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前转向独立悬架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70481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30 14: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前转向独立悬架模块,它包括轮架、轮毂、上摆臂和下摆臂;所述轮架包括立板、轮毂安装轴、上摆臂安装架、下摆臂安装架和转向系统连接板;所述轮毂安装轴一端与立板固定连接,且安装轮毂的轴段位于立板外侧,所述轮毂设置在轮毂安装轴上;立板内侧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上摆臂安装架、转向系统连接板和下摆臂安装架;所述上摆臂一端与上摆臂安装架活动连接,另一端用于和车架活动连接,所述下摆臂一端与下摆臂安装架活动连接,另一端用于和车架活动连接;所述转向系统连接板一端和立板内侧相连,另一端用于和车架上设置的转向系统相连;所述转向系统连接板的上板面和上摆臂安装架下端相连,下板面和下摆臂安装架的上端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有效的减轻电动底盘的整体重量,提高减震的舒适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前转向独立悬架模块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悬架领域,特指一种前转向独立悬架模块。
技术介绍
电动车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产量持续攀高,各行业资金争先恐后介入,使得行业快速发展。电动车行业得以迅速做大。但做大不等于做强,国家鼓励政策的良苦用心,一是节能减排,二是希望借新能源这个难得的机会,促进国家的汽车设计技术能够闯出一条新路,摆脱传统燃油车行业设计技术受制于国外的局面。目前的电池、电机及电控技术取得了明显进步,但电动车的整车设计技术并没有得到任何促进,也没有带动相关汽车零部件技术的更新。电动汽车行业,普遍技术路线是,各电动车企业采购传统燃油车企业的底盘,摘去发动机,装上电动机和控制器,摘去油箱,装上电池,再装上相应的油泵、汽泵和水泵,就可以出来一台电动车了。由于现在的电动车大多采用的还是传统燃油车的底盘,传统燃油车的底盘采用刚性驱动后桥配钢板弹簧相结合的结构来驱动后轮和减震,在这种结构中,钢板弹簧重量较重,舒适性较差,不能屏蔽高频振动,电动车上的电器件的寿命会大幅减小,对货物也会造成损害。同时钢板弹簧还会增加电动车的底盘重量,增加电动车在行驶过程中的能耗。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后驱动独立悬架模块,能够有效的减轻电动底盘的整体重量,提高减震的舒适性。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前转向独立悬架模块,它包括轮架、轮毂、上摆臂和下摆臂;所述轮架包括立板、轮毂安装轴、上摆臂安装架、下摆臂安装架和转向系统连接板;所述轮毂安装轴一端与立板固定连接,且安装轮毂的轴段位于立板外侧,所述轮毂设置在轮毂安装轴上;立板内侧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上摆臂安装架、转向系统连接板和下摆臂安装架;所述上摆臂一端与上摆臂安装架活动连接,另一端用于和车架活动连接,所述下摆臂一端与下摆臂安装架活动连接,另一端用于和车架活动连接;所述转向系统连接板一端和立板内侧相连,另一端用于和车架上设置的转向系统相连;所述转向系统连接板的上板面和上摆臂安装架下端相连,下板面和下摆臂安装架的上端相连。现有技术中,钢板弹簧的重量大,刚性大不利于在轻量电动车的减震;而本技术采用独立悬架替换钢板弹簧,在震动过程中,上、下摆臂,上下摆动,能够有效的减缓车身震动,在轻量电动车中的减振效果更好。同时还能减轻整个底盘的重量,便于电动车在行驶过程中节省能耗。同时,立板内侧的上摆臂安装架、下摆臂安装架和转向系统连接板相互连接后组成了一个框架结构,将该框架结构设置在立板内侧,起着加强筋的作用,避免了立板在工作过程中被折断。进一步的,所述上摆臂安装架包括顶板、左上侧板和右上侧板;所述顶板上设置有上摆臂连接凸台,所述上摆臂连接凸台内开设有上摆臂连接孔,所述上摆臂通过上摆臂连接孔与顶板活动连接;所述顶板的左边和左上侧板的上边相连,所述顶板的右边和右上侧板的上边相连;所述顶板、左上侧板和右上侧板的前端均与立板内侧固定连接;所述下摆臂安装架包括底板、左下侧板和右下侧板;所述底板上设置有下摆臂连接凸台,所述下摆臂连接凸台内开设有下摆臂连接孔,所述下摆臂通过下摆臂连接孔与底板活动连接;所述底板的左边和左下侧板的下边相连,所述底板的右边和右下侧板的下边相连;所述底板、左下侧板和右下侧板的前端均与立板内侧固定连接。由于上摆臂安装架、下摆臂安装架有多个不同方向的板面拼接而成,当它们设置在立板内侧时,可以从多个方向对立板进行加强,进一步的提高了立板的强度。