包括工字型吸声体、十字型吸声体、支撑底板、防雨百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等边楔形复合消声器,它包括消声器壳体、进风消声结构、等边楔形吸声体、出风消声结构,其特征是:消声器壳体包括支撑钢结构、壳体钢板、内吸声结构、外加强肋、外隔声装饰模块,顶部为双倒水顶棚;等边楔形吸声体外壳为复合针孔铝吸声板,顶部为圆弧形,底部为长方型钢板槽框,钢板槽框通过安装扣件与承力钢构连接,内部不设置吸声材料,等边楔形吸声体底部之间间距一致,钢板槽框的长边与两个短边及一个间距的长度一致,相邻的两个等边楔形吸声体形成一个底部为正方形的消声单元;出风消声结构包括工字型吸声体、十字型吸声体、支撑底板、防雨百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边楔形复合消声器,其特征是:所述的工字型吸声体和十字型吸声体使用耐候塑料膜包裹多孔吸声材料,表面设护面穿孔板,十字型吸声体嵌入工字型吸声体的凹槽间,十字型吸声体与工字型吸声体之间气流通道宽度一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边楔形复合消声器,其特征是:所述的等边楔形吸声体均衡分布在进风气流的垂直平面上,等边楔形吸声体圆弧形面对进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继萍林嘉祥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嘉达声学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