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热薄膜组件及其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687863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7 20: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热薄膜组件及其制作方法,电热薄膜组件包括:第一绝缘层;导电发热材料层,位于第一绝缘层的上表面;第二绝缘层,至少覆盖于导电发热材料层的上表面;热辐射反射层,位于第一绝缘层的下表面;热辐射抽取层,位于第二绝缘层的上表面;热辐射增强层,位于热辐射抽取层的上表面。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电热薄膜组件具有较高的热辐射效率及热抽取效率,有效减少了电能的损失;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电热薄膜组件外侧经由绝缘层塑封,电热功能稳定,绝缘性能好,安全性高;同时,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电热薄膜组件中的热辐射反射层及热辐射抽取层可以与电源的地线相连接,可以消除电热薄膜组件与外界形成的电容效应,安全防漏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热薄膜组件及其制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热
,特别是涉及一种电热薄膜组件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传统的室内取暖主要分为水、汽取暖和电热膜取暖,其中,电热膜取暖的方式因投资少,维护简单,自主控温,快速升温等诸多优势明显要更受到人们的青睐。然而,现有的电热膜存在热辐射效率及热抽取效率较低、电能损耗较大的问题;同时,由于电热膜通常被安置在地板下方、墙体里面或天花板上方以获得室内柔和的升温效果,电热膜正反两侧与与其接触的地板、墙体或天花板会产生电容效应,容易造成漏电,安全性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热薄膜组件及其制作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电热膜存在的热辐射效率及热抽取效率较低,电能损耗较大,电热膜正反两侧与与其接触的地板、墙体或天花板会产生电容效应,容易造成漏电,安全性较低等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热薄膜组件,所述电热薄膜组件包括:第一绝缘层;导电发热材料层,位于所述第一绝缘层的上表面;第二绝缘层,至少覆盖于所述导电发热材料层的上表面;热辐射反射层,位于所述第一绝缘层的下表面;热辐射抽取层,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热薄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薄膜组件包括:第一绝缘层;导电发热材料层,位于所述第一绝缘层的上表面;第二绝缘层,至少覆盖于所述导电发热材料层的上表面;热辐射反射层,位于所述第一绝缘层的下表面;热辐射抽取层,位于所述第二绝缘层的上表面;热辐射增强层,位于所述热辐射抽取层的上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热薄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薄膜组件包括:第一绝缘层;导电发热材料层,位于所述第一绝缘层的上表面;第二绝缘层,至少覆盖于所述导电发热材料层的上表面;热辐射反射层,位于所述第一绝缘层的下表面;热辐射抽取层,位于所述第二绝缘层的上表面;热辐射增强层,位于所述热辐射抽取层的上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热薄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发热材料层包括多条平行间隔排布的导电发热条;所述电热薄膜组件还包括连接导线及引出电极;所述连接导线位于各所述导电发热条的两端,且位于所述第一绝缘层与所述第二绝缘层之间;所述连接导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导电发热条的排布方向相同,且将各所述导电发热条依次串接;所述引出电极与所述连接导线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热薄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层包括有机聚合物材料层,所述第一绝缘层的玻璃化温度不低于100℃,所述第一绝缘层的厚度为100微米~500微米;所述第二绝缘层包括有机聚合物材料层,所述第二绝缘层的玻璃化温度不低于100℃,所述第二绝缘层的厚度为100微米~500微米;所述导电发热材料层的材料包括银浆、铜粉、正温度系数导电材料、石墨烯及导电碳粉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导电发热材料层的厚度为50微米~200微米;所述热辐射反射层的材料包括银、铝、铜或镍,所述热辐射反射层的表面呈镜面,所述热辐射反射层的厚度为50微米~500微米;所述热辐射抽取层的黑度不小于0.9,所述热辐射抽取层的厚度为50微米~500微米;所述热辐射增强层包括掺有无机氧化物颗粒的塑料薄膜层,所述无机氧化物颗粒的直径为0.5微米~10微米,所述热辐射增强层的厚度为50微米~1000微米。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热薄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加热薄膜组件还包括:第三绝缘层,位于所述热辐射反射层的下表面;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世耀李智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问暖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