避免立板在工作过程中被折断。进一步的,所述转向系统连接板包括轮架连接部和转向系统连接部,所述轮架连接部与立板内侧固定连接,其上板面同左上侧板和右上侧板的下边相连,其下板面同左下侧板和右下侧板的上边相连;所述转向系统连接部上开设置有转向系统连接孔。进一步的,所述转向系统连接部的下表面上设置有加强筋;所述转向系统连接孔包括间隔开的转向系统连接孔一和转向系统连接孔二;所述加强筋的延伸方向分别以两个转向系统连接孔为起点,向下摆壁安装架方向延伸并汇聚在一起后同下摆壁安装架的左下侧板或右下侧板相连。进一步的,所述立板中部开设有中心孔,所述轮毂安装轴位于立板外侧,其一端插入中心孔内,并与中心孔固定连接;所述轮毂通过轴承安装在轮毂安装轴上;所述轮毂与轮毂安装轴间还设置有密封件。进一步的,所述上摆臂与轮架连接端的宽度小于上摆臂与车架连接端的宽度;上摆臂的前端设置有上摆臂轮架连接套筒,后端设置有两个上摆臂车架连接套筒;所述上摆臂上设置有缓冲气囊;所述缓冲气囊的下端与上摆臂相连,上端与车架相连;所述上摆臂背面还设置有加强筋。由于摆臂的前端宽度较小,能够避免摆臂与轮架在摆动过程中发生干涉。后端宽度较大,能够提供多个连接点与车架连接,保证车架与轮架的连接稳定性。进一步的,所述上摆臂呈三角板状,三角板的顶点处设置有上摆臂轮架连接套筒,所述上摆臂轮架连接套筒通过球头销和上摆臂安装架顶板上的上摆臂连接孔活动连接;所述上摆臂轮架连接套筒的轴线与三角板的板面垂直;所述三角板的底边处设置有两个上摆臂车架连接套筒,所述上摆臂车架连接套筒分布在三角板的两底角处,所述上摆臂通过上摆臂车架连接套筒与车架活动连接;两上摆臂车架连接套筒的轴线与三角板的板面平行,且两上摆臂车架连接套筒的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上摆臂连接筒的轴线到上摆臂车架连接套筒的轴线的距离a11为315~325mm;两上摆臂车架连接套筒的几何中心的距离a12为315~325mm,两上摆臂车架连接套筒的长度a15为55~65mm;所述三角板的板面上还设置有气囊安装定位孔,在上摆臂的长度方向上,上摆臂轮架连接套筒的圆心到气囊安装定位孔的圆心的距离a13为80~90mm;在上摆臂的宽度方向上,上摆臂轮架连接套筒的圆心到气囊安装定位孔的圆心的距离a14为25~35mm。进一步的,所述下摆臂与轮架连接端的宽度小于下摆臂与车架连接端的宽度;下摆臂的前端设置有下摆臂轮架连接套筒,后端设置有两个下摆臂车架连接套筒;所述下摆臂上设置有减震器安装座;所述减震器安装座与减震器的下端活动连接,减震器的上端和车架活动连接;所述下摆臂背面还设置有加强筋。由于摆臂的前端宽度较小,能够避免摆臂与轮架在摆动过程中发生干涉。后端宽度较大,能够提供多个连接点与车架连接,保证车架与轮架的连接稳定性。进一步的,所述下摆臂为A字形板状结构,A字形的顶点处设置有下摆臂轮架连接套筒,所述下摆臂轮架连接套筒通过球头销和下摆臂安装架底板上的下摆臂连接孔活动连接;所述下摆臂轮架连接套筒的轴线与A字形板状结构的板面垂直;所述A字形的底角处各设置有一个下摆臂车架连接套筒,所述下摆臂通过下摆臂车架连接套筒与车架活动连接;两下摆臂车架连接套筒的轴线与A字形板状结构的板面平行,且两下摆臂车架连接套筒的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下摆臂连接筒的轴线到下摆臂车架连接套筒的轴线的距离a21为375~385mm;两下摆臂车架连接套筒的几何中心的距离a22为215~225mm,两上摆臂车架连接套筒的长度a23为55~65mm。进一步的,在竖直方向上,上摆臂连接凸台的顶面到立板上的中心孔的圆心的距离a31为105~115mm;在立板上的中心孔的轴线方向上,上摆臂连接孔的圆心到立板外侧面的距离a32为15~25mm;在竖直方向上,下摆臂连接凸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前转向独立悬架模块,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轮架、轮毂(8)、上摆臂(6)和下摆臂(7);所述轮架包括立板(1)、轮毂安装轴(5)、上摆臂安装架(2)、下摆臂安装架(3)和转向系统连接板(4);所述轮毂安装轴(5)一端与立板(1)固定连接,且安装轮毂(8)的轴段位于立板(1)外侧,所述轮毂(8)设置在轮毂安装轴(5)上;立板(1)内侧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上摆臂安装架(2)、转向系统连接板(4)和下摆臂安装架(3);所述上摆臂(6)一端与上摆臂安装架(2)活动连接,另一端用于和车架活动连接,所述下摆臂(7)一端与下摆臂安装架(3)活动连接,另一端用于和车架活动连接;所述转向系统连接板(4)一端和立板(1)内侧相连,另一端用于和车架上设置的转向系统相连;所述转向系统连接板(4)的上板面和上摆臂安装架(2)下端相连,下板面和下摆臂安装架(3)的上端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前转向独立悬架模块,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