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刹车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714947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30 15: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刹车装置领域,公开了后刹车盘,包括刹车盘本体,刹车盘本体包括连接部和摩擦部,连接部的中部设有用于制动轴穿过的中心孔,中心孔的外缘设有多个安装孔,安装孔沿圆周均匀分布,刹车盘本体配合安装孔和紧固件与轮毂连接,同一圆周上设有多个减轻孔,每两个安装孔间设有一个减轻孔,减轻孔用于减轻刹车盘的重量同时起到一定的散热作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第一散热孔的设置进行散热,其孔径的变化可在提供有效的摩擦面积的同时增强散热作用,配合第二散热孔加强散热孔内的空气流通,大大提高了散热效率;V形的排渣槽的设置可以有效的排出产生的废渣,避免堵塞散热孔和自身;另外散热孔侧壁的锌层会先被腐蚀从而保护刹车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后刹车盘
本技术涉及刹车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了后刹车盘。
技术介绍
目前,在汽车等车辆在刹车过程中,刹车盘将迅速发热。因此,刹车盘的散热是车辆优化设计中很有必要考虑的问题。对于目前的刹车盘,其主要的散热设计是,在盘体上开设贯穿盘体的圆柱形散热通孔,从而增大盘体的散热面,然而,事实上在刹车盘旋转过程中,两边的压强相当,因此,散热通孔内的空气流动较小,其散热效率并未不能高效地发挥;另外在摩擦的过程中产生的废渣会堵住散热孔影响散热效果,目前的刹车盘大多没有考虑到其在存放和使用中被腐蚀的问题,腐蚀后的刹车盘会带来安全隐患,因此在刹车盘上设置防腐蚀的结构也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以上缺点,提供了后刹车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后刹车盘,包括刹车盘本体,刹车盘本体包括连接部和摩擦部,连接部的中部设有用于制动轴穿过的中心孔,中心孔的外缘设有多个安装孔,安装孔沿圆周均匀分布,刹车盘本体配合安装孔和紧固件与轮毂连接,同一圆周上设有多个减轻孔,每两个安装孔间设有一个减轻孔,减轻孔用于减轻刹车盘的重量同时起到一定的散热作用。作为优选,摩擦部包括堆叠连接的第一摩擦层和第二摩擦层,第一摩擦层上设有多组第一散热孔,各组第一散热孔以摩擦部的中心呈环形阵列分布,每组第一散热孔包括多个排布在同一条直线的第一散热孔,第一散热孔的侧壁设有锌层,两组第一散热孔之间设有一个V形的排渣槽,排渣槽由摩擦部内边缘延伸到摩擦部外边缘。作为优选,第二摩擦层上径向设有多个条形的第二散热孔,第二散热孔与各组第一散热孔位置相对使得每个第二散热孔将一组第一散热孔的内侧端部连通,第二散热孔的外侧端部延伸到第二摩擦层的外边缘处,第二散热孔的侧壁上也设有锌层。作为优选,第一散热孔由外向内孔径逐渐增大。作为优选,第一摩擦层与第二摩擦层均为碳化钨增强层。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通过在连接部上设置减轻孔,在减轻整个刹车盘的重量的同时起到一定的散热作用;通过第一散热孔的设置进行散热,其孔径的变化可在提供有效的摩擦面积的同时增强散热作用,配合第二散热孔加强散热孔内的空气流通,大大提高了散热效率;排渣槽的设置可以有效的排出产生的废渣,避免堵塞散热孔,V形的排渣槽也可避免自身被堵塞,少量的废渣进入到散热孔内也会通过第二散热孔排出;另外散热孔侧壁的锌层会先被腐蚀从而保护刹车盘。