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轿顶轮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676128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7 17: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轿顶轮罩,其结构包括拉簧调节螺栓、制动轮轴、拉簧、滚轮、支架、挺杆、配重块、控制罩、凸轮、棘轮,所述拉簧调节螺栓底端外壁制动轮轴中部贯穿连接,两者互相贴合,之间不存在空隙,所述拉簧调节螺栓左侧外壁与拉簧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轿顶轮罩,设有控制罩,首先通过封盖对设备进行支撑,通过顶端两侧设有的活动室与转杆贯穿连接,转杆外圈设有齿纹与活动室内壁设有的齿纹啮合传动,贯穿连接处设有紧固环与轴承环,分别对设备的紧固性与旋转性提升,最后由封盖配合活动室旋转,方便人员打开防尘罩对灰尘进行清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轿顶轮罩
本技术是一种轿顶轮罩,属于电梯设备领域。
技术介绍
轮罩设备是用来保护物品的.可以保护物品的表面不受外界的腐蚀和破坏。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CN106629327A的一种轿顶轮罩,包括罩体和两个轮支撑架,两个所述轮支撑架分别固定于罩体内部前后两侧,并探出罩体下方,轮支撑架上设有定位孔,罩体整体呈n型,内部形成放置轿顶轮的矩形空间,罩体的前后两面分别固定有轮轴压板,轮轴压板中间设有开口朝上的并与定位孔下部相配合的弧形槽体,罩体上均布有若干降噪孔。本专利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采用本专利技术的轿顶轮罩,可以提高其抗噪能力,外形更加美观,但是其不足之处在于设备无法控制挡尘罩,使挡尘罩无法方便打开方便工作人员对内部零件进行清理。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轿顶轮罩,以解决设备无法控制挡尘罩,使挡尘罩无法方便打开方便工作人员对内部零件进行清理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轿顶轮罩,其结构包括拉簧调节螺栓、制动轮轴、拉簧、滚轮、支架、挺杆、配重块、控制罩、凸轮、棘轮,所述拉簧调节螺栓底端外壁制动轮轴中部贯穿连接,两者互相贴合,之间不存在空隙,所述拉簧调节螺栓左侧外壁与拉簧固定连接,所述拉簧底端与滚轮嵌合,所述滚轮底端固定连接挺杆左侧沿边,所述支架为长方体结构,板壁厚度为3-4cm,所述挺杆侧面与挺杆固定连接,所述控制罩为圆盘状结构,左侧表面与凸轮外壁采用过盈配合方式活动连接,所述凸轮左侧表面中部与棘轮固定连接,两者互相贴合,之间不存在空隙;所述控制罩由活动室、齿纹、转杆、紧固环、轴承环、调节罗盘、封盖组成,所述活动室设在封盖上端两侧,两者为一体化结构,所述转杆贯穿连接活动室内圈,所述转杆左右两侧设有齿纹两者为一体化结构,所述齿纹外壁与活动室内壁设有的齿纹啮合,所述调节罗盘侧面中部与转杆固定连接,所述转杆共设有两个,两者互相平行处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紧固环侧面与活动室左侧内壁采用过盈配合方式活动连接,所述活动室右侧与轴承环外壁采用间隙配合方式活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拉簧调节螺栓侧面贯穿制动轮轴与拉簧内壁采用过盈配合方式活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拉簧侧面与滚轮表面顶端嵌合。进一步地,所述滚轮与配重块互相平行两者处于同一水平面上。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罩为圆盘状结构,截面为圆形半径为30cm。进一步地,所述凸轮设在控制罩左侧表面中部。有益效果本技术一种轿顶轮罩,设有控制罩,首先通过封盖对设备进行支撑,通过顶端两侧设有的活动室与转杆贯穿连接,转杆外圈设有齿纹与活动室内壁设有的齿纹啮合传动,贯穿连接处设有紧固环与轴承环,分别对设备的紧固性与旋转性提升,最后由封盖配合活动室旋转,方便人员打开防尘罩对灰尘进行清理。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一种轿顶轮罩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控制罩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拉簧调节螺栓-1、制动轮轴-2、拉簧-3、滚轮-4、支架-5、挺杆-6、配重块-7、控制罩-8、活动室-801、齿纹-802、转杆-803、紧固环-804、轴承环-805、调节罗盘-806、封盖-807、凸轮-9、棘轮-10。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轿顶轮罩,其结构包括拉簧调节螺栓1、制动轮轴2、拉簧3、滚轮4、支架5、挺杆6、配重块7、控制罩8、凸轮9、棘轮10,所述拉簧调节螺栓1底端外壁制动轮轴2中部贯穿连接,两者互相贴合,之间不存在空隙,所述拉簧调节螺栓1左侧外壁与拉簧3固定连接,所述拉簧3底端与滚轮4嵌合,所述滚轮4底端固定连接挺杆6左侧沿边,所述支架5为长方体结构,板壁厚度为3-4cm,所述挺杆6侧面与挺杆6固定连接,所述控制罩8为圆盘状结构,左侧表面与凸轮9外壁采用过盈配合方式活动连接,所述凸轮9左侧表面中部与棘轮10固定连接,两者互相贴合,之间不存在空隙;所述控制罩8由活动室801、齿纹802、转杆803、紧固环804、轴承环805、调节罗盘806、封盖807组成,所述活动室801设在封盖807上端两侧,两者为一体化结构,所述转杆803贯穿连接活动室801内圈,所述转杆803左右两侧设有齿纹802两者为一体化结构,所述齿纹802外壁与活动室801内壁设有的齿纹啮合,所述调节罗盘806侧面中部与转杆803固定连接,所述转杆803共设有两个,两者互相平行处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紧固环804侧面与活动室801左侧内壁采用过盈配合方式活动连接,所述活动室801右侧与轴承环805外壁采用间隙配合方式活动连接,所述拉簧调节螺栓1侧面贯穿制动轮轴2与拉簧3内壁采用过盈配合方式活动连接,所述拉簧3侧面与滚轮4表面顶端嵌合,所述滚轮4与配重块7互相平行两者处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控制罩8为圆盘状结构,截面为圆形半径为30cm,所述凸轮9设在控制罩8左侧表面中部。