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车辆交通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70530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30 14: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轨道车辆交通系统,包括轨道梁和沿轨道梁延伸方向运行的轨道车辆,轨道梁上侧设置有平行于轨道梁的上轨道,轨道梁垂直于上轨道的侧面上设置有平行于轨道梁的侧轨道,所述轨道车辆包括沿上轨道运行的第一车辆,和沿侧轨道运行的第二车辆。本发明专利技术在轨道梁的上侧和下侧分别设置轨道车辆,提高轨道梁的利用率,在轨道车辆内设置可取出的集装箱,便于货物和/或乘客的运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轨道车辆交通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轨道车辆,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轨道车辆交通系统。
技术介绍
世界正在快速的变化,随着年份的增长,越来越多的人和货物在城市或者是大陆运行,人口增长和物资需求造成城市交通越来越拥堵,如何减轻地面拥堵是现阶段需要改善的重大问题。现有的轨道一般在地面上,车辆沿轨道运行,进行货物或者是人员运输;也存在将轨道架起,使轨道远离地面利用空中的空间,车辆运行在空中轨道上;而现有的轨道只有在轨道上方运行车辆的方式,轨道的利用率并不高,而面对越来越严峻的人口增长和地面拥堵,提高轨道利用率也是改善地面拥堵的一个途径;目前车辆都是整体结构,当运输物资的时候不能整个将车辆内的物资取出,这既浪费时间也消耗劳动力。有鉴于此特提出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轨道车辆交通系统,通过在轨道两上下方分别设置上轨道和侧轨道,以及沿上轨道运行的第一车辆,沿侧轨道运行的第二车辆,提高轨道的利用率,减少地面拥堵;同时,将车辆进行模块化设计,解决现有车辆在运输物资时无法一次性将物资全部取出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技术方案的基本构思是:一种轨道车辆交通系统,包括轨道梁和沿轨道梁延伸方向运行的轨道车辆,轨道梁上侧设置有平行于轨道梁的上轨道,轨道梁垂直于上轨道的侧面上设置有平行于轨道梁的侧轨道,所述轨道车辆包括沿上轨道运行的第一车辆,和沿侧轨道运行的第二车辆。进一步,轨道梁上侧面构成上轨道,轨道梁平行于轨道车辆运行方向的相对的两侧向轨道梁中心凹陷,构成侧轨道;第一车辆为悬浮于上轨道上方的磁悬浮车辆,第二车辆为吊挂于轨道梁下方的悬挂车辆;第二车辆上侧在其长度方向上设置有至少两条相互平行的卡接机构,所述卡接机构向上凸出延伸、并分别对应伸入轨道梁两侧的侧轨道内,卡接机构在侧轨道内滑动,令第二车辆沿侧轨道移动。进一步,轨道车辆包括壳体和集装箱,壳体平行于轨道梁的相对两侧敞口设置、以形成在垂直于轨道车辆运行方向上贯穿轨道车辆的容纳腔,容纳腔内设置有至少一条沿垂直于轨道车辆运行方向延伸的滑槽,所述滑槽贯穿轨道车辆;集装箱上设置有对应伸入滑槽的第一滑动装置,令集装箱可通过壳体敞口侧沿滑槽滑动、以进入或移出容纳腔。进一步,容纳腔内设置有锁定机构,当集装箱沿滑槽完全进入容纳腔后,锁定机构锁死,将集装箱锁定在容纳腔内。进一步,容纳腔内壁设置有第一磁吸装置,集装箱的外壁对应第一磁吸装置的位置上、设置有与容纳腔内的第一磁吸装置磁极相反的第二磁吸装置,当集装箱进入容纳腔后,第一磁吸装置和第二磁吸装置相互吸引,将集装箱固定在容纳腔内。进一步,集装箱的下侧设置有向下凸出延伸的第二滑动装置,第二滑动装置用于支撑集装箱,并带动集装箱移动。进一步,滑槽在其延伸方向的两端均设置有限位机构,当集装箱自壳体敞口侧进入容纳腔时,限位机构对集装箱进行限位,防止集装箱沿滑槽自壳体另一敞口侧滑出容纳腔。进一步,集装箱平行于轨道梁的两侧分别至少设置有一个与外界连通的开口,所述开口处覆盖有用于封闭开口的门体,当门体打开时,集装箱内的乘客和/或货物可以进出集装箱。进一步,轨道车辆的首尾均设置有用于连接位于轨道同侧轨道车辆的连接机构,运行在轨道同侧的相邻的轨道车辆之间通过连接机构进行连接或脱离。进一步,第一车辆下侧设置有可伸缩的第一连接件,第二车辆上侧设置有可伸缩的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相互卡接固定,令第一车辆带动第二车辆运行、或第二车辆带动第一车辆运行。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中的轨道梁上下方均可以运行车辆,极大提高了轨道利用率。2、本专利技术中的车辆包括壳体和集装箱,将车辆模块化,使车辆在运输物资的时候,向集装箱内装卸物资,再将集装箱装入车辆壳体内,节省时间,节约劳动力。3、本专利技术中轨道梁上方运行的车辆之间可以连接或脱离,下方运行的车辆之间也可以连接或脱离,通过相邻车辆之间的连接机构,根据需要进行车辆的加长或缩短。4、本专利技术中,轨道梁上方的车辆与轨道梁下方的车辆之间可以相互卡接连接,使上方车辆和下方车辆在其中一个车辆出现运行故障时提供动力,保证上下方车辆的正常运行。