附图说明图1为第一摩擦层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第二摩擦层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的A-A视图。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1—摩擦部、2—连接部、3—第二摩擦层、4—第一摩擦层、5—中心孔、6—安装孔、7—减轻孔、8—排渣槽、9—第一散热孔、10—第二散热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后刹车盘,如图1-图3所示,包括刹车盘本体,刹车盘本体包括连接部2和摩擦部1,连接部2的中部设有用于制动轴穿过的中心孔5,中心孔5的外缘设有多个安装孔6,安装孔6沿圆周均匀分布,刹车盘本体配合安装孔6和紧固件与轮毂连接,同一圆周上设有多个减轻孔7,每两个安装孔6间设有一个减轻孔7,减轻孔7用于减轻刹车盘的重量同时起到一定的散热作用。摩擦部1包括堆叠连接的第一摩擦层4和第二摩擦层3,第一摩擦层4上设有多组第一散热孔9,各组第一散热孔9以摩擦部1的中心呈环形阵列分布,每组第一散热孔9包括多个排布在同一条直线的第一散热孔9,第一散热孔9的侧壁设有锌层,两组第一散热孔9之间设有一个V形的排渣槽8,排渣槽8由摩擦部1内边缘延伸到摩擦部1外边缘。第一摩擦层4与第二摩擦层3均为碳化钨增强层。作为优选,第二摩擦层3上径向设有多个条形的第二散热孔10,第二散热孔10与各组第一散热孔9位置相对使得每个第二散热孔10将一组第一散热孔9的内侧端部连通,第二散热孔10的外侧端部延伸到第二摩擦层3的外边缘处,第二散热孔10的侧壁上也设有锌层。第一散热孔9由外向内孔径逐渐增大。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技术专利的涵盖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后刹车盘,包括刹车盘本体,其特征在于:刹车盘本体包括连接部(2)和摩擦部(1),连接部(2)的中部设有用于制动轴穿过的中心孔(5),中心孔(5)的外缘设有多个安装孔(6),安装孔(6)沿圆周均匀分布,刹车盘本体配合安装孔(6)和紧固件与轮毂连接,同一圆周上设有多个减轻孔(7),每两个安装孔(6)间设有一个减轻孔(7),减轻孔(7)用于减轻刹车盘的重量同时起到一定的散热作用;摩擦部(1)包括堆叠连接的第一摩擦层(4)和第二摩擦层(3),第一摩擦层(4)上设有多组第一散热孔(9),各组第一散热孔(9)以摩擦部(1)的中心呈环形阵列分布,每组第一散热孔(9)包括多个排布在同一条直线的第一散热孔(9),第一散热孔(9)的侧壁设有锌层,两组第一散热孔(9)之间设有一个V形的排渣槽(8),排渣槽(8)由摩擦部(1)内边缘延伸到摩擦部(1)外边缘;第二摩擦层(3)上径向设有多个条形的第二散热孔(10),第二散热孔(10)与各组第一散热孔(9)位置相对使得每个第二散热孔(10)将一组第一散热孔(9)的内侧端部连通,第二散热孔(10)的外侧端部延伸到第二摩擦层(3)的外边缘处,第二散热孔(10)的侧壁上也设有锌层;第一散热孔(9)由外向内孔径逐渐增大。...

【技术特征摘要】
1.后刹车盘,包括刹车盘本体,其特征在于:刹车盘本体包括连接部(2)和摩擦部(1),连接部(2)的中部设有用于制动轴穿过的中心孔(5),中心孔(5)的外缘设有多个安装孔(6),安装孔(6)沿圆周均匀分布,刹车盘本体配合安装孔(6)和紧固件与轮毂连接,同一圆周上设有多个减轻孔(7),每两个安装孔(6)间设有一个减轻孔(7),减轻孔(7)用于减轻刹车盘的重量同时起到一定的散热作用;摩擦部(1)包括堆叠连接的第一摩擦层(4)和第二摩擦层(3),第一摩擦层(4)上设有多组第一散热孔(9),各组第一散热孔(9)以摩擦部(1)的中心呈环形阵列分布,每组第一散热孔(9)包括多个排布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浩
申请(专利权)人:金华浩翔汽配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