本专利所说的轴承环805是当代机械设备中一种重要零部件。它的主要功能是支撑机械旋转体,降低其运动过程中的摩擦系数,并保证其回转精度。在进行使用时,首先通过支架5支撑,通过滚轮4外壁与拉簧调节螺栓1旋紧连接,控制棘轮10的旋转速度,制动轮轴2调节动力频率,最后由拉簧3提高设备的缓冲性,由控制罩8对设备进行封盖,且方便打开,方便人员对内部零件进行清理,由内设的封盖807对设备进行支撑,通过顶端两侧设有的活动室801与转杆803贯穿连接,转杆803外圈设有齿纹802与活动室801内壁设有的齿纹啮合传动,贯穿连接处设有紧固环804与轴承环805,分别对设备的紧固性与旋转性提升,最后由封盖807配合活动室801旋转,方便人员打开防尘罩对灰尘进行清理。本技术解决的问题是设备无法控制挡尘罩,使挡尘罩无法方便打开方便工作人员对内部零件进行清理,本技术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设有控制罩,首先通过封盖对设备进行支撑,通过顶端两侧设有的活动室与转杆贯穿连接,转杆外圈设有齿纹与活动室内壁设有的齿纹啮合传动,贯穿连接处设有紧固环与轴承环,分别对设备的紧固性与旋转性提升,最后由封盖配合活动室旋转,方便人员打开防尘罩对灰尘进行清理,具体如下所述:所述活动室801设在封盖807上端两侧,两者为一体化结构,所述转杆803贯穿连接活动室801内圈,所述转杆803左右两侧设有齿纹802两者为一体化结构,所述齿纹802外壁与活动室801内壁设有的齿纹啮合,所述调节罗盘806侧面中部与转杆803固定连接,所述转杆803共设有两个,两者互相平行处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紧固环804侧面与活动室801左侧内壁采用过盈配合方式活动连接,所述活动室801右侧与轴承环805外壁采用间隙配合方式活动连接。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轿顶轮罩,其结构包括拉簧调节螺栓(1)、制动轮轴(2)、拉簧(3)、滚轮(4)、支架(5)、挺杆(6)、配重块(7)、控制罩(8)、凸轮(9)、棘轮(10),所述拉簧调节螺栓(1)底端外壁制动轮轴(2)中部贯穿连接,两者互相贴合,之间不存在空隙,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簧调节螺栓(1)左侧外壁与拉簧(3)固定连接,所述拉簧(3)底端与滚轮(4)嵌合,所述滚轮(4)底端固定连接挺杆(6)左侧沿边,所述支架(5)为长方体结构,板壁厚度为3‑4cm,所述挺杆(6)侧面与挺杆(6)固定连接,所述控制罩(8)为圆盘状结构,左侧表面与凸轮(9)外壁采用过盈配合方式活动连接,所述凸轮(9)左侧表面中部与棘轮(10)固定连接,两者互相贴合,之间不存在空隙;所述控制罩(8)由活动室(801)、齿纹(802)、转杆(803)、紧固环(804)、轴承环(805)、调节罗盘(806)、封盖(807)组成,所述活动室(801)设在封盖(807)上端两侧,两者为一体化结构,所述转杆(803)贯穿连接活动室(801)内圈,所述转杆(803)左右两侧设有齿纹(802)两者为一体化结构,所述齿纹(802)外壁与活动室(801)内壁设有的齿纹啮合,所述调节罗盘(806)侧面中部与转杆(803)固定连接,所述转杆(803)共设有两个,两者互相平行处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紧固环(804)侧面与活动室(801)左侧内壁采用过盈配合方式活动连接,所述活动室(801)右侧与轴承环(805)外壁采用间隙配合方式活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轿顶轮罩,其结构包括拉簧调节螺栓(1)、制动轮轴(2)、拉簧(3)、滚轮(4)、支架(5)、挺杆(6)、配重块(7)、控制罩(8)、凸轮(9)、棘轮(10),所述拉簧调节螺栓(1)底端外壁制动轮轴(2)中部贯穿连接,两者互相贴合,之间不存在空隙,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簧调节螺栓(1)左侧外壁与拉簧(3)固定连接,所述拉簧(3)底端与滚轮(4)嵌合,所述滚轮(4)底端固定连接挺杆(6)左侧沿边,所述支架(5)为长方体结构,板壁厚度为3-4cm,所述挺杆(6)侧面与挺杆(6)固定连接,所述控制罩(8)为圆盘状结构,左侧表面与凸轮(9)外壁采用过盈配合方式活动连接,所述凸轮(9)左侧表面中部与棘轮(10)固定连接,两者互相贴合,之间不存在空隙;所述控制罩(8)由活动室(801)、齿纹(802)、转杆(803)、紧固环(804)、轴承环(805)、调节罗盘(806)、封盖(807)组成,所述活动室(801)设在封盖(807)上端两侧,两者为一体化结构,所述转杆(803)贯穿连接活动室(801)内圈,所述转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燕枝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甬大电梯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