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铁路集装箱用平车的车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48577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9 00: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铁路集装箱用平车的车体,包括中部底架和两个端部底架,两所述端部底架用于连接转向架,并安装于所述中部底架的纵向两端,所述中部底架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中侧梁,两所述中侧梁之间沿纵向间隔设有若干横梁,两所述中侧梁、各所述横梁均采用焊点开放式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铁路集装箱用平车的车体,采用模块化设计理念,将完整车体分为中部底架和两个端部底架,各部分的加工难度可大幅降低,可保证加工精度;由于采用分体式结构,还可方便地调整中部底架的长度来改变车体的长度,两个端部底架可以重复利用,能够满足柔性生产的要求;中侧梁、横梁均采用焊点开放式结构,有利于工作人员进行焊接作业,可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铁路集装箱用平车的车体
本专利技术涉及铁路车辆
,具体涉及一种铁路集装箱用平车的车体。
技术介绍
铁路集装箱是一种先进的运输方式,它具有运输效率高、运输成本低、联运方便、货损少等优点,是现代物流和多式联运的主要方式,已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用。但是,铁路集装箱用平车的车体的结构仍较为单一。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新型的铁路集装箱用平车的车体,仍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铁路集装箱用平车的车体,该车体采用了模块化的设计理念,加工以及组装难度较低,更能够保证加工的精度,且还能够满足柔性生产的要求,以降低生产及使用成本;此外,中部底架采用焊点开放式结构,可方便焊接操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铁路集装箱用平车的车体,包括中部底架和两个端部底架,两所述端部底架用于连接转向架,并安装于所述中部底架的纵向两端,所述中部底架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中侧梁,两所述中侧梁之间沿纵向间隔设有若干横梁,两所述中侧梁、各所述横梁均采用焊点开放式结构。本专利技术所提供铁路集装箱用平车的车体,采用了模块化的设计理念,将完整车体分为中部底架和两个端部底架,以进行分别加工制造、然后组装,由于各部分的纵向长度均较短,各部分的加工以及组装难度均可以大幅降低,更有利于保证加工的精度;且由于采用了分体式的结构,还可方便地调整中部底架的长度来改变整个车体的长度,以形成不同规格的车体,两个端部底架可以重复利用,还能够满足柔性生产的要求,可大幅降低车体的生产及使用成本。此外,中侧梁、横梁均采用了焊点开放式结构,中侧梁、横梁中未形成封闭空间,焊接作业不会受到空间限制,更有利于工作人员进行焊接作业,来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可选地,所述横梁包括横梁上盖、横梁下盖和连接在二者之间的横梁腹板,所述中侧梁包括中侧梁上盖、中侧梁下盖和连接于二者之间的中侧梁腹板;所述横梁腹板的横向两端部的高度与所述中侧梁腹板相同,且所述横梁腹板的横向端部与所述中侧梁腹板在整个高度范围内相连。可选地,所述横梁腹板的下端部设有缺口,所述缺口关于所述横梁腹板的垂向中轴线对称,所述缺口在横向中间位置的高度最大,且至少所述缺口的横向两端部设置为由外向内高度逐渐增加。可选地,所述缺口为弧形缺口;或者,所述缺口为上端小、下端大的梯形缺口;或者,所述缺口为三角形缺口。可选地,所述横梁腹板设有若干孔壁完整的第一减重孔,所述第一减重孔分为两组,两组所述第一减重孔关于所述横梁腹板的垂向中轴线对称。可选地,所述横梁上盖的横向两端分别与两所述中侧梁上盖相连,所述横梁下盖的横向两端分别与两所述中侧梁下盖相连。可选地,所述横梁包括大横梁和小横梁,所述小横梁包括一块所述横梁腹板,所述大横梁包括多块所述横梁腹板,各所述横梁腹板沿纵向间隔设置,且相邻两所述横梁腹板之间的所述横梁上盖设有操作孔,以连通相邻两所述横梁腹板、所述横梁上盖以及所述横梁下盖围合形成的腔体。可选地,所述中侧梁腹板的外侧沿纵向设有若干加强部,所述加强部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中侧梁上盖、所述中侧梁下盖相连。可选地,所述加强部的设置位置与所述横梁的安装位置相对应,且和一个所述大横梁相对应的所述加强部的数量多于和一个所述小横梁相对应的所述加强部的数量。