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盗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助力车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73815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3 07: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盗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助力车,所述防盗装置设置在车辆上,与车辆的鞍座立管、车架相互作用对电池进行固定;防盗装置包括中控单元;鞍座立管与车架固定连接,形成容置空间,中控单元固定设置在所述车架上,并与车架和鞍座立管在容置空间上方形成开口,开口形状与所述电池的形状相匹配,电池经由开口置于容置空间内;中控单元包括电子锁,电子锁具有可伸出和缩入的锁头,锁头设置在朝向电池的一侧,电池上对应锁头的位置设置有容纳部,锁头伸出时,与容纳部形成配合,电池的位置被锁止,无法从容置空间取出。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可以有效防止电池被盗,且电池与鞍座立管、车架配合好,助力车骑行过程中的噪音小。

An anti-theft device and a booster with the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n anti-theft device and a booster car with the device, the anti-theft device is arranged on the vehicle, and the battery is fixed by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anti-theft device and the saddle riser and the frame of the vehicle; the anti-theft device includes a central control unit; the saddle riser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frame to form a holding space, and the central control unit is fixed on the frame, and is fixed on the frame and the saddle riser. An opening is formed above the holding space, and the shape of the opening matches the shape of the battery. The battery is placed in the holding space through the opening. The central control unit includes an electronic lock, which has an extensible and retractable lock head. The lock head is located on one side of the battery, and the corresponding lock head is positioned on the battery. When the lock head is extended, it matches the holding part, and the battery position is positioned. Locked, unable to take out of the space. After adopting the above technical scheme, the battery can be effectively prevented from being stolen, and the battery is well matched with the saddle riser and the frame, so that the noise in the riding process of the booster bicycle is low.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盗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助力车
本技术涉及助力车
,尤其涉及一种防盗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助力车。
技术介绍
现有的助力车结构中,由于电池需要经常取下充电,因而大多将电池以插入方式直接安置在鞍座的后下方,而鞍座设置成可翻起的结构,鞍座翻起时可将电池取出。这种结构中,由于鞍座可以轻易翻起,因而电池很容易被窃,即使采用外置的链条锁将鞍座锁住防止其翻起,但盗窃者仍然可以将整个鞍座从鞍座立管上拆离后盗窃电池。另外,电池直接插入安置在助力车车架内,由于配合间隙的存在,在骑行过程中,电池与车架之间会产生频繁的碰撞和振动,不仅会产生噪音,并且也容易损坏电池及其他配合部件。因此,需要开发一种电池不易被盗窃,且电池与车架配合紧密,骑行过程中振动和噪音小的助力车防盗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不易被盗窃,且电池与车架配合紧密,骑行过程中振动和噪音小的防盗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助力车。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防盗装置,所述防盗装置设置在车辆上,与所述车辆的鞍座立管、车架相互作用对电池进行固定;所述防盗装置包括中控单元;所述鞍座立管与所述车架固定连接,形成容置空间,所述中控单元设置在所述车架上,与所述车架固定连接;所述中控单元、所述车架与所述鞍座立管在所述容置空间上方形成开口,开口形状与所述电池的形状相匹配,所述电池经由所述开口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中控单元包括电子锁,所述电子锁具有可伸出和缩入的锁头,所述锁头设置在朝向所述电池的一侧,所述电池上对应所述锁头的位置设置有容纳部,所述锁头伸出时,与所述容纳部形成配合,所述电池的位置被锁止,无法从所述容置空间取出。优选地,所述电池上朝向所述鞍座立管的一侧设置有弧形凹槽;所述容置空间内设置有导向部,所述导向部固定连接于所述车架上,所述导向部上朝向所述电池的一侧设置有导轨,所述导轨平行于所述鞍座立管设置,所述电池上对应所述的导轨的位置设置有与之配合的导槽;所属电池以弧形凹槽与鞍座立管配合,导槽与导轨配合的方式安装与所述容置空间内。优选地,所述防盗装置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底部,与所述车架和所述鞍座立管固定连接,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凸起部,所述电池底部对应所述凸起部的位置设置有凹陷部,所述凸起部与所述凹陷部形状相吻合。优选地,所述底座上设有第一电气连接部件,所述底座内还设有电机控制器,所述电机控制器通过第一电气连接部件与电池连接,从电池中获取电能。优选地,所述中控单元还包括通信模块和控制模块,所述通信模块可以接收来自外部的指令,所述控制模块可以根据通信模块接收的指令控制电子锁的开闭,即控制锁头的伸出和缩入。优选地,所述电池顶部设置有可转动的把手。