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盲区警示装置及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672932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7 16: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辆盲区警示装置及系统,包括设置在外后视镜朝向驾驶侧的装饰罩上的发光层、导光罩和不透光的本体,所述发光层、所述导光罩和所述本体从下往上依次连接,所述本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透光层,所述透光层通过所述导光罩与所述发光层连通。实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发光层、导光罩和本体设置在外后视镜朝向驾驶侧的装饰罩上,在车辆进行变道时,当车辆盲区范围内有靠近车辆的物体时,发光层发出警示光线,通过导光罩和透光层透射出警示光线,提醒驾驶员,实现消除车辆盲区所导致的安全隐患,防止出现眩光现象,确保车辆行驶安全,结构简单,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盲区警示装置及系统
本技术涉及汽车
,尤其涉及一种车辆盲区警示装置及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市场的不断扩大,拥有汽车的用户越来越多,交通压力也在逐步递增,交通安全问题也被广大社会群体越来越重视。当车辆在行驶过程中进行变道时,驾驶员通常借助内、外后视镜的镜片成像原理获取车辆侧后方的周围环境,由于光线直线传播,导致车辆的两侧会存在盲区范围,如果有车辆或其他危险物进入盲区范围内,在变道过程中容易发生碰撞事故,造成安全隐患。目前,现有的车辆盲区警示系统通过在车辆后方的保险杠上安装雷达探测装置,并在车辆的外后视镜的镜片上集成报警指示器。在车辆进行变道时,当雷达探测装置检测到车辆盲区范围内有靠近车辆的物体时,通过外后视镜的镜片上的报警指示器提醒驾驶员,从而起到提醒作用。然而,专利技术人在实现过程中发现,现有的车辆盲区警示系统由于报警指示器集成在外后视镜的镜片上,成本高,并且在晚上或者下雨的时候驾驶时,报警指示器的点亮容易在镜片上引起眩光,影响驾驶员观察镜片上的图像,容易发生交通事故,造成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盲区警示装置及系统,可消除车辆盲区所导致的安全隐患,防止出现眩光现象,确保车辆行驶安全,结构简单,成本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车辆盲区警示装置,包括设置在外后视镜朝向驾驶侧的装饰罩上的发光层、导光罩和不透光的本体,所述发光层、所述导光罩和所述本体从下往上依次连接,所述本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透光层,所述透光层通过所述导光罩与所述发光层连通。进一步的,所述导光罩包括至少一个导光柱,所述导光柱的表面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发光层的发光角度的咬花面。进一步的,所述外后视镜包括左外后视镜和右外后视镜,所述左外后视镜的所述发光角度的度数为290度-320度,所述右外后视镜的所述发光角度的度数为200度-220度。进一步的,所述发光层包括底座、以及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印刷电路板,所述印刷电路板上设置有发光二极管,所述底座与所述本体连接。进一步的,所述透光层的形状为带有标志的图案。进一步的,所述本体的外侧边缘设置有与所述装饰罩连接的连接结构。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结构为塑料连接板,所述连接结构沿着远离所述本体的方向延伸。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车辆盲区警示系统,包括外后视镜、传感器、控制器、以及如前所述的车辆盲区警示装置,所述外后视镜朝向驾驶侧的装饰罩上设置有开口,所述车辆盲区警示装置的所述本体通过所述开口与所述装饰罩形成密闭空间,所述控制器的一端与所述车辆盲区警示装置的所述发光层连接,所述控制器的另一端与所述传感器通信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开口的周围设置有与所述本体相对应的台阶,所述台阶朝向所述装饰罩的内部方向延伸。进一步的,所述传感器包括光检测单元,所述控制器包括灯光亮度调节单元,所述灯光亮度调节单元的一端与所述发光层连接,所述灯光亮度调节单元的另一端与所述光检测单元通信连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将发光层、导光罩和本体设置在外后视镜朝向驾驶侧的装饰罩上,在车辆进行变道时,当车辆盲区范围内有靠近车辆的物体时,发光层发出警示光线,通过导光罩和透光层透射出警示光线,提醒驾驶员,实现消除车辆盲区所导致的安全隐患,防止出现眩光现象,确保车辆行驶安全,结构简单,成本低。附图说明参见附图,本技术的公开内容将变得更易理解。应当理解:这些附图仅仅用于说明的目的,而并非意在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图中: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车辆盲区警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A向剖视图;图3是图1所示的发光层的发光角度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车辆盲区警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的B-B向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容易理解,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在不变更本技术实质精神下,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可相互替换的多种结构方式以及实现方式。因此,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以及附图仅是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示例性说明,而不应当视为本技术的全部或视为对技术技术方案的限定或限制。