轮架、轮毂(8)、上摆臂(6)和下摆臂(7);所述轮架包括立板(1)、轮毂安装轴(5)、上摆臂安装架(2)、下摆臂安装架(3)和转向系统连接板(4);所述轮毂安装轴(5)一端与立板(1)固定连接,且安装轮毂(8)的轴段位于立板(1)外侧,所述轮毂(8)设置在轮毂安装轴(5)上;立板(1)内侧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上摆臂安装架(2)、转向系统连接板(4)和下摆臂安装架(3);所述上摆臂(6)一端与上摆臂安装架(2)活动连接,另一端用于和车架活动连接,所述下摆臂(7)一端与下摆臂安装架(3)活动连接,另一端用于和车架活动连接;所述转向系统连接板(4)一端和立板(1)内侧相连,另一端用于和车架上设置的转向系统相连;所述转向系统连接板(4)的上板面和上摆臂安装架(2)下端相连,下板面和下摆臂安装架(3)的上端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转向独立悬架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摆臂安装架(2)包括顶板(2-1)、左上侧板(2-2)和右上侧板(2-3);所述顶板(2-1)上设置有上摆臂连接凸台(2-4),所述上摆臂连接凸台(2-4)内开设有上摆臂连接孔,所述上摆臂(6)通过上摆臂连接孔与顶板(2-1)活动连接;所述顶板(2-1)的左边和左上侧板(2-2)的上边相连,所述顶板(2-1)的右边和右上侧板(2-3)的上边相连;所述顶板(2-1)、左上侧板(2-2)和右上侧板(2-3)的前端均与立板(1)内侧固定连接;所述下摆臂安装架(3)包括底板(3-1)、左下侧板(3-2)和右下侧板(3-3);所述底板(3-1)上设置有下摆臂连接凸台(3-4),所述下摆臂连接凸台(3-4)内开设有下摆臂连接孔,所述下摆臂(7)通过下摆臂连接孔与底板(3-1)活动连接;所述底板(3-1)的左边和左下侧板(3-2)的下边相连,所述底板(3-1)的右边和右下侧板(3-3)的下边相连;所述底板(3-1)、左下侧板(3-2)和右下侧板(3-3)的前端均与立板(1)内侧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转向独立悬架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系统连接板(4)包括轮架连接部和转向系统连接部,所述轮架连接部与立板(1)内侧固定连接,其上板面同左上侧板(2-2)和右上侧板(2-3)的下边相连,其下板面同左下侧板(3-2)和右下侧板(3-3)的上边相连;所述转向系统连接部上开设置有转向系统连接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前转向独立悬架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系统连接部的下表面上设置有加强筋;所述转向系统连接孔包括间隔开的转向系统连接孔一(4-1)和转向系统连接孔二(4-2);所述加强筋的延伸方向分别以两个转向系统连接孔为起点,向下摆壁安装架方向延伸并汇聚在一起后同下摆壁安装架的左下侧板(3-2)或右下侧板(3-3)相连。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转向独立悬架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板(1)中部开设有中心孔(1-1),所述轮毂安装轴(5)位于立板(1)外侧,其一端插入中心孔(1-1)内,并与中心孔(1-1)固定连接;所述轮毂(8)通过轴承(5-6)安装在轮毂安装轴(5)上;所述轮毂(8)与轮毂安装轴(5)间还设置有密封件。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转向独立悬架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摆臂(6)与轮架连接端的宽度小于上摆臂(6)与车架连接端的宽度;上摆臂(6)的前端设置有上摆臂轮架连接套筒(6-1),后端设置有两个上摆臂车架连接套筒(6-2);所述上摆臂(6)上设置有缓冲气囊;所述缓冲气囊的下端与上摆臂(6)相连,上端与车架相连;所述上摆臂(6)背面还设置有加强筋。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前转向独立悬架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摆臂(6)呈三角板状,三角板的顶点处设置有上摆臂轮架连接套筒(6-1),所述上摆臂轮架连接套筒(6-1)通过球头销和上摆臂安装架(2)顶板(2-1)上的上摆臂连接孔活动连接;所述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加凌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骐嘉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