优选地,所述车架上设有拱形的防锯条,所述防锯条对称设置于所述中控单元与所述电池的两侧,所述防锯条在所述中控单元与所述电池的接触面外侧形成遮挡,所述防锯条的高度高于所述锁头的高度。优选地,所述防锯条与所述车架之间设置有防锯片,所述防锯片一端与所述防锯条固定连接,一端与所述车架固定连接,所述防锯片位于所述中控单元与所述电池的接触面的外侧。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助力车,包括上述的防盗装置。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需要通过中控开关控制锁头缩入才能打开电子锁,取出电池,在电子锁锁止的情况下无法正常取出电池,有效减少电池被盗的几率。2.电池与鞍座立管、车身支架配合紧密,助力车在骑行过程中振动小,产生的噪音小,电池及其他配合部件不易损坏。3.电池与中控单元两侧的车架上设有防锯条,电池不易通过锯断锁头来盗窃,同时增加了车架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符合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防盗装置安装后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防盗装置在电池半取出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防盗装置的爆炸视图;图4为中控单元的爆炸视图。附图标记:1-鞍座立管,2-车架,3-电池,31-弧形凹槽,32-把手,33-导槽,34-容纳部,4-中控单元,41-电子锁,411-锁头,42-伸出部,421-第一通孔,5-导向部,51-导轨,6-底座,61-凸起部,62-第一电气连接部件,7-连接板,71-水平部,72-弯折部,721-第二通孔,8-防锯条,9-防锯片。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的优点。参见附图1,2,3,所述防盗装置设置在车辆上,与所述助力车的鞍座立管1、车架2相互作用对电池3进行固定。所述车辆包括(但不限于)助力车、电动车,所述防盗装置包括中控单元4;所述鞍座立管1与所述车架2固定连接,形成容置空间。优选地,所述车架2对称设置在鞍座立管1两侧,一端与鞍座立管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车轮轴固定连接,对称的车架2之间即为所述的容置空间。所述中控单元4设置在所述车架2上,与所述车架2固定连接。所述中控单元4、所述车架2与所述鞍座立管1在所述容置空间上方形成开口,开口形状与所述电池3的形状相匹配,所述电池3经由所述开口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中控单元4包括电子锁41,所述电子锁41具有可伸出和缩入的锁头411,所述锁头411设置在朝向所述电池的一侧,所述电池上对应所述锁头的位置设置有容纳部34,所述锁头411伸出时,与所述容纳部34形成配合,所述电池3的位置被锁止,无法从所述容置空间取出。也就是说,只有通过中控单元4打开电子锁41,使电子锁41的锁头411缩入,才能将电池3取出,无法通过翻起鞍座、拆卸鞍座等方式取出电池3,因此所述防盗装置具有良好的防盗性能,可以有效防止电池被盗。优选地,所述电池3上朝向所述鞍座立管1的一侧设置有弧形凹槽31,弧形凹槽31的弧度与鞍座立管1的弧度一致;所述容置空间内设置有导向部5,所述导向部5固定连接于所述车架上2。优选地,所述导向部5与所述中控单元4设置在同侧,所述导向部5设置在所述中控单元4的下方,导向部5一端与车架2固定连接,另一端与中控单元4固定连接。所述导向部4上朝向所述电池3的一侧设置有导轨51,所述导轨51平行于所述鞍座立管1设置,所述电池5上对应所述的导轨51的位置设置有与之配合的导槽33;所属电池3以弧形凹槽31与鞍座立管1配合,导槽33与导轨51配合的方式安装与所述容置空间内。由于弧形凹槽31与鞍座立管1弧度一致或略大于鞍座立管1的弧度,导槽33与导轨51尺寸相配合,且导槽33、导轨51与鞍座立管1平行,一方面,只要将弧形凹槽31于鞍座立管1对齐,导槽33与导轨51对齐,就可以使电池3很顺畅地滑入所述容置空间,从而使得电池3的安装十分方便;另一方面,导槽33与导轨51的配合及弧形凹槽31与鞍座立管1配合限定了电池3只能沿导轨51方向运动,在锁头411伸出至容纳部34时,电池的位置被完全锁止,无法移动,由于电池3与鞍座立管1和导向部5的配合紧密,在骑行过程中,电池3与车架2和鞍座立管1之间的碰撞和振动小,产生的噪音小,并且电池3及车辆上的其它部件也不易在振动中损坏。优选地,所述防盗装置还包括底座6,所述底座6设置在容置空间底部,与车架2固定连接。所述底座6上设置有凸起部61,所述电池3的底部设有凹陷部所述凹陷部与所述凸起部61的位置相对应,且形状相吻合。所述电池3以从上向下插入的方式安装于所述容置空间内,电池3置于底座6之上,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盗装置,所述防盗装置设置在车辆上,与所述车辆的鞍座立管、车架相互作用对电池进行固定,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盗装置包括中控单元;所述鞍座立管与所述车架固定连接,形成容置空间,所述中控单元设置在所述车架上,与所述车架固定连接;所述中控单元、所述车架与所述鞍座立管在所述容置空间上方形成开口,开口形状与所述电池的形状相匹配,所述电池经由所述开口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中控单元包括电子锁,所述电子锁具有可伸出和缩入的锁头,所述锁头设置在朝向所述电池的一侧,所述电池上对应所述锁头的位置设置有容纳部,所述锁头伸出时,与所述容纳部形成配合,所述电池的位置被锁止,无法从所述容置空间取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盗装置,所述防盗装置设置在车辆上,与所述车辆的鞍座立管、车架相互作用对电池进行固定,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盗装置包括中控单元;所述鞍座立管与所述车架固定连接,形成容置空间,所述中控单元设置在所述车架上,与所述车架固定连接;所述中控单元、所述车架与所述鞍座立管在所述容置空间上方形成开口,开口形状与所述电池的形状相匹配,所述电池经由所述开口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中控单元包括电子锁,所述电子锁具有可伸出和缩入的锁头,所述锁头设置在朝向所述电池的一侧,所述电池上对应所述锁头的位置设置有容纳部,所述锁头伸出时,与所述容纳部形成配合,所述电池的位置被锁止,无法从所述容置空间取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上朝向所述鞍座立管的一侧设置有弧形凹槽;所述容置空间内设置有导向部,所述导向部固定连接于所述车架上,所述导向部上朝向所述电池的一侧设置有导轨,所述导轨平行于所述鞍座立管设置,所述电池上对应所述的导轨的位置设置有与之配合的导槽;所属电池以所述弧形凹槽与所述鞍座立管配合,所述导槽与所述导轨配合的方式安装与所述容置空间内。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盗装置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底部,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殷振亚周婵鸣
申请(专利权)人:永安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