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孔密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759798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3 13: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小孔密封装置,其提高设备的稳定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制造成本;同时设备可兼容多种产品,工装可快速换型。其包括模组安装座,所述模组安装座外接有垂直向驱动结构,所述模组安装座包括底板和上板组件,所述底板和上板组件之间通过支撑柱连接并形成安装空间,所述底板上固设有拉杆气缸,所述拉杆气缸的输出端通过连接件连接拉杆的底部,所述拉杆的上部外露于所述上板组件,所述拉杆的上部外露于所述上板组件的部分自上而下为大径止口端、小径导向端,所述小径导向端的自上而下分别套装有涨套、外杆,所述涨套的上端面紧贴大径止口端的下端环面,所述涨套的下端面紧贴所述外杆的上端环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孔密封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小径内孔堵塞的
,具体为一种小孔密封装置。
技术介绍
原有小孔密封装置为“手动堵塞”,其内部结构为:金属内杆包胶通过硬摩擦堵塞内孔,故该堵塞使用寿命短、更换堵塞频繁,随着产生的产能的持续扩大,消耗了大量的备品,造成了巨大的浪费、且对产品的品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小孔密封装置,其提高设备的稳定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制造成本;同时设备可兼容多种产品,工装可快速换型。一种小孔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模组安装座,所述模组安装座外接有垂直向驱动结构,所述模组安装座包括底板和上板组件,所述底板和上板组件之间通过支撑柱连接并形成安装空间,所述底板上固设有拉杆气缸,所述拉杆气缸的输出端通过连接件连接拉杆的底部,所述拉杆的上部外露于所述上板组件,所述拉杆的上部外露于所述上板组件的部分自上而下为大径止口端、小径导向端,所述小径导向端的自上而下分别套装有涨套、外杆,所述涨套的上端面紧贴大径止口端的下端环面,所述涨套的下端面紧贴所述外杆的上端环面,所述外杆的底部压装于所述上板组件的对应避让口的外周区域,所述外杆的外径和大径止口端的外径相同,未受压状态下的涨套的外径不大于外杆的外径。其进一步特征在于:所述上板组件具体包括第一板、第二板、底部垫板,所述第一板的中心设置有保护套定位孔,所述第二板的中心设置有外杆定位孔,所述底部垫板的中心设置有拉杆定位孔,所述底部垫板、第二板、第一板通过螺栓自下而上固接形成上板组件,保护套套装于所述外杆的外周,所述保护套的底部下凸定位于所述保护套定位孔,所述保护套的下部安装座通过螺栓固接于所述第一板的上端面,所述外杆定位插装于所述外杆定位孔,所述外杆的底部压装于所述底部垫板的上端面对应区域,所述拉杆的小径导向端贯穿所述拉杆定位孔后延伸至所述安装空间内;所述拉杆的小径导向端贯穿所述拉杆定位孔的部分设置有导向组件,所述导向组件具体包括导向套、导向止口、导向环,所述导向环的底部设置有导向止口,所述拉杆的小径导向端贯穿所述拉杆定位孔的部分套装有导向套,所述导向环的底部末端设置有导向止口,所述导向止口和导向环之间设置有垂直向活动区域,所述导向套贯穿所述导向环并延伸至所述垂直活动区域内,所述拉杆气缸的输出端固接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顶部固接所述导向套、小径导向端底部的组合件,所述连接件的顶部外周嵌装于所述垂直向活动区域的外周导向槽布置,确保拉杆的直线运动以及复位的准确可靠;未受压状态下的涨套的外径等于外杆的外径;所述外杆具体为成品不锈钢毛细管切割加工而成,其能够确保拉杆向下拉动时、外杆的结构稳固可靠;所述涨套具体为硅胶材质制作而成,所述涨套在拉杆下降过程中受到压力后变形堵住对应的孔。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垂直向驱动结构带动模组安装座上升,使得拉杆、涨套穿过真空泵的小孔,之后拉杆气缸带动输出端下行,拉动拉杆下行,使得涨套发生形变、堵住小孔,其通过拉杆下拉压迫涨套,使涨套产生横向形变从而实现对真空泵的小孔的密封,解决产品密封稳定性,同时降低制造难度及制造成本;其不会发生硬性磨损,提高设备的稳定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制造成本;同时根据孔径不同制作不同尺寸的拉杆、涨套、外感,使得设备可兼容多种产品,工装可快速换型。附图说明图1为专利技术的立体图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侧视图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序号所对应的结构名称如下:模组安装座1、底板2、上板组件3、第一板31、保护套定位孔311、第二板32、外杆定位孔321、底部垫板33、拉杆定位孔331、支撑柱4、安装空间5、拉杆气缸6、连接件7、拉杆8、大径止口端81、小径导向端82、涨套9、外杆10、保护套11、导向套12、导向止口13、导向环14、垂直向活动区域15。