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扇形支承的模锻成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70010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30 12: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扇形支承的模锻成型模具,包括上下平行布置的上模座、倒立布置的U型下模座、竖直连接在上模座底端的锻造上模、竖直连接在U型下模座上端的锻造下模、顶杆以及抬杆;所述锻造上模的底部开设有上模腔,所述锻造下模的上部开设有下模腔,所述上模腔与下模腔合在一起形成与支承外形轮廓相适配的模腔;所述顶杆至少有两个,其上端依次穿过U型下模座和锻造下模伸至下模腔内,且分别位于对应支承前端和后端的位置;所述抬杆水平布置能够上下移动地安装在U型下模座的两个立柱上,且所述抬杆位于顶杆的正下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使顶杆同时受到向上的作用力,从而平稳顶出模腔中的锻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扇形支承的模锻成型模具
本技术涉及一种扇形支承的模锻成型模具,属于金属材料的塑性成型加工

技术介绍
目前对于挖掘机扇形支承的生产,是通过“制坯—模锻—切边—冲孔—校正”的工艺来完成,其中模锻完成后锻件的顶出,通过从下模座和锻造下模中穿过顶杆作用于模腔中的锻件来实现。但是通过该种方式顶出锻件,通常情况下锻件的两端不能同时受到顶杆的作用力,使得锻件不能被平稳顶出,从而影响工件的成型。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扇形支承的模锻成型模具,能使顶杆同时受到向上的作用力,从而平稳顶出模腔中的锻件。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扇形支承的模锻成型模具,包括上下平行布置的上模座、倒立布置的U型下模座、竖直连接在上模座底端的锻造上模、竖直连接在U型下模座上端的锻造下模、顶杆以及抬杆;所述锻造上模的底部开设有上模腔,所述锻造下模的上部开设有下模腔,所述上模腔与下模腔合在一起形成与支承外形轮廓相适配的模腔;所述顶杆至少有两个,其上端依次穿过U型下模座和锻造下模伸至下模腔内,且分别位于对应支承前端和后端的位置;所述抬杆水平布置能够上下移动地安装在U型下模座的两个立柱上,且所述抬杆位于顶杆的正下方。优选地,所述顶杆的上端设有一层橡胶套。优选地,所述U型下模座的两个立柱上开设有通孔,所述抬杆通过通孔安装在立柱上。优选地,所述通孔的上下两面均设有一层缓冲垫。优选地,所述抬杆的上端面开设有用于放置顶杆的凹槽。本技术通过在模具的下模座上水平设置能够向上移动的抬杆,解决了现有扇形支承模锻模具锻件不能被平稳顶出的问题,通过抬杆的两端同时向上运动,带动顶杆同时受到向上的作用力,从而平稳顶出模腔中的锻件,保证了锻件的成型不受影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锻造下模的左视图;图3为支承的主视图。附图说明:1、上模座,2、锻造上模,3、上模腔,4、下模腔,5、锻造下模,6、顶杆,7、U型下模座,8、抬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上下平行布置的上模座1、倒立布置的U型下模座7、竖直连接在上模座1底端的锻造上模2、竖直连接在U型下模座7上端的锻造下模5、顶杆6以及抬杆8;所述锻造上模2的底部开设有上模腔3,所述锻造下模5的上部开设有下模腔4,所述上模腔3与下模腔4合在一起形成与支承外形轮廓相适配的模腔,更有利于锻件的充满;所述顶杆6至少有两个,其上端依次穿过U型下模座7和锻造下模5伸至下模腔4内,且分别位于对应支承前端和后端的位置,使支承的两端同时受到顶力的作用,更方便锻制完成时将支承锻件从下模腔4中顶出;所述抬杆8水平布置能够上下移动地安装在U型下模座7的两个立柱上,且所述抬杆8位于顶杆6的正下方,通过将抬杆8的两端同时向上抬,可带动顶杆6稳定向上运动,从而有效顶出下模腔4中的锻件。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顶杆6的上端设有一层橡胶套。防止顶杆顶部存在毛刺对锻件表面造成磨损。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U型下模座7的两个立柱上开设有通孔,所述抬杆8通过通孔安装在立柱上。相较于其他安装方法,该方法对抬杆8的形状要求不大,较易实现,同时抬杆8与U型下模座7立柱间的摩擦力较小。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通孔的上下两面均设有一层缓冲垫。通过缓冲垫的缓冲作用,可减轻抬杆8向上抬起和向下放置时对U型下模座7的冲击力。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抬杆8的上端面开设有用于放置顶杆6的凹槽。通过将顶杆6的顶端放置在凹槽内,能够增强抬杆8与顶杆6之间接触的稳定性。锻制时,先将支承毛坯放置在模腔中进行模锻;然后抬起上模座1,将抬杆8的两端同时向上抬,带动两个顶杆6同时向上运动将支承锻件从下模腔4中顶出;最后对锻件进行切边。最终,本技术本通过在模具的下模座上水平设置能够向上移动的抬杆,解决了现有扇形支承模锻模具锻件不能被平稳顶出的问题,通过抬杆的两端同时向上运动,带动顶杆同时受到向上的作用力,从而平稳顶出模腔中的锻件,保证了锻件的成型不受影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以上公开的仅为本技术的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实施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扇形支承的模锻成型模具,包括上下平行布置的上模座(1)和倒立布置的U型下模座(7),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竖直连接在上模座(1)底端的锻造上模(2)、竖直连接在U型下模座(7)上端的锻造下模(5)、顶杆(6)以及抬杆(8);所述锻造上模(2)的底部开设有上模腔(3),所述锻造下模(5)的上部开设有下模腔(4),所述上模腔(3)与下模腔(4)合在一起形成与支承外形轮廓相适配的模腔;所述顶杆(6)至少有两个,其上端依次穿过U型下模座(7)和锻造下模(5)伸至下模腔(4)内,且分别位于对应支承前端和后端的位置;所述抬杆(8)水平布置能够上下移动地安装在U型下模座(7)的两个立柱上,且所述抬杆(8)位于顶杆(6)的正下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扇形支承的模锻成型模具,包括上下平行布置的上模座(1)和倒立布置的U型下模座(7),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竖直连接在上模座(1)底端的锻造上模(2)、竖直连接在U型下模座(7)上端的锻造下模(5)、顶杆(6)以及抬杆(8);所述锻造上模(2)的底部开设有上模腔(3),所述锻造下模(5)的上部开设有下模腔(4),所述上模腔(3)与下模腔(4)合在一起形成与支承外形轮廓相适配的模腔;所述顶杆(6)至少有两个,其上端依次穿过U型下模座(7)和锻造下模(5)伸至下模腔(4)内,且分别位于对应支承前端和后端的位置;所述抬杆(8)水平布置能够上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华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博斯特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