可选地,所述端部底架包括端部梁和连接梁,所述连接梁用于和所述中部底架相连,且所述连接梁与所述中部底架围合形成第二减重孔;所述端部梁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端侧梁和连接于二者之间的牵枕梁,所述牵枕梁用于连接所述转向架,且所述牵枕梁还设有用于安装车钩缓冲装置的安装通道。可选地,所述端侧梁与所述牵枕梁围合形成第三减重孔;和/或,所述连接梁、所述端侧梁与所述牵枕梁围合形成所述第三减重孔。可选地,所述牵枕梁包括牵枕梁上盖、牵枕梁下盖和连接于二者之间的牵枕梁腹板,所述牵枕梁腹板包括横腹板和纵腹板,所述横腹板的横向两端部突出于所述牵枕梁上盖、牵枕梁下盖形成第一连接部;所述端侧梁包括端侧梁上盖、端侧梁下盖和连接于二者之间的端侧梁腹板,所述端侧梁上盖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上端面、所述牵枕梁上盖相连,所述端侧梁下盖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下端面、所述牵枕梁下盖相连。可选地,所述端侧梁腹板的一端沿纵向突出于所述端侧梁上盖、所述端侧梁下盖形成第二连接部,所述纵腹板的一端沿纵向突出于所述牵枕梁上盖、所述牵枕梁下盖形成第三连接部;所述连接梁包括连接梁上盖、连接梁下盖和连接于二者之间的连接梁腹板,所述连接梁上盖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上端面、所述第三连接部的上端面、所述端侧梁上盖以及所述牵枕梁上盖相连,所述连接梁下盖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下端面、所述第三连接部的下端面、所述端侧梁下盖以及所述牵枕梁下盖相连,所述第一连接部还与所述端侧梁腹板相连。可选地,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所述连接梁腹板在整个高度范围内相连,且二者的连接处在高度方向形成台阶结构或者凹凸结构;所述连接梁腹板的横向两端分别与两所述端侧梁腹板相连。可选地,所述端部底架的横向两端设有外凸部,外设的升降部件能够通过该外凸部对所述车体进行顶撑。可选地,所述端侧梁和/或所述中侧梁的上表面均设有锁闭部件。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铁路集装箱用平车的车体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铁路集装箱用平车的车体与转向架、车钩缓冲装置的连接结构图;图3为图2中端部底架与转向架、车钩缓冲装置连接处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中部底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的横向截面图;图6为端部底架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牵枕梁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端侧梁的结构示意图。图1-8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中部底架、11中侧梁、111中侧梁上盖、112中侧梁下盖、113中侧梁腹板、114加强部、12横梁、121横梁上盖、121a操作孔、122横梁下盖、123横梁腹板、123a缺口、123b第一减重孔、12a大横梁、12b小横梁、13第二减重孔;2端部底架、21连接梁、211连接梁上盖、212连接梁下盖、213连接梁腹板、22端侧梁、221端侧梁上盖、221a第四连接部、222端侧梁下盖、223端侧梁腹板、223a第二连接部、23牵枕梁、231牵枕梁上盖、232牵枕梁下盖、233牵枕梁腹板、233a第一连接部、233b第三连接部、234前端盖、235安装通道、24第三减重孔、25锁闭部件、26外凸部;3转向架、31连接销;4车钩缓冲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文所述“若干”是指数量不确定的多个,通常为两个以上;且当采用“若干”表示某几个部件的数量时,并不表示这些部件在数量上的相互关系。本文所述“第一”、“第二”等词,仅是为了便于描述结构相同或相类似的两个以上的结构或部件,并不表示对顺序的某种特殊限定。本文中,以铁路车辆的运行方向为纵向,在水平面内,与纵向相垂直的方向为横向,而与水平面相垂直的方向为垂向,也即高度方向。请参考图1-8,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铁路集装箱用平车的车体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铁路集装箱用平车的车体与转向架、车钩缓冲装置的连接结构图,图3为图2中端部底架与转向架、车钩缓冲装置连接处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中部底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的横向截面图,图6为端部底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铁路集装箱用平车