具体实施方式一种小孔密封装置,见图1~图4:其包括模组安装座1,模组安装座1外接有垂直向驱动结构(图中未画出,属于现有成熟驱动结构),模组安装座包括底板2和上板组件3,底板2和上板组件3之间通过支撑柱4连接并形成安装空间5,底板2上固设有拉杆气缸6,拉杆气缸6的输出端通过连接件7连接拉杆8的底部,拉杆8的上部外露于上板组件3,拉杆的上部外露于上板组件3的部分自上而下为大径止口端81、小径导向端82,小径导向端82的自上而下分别套装有涨套9、外杆10,涨套9的上端面紧贴大径止口端81的下端环面,涨套9的下端面紧贴外杆10的上端环面,外杆10的底部压装于上板组件3的对应避让口的外周区域,外杆10的外径和大径止口端81的外径相同,未受压状态下的涨套9的外径不大于外杆10的外径。上板组件3具体包括第一板31、第二板32、底部垫板33,第一板31的中心设置有保护套定位孔311,第二板32的中心设置有外杆定位孔321,底部垫板33的中心设置有拉杆定位孔331,底部垫板33、第二板32、第一板31通过螺栓自下而上固接形成上板组件3,保护套11套装于外杆10的外周,保护套11的底部下凸定位111于保护套定位孔311,保护套11的下部安装座112通过螺栓固接于第一板31的上端面,外杆10定位插装于外杆定位孔321,外杆10的底部压装于底部垫板33的上端面对应区域,拉杆8的小径导向端82贯穿拉杆定位孔331后延伸至安装空间5内;拉杆8的小径导向端82贯穿拉杆定位孔331的部分设置有导向组件,导向组件具体包括导向套12、导向止口13、导向环14,导向环14的底部设置有导向止口13,拉杆8的小径导向端82贯穿拉杆定位孔331的部分套装有导向套12,导向环14的底部末端设置有导向止口13,导向止口13和导向环14之间设置有垂直向活动区域15,导向套12贯穿导向环14并延伸至垂直活动区域15内,拉杆气缸6的输出端固接有连接件7,连接件7的顶部固接导向套12、小径导向端82底部的组合件,连接件7的顶部外周嵌装于垂直向活动区域15的外周导向槽布置,确保拉杆8的直线运动以及复位的准确可靠;未受压状态下的涨套9的外径等于外杆10的外径;外杆10具体为成品不锈钢毛细管切割加工而成,其能够确保拉杆向下拉动时、外杆的结构稳固可靠;涨套9具体为硅胶材质制作而成,涨套在拉杆下降过程中受到压力后变形堵住对应的孔。具体实施例中,拉杆8采用成品磨具顶针、1.2mm顶针加工获得;外杆10采用成品不锈钢毛细管切割完成,外径2.5mm、壁厚0.6mm;涨套9采用外径2.5mm内径1.0mm的硅胶软管裁切完成。操作过程如下:整个模组上升,将涨套、拉杆插入小孔内;拉杆气缸拉动拉杆,拉杆挤压涨套堵住小孔;完成测试后,拉杆气缸依次复位,整个模组下降复位。其工作原理如下:垂直向驱动结构带动模组安装座上升,使得拉杆、涨套穿过真空泵的小孔,之后拉杆气缸带动输出端下行,拉动拉杆下行,使得涨套发生形变、堵住小孔,其通过拉杆下拉压迫涨套,使涨套产生横向形变从而实现对真空泵的小孔的密封。以上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内容仅为本专利技术创造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创造的实施范围。凡依本专利技术创造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专利涵盖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小孔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模组安装座,所述模组安装座外接有垂直向驱动结构,所述模组安装座包括底板和上板组件,所述底板和上板组件之间通过支撑柱连接并形成安装空间,所述底板上固设有拉杆气缸,所述拉杆气缸的输出端通过连接件连接拉杆的底部,所述拉杆的上部外露于所述上板组件,所述拉杆的上部外露于所述上板组件的部分自上而下为大径止口端、小径导向端,所述小径导向端的自上而下分别套装有涨套、外杆,所述涨套的上端面紧贴大径止口端的下端环面,所述涨套的下端面紧贴所述外杆的上端环面,所述外杆的底部压装于所述上板组件的对应避让口的外周区域,所述外杆的外径和大径止口端的外径相同,未受压状态下的涨套的外径不大于外杆的外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孔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模组安装座,所述模组安装座外接有垂直向驱动结构,所述模组安装座包括底板和上板组件,所述底板和上板组件之间通过支撑柱连接并形成安装空间,所述底板上固设有拉杆气缸,所述拉杆气缸的输出端通过连接件连接拉杆的底部,所述拉杆的上部外露于所述上板组件,所述拉杆的上部外露于所述上板组件的部分自上而下为大径止口端、小径导向端,所述小径导向端的自上而下分别套装有涨套、外杆,所述涨套的上端面紧贴大径止口端的下端环面,所述涨套的下端面紧贴所述外杆的上端环面,所述外杆的底部压装于所述上板组件的对应避让口的外周区域,所述外杆的外径和大径止口端的外径相同,未受压状态下的涨套的外径不大于外杆的外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孔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板组件具体包括第一板、第二板、底部垫板,所述第一板的中心设置有保护套定位孔,所述第二板的中心设置有外杆定位孔,所述底部垫板的中心设置有拉杆定位孔,所述底部垫板、第二板、第一板通过螺栓自下而上固接形成上板组件,保护套套装于所述外杆的外周,所述保护套的底部下凸定位于所述保护套定位孔,所述保护套的下部安装座通过螺栓固接于所述第一板的上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世伟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天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