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船舶内行吊的船对船用货物转运装置及其转运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752023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3 11: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船舶内行吊的船对船用货物转运装置及其转运方法,涉及海上转运装置领域,行吊包括行吊轨道和行吊吊具,所述船对船用货物转运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固定轨道、旋转轨道和翻转轨道,所述固定轨道固定于船舷边缘且与船舶上安装的行吊轨道连接,所述旋转轨道一端与所述固定轨道水平180度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翻转轨道垂直180度转动连接,所述旋转轨道180度水平旋出,且翻转轨道180度垂直旋出时,固定轨道、旋转轨道和翻转轨道在一条直线上,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在不使用吊车的情况下完成对船舶外的货物转运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船舶内行吊的船对船用货物转运装置及其转运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海上转运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船舶内行吊的船对船用货物转运装置及其转运方法。
技术介绍
海上补给转运是海上构筑物维持其功能的必然需求,而海上补给转运效率的高低,会直接影响补给船靠泊时间,即影响进行补给的成本。船舶上设置的行吊能够起到转运的功能,但由于其本身的结构特点,行吊需要依附在舱内进行转运,其无法起吊船舶舷外货物,导致需要采用吊车完成常规的海上补给转运,一般的吊车占用空间较大,要求较高的层高,且需设置在开的敞甲板处;在进行常规转运时先通过吊车将补给船上货物转运至船舶开敞甲板处,再通过行吊或人力将补给船上货物转运至舱内,具有转运成本高和效率低下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船舶内行吊的船对船用货物转运装置,能够在不使用吊车的情况下完成对船舶外的货物转运操作。为达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船舶内行吊的船对船用货物转运装置,所述行吊包括行吊轨道和行吊吊具,所述船对船用货物转运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固定轨道、旋转轨道和翻转轨道;所述固定轨道固定于船舷边缘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船舶内行吊的船对船用货物转运装置,所述行吊包括行吊轨道和行吊吊具(4),其特征在于:所述船对船用货物转运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固定轨道(1)、旋转轨道(2)和翻转轨道(3);所述固定轨道(1)固定于船舷边缘且与船舶上安装的行吊轨道连接;所述旋转轨道(2)一端与所述固定轨道(1)水平180度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翻转轨道(3)垂直180度转动连接;所述旋转轨道(2)180度水平旋出,且翻转轨道(3)180度垂直旋出时,固定轨道(1)、旋转轨道(2)和翻转轨道(3)在一条直线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船舶内行吊的船对船用货物转运装置,所述行吊包括行吊轨道和行吊吊具(4),其特征在于:所述船对船用货物转运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固定轨道(1)、旋转轨道(2)和翻转轨道(3);所述固定轨道(1)固定于船舷边缘且与船舶上安装的行吊轨道连接;所述旋转轨道(2)一端与所述固定轨道(1)水平180度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翻转轨道(3)垂直180度转动连接;所述旋转轨道(2)180度水平旋出,且翻转轨道(3)180度垂直旋出时,固定轨道(1)、旋转轨道(2)和翻转轨道(3)在一条直线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船舶内行吊的船对船用货物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轨道(1)与旋转轨道(2)间通过一转动装置(5)连接,所述转动装置(5)包括分别设于所述固定轨道(1)和旋转轨道(2)上的两旋转斜撑(51)、以及分别设于两所述旋转斜撑(51)上的第一转轴套管(52)和第一转轴(53),所述第一转轴(53)竖直设置,所述第一转轴套管(52)活动套设于所述第一转轴(53)上。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船舶内行吊的船对船用货物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轨道(1)上设置一插销,当所述旋转轨道(2)与固定轨道(1)位于同一直线上时,所述插销部分抵持于所述旋转轨道(2)上。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船舶内行吊的船对船用货物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轨道(2)与翻转轨道(3)间通过一翻转装置(6)连接,所述翻转装置(6)包括分别设于所述旋转轨道(2)和翻转轨道(3)上的两翻转撑座(61)、以及分别设于两所述翻转撑座(61)上的第三转轴套管(62)和第二转轴(63),所述第二转轴(63)水平设置,所述第三转轴套管(62)转动套设于所述第二转轴(63)上。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晨晖李海东向丽君舒正谊雷亚红周新蓉阮静方俊孔凡富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