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送对位装置与增材制造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67528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7 17:11
一种传送对位装置,包括:装置壳体,具有依次连通的第一开口、容纳腔与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可容可切换工作仓通过,所述容纳腔用于容纳所述可切换工作仓,所述第二开口用于与成型舱密封对接,所述第二开口可容所述可切换工作仓的构建基板通过;定位移动单元,设置于所述装置壳体上,用于驱动所述可切换工作仓沿所述第一开口的轴向往复运动以实现所述可切换工作仓与所述第二开口的对位。一种增材制造设备,包括成型舱与所述传送对位装置,所述成型舱与所述第二开口密封对接,所述成型舱设置能量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传送对位装置与增材制造设备可实现3D构件的易地清理,减少因等待冷却造成的时间浪费,提高加工效率,降低3D构件的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传送对位装置与增材制造设备
本技术属于增材制造
,具体地来说,是一种传送对位装置与增材制造设备。
技术介绍
增材制造(AdditiveManufacturing,AM)俗称3D打印,是融合了计算机辅助设计、材料加工与成形技术、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通过软件与数控系统将专用的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以及医用生物材料,按照挤压、烧结、熔融、光固化、喷射等方式进行逐层堆积,制造出实体物品的制造技术。目前主流的金属增材制造技术,在工件打印完成后,需要等待工件自然冷却后自成型舱取出,然后进行粉末清理。金属制件需要在惰性气体保护或真空环境自然冷却,热散失十分缓慢,使冷却等待时间比较漫长。目前的清理方式耗费的时间少则半天一日,多则二至三天,严重影响了增材制造的加工效率。在此情形下,增材制造设备的实际加工时间有限,使折旧费十分高昂,进一步增加了3D构件的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传送对位装置与增材制造设备,可驱动可切换工作仓移动定位而实现动态切换,使可切换工作仓及工件一并及时转移而易地清理,减少因等待冷却造成的时间浪费,提高加工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传送对位装置,包括:装置壳体,具有依次连通的第一开口、容纳腔与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可容可切换工作仓通过,所述容纳腔用于容纳所述可切换工作仓,所述第二开口用于与成型舱密封对接,所述第二开口可容所述可切换工作仓的构建基板通过;定位移动单元,设置于所述装置壳体上,用于驱动所述可切换工作仓沿所述第一开口的轴向往复运动以实现所述可切换工作仓与所述第二开口的对位。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轴向互不平行。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定位移动单元包括导向机构、连接机构与驱动机构,所述导向机构沿所述第一开口的轴向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连接机构用于固定连接所述可切换工作仓,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连接机构往复运动地保持于所述导向机构上。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向机构包括直线导轨,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可直线往复运动地保持于所述直线导轨上的滑动件,所述直线导轨沿所述第一开口的轴向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滑动件与所述连接机构固定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机构包括承载件与设置于所述承载件上的对接部,所述承载件可直线往复运动地保持于所述导向机构上,所述对接部用于与所述可切换工作仓对位紧固。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源与至少一个齿条传动组,所述齿条传动组包括相互啮合的传动齿条与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齿条与所述导向机构固定连接,所述传动齿轮与所述连接机构固定连接,所述驱动源用于驱动所述传动齿轮旋转。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向机构包括直线导轨,所述齿条传动组与所述直线导轨对应设置,当所述齿条传动组为复数个时,相对的传动齿轮之间通过连杆固定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定位移动单元还包括位置传感器,用于测量所述可切换工作仓的位移。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第二移动单元,所述第二移动单元用于驱动所述可切换工作仓沿所述第二开口的轴向往复运动。一种增材制造设备,包括成型舱与以上任一项所述的传送对位装置,所述成型舱与所述第二开口密封对接,所述成型舱设置能量源。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包括装置壳体与定位移动单元,装置壳体用于连接成型舱,于增材制造过程容纳可切换工作仓而实现3D构件的成型,定位移动单元用于实现可切换工作仓的运动对位,从而实现可切换工作仓于不同节点的位置切换,使工件得以及时转移而易地清理,减少因等待冷却造成的时间浪费,提高加工效率,降低3D构件的生产成本。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传送对位装置的轴测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传送对位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传送对位装置的A处放大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传送对位装置去除部分封板与承载件后的轴测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2提供的增材制造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U-增材制造设备,1000-传送对位装置,0100-装置壳体,0110-第一开口,0120-容纳腔,0130-第二开口,0140-承载基板,0150-封闭端板,0160-环形侧板,0200-定位移动单元,0210-导向机构,0211-直线导轨,0220-连接机构,0221-滑动件,0222-承载件,0222a-保护端板,0223-对接部,0230-驱动机构,0231-驱动源,0232-齿条传动组,0232a-传动齿条,0232b-传动齿轮,0233-连杆,0234-减速齿轮组,0300-第二移动单元,0310-支撑座,2000-成型舱,3000-能量源。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传送对位装置与增材制造设备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传送对位装置与增材制造设备的优选实施例。但是,传送对位装置与增材制造设备可以通过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传送对位装置与增材制造设备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传送对位装置与增材制造设备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实施例1请结合参阅图1~2,本实施例公开一种传送对位装置1000,包括装置壳体0100与定位移动单元0200,用于实现可切换工作仓的接入对位与转移退出,以易地清理方式提高加工效率。首先说明的是,成型舱2000设置于增材制造设备U内,是3D构件的成型场所。增材制造开始前,可切换工作仓输送至增材制造设备U附件,由传送对位装置1000输送而实现构建基板与成型舱2000的对位。在增材制造过程,可切换工作仓的构建基板进入成型舱2000内,金属粉末材料输送至构建基板上并由激光束激光成型或由电子源成型,从而得到所需形状的3D构件(即工件)。在增材制造结束后,可切换工作仓连同工件(保持于构建基板上)一并由传送对位装置1000输送至增材制造设备U外部,以换入新的可切换工作仓而开启新的增材制造流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传送对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装置壳体,具有依次连通的第一开口、容纳腔与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可容可切换工作仓通过,所述容纳腔用于容纳所述可切换工作仓,所述第二开口用于与成型舱密封对接,所述第二开口可容所述可切换工作仓的构建基板通过;定位移动单元,设置于所述装置壳体上,用于驱动所述可切换工作仓沿所述第一开口的轴向往复运动以实现所述可切换工作仓与所述第二开口的对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传送对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装置壳体,具有依次连通的第一开口、容纳腔与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可容可切换工作仓通过,所述容纳腔用于容纳所述可切换工作仓,所述第二开口用于与成型舱密封对接,所述第二开口可容所述可切换工作仓的构建基板通过;定位移动单元,设置于所述装置壳体上,用于驱动所述可切换工作仓沿所述第一开口的轴向往复运动以实现所述可切换工作仓与所述第二开口的对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送对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轴向互不平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送对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移动单元包括导向机构、连接机构与驱动机构,所述导向机构沿所述第一开口的轴向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连接机构用于固定连接所述可切换工作仓,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连接机构往复运动地保持于所述导向机构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传送对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机构包括直线导轨,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可直线往复运动地保持于所述直线导轨上的滑动件,所述直线导轨沿所述第一开口的轴向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滑动件与所述连接机构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传送对位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孝经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倍丰激光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