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后扭力梁的弹簧托盘及后扭力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776623 阅读:1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6 02: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后扭力梁的弹簧托盘及后扭力梁,用于后扭力梁的弹簧托盘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别沿所述后扭力梁的主梁和纵梁的宽度方向延伸,还包括:所述第一连接部远离所述本体的一端设置有延伸部,所述第一连接部通过所述延伸部横跨所述主梁,且与所述主梁的上表面贴合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纵梁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用于后扭力梁的弹簧托盘及后扭力梁,增加弹簧托盘的受力面积,增强弹簧托盘与主梁的连接强度,改善弹簧托盘与主梁连接位置的受力性能,以便力能够有效传递。

Spring tray and rear torsion beam for rear torsion beam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pring tray and a rear torsion beam for a rear torsion beam. The spring tray for a rear torsion beam includes a body, the body comprises a first connecting part and a second connecting part, the first connecting part and the second connecting part extend along the width direction of the main beam and the longitudinal beam of the rear torsion beam, respectively, and the first connecting part is far from the original part. One end of the body is provided with an extension part, the first connecting part spans the main beam through the extension part, and is fitted with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main beam, and the second connecting part is connected with the longitudinal beam.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pring tray and a rear torsion beam used for a rear torsion beam, which increases the force area of the spring tray, enhances the connection strength between the spring tray and the main beam, and improves the force performance of the connection position between the spring tray and the main beam, so that the force can be effectively transmitt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后扭力梁的弹簧托盘及后扭力梁
本技术涉及汽车零件,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后扭力梁的弹簧托盘及后扭力梁。
技术介绍
后扭力梁包括主梁和设置在主梁相对两端的纵梁,主梁和纵梁的连接处设置有弹簧托盘,弹簧托盘是汽车减震器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支撑和定位弹簧,路面作用于车轮上的垂向力主要通过弹簧托盘传递至弹簧上,然后经弹簧传递给车身,以减小车辆的摇晃,保持车辆的平稳。在传递力的过程中,弹簧托盘所受垂向力分别通过与主梁和纵梁的连接处传递给主梁和纵梁,因此,对弹簧托盘的连接处提出了更高的强度要求。但是,现有技术中所使用的弹簧托盘,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尤其是弹簧托盘所受垂向力较大的情况下,弹簧托盘容易出现破损,如弹簧托盘与主梁之间的连接部经常出现损坏现象,导致弹簧托盘与主梁脱离,影响弹簧托盘的使用寿命。因此,需要一种用于后扭力梁的弹簧托盘及后扭力梁,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后扭力梁的弹簧托盘及后扭力梁,增加弹簧托盘的受力面积,增强弹簧托盘与主梁的连接强度,改善弹簧托盘与主梁连接位置的受力性能,以便力能够有效传递。基于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后扭力梁的弹簧托盘,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别沿所述后扭力梁的主梁和纵梁的宽度方向延伸,还包括:所述第一连接部远离所述本体的一端设置有延伸部,所述第一连接部通过所述延伸部横跨所述主梁,且与所述主梁的上表面贴合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纵梁连接。通过延伸部可增长第一连接部与主梁之间的连接长度及连接面积,以增加第一连接部的受力面积,增强第一连接部与主梁的连接强度,改善第一连接部与主梁连接位置的受力性能,以便力能够有效传递。优选地,所述延伸部与所述主梁的表面通过圆周焊接连接在一起。将圆周焊可增大焊接面积,同时,增大垂向受力截面积,即可显著改善该条焊缝的受力性能。优选地,所述延伸部的宽度向着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侧由近及远呈逐渐变大。通过增大延伸部的宽度,延伸部与主梁的连接面积就越大,从而进一步增强延伸部与主梁的连接强度。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接部横跨所述纵梁并与所述纵梁的上表面贴合连接。贴合连接可增强第二连接部与纵梁之间的连接面积,提高牢固程度,从而增强连接强度。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及所述第二连接部均与所述本体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延伸部为一体成型结构。一体成型结构没有连接缝,本体的整体结构强度更好,有助于提高耐冲击性。优选地,所述本体包括底盘以及沿所述底盘周向朝同侧延伸的侧壁,所述侧壁相对两侧分别延伸出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上述本体能够提高后扭力梁的一体性,改善受力性能。优选地,所述侧壁的靠近所述后扭力梁的一侧的高度大于所述侧壁的远离所述后扭力梁的一侧的高度。通过调整相对两侧侧壁的高度,既方便安装弹簧,又能提高本体与后扭力梁的连接强度。优选地,所述侧壁的靠近所述后扭力梁的一侧上设置有翻边,所述翻边从所述第一连接部到所述第二连接部依次与所述纵梁、所述纵梁和所述主梁连接位置以及所述主梁焊接连接。通过翻边可增加弹簧托盘与后扭力梁之间的连接面积,从而实现弹簧托盘与后扭力梁之间的多点连接,进一步增强弹簧托盘与后扭力梁之间的连接强度。