的车体,其特征在于,包括中部底架(1)和两个端部底架(2),两所述端部底架(2)用于连接转向架(3),并安装于所述中部底架(1)的纵向两端;所述中部底架(1)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中侧梁(11),两所述中侧梁(11)之间沿纵向间隔设有若干横梁(12),两所述中侧梁(11)、各所述横梁(12)均采用焊点开放式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铁路集装箱用平车的车体,其特征在于,包括中部底架(1)和两个端部底架(2),两所述端部底架(2)用于连接转向架(3),并安装于所述中部底架(1)的纵向两端;所述中部底架(1)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中侧梁(11),两所述中侧梁(11)之间沿纵向间隔设有若干横梁(12),两所述中侧梁(11)、各所述横梁(12)均采用焊点开放式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铁路集装箱用平车的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12)包括横梁上盖(121)、横梁下盖(122)和连接在二者之间的横梁腹板(123),所述中侧梁(11)包括中侧梁上盖(111)、中侧梁下盖(112)和连接于二者之间的中侧梁腹板(113);所述横梁腹板(123)的横向两端部的高度与所述中侧梁腹板(113)相同,且所述横梁腹板(123)的横向端部与所述中侧梁腹板(113)在整个高度范围内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铁路集装箱用平车的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腹板(123)的下端部设有缺口(123a),所述缺口(123a)关于所述横梁腹板(123)的垂向中轴线对称,所述缺口(123a)在横向中间位置的高度最大,且至少所述缺口(123a)的横向两端部设置为由外向内高度逐渐增加。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铁路集装箱用平车的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123a)为弧形缺口;或者,所述缺口(123a)为上端小、下端大的梯形缺口;或者,所述缺口(123a)为三角形缺口。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铁路集装箱用平车的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腹板(123)设有若干孔壁完整的第一减重孔(123b),所述第一减重孔(123b)分为两组,两组所述第一减重孔(123b)关于所述横梁腹板(123)的垂向中轴线对称。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铁路集装箱用平车的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上盖(121)的横向两端分别与两所述中侧梁上盖(111)相连,所述横梁下盖(122)的横向两端分别与两所述中侧梁下盖(112)相连。7.根据权利要求2-6中任一项所述铁路集装箱用平车的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12)包括大横梁(12a)和小横梁(12b),所述小横梁(12b)包括一块所述横梁腹板(123),所述大横梁(12a)包括多块所述横梁腹板(123),各所述横梁腹板(123)沿纵向间隔设置,且相邻两所述横梁腹板(123)之间的所述横梁上盖(121)设有操作孔(121a),以连通相邻两所述横梁腹板(123)、所述横梁上盖(121)以及所述横梁下盖(122)围合形成的腔体。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铁路集装箱用平车的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中侧梁腹板(113)的外侧沿纵向设有若干加强部(114),所述加强部(114)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中侧梁上盖(111)、所述中侧梁下盖(112)相连。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铁路集装箱用平车的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部(114)的设置位置与所述横梁(12)的安装位置相对应,且和一个所述大横梁(12a)相对应的所述加强部(114)的数量多于和一个所述小横梁(12b)相对应的所述加强部(114)的数量。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荣坤沈彩瑜赵金凤李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