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附图说明附图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的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但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显然,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在附图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轨道上下运行轨道车辆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轨道的截面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轨道上运行车辆的截面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轨道车辆壳体结构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集装箱的结构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位于轨道同侧的轨道车辆连接结构图。图中:1-上轨道;2-第一车辆;3-第二车辆;4-侧轨道;5-卡接机构;6-壳体;7-容纳腔;8-敞口侧;9-集装箱;10-开口;11-门体;12-滑槽;13-第一滑动装置;14-OLED面板。需要说明的是,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旨在以任何方式限制本专利技术的构思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概念。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如图1至图6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轨道车辆交通系统,一种轨道车辆交通系统,包括轨道梁和沿轨道梁延伸方向运行的轨道车辆,轨道梁上侧设置有平行于轨道梁的上轨道1,轨道梁垂直于上轨道1的侧面上设置有平行于轨道梁的侧轨道4,所述轨道车辆包括沿上轨道1运行的第一车辆2,和沿侧轨道4运行的第二车辆3。轨道梁上下均运行轨道车辆,提高轨道的利用率;同时将轨道车辆进行模块化设计,将轨道车辆划分为壳体6和用于盛放乘客或货物的集装箱9,通过将集装箱9放入壳体6中构成轨道车辆,当运输货物时可以在将集装箱9内放置好货物后,将集装箱9装入壳体6,简化了货物装卸过程,减轻劳动力;在轨道梁同侧运行的轨道车辆之间可以进行连接,使位于同侧的轨道车辆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连接或脱离。实施例一如图1至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轨道梁上侧面构成上轨道1,轨道梁平行于轨道车辆运行方向的相对的两侧向轨道梁中心凹陷,构成侧轨道4;第一车辆2为悬浮于上轨道1上方的磁悬浮车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轨道车辆交通系统,包括轨道梁和沿轨道梁延伸方向运行的轨道车辆,其特征在于:轨道梁上侧设置有平行于轨道梁的上轨道,轨道梁垂直于上轨道的侧面上设置有平行于轨道梁的侧轨道,所述轨道车辆包括沿上轨道运行的第一车辆,和沿侧轨道运行的第二车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道车辆交通系统,包括轨道梁和沿轨道梁延伸方向运行的轨道车辆,其特征在于:轨道梁上侧设置有平行于轨道梁的上轨道,轨道梁垂直于上轨道的侧面上设置有平行于轨道梁的侧轨道,所述轨道车辆包括沿上轨道运行的第一车辆,和沿侧轨道运行的第二车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车辆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轨道梁上侧面构成上轨道,轨道梁平行于轨道车辆运行方向的相对的两侧向轨道梁中心凹陷,构成侧轨道;第一车辆为悬浮于上轨道上方的磁悬浮车辆,第二车辆为吊挂于轨道梁下方的悬挂车辆;第二车辆上侧在其长度方向上设置有至少两条相互平行的卡接机构,所述卡接机构向上凸出延伸、并分别对应伸入轨道梁两侧的侧轨道内,卡接机构在侧轨道内滑动,令第二车辆沿侧轨道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车辆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轨道车辆包括壳体和集装箱,壳体平行于轨道梁的相对两侧敞口设置、以形成在垂直于轨道车辆运行方向上贯穿轨道车辆的容纳腔,容纳腔内设置有至少一条沿垂直于轨道车辆运行方向延伸的滑槽,所述滑槽贯穿轨道车辆;集装箱上设置有对应伸入滑槽的第一滑动装置,令集装箱可通过壳体敞口侧沿滑槽滑动、以进入或移出容纳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轨道车辆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容纳腔内设置有锁定机构,当集装箱沿滑槽完全进入容纳腔后,锁定机构锁死,将集装箱锁定在容纳腔内。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轨道车辆交通系统,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春晔庞世俊林蓝董青婧张琪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