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后扭力梁,主梁和对称设置在所述主梁相对两端的纵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上述的用于后扭力梁的弹簧托盘,所述弹簧托盘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别沿所述后扭力梁的主梁和纵梁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连接部远离所述本体的一端设置有延伸部,所述第一连接部通过所述延伸部横跨所述主梁,且与所述主梁的上表面贴合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纵梁连接。通过延伸部可增长第一连接部与主梁之间的连接长度及连接面积,以增加第一连接部的受力面积,增强第一连接部与主梁的连接强度,改善第一连接部与主梁连接位置的受力性能,以便力能够有效传递。另外,优选地,还包括:加强件,所述加强件横跨所述主梁和所述纵梁的连接位置,所述加强件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沿所述主梁和所述纵梁延伸,所述第一端设置有加强延伸部,所述加强延伸部用于实现所述加强件与所述主梁的圆滑过渡连接;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纵梁连接。通过增设加强件可增强主梁与纵梁之间的连接强度,增加后扭力梁的一体性,避免主梁与纵梁分离,显著提升后扭力梁的强度耐久性能。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通过设置延伸部可增长第一连接部与主梁之间的连接长度及连接面积,同时增加弹簧托盘与主梁的连接位置在受力方向受力截面,以增加第一连接部的受力面积,增强第一连接部与主梁的连接强度,改善第一连接部与主梁连接位置的受力性能,以便力能够有效传递,延长弹性托盘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对其实施例进行描述,本技术的上述特征和技术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和容易理解。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弹簧托盘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弹簧托盘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1:本体;2:加强件;3:第一连接部;4:第二连接部;5:主梁;6:纵梁;7:延伸部;8:底盘;9:侧壁;10:翻边。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使用的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弹簧托盘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弹簧托盘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用于后扭力梁的弹簧托盘,包括:本体2。本体2包括第一连接部3和第二连接部4,第一连接部3和第二连接部4分别沿后扭力梁的主梁5和纵梁6的宽度方向延伸;第一连接部3远离本体2的一端设置有延伸部7,第一连接部3通过延伸部7横跨主梁5,且与主梁5的上表面贴合连接,第二连接部4与纵梁6连接。通过延伸部7可增长第一连接部3与主梁5之间的连接长度及连接面积,以增加第一连接部3的受力面积,增强第一连接部3与主梁5的连接强度,改善第一连接部3与主梁5连接位置的受力性能,以便力能够有效传递。第一连接部3与主梁5之间的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焊接,优选地,延伸部7与主梁5的表面通过圆周焊接连接在一起。通过延伸部7不仅可将弹簧托盘与主梁5的焊接位置延长,且延伸部7贴合在主梁5的上表面,在进行焊接时,也可增大焊接的区域;将弹簧托盘的延伸部7与主梁5形成圆周焊,增大焊接面积,同时,增大垂向受力截面积,即可显著改善该条焊缝的受力性能。为进一步地增加延伸部7与主梁5的接触面积,优选地,延伸部7的宽度向着远离第一连接部3的一侧由近及远呈逐渐变大。随着延伸部7的宽度变大,延伸部7与主梁5的接触面积也越大,在进行圆周焊时,延伸部7与主梁5的连接面积就越大,从而进一步增强延伸部7与主梁5的连接强度。优选地,第二连接部4横跨纵梁6并与纵梁6的上表面贴合连接。贴合连接可增强第二连接部4与纵梁6之间的连接面积,提高牢固程度,从而增强连接强度。第二连接部4上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后扭力梁的弹簧托盘,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别沿所述后扭力梁的主梁和纵梁的宽度方向延伸,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所述第一连接部远离所述本体的一端设置有延伸部,所述第一连接部通过所述延伸部横跨所述主梁,且与所述主梁的上表面贴合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纵梁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后扭力梁的弹簧托盘,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别沿所述后扭力梁的主梁和纵梁的宽度方向延伸,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所述第一连接部远离所述本体的一端设置有延伸部,所述第一连接部通过所述延伸部横跨所述主梁,且与所述主梁的上表面贴合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纵梁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后扭力梁的弹簧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与所述主梁的表面通过圆周焊接连接在一起。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后扭力梁的弹簧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的宽度向着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侧由近及远呈逐渐变大。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后扭力梁的弹簧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横跨所述纵梁并与所述纵梁的上表面贴合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后扭力梁的弹簧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及所述第二连接部均与所述本体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延伸部为一体成型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后扭力梁的弹簧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包括底盘以及沿所述底盘周向朝同侧延伸的侧壁,所述侧壁相对两侧分别延伸出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7.根据权利要求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发富傅林
申请(专利权)人:威马智慧出行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