在本说明书中提到或者可能提到的上、下、左、右、前、后、正面、背面、顶部、底部等方位用语是相对于各附图中所示的构造进行定义的,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有可能会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所以,也不应当将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语解释为限制性用语。实施例一如图1和图2所示,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车辆盲区警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A向剖视图,该车辆盲区警示装置包括设置在外后视镜朝向驾驶侧的装饰罩上的发光层11、导光罩12和不透光的本体13,发光层11、导光罩12和本体13从下往上依次连接,本体13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透光层131,透光层131通过导光罩12与发光层11连通。车辆盲区警示装置可以设置在外后视镜朝向驾驶侧的装饰罩的任意位置,只要驾驶员能够看到发光层11发出的警示光线即可。最佳地,为了使驾驶员更容易看到发光层11发出的警示光线,车辆盲区警示装置设置在外后视镜与车身连接朝向驾驶侧的装饰罩上。车辆盲区警示装置可以与装饰罩进行卡接,也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固定在装饰罩上。发光层11用于当车辆盲区范围内有靠近车辆的物体时,发出警示光线。导光罩12用于将发光层11发出的警示光线导向驾驶侧。导光罩12采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ylMethacrylate,PMMA)或者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塑料材质注塑成型,提高透光率,并可以通过过盈配合方式固定在本体13上。本体13用于将发光层11和导光罩12固定在装饰罩上。透光层131与本体13一体成型,透光层131采用PMMA或者PC塑料材质注塑成型,提高透光层131的透光率。本技术提供的车辆盲区警示装置,通过将发光层、导光罩和本体设置在外后视镜朝向驾驶侧的装饰罩上,在车辆进行变道时,当车辆盲区范围内有靠近车辆的物体时,发光层发出警示光线,通过导光罩和透光层透射出警示光线,提醒驾驶员,实现消除车辆盲区所导致的安全隐患,防止出现眩光现象,确保车辆行驶安全,结构简单,成本低。可选地,导光罩12包括至少一个导光柱121,导光柱121的表面设置有用于控制发光层11的发光角度的咬花面。为了更好地控制发光角度,导光柱121的形状为圆柱形,导光柱121设置在发光层11的上方。通过在导光柱121的表面设置咬花面,调整导光柱121上的入射光线的角度,并将光线控制在驾驶员所需的观察区域内。导光柱121的数量可根据发光层11的大小来确定,发光层11的体积越大,导光柱121的数量越多。较佳地,导光柱121的数量为三个,从而能够更好地控制发光角度。可选地,外后视镜包括左外后视镜和右外后视镜,左外后视镜的发光角度的度数为290度-320度,右外后视镜的发光角度的度数为200度-220度。发光角度的度数是以车辆的左右方向为X轴,车辆的前后方向为Y轴,形成笛卡尔坐标系,如图3所示,外后视镜的发光角度的度数是以X轴的正方向为起始点,按时针方向旋转来计算。通过将左外后视镜的发光角度的度数设置为290度-320度,右外后视镜的发光角度的度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盲区警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外后视镜朝向驾驶侧的装饰罩上的发光层、导光罩和不透光的本体,所述发光层、所述导光罩和所述本体从下往上依次连接,所述本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透光层,所述透光层通过所述导光罩与所述发光层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盲区警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外后视镜朝向驾驶侧的装饰罩上的发光层、导光罩和不透光的本体,所述发光层、所述导光罩和所述本体从下往上依次连接,所述本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透光层,所述透光层通过所述导光罩与所述发光层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盲区警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罩包括至少一个导光柱,所述导光柱的表面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发光层的发光角度的咬花面。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盲区警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后视镜包括左外后视镜和右外后视镜,所述左外后视镜的所述发光角度的度数为290度-320度,所述右外后视镜的所述发光角度的度数为200度-220度。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盲区警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层包括底座、以及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印刷电路板,所述印刷电路板上设置有发光二极管,所述底座与所述本体连接。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盲区警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层的形状为带有标志的图案。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盲区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昌富戴敏彭昊
申请(专利权)人: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